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带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921.74 KB
- 文档页数:7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课时一练习: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课时二练习: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课时一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课时二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2、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课时一练习: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
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
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gē()掉,把野菜留着。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piáo(),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玩累了,我又缠着爷爷陪我去guàng()街。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胖乎乎圆明白亮笑热三、小萧红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的景物时,我们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神态?课时二练习: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昼出耘田..夜绩麻()A.在田间除草。
B.收割庄稼。
C.耕地。
(2)稚子金盆脱晓.冰()A.使人知道。
B.早晨。
C.知道。
(3)短笛无腔信口..吹()A.说胡话。
B.随口。
C.有信心地说。
2.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与“山衔落日浸寒漪”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B.露似真珠月似弓C.梅雪争春未肯降D.横看成岭侧成峰4.对人物的描写和其他诗句不同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智慧。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
D.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
6.“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7.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农村夏日里的一个场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B.《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早晨景色的诗,这首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同步练习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1.“皱皱的毛票”说明___________,“龟裂的手指”说明__________。
2.最能体现旁边那个女人对书的看法的字是“____________”。
3.一个“塞”字写出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个“立刻”的句式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片段中省略号省掉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选段一)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选段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选段一写的是作者在________(时间)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场景,主要运用了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的手法;选段二写的是作者在________(时间)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场景,主要运用了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的手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同步练习第⼀单元测试(⼆)(含答案)五年级第⼀单元练习题⼀、看拼⾳,写词语。
(6分)sāng shùchéng rèn yuán gǔn gǔn()()()bái zhòu húdiémíng huǎng huǎng()()()⼆、我会辩字组词。
(4分)渲()僵()偏()析()喧()疆()编()晰()三、选词填空。
拘束拘谨1.两个素不相识的⼈,第⼀次见⾯,多少都有点⼉()。
2.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那么亲热,⼀点⼉不()矗⽴挺⽴3.⼀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雕,()在西安市⽟祥门外。
4.⼀⾏⾼⼤的⽩杨树沿着铁路线()在茫茫⼽壁上。
⾼傲骄傲5.青藏铁路这条神奇的天路让我们感到()。
6.风⽕⼭,这只巨⼤的拦路虎⼀次次低下了()的头!四、修改病句1.战⼠们热烈地讨论着明天的报告。
2.波浪不断地向树⼲冲刷,⾄于把树连根拔起。
3.在那块混浊的琥珀⾥,两个⼩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4.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年没有毕业。
5.这个故事发⽣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约总有⼀万年了。
6.这座巍峨宽敞的⼤楼是爸爸单位的职⼯宿舍。
7.我们沿着⾰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奋勇前进。
五、选字填空。
竟竞境(1)想不到外祖⽗()像⼩孩⼦⼀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2)智⼒()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
(3)⼀个中国⼈,⽆论在怎样的()遇⾥,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虽然热带是⽆所谓隆冬的,但腊⽉天⽓,也毕()凉飕飕的。
(5)保护环(),⼈⼈有责。
六、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拉:A⽤⼒使东西朝⾃⼰所在的⽅向或某处移动;B⽤车载运;C拖长;D闲谈;E牵累、拉扯;F拉拢、联络;G帮助。
1.⽼师拉长声⾳说话。
()2.妈妈正和保姆拉家常。
()3.现在,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拉⼀把。
()4.⼩东正和看门的⼤爷拉交情。
()5.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来,拉着我登上⼤客轮。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句子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句子同步练习及答案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温和的慈祥的神情。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用加点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子训练。
1.我仔细认真地观察过小松鼠的生长情况。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室里安静极了。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
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郑和出使西洋。
(扩句,至少扩写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第三人称叙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0《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XXX被父亲送去农村XXX(),他积极劳动,从不ɡǎotèshū()后来他又XXX()朝鲜参加战斗,不幸英勇牺牲。
二、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3.XXX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三、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
