内标法、外标法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61.70 KB
- 文档页数:1
色谱定量方法一、归一化法由于组分的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如果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信号,得到相应的色谱峰,那么可以用如下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7.34)若样品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相近,可将校正因子消去,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
中国药典用不加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物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
(7.35)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的范围内)、操作条件略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
缺点是:必须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色谱柱,而且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
不适于微量杂质的含量测定。
二、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
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
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W=A(W)/(A)(7.36)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
(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三、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组分和对照物质的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内标法。
试简述内标法外标法和标准曲线法的区别与联系内标法、外标法和标准曲线法都是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用于定量分析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包括其基本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方法。
一、内标法1.内标法可以消除不同样品之间的误差。
每个样品都添加相同浓度的内标物质,可以保证分析仪器响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2.内标法适用于分析系统不稳定、标准曲线多次测定误差较大或样品矩阵干扰较强等情况下。
通过引入内标物质,可以抵消这些误差和干扰因素,从而获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3.内标法在实际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包括食品、环境、药品等领域。
内标物质的选取应注意其在样品提取、分离、检测等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和损失。
二、外标法1.外标法适用于分析系统稳定,且标准曲线经过多次测定和优化的情况。
外标法要求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以及样品矩阵中不含有干扰物质,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直观,且适用于多种分析仪器。
外标法需要预先制备标准溶液,因此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并且标准溶液的制备和保存需注意一定的技巧。
3.外标法通常用于分析水样、血清等样品中的常规成分,例如微量元素、蛋白质等。
三、标准曲线法2.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可以定量分析多种成分,并且适用于多种分析仪器。
标准曲线法需要对标准曲线进行建立、优化和验证,因此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3.标准曲线法适用于定量分析各种样品中的成分或物质,包括食品、环境、药品、化妆品等。
标准曲线法的建立过程需要谨慎,尤其要注意质量控制和实验总体性能验证。
总结比较以上三种定量分析方法各有其特点,选用何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实际应用中,常常选择标准曲线法和内标法相结合的模式,以提高定量分析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并进一步检验和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如常用的加标法分析。
标准曲线法和外标法均应为线性关系,对于标准曲线法,通常需要至少5个或以上的标准浓度级别和与之相对应的响应信号结果,将数据进行回归拟合,从而建立标准曲线方程,并验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色谱定量方法一、归一化法由于组分得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如果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信号,得到相应得色谱峰,那么可以用如下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得含量。
(7、34)若样品中各组分得校正因子相近,可将校正因子消去,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
中国药典用不加校正因子得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物中各杂质及杂质得总量限度。
(7、35)归一化法得优点就是: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得范围内)、操作条件略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
缺点就是:必须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色谱柱,而且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
不适于微量杂质得含量测定.二、外标法用待测组分得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与样品中待测组分得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得方法称为外标法。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就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得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得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得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得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得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ﻫ外标一点法就是用一种浓度得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得含量。
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得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得量:ﻫW=A(W)/(A)(7、36)ﻫ式中W 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组分得重量及相应得峰面积。
(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得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她组分就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得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与实验条件稳定性得影响.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得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得对照品溶液得浓度与样品中组分得浓度相近。
三、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得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组分与对照物质得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含量得方法称为内标法。
