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五单元 元、明、清时期 明、清的经济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62
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体系与商业文化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四个朝代,也是商业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体系日益完善,商业文化也日益发展。
本文分别从经济体系和商业文化两个方面来探究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与商业。
一、经济体系宋、元、明、清时期,在经济体制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以农为主,以手工业为辅的经济结构,而且农业占主导地位。
宋代的经济繁荣,商业活跃,为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基础。
宋代的经济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土地、人力和人才。
宋代对土地的利用非常充分,虽然耕地面积不大,但利用率很高。
宋朝还制定了种植技术和水利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时期,经济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元代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加强了对商业的支持。
元代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大幅发展,商业也逐渐由小规模流通转为大规模流通,实现了货币交换和市场交易。
元朝时期还出现了各种银行和票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王朝,也是中国的商业繁荣时期。
明朝的经济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农业和手工业。
明代的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各种手工业工艺都有所提高。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经济形式也出现了重大变化。
清朝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清朝还制定了很多新的商业政策,如开设商业口岸、规范银行业等。
二、商业文化宋元明清时期,商业文化繁荣,商业活动频繁。
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并且商业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商业文化的发展,主要出现在书法、诗歌、绘画、戏曲文艺等方面。
宋代的商人大都有文化素养,他们制定了很多商业规则和商业秩序,成为了商业道德的代表。
宋朝的书法艺术和诗歌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商业文化也渐渐得到了历史的认可。
元代商业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音乐、诗歌、藏品收藏、美食文化等方面。
元朝时期,山西商人胡汉民创建了“闹会”,拉近了商人之间的关系。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明朝至清朝中叶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特点;2.了解历史事件与社会背景对于经济和文化的影响;3.学会通过文献记载和实物展示来认知历史。
教学内容一、明朝经济与文化经济特点1.由于官营工业的发展,生产技术得到提高,商品经济得以发展;2.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马帮道”,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3.北方农业得以发展,由于水利设施的建设,南方农业也实现了大规模的发展。
文化特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文学得到发展,社会上出现了文人墨客阶层;2.运用铜版印刷技术,书籍的传播得到极大促进,文化更加普及;3.科技得到提高,元末明初出现的火药武器被广泛采用。
二、清朝经济与文化经济特点1.清政府强制实行封建统治,百姓的生产和财富受到限制,经济发展相对较缓;2.与外国的交流得到限制,中国逐渐走向“闭关锁国”;3.内地的商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由于纺织业和制瓷业的兴起,中国的商品出口得到了提高。
文化特点1.由于封建统治的压制,文化发展相对较缓,但仍有文化人和文艺作品的出现;2.官学和私塾并存,士人文化仍然是社会上的主流文化;3.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得到强化,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授课建议1.通过展示明代和清代的生产工具、手工艺品、文学作品等实物,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经济和文化特点;2.在介绍历史事件的同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考;3.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理解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并通过对比和分析,思考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小结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朝代,不仅在经济和政治上有重大变革,文化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这两个时期的生产、交流、文化和价值观进行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当代社会和未来的发展。
第13讲明清时期的文化一、明清之际的思想(一)背景1.政治: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经济: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层):市民工商业者队伍扩大。
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二)概况1.王阳明的心学(1)主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2)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李贽的离经叛道(1)思想:①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主张“童心说”。
③在诗文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3)影响:①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②李贽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三)评价1.积极(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1)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3)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4)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注]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拓]李贽,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自觉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