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专利商业模式拖垮业绩 朗科创始人势弱被董事会逼走
- 格式:doc
- 大小:18.49 KB
- 文档页数:7
股东董事执行职务造成损害的赔偿案例示例文章篇一:《股东董事执行职务造成损害的赔偿案例:那些让人深思的故事》我呀,最近听了好多超级有趣又让人深思的事儿,今天就想和大家唠唠股东董事执行职务造成损害的赔偿案例。
这事儿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状况一样,听我慢慢说,保证你们能听懂。
就说有这么一家小公司吧,公司里有个股东董事叫李叔叔。
李叔叔在公司里权力可不小呢,大家都觉得他做的决定肯定是对公司好的。
有一次啊,公司打算做一个大项目,这个项目是要生产一种新的玩具。
李叔叔呢,就特别积极地去联系供应商,找各种资源。
可他呀,没有好好调查这个供应商的情况。
他就像一个粗心的小探险家,没有看清楚前方的路就一股脑儿地冲了进去。
结果呢,这个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特别差,做出来的玩具根本就卖不出去。
公司可就因为这个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时候,其他的股东就不乐意了。
他们就像一群被抢走了糖果的小朋友,特别生气地对李叔叔说:“你看看你干的好事儿,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李叔叔这时候也很愧疚,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低着头不说话。
那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这就是股东董事执行职务造成损害了,按照规定,李叔叔是要赔偿公司损失的呀。
还有一个例子呢。
有一家大公司,里面的股东董事王伯伯。
王伯伯在公司负责市场推广这一块。
他呢,想要让公司的产品一下子变得超级有名,就像那些超级明星一样闪耀。
于是他做了一个很大胆的计划,花了好多好多钱去做广告。
他觉得只要广告打得响,产品肯定能大卖。
可是他没有考虑到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就像一个想要盖高楼大厦却没有打好地基的人。
结果广告虽然做了,但是公司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产品的销量却没有像他想象中那样增长。
公司面临着很大的财务危机。
其他股东知道了这件事,都跑来质问王伯伯。
一个股东着急地说:“你咋想的呀?这钱可不是你一个人的,你这么乱来,把我们大家都拖下水了。
”王伯伯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他知道自己在执行职务的时候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害,是要承担责任的。
目录一、企业背景 (5)1.1 工商信息 (5)1.2 分支机构 (5)1.3 变更记录 (5)1.4 主要人员 (6)1.5 联系方式 (7)二、股东信息 (7)三、对外投资信息 (7)四、企业年报 (7)五、重点关注 (9)5.1 被执行人 (9)5.2 失信信息 (9)5.3 裁判文书 (9)5.4 法院公告 (12)5.5 行政处罚 (12)5.6 严重违法 (12)5.7 股权出质 (13)5.8 动产抵押 (13)5.9 开庭公告 (13)5.11 股权冻结 (15)5.12 清算信息 (15)5.13 公示催告 (15)六、知识产权 (15)6.1 商标信息 (15)6.2 专利信息 (15)6.3 软件著作权 (16)6.4 作品著作权 (17)6.5 网站备案 (17)七、企业发展 (17)7.1 融资信息 (17)7.2 核心成员 (18)7.3 竞品信息 (18)7.4 企业品牌项目 (18)八、经营状况 (18)8.1 招投标 (18)8.2 税务评级 (18)8.3 资质证书 (19)8.4 抽查检查 (19)8.5 进出口信用 (19)8.6 行政许可 (19)一、企业背景1.1 工商信息企业名称:北京捷宸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商注册号:110000010645766统一信用代码:91110112669101655Q法定代表人:赵晓红组织机构代码:66910165-5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所属行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经营状态:开业注册资本:16,000万(元)注册时间:2007-11-23注册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景盛南四街19号营业期限:2007-11-23 至 2057-11-22经营范围: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普通货运;研发、设计、安装、销售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区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中外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例东进与英特尔:杠杆的威力一度备受业界关注的英特尔公司诉东进通讯技术侵权案,在历经两年多的对峙后,在5月14日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告终。