色谱定量方法之马矢奏春创作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一、归一化法由于组分的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 如果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发生信号, 获得相应的色谱峰, 那么可以用如下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的含量.(7.34)若样品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相近, 可将校正因子消去, 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中国药典用不加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物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7.35)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的范围内)、把持条件略有变动时对结果影响较小.缺点是:必需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超卓谱柱, 而且检测器对它们都发生信号.不适于微量杂质的含量测定.二、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比物质, 以对比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力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工作曲线法是用对比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比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 求出斜率、截距.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准确进样与对比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 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 或用回归方程计算, 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取代.通常截距应为零, 若不即是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 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力法)定量.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比品溶液比较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将对比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屡次进样, 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 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W=A(W)/(A)(7.36) 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W)及(A)分别代表在对比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外标法方法简便, 不需用校正因子, 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 均可看待测组分定量.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另外, 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 应尽量使配制的对比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三、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对比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 以待测组分和对比物质的响应信号比较, 测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内标法.“内标”的由来是因为标准(对比)物质加入到样品中, 有别于外标法.该对比物质称为内标物.在一个分析周期内不是所有组分都能流超卓谱柱(如有难气化组分), 或检测器不能对每个组分都发生信号, 或只需测定混合物中某几个组分的含量时, 可采纳内标法.准确称量W克样品, 再准确称量W克内标物, 加入至样品中, 混匀, 进样.丈量待测组分i的峰面积A及内标物的峰面积A, 则i组分在W克样品中所含的重量W, 与内标物的重量W, 有下述关系:(7.37) 待测组分i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C%为:(7.38)对内标物的要求;①内标物是原样品中不含有的组分, 否则会使峰重叠而无法准确丈量内标物的峰面积;②内标物的保管时间应与待测组分相近, 但彼此能完全分离(R≥1.5);③内标物必需是纯度合乎要求的纯物质.内标法的优点是:①在进样量不超限(色谱柱不超载)的范围内, 定量结果与进样量的重复性无关.②只要被测组分及内标物出峰, 且分离度合乎要求, 就可定量, 与其他组分是否出峰无关.③很适用于测定药物中微量有效成份或杂质的含量.由于杂质(或微量组分)与主要成份含量相差悬殊, 无法用归一化法测定含量, 用内标法则很方便.加一个与杂质量相当的内标物.加年夜进样量突出杂质峰, 测定杂质峰与内标峰面积之比, 即可求出杂质含量.但样品配制比力麻烦和内标物不容易找寻是其缺点.。
内标法和外标法内标法和外标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都是利用某些物质的性质作为参照物,来对待测物进行定量分析。
下面将从定义、原理、应用等方面对内标法和外标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标法1. 定义内标法又称为内标准法,是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一种物质(称为内标物),与待测物同时经历同样的处理过程,通过内部比较来确定待测物质量的分析方法。
2. 原理在内标法中,加入的内标物应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干扰。
经过同样处理后,待测物和内标物被共同进入仪器进行检测。
由于二者共同经历了相同的处理过程,因此其信号比值可以用来消除仪器响应波动、操作误差等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3. 应用内标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如环境水、土壤、生物组织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可以消除大多数干扰因素,提高分析精度和准确度。
二、外标法1. 定义外标法又称为外标准法,是指在待测物质中加入已知浓度的一种物质(称为外标),通过比较待测物与外标的信号强度来确定待测物质量的分析方法。
2. 原理在外标法中,加入的外标应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干扰。
经过同样处理后,待测物和外标被分别进入仪器进行检测。
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因此其信号强度比值可以用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3. 应用外标法适用于各种简单样品(如纯化合物、溶液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数据处理方便等。
三、内标法与外标法的比较1. 精密度内标法精密度高于外标法。
由于内标物与待测物共同经历了相同的处理过程,因此可以消除大多数干扰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分析精度和准确度。
2. 灵敏度外标法灵敏度高于内标法。
由于外标与待测物分别进入仪器进行检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其信号强度,提高了灵敏度。
3. 适用范围内标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如环境水、土壤、生物组织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色谱定量方法一、归一化法由于组分的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如果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信号,得到相应的色谱峰,那么可以用如下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7.34)若样品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相近,可将校正因子消去,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
中国药典用不加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物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