1.那一次次的分离,XXX不都XXX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XXX拟定的电报。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从见到这封电报起,XXX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你以为此时的XXX在想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四、浏览课内文段,完成操演。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具名的一瞬时,主席下意识地踌躇(XXXXXX)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XXX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àn。
yīn)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XXX的卧室。
XXX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XXX(ɡéɡě)裹尸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9古诗三首一、读拼音,写词语。
XXX、天、一、流、替、泪、屡、舞、侠二、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远远的)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C.五千仞岳上摩天(一种旅游玩具项目)D.不破楼兰终不还(回来)正确解释:不被攻破的楼兰就不会失去,不会离开。
)三、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XXX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XXX,这首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XXX《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云露”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又”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XXX写的,XXX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这首诗中的“狂喜”,“长安”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本诗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五、品析句子,完成练。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是“穿戴”的意思,“金甲”是指金属盔甲,“穿金甲”的意思是穿上金属盔甲,从中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危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六单元第17课《跳水》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háng xíng fàng sìmào zi xià hu chuán cāng hǎi ōu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形容非常害怕。
________②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非常尴尬。
________③灵活;巧妙。
________第三个词语的近义词是________,和第二个词语一个类型的是________。
请你用第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__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跳水》这篇课文讲了________上的人和________之间发生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上的水手拿________取乐,________更加放肆;又拿________取乐,摘走了________的帽子;________爬上桅杆追________;自尊和幼稚使________丢开桅杆走向横木;这时________机智、沉着地喝令________跳水,________跳入海中抢救,终于使________脱险。
(2)课文以孩子为线索,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联系使故事发生并发展的。
4.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因为因而①________猴子显然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所以它就更加放肆起来。
②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哄笑激怒了孩子,________引得孩子爬上了桅杆去追猴子。
(2)只要……就……即使……也……________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________很难回转身来。
5.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浩渺.(miǎo)篝.(gōu)火燕.(yàn)园B.萌.(méng)动澄.(dèng)澈莱.(lái)芒湖C.旖.(yǐ)旎巍峨.(é)公顷.(qǐng)D.瑞.(ruì)士点缀.(zuì)无边无垠.(yí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茂林修.(修理,修整)竹。
B.相映.(对照,映衬)成趣C.美妙绝.(没有,无法)伦.(比)D.乐不可支.(支撑,受得住)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B.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C.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D.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季羡林写的。
B.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C.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D.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5.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思绪写的,先回忆了在故乡的几件趣事:数星星摇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接着用对比的写法描写了他乡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不同,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B.“我现在年仅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中“耄耋”指80岁。
C.“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作者这么说是因为“月亮”象征着团圆,自古以来都和思乡联系在一起,所以,提到故乡必然提月亮,提到月亮必然勾起思乡之情。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选自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月夜忆舍弟》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
五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一、《古诗三首》导学1.1、引言《古诗三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们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1.2、学习目标•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蕴;•掌握《古诗三首》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并能正确运用于写作和表达中。
二、《古诗三首》练习题2.1、填空题1.课文中“曹溪湖底绿苔齐”中“苔”指的是()。
A. 花 B. 草 C. 水草 D. 青苔2.课文中“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参与商”所指的是()。
A. 古代的商人 B. 文人墨客 C. 武士 D. 美玉2.2、选择题3.下列哪句话是《古诗三首》中的描写?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B.“曹溪湖底绿苔齐。
” C. “人归鸟惊,桂楫翻舟。
” D.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4.《古诗三首》中描写的景色是下列哪个? A. 碣石 B. 绿苔 C. 沧海 D.山河2.3、问答题5.请简述《古诗三首》背后的主题是什么?6.你认为古诗中的作者想传达给读者怎样的思想?三、《古诗三首》答案解析3.1、填空题1. D. 青苔。
解析:本句描写了曹溪湖底覆盖着青苔,绿意盎然。
2. B. 文人墨客。
解析:“参与商”通常指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诗中表达了人生短暂,相逢易散的意境。
3.2、选择题3. C. “人归鸟惊,桂楫翻舟。
” 解析:这句话描写的是人归途中惊起鸟群,桂楫风吹舟翻的景象。
4. B. 绿苔。
解析:绿苔覆盖着曹溪湖底,呈现出一片青翠的景象。
3.3、问答题5.《古诗三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生命的轮回感慨。