双方以和解协议的方式握手言和,让曾经火上浇油的一些媒体备感无趣无味。
英特尔起诉东进公司头文件侵权,曾被称为“中国2005年知识产权第一案”,完全符合英特尔宣扬“维护知识产权”理念的目标,但无情的事实是,英特尔在一个正确的地方打了一场不算正确的战争。
2004年12月,英特尔公司美国总部向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称东进公司侵犯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要求赔偿796万美元,折合6578万人民币。
2005年1月21日,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东进公司进行了证据保全,但是,这个在任何国家都应当属于正常法律手续的行为,却被披上了一层象征饱受“欺凌迫害”的外衣,随之导致极端的民族情绪以及全国性一边倒舆论。
由此上溯,1993年,清华无线电专业硕士如江携“清华三剑客”创立了后来被称为东进技术的市东进通讯技术股份,这是国最早专业从事CTI核心部件的研发企业,注册资金4000万人民币,曾设计出国第一个CTI硬件产品——TC-08A 语音处理卡,专门开发语音板卡产品,并获得了第一同类产品的全国入网许可证。
1998年以前,东进一直是CTI行业国厂商的老大,在国际上同行业所有厂商中排第三位。
而自2000年英特尔以8亿美金收购行业排名第一的Dialogic 之后,东进就和这位IT业界老大直接对垒。
当英特尔注意到东进公司在争夺市场的行为中存在侵犯英特尔所有的知识产权时,对于手中的证据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信心满满的英特尔,按照国际惯例作出了“采取法律行动”的决定,并期望在中国打第一场知识产权官司以警醒其他侵权企业。
但是,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媒体大规模介入导致舆论倾向急转而下。
媒体赋予东进公司“以小博大”的“民族高科技企业”的光环,事件本身也呈现出“强烈的悲剧性和典型的象征性”。
2005年3月23日,东进分公司在反诉英特尔“技术垄断”,指控英特尔在明知中国没有《反垄断法》的情况下搞技术垄断,企图封杀竞争对手。
北京中科(Ke)大洋科技开(Kai)展股(Gu)份诉陈晋苏等不(Bu)正当竞争纠纷案一审民事判决书(2003)海(Hai)民初字第19582号原告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开展股份,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2号中科大厦A座306、307室。
法定代表人姚威,董事长。
委托代办署理人张佳春,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办署理人肖钢,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陈晋苏,男,汉族,1969年3月16日出生,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副总裁,住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24号楼905号。
委托代办署理人李海,男,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法律参谋,住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54号。
被告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住所地四川省成都会高新区新加坡工业园新元大道南二路2号。
法定代表人神永幸三,董事长。
委托代办署理人李海,男,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法律参谋,住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54号。
原告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开展股份(以下简称大洋公司)诉被告陈晋苏、被告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以下简称索贝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原告大洋公司的委托代办署理人张佳春、肖钢,被告陈晋苏及其与被告索贝公司共同的委托代办署理人李海到庭参加了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大洋公司(Si)诉称,1995年5月(Yue)18日,陈晋苏与其他10名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北京中科(Ke)大洋科技开(Kai)展有限责任公司,陈晋苏时任该(Gai)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2002年11月21日,大洋改制设立为股份。