(7.35)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的范围内)、操作条件略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
缺点是:必须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色谱柱,而且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
不适于微量杂质的含量测定。
二、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
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
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W=A(W)/(A)(7.36)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 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
(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三、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组分和对照物质的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是两种重要的读写技术。
外标法是指通过标记(标示)来识别文件内容的技术。
它通常使用一些特定的标志来确定文件的特性,比如字符集大小,文件编码,数据表对齐,数据类型,字段长度等。
外标法在文件分析、文件分割和其他程序中非常有用。
内标法是指在文件中直接使用标示符来标记文件内容的技术。
它通常使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比如字符,字符列表,字符串,数字,数字等来帮助识别信息。
此外,内标法还可以使用转义字符,如反斜杠,分号等,用于指定文件的特殊含义。
与外标法相比,内标法更加灵活,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 1 -。
色谱分析中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简介在色谱分析中,即我们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和气相色谱分析(GC)分析中,进行分析时,通常采用三种方法: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
这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呢?在这里简单做一介绍。
1、归一化法。
即在一定分析条件下,样品经过直接溶解,过滤等操作以后,直接进分析仪器检测,得到色谱图。
通常用于粗略检查样品中的各出峰成分含量,用于定性和粗略的定量。
优点:与进样量准确度无关、与仪器和分析条件有关。
缺点:a.在此条件之下,所有有效组分必须出峰,且所有组分必须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流出色谱峰;b.定量计算必须先知道各成分的校正因子,校正因子的求出较麻烦。
2、易挥发性的油脂类化合物和混合性气体、液体,可用GC归一化法进行定量检测。
例如食用油里面各成分的含量测定。
2、外标法。
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为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即峰面积大小)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
优点:简便;只关注待测成分出峰,不需要所有成分出峰。
缺点:a.必须有被测组分的纯品作为标准对照物;b.此方法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3、内标法。
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待测样品中,以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响应信号(即峰面积大小)对比,对待测组分定量的方法。
优点:a.是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b.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范围内);c.只需要内标物与被测物出峰,达到一定的分离度即可;d.常用于样品的GC定量检测以及微量成分含量检测;缺点:配置较麻烦;内标物需要跟待测组分在同样条件下出峰,且分离度较好,所以选择合适的内标物比较困难。
十六变卦法十六变卦由先天八卦与后天洛书配合而成八宫次序,而每一宫又按照十二消息往返变化,是最为完备的阴阳卦气流变方法。
其前后左右一共交荡了四回,符合天四变、地四变,人四变、鬼四变的四四十六变卦规则,实是理论至宝,然而明白此理者少之又少,实为遗憾。
外标法与内标法的比较
外标法和内标法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两种定量方法,用于测定分析物的含量。
在这两种方法中,外标法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以已知浓度的化合物作为参照物,进行实验分析来确定分析物的浓度。
而内标法是以已知浓度的化合物作为内标,来校正样品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变化,从而得到更准确和稳定的结果。
在外标法和内标法之间,存在一些区别和优缺点,下面我们来进行比较。
1. 经济性
外标法通常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参照物,使其浓度完全符合分析物,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多次使用外标物可能会导致其浓度变化,这需要定期重新校准。
因此,外标法的经济性较低。
内标法则是在分析物的浓度变化下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和准确,只需要用一定量的内标物即可,且很少需要更换内标物,故其经济性较高。
2. 灵敏度
外标法在分析物与参照物的浓度不一致时可能出现灵敏度不足的情况,需要调整比例才能获得准确结果。
而内标法采用的是与分析物相同的浓度,因此它的灵敏度更高。
3. 稳定性
外标法的稳定性仅受校准参照物浓度的影响,因此如果校准方法不正确,则可能导致误差。
内标法则是采用与分析物相同的内标物来消除局部误差,从而获得更稳定和准确的测量结果。
4. 处理时间
外标法需要准备参照物并进行校准,这需要多次操作。
内标法只需要在样品中添加内标物,稍微混合即可,节省时间。
在分析化学应用中,通常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的组合,来获得更准确和稳定的测量结果。
当使用外标法时,内标法可以用来纠正样品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反,当使用内标法时,外标法可以作为验证方法,确保精确的分析结果。
色谱分析中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简介(一)在色谱分析中,即我们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和气相色谱分析(GC)分析中,进行分析时,通常采用三种方法: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
这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呢?在这里简单做一介绍。
1、归一化法。
即在一定分析条件下,样品经过直接溶解,过滤等操作以后,直接进分析仪器检测,得到色谱图。
通常用于粗略检查样品中的各出峰成分含量,用于定性和粗略的定量。
优点:与进样量准确度无关、与仪器和分析条件有关。
缺点:a.在此条件之下,所有有效组分必须出峰,且所有组分必须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流出色谱峰;b.定量计算必须先知道各成分的校正因子,校正因子的求出较麻烦。
2、易挥发性的油脂类化合物和混合性气体、液体,可用GC 归一化法进行定量检测。
例如食用油里面各成分的含量测定。
2、外标法。
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为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即峰面积大小)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
优点:简便;只关注待测成分出峰,不需要所有成分出峰。
缺点:a.必须有被测组分的纯品作为对照物;b.此方法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3、内标法。
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待测样品中,以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响应信号(即峰面积大小)对比,对待测组分定量的方法。
优点:a.是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b.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范围内);c.只需要内标物与被测物出峰,达到一定的分离度即可;d.常用于样品的GC定量检测以及微量成分含量检测;缺点:配置较麻烦;内标物需要跟待测组分在同样条件下出峰,且分离度较好,所以选择合适的内标物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