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观照和对生命的思考。
6.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思想是:珍惜眼前的生活和时光,感悟生命的无常和轮回,明白生死无常,体悟世界的美好和残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一、看拼音,写词语。
dǎzhàng() tìtóu()hóu lóng() zhí zi( )shuāi jiāo() shāng bā()bān dǎo() sāi bāng()二、比一比,组词语。
{搂()楼(){腮()鳃(){喉()猴(){扳()板()三、选字组词。
摔蟀率( )打( )跟头蟋( )效( ) 税( )挠浇烧( )头( )水燃( )( )杯( )花阻(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1.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
( )2.他没有什么模样, 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
( )3.赵氏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五、课内阅读。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 ),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 )来( )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两人走马灯似的( )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 )在了一起。
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 硬是( )他不动。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2.从上面这段话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
3.说一说这段话表现了小嘎子的什么性格特点。
一、打仗剃头喉咙侄子摔跤伤疤扳倒腮帮二、搂住楼房腮帮鱼鳃喉咙小猴扳倒木板三、摔摔蟀率率挠浇烧烧浇挠四、1.B 2.A 3.C五、1.站蹦蹦转揪扳 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葬身(zàng zàn)________ 腮边(sī sāi)________ 玷污(zhān diàn)________华侨(qiáo jiáo)________ 秉性(bǐng bǐn)________ 眷恋(juàn juǎn)________撩乱(liáo liāo)________ 凉飕飕(sōu suō)________2.辨字组词。
侨________ 缕________ 绢________ 甚________骄________ 楼________ 涓________ 其________梳________ 衰________ 稠________ 眷________流________ 哀________ 绸________ 着________3.选词填空。
珍藏收藏储藏①我一直________着外祖父送给我的那幅墨梅图。
②这个小屋子是用来________杂物的。
③我爷爷喜欢________竹雕艺术品。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梅花魂》一文主要写了五件事情:一是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读着读着就________;二是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因我的一次不小心弄脏了它受到________;三是因不能________,而难过得呜呜哭起来;四是在离别前,________;五是船快开时________。
5.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对比,更说明了________6.按要求查字典①魂:音序是________,查________部首,再查________画。
②坫:音序是________,查________部首,再查________画。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句子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归来。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美“逆行者”张静静不但牺牲了,而且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乌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写句子。
1.根据“温和”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温和(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和(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蔺相如对秦王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成语“议论纷纷”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请你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作文的字词和句子都很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dùjì()小亮的才干,sīzì()逼迫小亮立下一定要完成任务的jūn lìng zhuàng()。
但小亮shén jīmi ào suàn(),先他请来了cáo () 老师。
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二、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妒忌(yǐjì)幔(màn wàn)子都督(dūdōu) 水寨(zhài zài)丞(chéng céng)相呐喊(nèi nà) 调(tiáo diào)度三、比一比,再组词。
诸() 虚()妙()都()虑()沙()著( )虎()炒()四、根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节选自《》,作者是()。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草船借箭准备是();草船借箭的过程是();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答案】一、妒忌私自军令状神机妙算曹二、妒忌(jì)幔(màn)子都督(dū) 水寨(zhài)丞(chéng)相呐喊(nà) 调(diào)度三、诸位、都督、著作;虚心、考虑、老虎;绝妙、沙场、炒菜;四、1.《三国演义》罗贯中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准备:请鲁肃帮忙准备好船只、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________ ,接着写了________ ,着重写了________ ,最后写了________ 。
二、下列哪些选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A.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汉字。
(1)猴子sī咬着mào子,好像故意dòu他生气。
(2)从船cāng里出来的船长,本来是想打海ōu的。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放肆.(sìshì)桅.杆(wéi wěi)逗.引(dòdòu)瞄.准(miáo miāo)龇.牙咧.嘴(zīcī)(lièliě)3.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横线上。
一帽子一帆船一早饭一爪子一横木一绳子一猴子一步枪4.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即使……也……只要……就……只有……才……如果……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1)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的笑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爬到桅杆的横木上去追猴子。
(2)孩子一失足,他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3)他不失足,拿到帽子难以转身走回来。
(4)在紧急关头,孩子跳入大海中,有获救的可能。
5.先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再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大笑牙嘴不得惊战(2)类似画横线的AABC式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3)类似画“”的含一组反义词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4)形容处境十分尴尬,哭也不行,笑也不行的词语是:。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说明孩子所处的境地。
A.绝境B.乐境C.险境D.窘境(1)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3)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4)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7.课文内容回顾。