陈晋苏作为倡议人之一参加了成立大会并中选为第一届董事会成员,任期三年。
同日,陈晋苏被聘任为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此外,陈晋苏还与我公司订有劳动合同书及多份劳动合同续订书,并于2002年1月1日与我公司订立无固按期限劳动合同。
陈晋苏多年在我公司担任董事、副总经理等高级打点职务,掌握着公司的技术奥秘、价格体系、渠道政策、客户关系等商业奥秘。
我公司章程规定了董事和股东不得在工作期间和离开公司后两年内从事与公司竞争的行业或营业。
U盘专利过期,躺赚20年的朗科科技该醒醒了!科技洞察丨深入科技行业最前沿你现在还经常使用U盘吗?过去十多年里,U盘曾经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移动存储工具。
它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数据存储隐私性好。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非常熟悉的U盘是中国人发明的,关键专利掌握在中国公司手里,曾是我们国人的一大骄傲。
但是最近,这家公司遇到麻烦了:这项专利过期了。
▏凭一项专利躺赚20年这家拥有U盘关键专利的公司叫朗科科技,在1999年首创了基于USB接口、采用闪存介质的存储产品。
在当时属于一项开创性发明,是计算机存储领域此前20年来唯一属于中国人的原创性发明专利成果。
还在2013年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知识产权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在当时分量很重。
从此,朗科科技就过上了顺风顺水的日子。
这项专利是朗科公司发家的核心优势,是其业绩的主要来源。
就拿2018年来说,根据朗科科技的财务报告,2018年的营业收入是9.7亿元,净利润是6450万元。
在这当中,专利授权的收入是3629万元。
虽然看起来在总营收里,专利授权收入并不高,但是要知道,这笔收入的毛利率是100%,意味着专利授权收入占到了公司总利润的一半。
而产品销售虽然对营收贡献很大,占到公司总营收的超过90%,但是毛利率却很低。
闪存应用产品、移动存储产品和闪存控制芯片及其他的毛利率分别仅为6.87%、5.40%和5.37%。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得来看看朗科科技的这项专利到底保护的是什么。
朗科科技的这项发明专利,“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ZL99117225.6”),简称“99专利”。
公司购买现成的快闪存储介质(Flash Memory),采用自主研发的存取控制固件和软件等技术封装,成为我们日常使用的U盘。
由于主要部件存储介质需要外购,所以朗科科技的产品毛利率不高。
但同时,这项专利还具有比较高的壁垒,金士顿、闪迪、PNY、三星、阿里巴巴、旋极信息等多家知名公司都曾踩坑朗科科技的该项专利,以至于凡是市面上需要涉足闪存领域的公司,几乎都要获得朗科科技的该项专利授权,都绕不开他。
朗科科技创始人邓国顺朗科科技董事长邓国顺的突然离职,让人猜测颇多。
到底是公司内讧,还是其不看好公司发展前景,主动选择辞职,并乘机套现,一切还都是一个谜。
特约记者梅岭发自深圳位于深圳南山高新区的中国科技开发院孵化大楼6楼的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300042.SZ),在今年前9个月内,经历了上市、股价大跌、创始人离去的跌宕起伏。
1月8日,朗科成功登陆创业板,募集金额6.12亿元。
9月10日,朗科创始人、中国U盘之父邓国顺突然宣布辞职,成为创业板公司上市不足一年首位离职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9月20日,在朗科公司,时代周报记者想探究此事的真相,但市场部彭姓小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Frank(邓国顺)的离职,对于公司的运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影响,他已经很久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管理了。
”辞职或因内部矛盾成立于1999年的深圳朗科公司,是国内最早进行闪存盘电子产品研发的消费电子公司。
今年上半年,朗科科技半年报发布未到一个月,朗科创始人邓国顺突然宣布因“个人原因”离职。
9月13日,朗科另一创始人、第二股东成晓华被迅速推选为朗科新任董事。
在邓国顺发布离职报告后,朗科科技股价出现破位走势,从9月13日收盘价33.41元一路下跌至28.26元。
“作为公司领导人,邓国顺的此次离职有很大的问题,缺少了核心人物,企业的灵魂就没有了。
”飞象网CEO项立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邓国顺离职其实早在业内预料内”,一位曾在朗科担任中层领导的人士介绍:此前朗科已出现至少4次以上的人事变动,2003年曾有数名经理级别人物集体辞职,而原因是邓国顺并不注重产品研发。
