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现况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00.38 KB
- 文档页数:3
《清晨高血压患者人体成分及临床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高血压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尤其是清晨高血压(也称为晨峰高血压)在众多高血压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
由于清晨高血压患者的特殊生理与病理状态,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清晨高血压患者的人体成分和临床特征,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被诊断为清晨高血压的患者,根据其性别、年龄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 方法(1)文献综述:对已有关于清晨高血压的研究进行回顾与综述。
(2)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对研究对象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检测其血压、心率、体重等生理指标。
(3)人体成分分析: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技术分析患者的人体成分,包括脂肪量、肌肉量、水含量等。
(4)统计分析与临床特征评估:采用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
三、清晨高血压患者人体成分分析1. 脂肪分布清晨高血压患者的脂肪分布与正常人群存在差异。
腹部肥胖在清晨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常见,内脏脂肪的积累可能对血压的调节产生不良影响。
2. 肌肉量与力量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患者的肌肉量普遍较低,这可能与长期的高血压导致的身体代谢紊乱有关。
同时,肌肉力量的减弱也可能影响血压的调节能力。
3. 水含量水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清晨高血压患者的水含量存在异常,需要适当的水分管理以维持身体平衡。
四、清晨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1. 年龄与性别分布清晨高血压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 家族史与生活习惯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其患清晨高血压的概率较高。
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也是清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 靶器官损害与并发症清晨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如心、脑、肾等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发表时间:2015-10-28T09:32:15.6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作者:乔全[导读] 锡林浩特市杭盖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锡林浩特高血压史目前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且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
乔全(锡林浩特市杭盖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 【摘要】目的:掌握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
方法:组建社区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小组,利用自拟社区高血压调查表完成本次调查工作,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并获得结论。
结果:调查的4061人中有496人患高血压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2.21%;男性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人群(x2=5.667、P=0.017);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其中以45岁以上增长率更为明显;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家族史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高血压相关家族史(X2=7.092,P=0.013);则提示高血压患者的吸烟总量明显高于非高血压人群(Z=5.28、p<0.001)。
结论: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应加强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加体育锻炼对于预防高血压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349-02 高血压史目前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且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
因此,为了解目前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控制疾病和加强社区的健康教育,本文于2013年8~9月对青格勒社区人群进行相关调查,掌握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方法,2013年8~9月对青格勒社区15岁以上4061人群进行现况调查,男性1885人、女性2176人,年龄分布范围15-89岁,平均年龄(49.82±2.13)岁,其中15~24岁178人、25~34岁726人、35~44岁770人、45~54岁1024人、55~64岁827人、65~74岁456人、75岁及以上80人。
流行病第一章绪论三、判断题(正确打“√” ,错误打“×” )1.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的实践者是流行病学工作者。
()2.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病人群体。
()3.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是各种临床问题,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影响因素等,不包括临床决策和临床经济学评价等问题。
()4. DME是临床流行病学所特有的内容。
()5.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群体,而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病人个体。
()四、单选题1.接种牛痘的发明者是()A.詹姆斯·林德 B.琴纳 C.约翰·斯诺D.峨嵋山人 E.李时珍2. 应用标点地图的方法论证了当年伦敦宽街霍乱流行与水井的关系的是()A.詹姆斯·林德B.琴纳C.约翰·斯诺D.峨眉山人E.李时珍3. 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开创了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是()A.约翰·斯诺 B.Doll和Hill C.James Lind D.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E. 琴纳4. 通过对坏血病的治疗研究开创了临床试验的先河的是()A.约翰·斯诺 B.Doll和HillC. James Lind D.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E. 琴纳5.疾病与病因因果关系论证强度最大的研究方法是()A.生态学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D.横断面研究 E.临床试验6.下列属于分析性研究方法的是()A.现况调查 B.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现场试验 E.理1.×2.√3.×4.×5.×四、单选题1.B 2.C 3.B 4.C 5.E 6.B第二章疾病的群体现象三、判断题(正确打“√” ,错误打“×” )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认识疾病的流行特征,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2.发病率是指新旧病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社区开展老年高血压病护理干预现状分析作者:李永燕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76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用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
结果:6个月后对2组患者血压、体重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33-02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之一,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最佳的高血压社区干预策略是采用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和高血压病人防治策略相结合的方法。
1 方法1.1 成立社区护理干预服务网由社区医护人员及街道、居委会和家庭组成,社区服务人员都经过专业理论和知识培训。
1.2 收集社区有关患者的资料由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通知和调查表,到患者家中调查、摸底,对患者的血压和主要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制定服务计划、个人血压档案。
