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省特岗教师岗位设置
- 格式:doc
- 大小:466.00 KB
- 文档页数:14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0.10.12•【字号】豫人社〔2020〕20号•【施行日期】2020.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的通知各省辖市、各直管县(市)、济源示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就做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及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大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政策倾斜力度,完善符合基层实际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拓宽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广泛调动基层一线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让扎根基层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有空间、晋升有通道、作出贡献者有更多成就感、获得感。
——坚持服务发展。
把服务发展作为做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的出发点,以壮大基层人才队伍和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为着力点,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基层人才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支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
把解决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加快推进符合基层实际和特点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让扎根基层的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
——坚持突出重点。
结合基层实际,突出加强教育、卫生、农业、林草等重点领域和新产业、新业态急需紧缺人才职称工作,引导人才向新兴产业和农村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流动。
——坚持强化服务。
畅通基层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渠道,完善职称信息管理系统,简化职称申报服务流程,加强宣传引导,创造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良好环境。
附件2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岗位设置初中4897116513683503小学5103311041106初中241324823小学11954杞 县初中5020杞 县小学通许县初中5010105通许县小学尉氏县初中258尉氏县小学2554开封县初中35128开封县小学15兰考县初中81101010兰考县小学79初中40618485836小学2795652孟津县初中251442孟津县小学1544新安县初中35452新安县小学501212嵩 县初中1138152010嵩 县小学6766汝阳县初中2512汝阳县小学1555宜阳县初中20233宜阳县小学2055洛宁县初中6818118洛宁县小学3284伊川县初中605553伊川县小学551010偃师市初中60210106偃师市小学2566初中2366153224小学2845957宝丰县初中21宝丰县小学29叶 县初中5012叶 县小学鲁山县初中408510011585平顶山市全 市520505019050160洛阳市全 市68540851804040全 省10000开封市全 市360505050语文数学物理省辖市设岗县招聘特岗教师数学段小计思政鲁山县小学1504040郏 县初中302221郏 县小学5077舞钢市初中2262舞钢市小学2866汝州市初中73413164汝州市小学2764初中2075182030小学2035436安阳县初中45510安阳县小学10汤阴县初中508114汤阴县小学0滑 县初中80558滑 县小学801010内黄县初中20542内黄县小学35186林州市初中126林州市小学782620初中40663小学2033浚 县初中40663浚 县小学2033初中2757313620小学2412322新乡县初中2977新乡县小学3198获嘉县初中60213135获嘉县小学原阳县初中55577原阳县小学35延津县初中延津县小学50封丘县初中6封丘县小学长垣县初中5033长垣县小学30卫辉市初中20335卫辉市小学301010辉县市初中55533辉县市小学6544初中1603153012小学1601339武陟县初中2044武陟县小学7020120全 市32090新乡市全 市8050516606090鹤壁市全 市606050650100安阳市全 市41055501605590平顶山市19080温 县初中4528104温 县小学451010沁阳市初中6555沁阳市小学25孟州市初中3012114孟州市小学2039初中1005997小学420191111清丰县初中清丰县小学501920南乐县初中20南乐县小学4010范 县初中40992范 县小学1203030台前县初中2台前县小学1584342濮阳县初中3855濮阳县小学5299初中1215233013小学691717长葛市初中60218185长葛市小学许昌县初中30266许昌县小学2055鄢陵县初中1144鄢陵县小学391010禹州市初中201122禹州市小学1022初中10031015小学80舞阳县初中6031010舞阳县小学20临颍县初中405临颍县小学60初中28012354722小学301213渑池县初中5013125渑池县小学陕 县初中20陕 县小学卢氏县初中1307252510卢氏县小学201010灵宝市初中8047107灵宝市小学义马市初中1508010漯河市全 市18080100三门峡市全 市3105020许昌市全 市19060505030濮阳市全 市520506016016090焦作市909050义马市小学1023初中56410646852小学10202265262淅川县初中104121210淅川县小学1804040桐柏县初中1006桐柏县小学1002020社旗县初中4558社旗县小学2155055南召县初中82411128南召县小学1183838内乡县初中452985内乡县小学3566西峡县初中352884西峡县小学651515方城县初中432981方城县小学77021190镇平县初中154镇平县小学753024新野县初中20552新野县小学702525唐河县初中35552唐河县小学6521515邓州市初中40552邓州市小学2055初中5217258064小学1145民权县初中1405103016民权县小学205睢 县初中10睢 县小学柘城县初中305柘城县小学20虞城县初中861010虞城县小学74夏邑县初中1002322夏邑县小学永城市初中10512128永城市小学宁陵县初中502353宁陵县小学初中38712365151小学983217212光山县初中302461光山县小学170564050全 市137020060商丘市全 市635160105016010010580100120909010010南阳市全 市1584284200260200商城县初中6746105商城县小学1332523淮滨县初中703776淮滨县小学2005454新 县初中503676新 县小学1001517罗山县初中2065罗山县小学801718息 县初中5010105息 县小学801515潢川县初中40358潢川县小学701020固始县初中6015固始县小学1502525初中6799757868小学3418570扶沟县初中402585扶沟县小学501010西华县初中6055西华县小学20商水县初中110101510商水县小学1010沈丘县初中9013139沈丘县小学752020郸城县初中8519郸城县小学351520淮阳县初中130520204淮阳县小学351010太康县初中302222太康县小学701010鹿邑县初中80101010鹿邑县小学2010项城市初中5410104项城市小学26初中54016747661小学700199199上蔡县初中13810272010上蔡县小学1425050平舆县初中77777平舆县小学1833838新蔡县初中805998新蔡县小学1304545确山县初中6010106确山县小学1503535泌阳县初中80910102108016510010080驻马店市全 市1240280260210110210周口市全 市10209080120165120信阳市200270150100130泌阳县小学汝南县初中25555汝南县小学251010西平县初中3055西平县小学20正阳县初中301255正阳县小学2066遂平县初中20555遂平县小学301515初中401442小学4054济源市初中401442济源市小学4054808080505050备 注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1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2010‟开发重点县工作。