据此人士透露:“Frank是一个较为霸道和独裁的人,他只要作出了一个决策,其他人将很难更改。
早前公司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内部其实就已经有了争斗,但最终还是邓占上风。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朗科内部员工对邓国顺的离职表现得极为平静,多人称此事件对员工没有任何影响,公司也未为这位朗科创始人举办任何的欢送仪式。
无效专利商业模式拖垮业绩朗科创始人势弱被董事会逼走
自有产品打不开市场,仅靠基础专利盈利对中国中小企业来说,绝对难以持久。
朗科科技用惨淡的业绩向业界证明了这一商界至理
朗科科技“优盘之父”邓国顺的离职,创造了创业板高管辞职新纪录――董事长辞职第一人。
9月14日,朗科科技(SZ:300042,以下简称“朗科”)发布公告称,靠持有优盘专利而登陆创业板的朗科科技,其创始人、董事长邓国顺在任职l1年后挂印辞职。
第二大股东成晓华将代替邓国顺出任董事长和总经理。
同时,邓国顺不再担任朗科科技的法定代表人,但继续担任董事,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近来,对于上市不足九个月的朗科科技来说,可谓多灾多难:股价惨遭腰斩并跌破发行价、重要专利合同到期、公司业绩在连续三年停滞不前之后,今年上半年骤降超三成。
虽然公告称邓国顺是“因个人原因”辞职,但消息人士认为,技术出身的邓国顺可能与一些董事在企业经营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其离职的原因或是相关高管已经在经营管理上绕开了他。
专利模式风光不再
在朗科的业务结构中,专利授权是公司的暴利业务。
“研发一申请专利一专利授权一收取专利费”,朗科科技创造了以专利费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模式。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9年,朗科通过专利授权许可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9%、9.37%、16.50%、10.18%、2009年该业务毛利率高达99.85%。
与此相比较,占公司营业收入65%的闪存应用产品2009年的毛利率只有18.54%,同比下降5.34%。
朗科于1999年进入移动存储领域,拥有闪存盘的核心技术,被视为是国内最有机会分享行业高成长“蛋糕”的企业之一。
上市前三年,朗科业绩相当稳定,从2007年到2009年,净利润一直接近4000万元。
然而.公司在今年1月8
日上市后,第一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29.74%,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仍然不如人意,净利润只有957万元,同比大幅减少33.49%。
比利润下滑更严重的是商业模式。
在上市前,朗科一直以自己依赖专利授权收入的盈利模式为荣,一些投资机构也纷唱赞歌,而正是这种专利授权许可的商业模式,在上半年仅收入613.56万元,同比下滑了45.7%,相反,业务成本却
增长了428%。
朗科中报披露“专利授权许可收入下降、产品毛利下降以及费用增加”导致上半年业绩下滑。
虽然优盘是由邓国顺发明的,但与业内的竞争对手金士顿等厂商相比,朗科在销量上有很大的差距,更多是依靠专利授权许可收入来支撑业绩。
对此,朗科也不得不表示,虽然专利盈利模式是本公司重要的业务经营模式之一,但由于前期准备及谈判进展等因素,公司实现新的专利收入的时间点及金额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对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可能会造成重大影响,并可能导致2010年年初至第三季度末的累计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业内人士分析,这都是由于朗科过分依赖专利费收入所致的恶果。
而从全球来看,还没有哪一家公司可以完全依靠专利生存,专利大户IBM和高通公司亦不曾如此。
事实上,上市之后的朗科科技在专利授权许可收入上也连受打击。
今年4月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朗科科技使用多年的“优盘”商标为商品通用名称,予以撤销注册。
7月8日,朗科又公告称,公司于2006年7月7日与金士顿签订的4年专利授权许可合同已于2010年7月6日终止。
此合同为公司重大专利合同,对利润具有重大影响。
“如果公司产品不能占据市场主动,单纯依靠专利授权
收入,这种商业模式将难以为继。
”iSuppli资深分析师顾文军指出,创新是无止境的,一个企业有了专利,其他企业可能也会通过回避设计。
形成自己更好的专利,这是专利法所鼓励的。
因此,企业即使拥有了基础发明专利,也不意味着它就一定拥有竞争优势。
朗科公司还曾多次透露,专利收人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在上市过程中策略性地减少了专利维权诉讼。
