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五语文上同步学案20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2
创新教案枫桥夜泊[教学目标]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这首诗是……生:《枫桥夜泊》。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
1、自读这首诗。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根据节奏朗读这首诗。
师: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现在,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不停地啼叫,周围到处弥漫着寒霜。
这给你带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江边有火红的枫叶、有小桥、有流水,渔船上还闪烁着灯火,有人家。
这又给你带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在这么美的夜色里,听到了远处传的钟声,会感觉怎样?三、分析诗歌1、题目叫《枫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2、“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 bó”,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ō)停泊(bó)(板书)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4、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5、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6、从哪儿可以看出?——霜满天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表示深秋临。
7、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板书)8、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凉9、“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10、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哇?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20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20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和背景。
2.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朗诵和表达能力。
2.注重个别辅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设计诗词一:《静夜思》1.导入:通过展示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作品,引起学生对《静夜思》的兴趣。
2.朗读与分析: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理解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表现的思乡之情,展开问答和讨论。
4.朗诵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培养其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二:《春晓》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的美景,启发学生对《春晓》中春天的感知。
2.朗读与理解:指导学生朗读《春晓》,解释诗句中的描写和比喻。
3.情感交流:组织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味生命和自然的美好。
4.诗歌欣赏:播放相关音乐,配合《春晓》进行诗歌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词三:《登鹳雀楼》1.背景介绍:讲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
2.朗读与翻译:带领学生朗读《登鹳雀楼》,翻译诗句中的字句。
3.理解与讨论:指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慨,展开讨论和思考。
4.联想与创作: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写下自己对高远和追求的心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投影仪展示诗歌原文和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诗词中的内涵。
3.采用问答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节课1.介绍《20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重要性。
2.导入《静夜思》,进行朗读和分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设计模板五篇教案一:《草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祖国河山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句子。
【教学难点】1. 描绘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作者情感。
4. 讨论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教案二:《枫桥夜泊》【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古诗内容,感受作者对江南夜景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诗词文化。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
2.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1. 描绘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江南夜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江南夜景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生字词,理解古诗内容。
3. 分析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作者情感。
4. 学习欣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欣赏其他古典诗词。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教案三:《开国大典》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讨论等方式,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
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0.古诗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二、题解:长相思,词牌名。
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三、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四、朗读课文,直到能够背诵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整体感知(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2、互文见义:词的上片用“山一程,水一程”的旅途上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用“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3、赏析加点字(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六、拓展练习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从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出发,通过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凸显刷子李粉刷本领高超。
一起看看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欢迎查阅!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儿、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和风度。
3.练习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练习复述课文。
四、教学准备: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俗世奇人》,搜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等。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
[板书课题]2.解题: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
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
”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圈点批画。
(3)找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方言,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独立自学。
3.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读准字音,读正确、流畅)(2)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儿、发怔、发傻、半信半疑。
(3)交流难写字的字形如何记忆。
(4)词语理解。
(5)理解练读有特色的天津方言:“任吗甭放”“赛升天一般美”“未准”。
4.再读课文,初识“刷子李”。
引导学生提问:(1)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2)要读懂本文,你会设计一些怎样的问题来帮助同学?(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提问,作为自学要求。
20 古诗词三首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出示课件21)(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
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出示课件22)(2)是的。