1.3 进行无偿护理干预干预患者的主要生活方式,自编患者监测记录卡,包括姓名、年龄、体重、生活方式、运动情况,每周定时测血压1次,测血压前患者都休息10min,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取3次平均值,每季度对记录内容整理;对照组只是按上述测量血压方法,每周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每季度对记录整理。
1.4 药物治疗依那普利10mg/片,1d1次,1次1片;北京降压0号1片,1d1次,1次1片。
2 护理干预方式2.1 健康教育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教育形式为观察组38例患者每人1本高血压防治宣传手册;每月组织1次例会,宣讲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吸烟、饮酒等,以及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监测血压等;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广州市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古雅珏;杨晓仪;钟惠娟【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彩虹、逢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现状,为进一步防治老年人慢性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15年对社区内3183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心电图、血糖、血脂、尿酸。
结果 BMI超标、高血压、心电图异常、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男性分别检出率为57.62%、34.93%、22.62%、34.52%、25.63%、17.84%;而女性检出率分别为57.44%、24.71%、16.8%、35.81%、38.9%、22.21%。
结论该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检出率较高,应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改善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13)018【总页数】3页(P2631-2632,2633)【关键词】老年人;社区;健康状况【作者】古雅珏;杨晓仪;钟惠娟【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检验科,广州 510000;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检验科,广州 510000;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检验科,广州 5100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发展,近年来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使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糖“三高”人群越来越多。
尤其我国老龄化正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为社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社区医疗服务,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
本研究将2015年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居民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1 一般资料2015年社区内参加健康体检的3 183名60岁以上老年人。
其中男1 463名,平均年龄为(65.28±6.03)岁;女1 720名,平均年龄为(63.72±3.36)岁。
将其先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每组再按年龄段分为60~<70岁、70~<80岁、≥80岁三组。
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的现况调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的现状,本文旨在通过对某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发病情况、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们对某城市社区的6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90%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其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关节炎。
近半数老年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个人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等。
例如,老年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等。
环境因素:社区医疗资源、社会支持网络、生活环境等。
例如,医疗资源不足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医疗资源:医生的专业水平、医院的设施、医保政策等。
例如,好的医疗资源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老年人对慢性病的知识水平,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增加社区医疗资源投入,提高社区医生的业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加强社会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老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和获得感。
优化医保政策:完善医保制度,提高慢性病药物报销比例,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问题严重,影响因素多样。
为了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健康教育、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加强社会支持和优化医保政策等。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应对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慢性病共病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开展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老年慢性病共病是指两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同时存在,互相影响,加重病情。
针对这一问题,挖掘共病模式和制定防控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挖掘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
马山镇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现况调查【摘要】目的掌握马山镇老年人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其特点。
方法结合农民健康体检,对马山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发病及其相关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2.35%,不同年龄、性别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年龄:X2=74. 56,p<0.01;性别:X2=45.27,p<0.01),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和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开展社区老年人生活行为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血压病;患病率;老年人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又是导致慢性肾病、心肾功能衰竭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1]。
我国高血压现状主要表现为“一高三低”,即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
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2],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达1.6 亿多,高血压的防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马山镇的高血压社区防治始于2005年,2008年列入《全国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示范社区》。
2006年起我镇结合农民健康体检,2年一次开展对辖区常驻居民的高血压监测工作。
本文主要分析2010年本镇60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现状,旨在了解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马山镇≥60岁的常住户籍人口8818人,实际调查6987人,调查率79.24%。
其中男3215人,女3772人,年龄:±(60-)岁。
1.2 方法编制马山镇农民健康体检表,重点开展高血压调查。
一般情况和危险因素采用问询方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史、治疗服药情况及血压监测情况。
血压测量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被测量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安静休息10分钟,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血压水平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