《跳水》这篇课文讲了船上的人们和之间发生的故事: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的水手拿取乐,更加放肆;猴子又拿取乐,摘走了的帽子;爬上桅杆追,自尊和幼稚使丢开桅杆走向横木;这时机智、沉着地喝令跳水,跳入海中抢救,终于使脱险。
二、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
“高斯”号脱险记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句子加工厂。
1.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母娘娘十分愤怒。
织女私自下天庭和牛郎成亲。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的画。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用“温和”造句。
(1)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写句子。
1.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改写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4.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三、1.② 2.① 3.① 4.②四、1.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天真可爱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愉快3.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吹笛子随意吹奏出来的短笛声调皮天真、悠闲自在第二课时一、1.衔浸二、2.耘田绩麻昼夜农民劳作的辛苦三、1.杏子肥麦花白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2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四、1.萧红《呼兰河传》2.蜜蜂蜻蜓蝴蝶追蜻蜓捉蚂蚱采倭瓜花就像睡醒了似的就像在天上逛似的就像在说话似的第二课时一、1.姿态可爱满心喜爱二、2.C 3.B三、1.“我”把小桃树栽到院子里小桃树枯死了2.它会长成一棵高高的桃树,枝繁叶茂,结出一个个味道甜美的桃子。
喜爱小桃树,对小桃树的顺利成长充满了希望3.小桃树不能成活十分伤心3*月是故乡明第一课时三、广阔无边的大海上,碧绿色的水波在荡漾泰山四、1.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广阔世界朗润园AC 2.总分总总领全文在作者眼中,月亮就代表了故乡和亲人,爱故乡的月亮,就是爱自己的故乡,爱故乡的一切。
第二课时一、2.对比故乡的月亮参考:酒店里的美味佳肴怎么也比不上奶奶做的家常菜香。
二、1.(1)离乡背井(2)美妙绝伦(3)碧波万顷2.在故乡以外的地方看见的月亮故乡的月亮A3.对故乡深深的怀念4*梅花魂第一课时四、1.梅花坚毅不屈的精神2.墨梅图脏了,大发脾气不能回国,难过哭泣离别前夕,送“我”墨梅图思念家乡、眷恋祖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王孙归不归无边丝雨细如愁思念故乡第二课时一、1.语言动作对墨梅图分外爱惜2.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部分参考答案二、1.保存欺凌2.本性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3.C4.外祖父希望“我”做一个像梅花一样坚毅不屈的人。
综合运用:☆屈原文天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高洁第一单元综合训练四、1.蜻蜓飞得那么快,根本追不上。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同步练习题一、填空题1.看拼音,写词语。
yíbiǎo xīshēng liáo ku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ǎn dèng huīfùlíng dā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照样子,写词语。
(1)例:黑白(互为反义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例:默默无言(AABC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例:成千上万(含数字“千”和“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野草(________)地呼噜(________)的猪群(________)地欣赏(________)的光芒(________)地行驶4.补全本课出现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______)(______)体壮②辽(______)无(______)③极目(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自得⑤(______)(______)无言⑥仪态(______)(______)(1)词语①含有一对近义词,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
(2)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情境:当________时,我会出现词语④的状态;当________时,我会出现词语⑤的状态。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这里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来写牛,让人感到整个低地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
2.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句子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这句话写了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汉字。
西yuè()华山有千rèn()高。
山中有许多古代的mó()崖石刻,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yí()产。
2、读句子,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________” “________”写出了战士们戍边时间的漫长,战事的频繁和战斗的艰苦、激烈。
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却说出了“________”的坚定誓言,抒发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豪情。
②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这两句诗改写成一句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3、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填空。
这首诗前两句用________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________”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________”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________”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
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遗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赏析第三句诗中的“尽”字。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zhòu() yún tián()sāng yīn() zhìzǐ()二、把下列的诗句补充完整。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2. ,彩丝穿取当银钲。
3.牧童归去横牛背, 。
三、给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童孙未解.供耕织( )①解决。
②理解,懂得。
2.忽作玻璃..碎地声( )①现在的玻璃。
②水玉,一种天然的玉石。
3.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随口。
②书信的封口。
四、看图写诗句。
五、课内阅读。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写出下面词语的释义。
(1)陂:(2)漪:(3)腔:(4)信口:3.翻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两句诗。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祖父的园子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蚂蚱.(zhà zà) 啃.果树(kěnɡ kěn) 蚌.壳(bènɡ bànɡ) 拔.出(bá bō) 樱.桃树(yīnɡ yīn) 倭.瓜(wō ǎi) 二、辨析形近字。
{挺( )蜓( ) {拔( )拨( ){锄( )铲( ) {割( )豁( )三、仿句练习。
童年就像一幅画, 色彩鲜艳,线条柔美;童年就像 ; 童年就像 。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②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