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乌啼---凄凉霜满天-----寒冷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对(出示课件24)“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
20古诗三首枫桥夜泊教学目标:1、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
2、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
教学难点: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一、引入诗歌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
2、说“无眠”的意思,找“无眠”的近义词。
3、提问: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师过渡: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
抽生读3、提问: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大屏幕出示)师过渡: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齐读诗句)4、提问: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又听到了什么?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齐读。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预设:为什么都在写钟声?二、检查朗读,指导朗读1、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
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板书枫桥夜泊。
2、自由读3、抽生读(读准确)4、师生读(读出节奏和韵律)三、走进诗歌,感悟诗歌师过渡: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愁眠)1、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诗歌2、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
(板书“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3、提问: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5、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咱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月落过渡: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
20*.景阳冈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用时:15分钟)1.引导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3.组织汇报学习成果。
1.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快速默读课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3.全班汇报。
(1)关于字音。
“脊”为上声jǐ;“踉”读liàng,不读liáng;“迸”读bèng,不读bìng。
(2)理解“踉踉跄跄、说时迟,那时快”等词语的意思。
(3)课文主要写了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文共分为几部分?请为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品读“打虎”,感悟形象。
(用时: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喝酒”部分,体会武松的豪爽、倔强。
2.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上山”部分,研读武松心理,体会“犹豫”。
3.课件出示重点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打虎”部分,研读武松动作,体会“智勇”。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下冈”部分,体会上冈、喝酒、下冈在文中的作用。
5.教师借助板书,指导学生用自己的1.学生边朗读课文边画出相关语句,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理解“十八碗、一饮而尽”等词语,体会武松的酒量大、豪放;研读“别胡说!……”等句子,体会武松的倔强。
2.学生自由朗读“武松想……回去。
”“怕什么……怎么样。
”“哪儿有……上山。
”等句子,自由表达,体会这些句子表现了武松害怕、犹豫、要面子的心理。
3.学生朗读“三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部分内容,说一说你的理由。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020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21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主题为“一花一鸟总关情”,由四篇课文组成:《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
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让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重点是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事物的特征,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第二单元本单元包括五篇课文:《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和“漫画”老师。
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三单元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
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培养其缩写故事的能力。
第四单元本单元包括三篇古诗和一篇文章:《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和《少年中国说》。
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古诗和现代文学,培养其写作能力。
第五单元本单元包括两篇课文:《太阳》和《松鼠》。
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培养其介绍事物的能力。
第六单元本单元包括两篇文章:《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以及口语交际和作。
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爱,培养其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本单元包括三篇古诗和一篇文章:《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和《鸟的天堂》。
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古诗和自然界中的事物,培养其写作能力。
第八单元本单元包括一篇古文和两篇文章:《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忆读书》、《我的‘长生果’》。
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阅读和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其写作能力。
___的相遇和爱情故事,展现了他们坚定不移的爱情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牛郎织女(二)》则讲述了___和___的离别和相思之苦,以及天帝的仁慈和对他们爱情的祝福。
青山处处埋忠骨
班级姓名
一、读课文,填空。
金日成首相要求把毛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因为。
毛主席虽然深爱自己的长子,最终还是
二、联系课文,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里的“忠骨”指谁?为什么说是“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什么意思?
三、阅读。
毛泽东与儿女(节选)
毛岸英不幸牺牲了!这沉重地震撼了毛泽东的心灵。
他是一位领袖,也是一位感情极其丰富的爸爸。
当彭德怀内疚地对他谈起没有照料好岸英时,他久久地沉默着,一支支抽着烟,抬头凝望窗外那已经肃杀的柳枝,轻轻地念叨着《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深沉地回忆起岸英短暂的一生。
稍停,毛泽东昂起头,轻轻走了几步,激昂地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岸英是一位普通战士,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事业而牺牲。
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彭德怀默默地听着,眼里饱含泪花。
他深知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是对毛泽东,
是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毛泽东强忍着悲痛,把心血倾注在党和国家的大事上。
然而,儿媳刘思齐每周必到的拜晤,对他简直是一场感情上的灾难。
思齐每次来,都要问:爸爸收到岸英的信没有?岸英为何几个月不给我来信?……爸爸总是强颜欢笑,装得若无其事地宽慰她。
无情岁月增中减。
毛泽东作为爸爸,不能也不愿一直扮演世上最难堪的角色。
两年后,他终于向思齐诉说起毛家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杨开慧、毛泽民、毛泽潭、毛泽建、毛楚雄;还有韶山党支部的毛福轩……思齐越听越不对劲,朝鲜停战协定都签订了,为何岸英没寄片言只字?难道他……她不敢想下去了,反而安慰起年迈的爸爸。
这天,她离开中南海时心慌意乱。
思齐又一次去中南海。
毛泽东把周恩来请来一起跟她谈心。
周恩来委婉地告诉思齐:“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无数战士牺牲了生命,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岸英也是其中之一。
”这句话总理说得很轻,传到思齐耳内却如五雷轰顶。
她痛不欲生,伏在毛泽东肩上哭呀,哭呀。
毛泽东木然地坐着,脸色苍白,心潮翻滚。
周恩来让思齐躺在沙发上,他的手碰到毛泽东的手,心里一惊,急忙对思齐耳语:“思齐,你要节哀,你爸爸手都冰凉啦!”思齐一愣,重又哭着去安慰爸爸……
短文的哪部分最让你感动?和爸爸妈妈交流你的想法。
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是怎么做的?从他的做法中,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毛泽东一家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查找资料,了解毛泽东的亲人为了革命事业而献身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