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专家刘永沛认为,对专利诉讼双方来说,打官司都是耗时、耗财的过程。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仅仅是拥有专利而没有转换成实际的产品进入市场,专利的价值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朗科科技的专利模式困境主要是,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能将专利转化为更强大的生产力、品牌力和市场力,使产品本身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泉,而不是靠打专利官司去获利。
不过,朗科科技似乎并不愿意放弃其固有的生存方式。
9月15日,朗科科技公告称,公司第7788447号美国发明专利“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装置”在8月31日由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告授权,该专利对公司第三季度利润和未来利润有积极影响。
利润下滑被认为是邓国顺辞职的诱因,但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是一个对公司和资本市场负责的创始人,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绝尘而去甩手不管不太可能,所以,他的离去必
另有隐情。
市场困局导致内讧加剧
朗科科技内部人员对邓国顺的离职原因均讳莫如深,但外界对此的猜测却是满天飞。
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邓国
顺与成晓华共同研制出世界第一款闪存盘――优盘,但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邓国顺个人持有占总股本23.13%的朗科
股份,为第一大股东;成晓华持有16.5%的股份,位列第二。
邓国顺、成晓华在公司经营决策上共同控制,这为两人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冲突埋下隐患。
“邓国顺的辞职,其实早在意料之中。
”一位接近朗科
公司的人士指出,业绩增长缓慢,让公司董事会成员之间也产生了分歧。
与国内外竞争对手金士顿、PNY、爱国者等的
高速发展,以及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相比较,朗科的产品无论在知名度还是在销量上都大大逊色,这使得邓国顺的经营管理能力开始受到质疑。
“其实这两年朗科科技的内部人事变动非常频繁,其主要原因就是邓总基本不管公司内部的事情。
”一位熟悉朗科
科技的业内人士表示,邓国顺的做法让其他几个股东深为不满.“公司管理层内讧严重,几大股东早就有想法,重组公
司管理层。
”
对于这一说法,朗科科技一位高层承认有一定道理,但他也表示这两年邓国顺都在忙公司上市的事情,的确没有太关心公司运营的具体事务。
“今年上半年,公司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权力真空。
”知情人士透露,邓国顺和成晓华多年不和在公司早已不是秘密,邓是纯粹的技术出身,而成是个玩资本的人。
上述知情人士还称,虽然从表面上看,邓国顺为第一大股东,但朗科第三大股东王全祥对公司有同样的话语权。
资料显示,王全祥通过其关联公司珲春田木投资咨询公司共持
“成晓华和王全祥关系非常铁,有朗科11.52%的股份。
并且,
他们是一派的”。
如此一来,成晓华和王全祥及其侄子王斐
控制的股份达到了31.72%。
在刚上市业绩就大幅下降等种
种不利情况发生后,董事们与邓国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越来越难融洽。
邓国顺辞职消息公布后不久,朗科一系列颇具戏剧性的公告似乎印证了上述说法。
朗科分别于9月14日、15日宣布,其在台湾和美国专
利维权获得支持的最新进展,这是公司上市后的首个利好。
9月14日的公告称,专利台湾维权案裁定,被告劲永国际将支付侵权赔偿4007万元;9月15日的公告称,曾在2004年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装置”专利,今年8月31日获美专利商标局授权,9月14日收到
授权证书。
“4年前申请,在邓国顺辞职前10天获得通过,辞职后才对外公布,这时间点的选择,只有高管们才说得清。
”上述知情人士称。
对于高管更换之后业务是否有新的调整,朗科方面表示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业内人士表示,要想转变目前的盈利模式,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截至目前,朗科已累计在全球授权专利及专利申请量达346件,其中发明发利申请量为233件,覆盖几十个国家及地区。
数据显示,朗科科技的综合毛利率从上市前的26.01%,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16.93%,下滑了近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