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和岗位设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7.13•【字号】豫教师〔2021〕95号•【施行日期】2021.07.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和岗位设置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党工委)编办,各有关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21〕1号)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河南省委编办《关于做好202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豫教师〔2021〕55号)精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编办共同制定了《河南省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和《河南省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岗位设置》,现予以公布。
各地各校要站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高度重视“特岗计划”实施工作,严格规范招聘程序,严肃公开招聘纪律,严把教师招聘质量关,按期完成特岗教师招聘任务。
要深入宣传“特岗计划”实施的重要意义和显著成效,大力宣传特岗教师中的优秀典型,激励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教育,为促进我省教育事业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地发展做出贡献。
附件:1.河南省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办法2.河南省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岗位设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河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7月13日附件1河南省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办法一、招聘原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教师招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自愿、择优”的原则。
【河南特岗教师】2015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内容2015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内容,2015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公告,暂时还没有公布。
具体可参考2014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公告发布时间、报名、考试时间。
更多特岗教师考试信息及备考资料关注河南特岗教师招聘网。
2015河南特岗教师考试公告暂时尚未发布,具体您可以参考一下2014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内容等相关考试信息,请您及时关注河南特岗教师招聘网,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发布相关信息,希望能够给您带来方便,祝您早日成为河南特岗教师的一员。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竞争力比较大,建议同学们及早准备。
考试内容:笔试内容:笔试以闭卷方式进行,主要考试内容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教学技能、新课程理念及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基本的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笔试注重应试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师基本技能的测试,满分为150分。
笔试工作由省、市两级共同组织实施。
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与特点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它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注意是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和做出更有准备反映的保证,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2.注意的特点(1)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
(2)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
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3.09.13•【字号】豫人社办〔2023〕101号•【施行日期】2023.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已经2023年第18次厅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3年9月13日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举措。
一、进一步畅通进入通道(一)改进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式。
改进完善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办法,有效解决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招人难”问题。
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引进硕士学位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可通过面试、考察开展公开招聘;招聘本科学历以上人才,报考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的,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可采取面试、考察的招聘方式进行;基层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可采取直接考察等方式。
(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进一步完善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购买岗位、实施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提供创业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和创业。
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切实落实工作生活补贴、参加社会保险等相关待遇,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服务期满后留在基层工作。
实施好“三支一扶”项目,鼓励各地完善“三支一扶”期满人员流动政策,加大事业单位吸纳“三支一扶”人员就业力度,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