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活血化浊解毒法治疗肾性高血压59例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33.72 KB
- 文档页数:3
补肾益气活血方剂对高血压病肾功能失代偿期的疗效
关建国
【期刊名称】《临床肾脏病杂志》
【年(卷),期】2007(7)4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疗法对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将65例高血压病肾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2例,西药联合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组(治疗组)33例,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两组在经过12周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指标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TGF-β1、AngⅡ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结论补肾益气活血疗法联合西药治疗对高血压病肾功能损害有明显的逆转受损肾功能的作用,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
【总页数】3页(P182-184)
【作者】关建国
【作者单位】545001,柳州,广西省柳州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健脾补肾活血方配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变疗效观察 [J], 苏海生;韩江宏;赵文轩;刘海玲;张瑞娟;王山军;常占杰
2.补肾扶正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50例 [J], 李淑惠
3.强化降压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并高血压病的疗效 [J], 邹双近;张保红;林添辉
4.强化降压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并高血压病的疗效 [J], 邹双近;张保红;林添辉;
5.软坚散结活血行气法对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多囊肾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J], 王瑞平; 薛闪; 施书芳; 曹西田; 刘维旭; 刘建民; 贺艳光; 段利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脾肾活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补脾肾活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片5~10mg口服(必要时可对应调整降压药),治疗组加用补脾肾活血泄浊方口服;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同时定期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尿素氮、血肌酐等检验,记录结果。
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血压及肾功能的情况明显改善。
结论:补脾肾活血法可以更好控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肾功能。
【关键词】补脾肾活血泄浊法;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333-02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无论是高血压肾病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还是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所致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控制,肾功能的改善都显得非常棘手,难以凑效。
慢性肾功能衰竭随着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血压更难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增加,同时血压的顽固性升高,又导致肾功能进一步受损,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病情难以控制,进入尿毒症而需要进行替代治疗。
因此临床上如何在使用降压药基础上,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控制慢性肾衰患者的高血压,是改善患者病情,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延缓肾功能进展的重要措施。
因此,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用补脾肾活血泄浊方口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高血压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本组诊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高血压患者来源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
其中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8±18岁,CRF病程2~11年。
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6±19岁,CRF病程3~12年。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益肾活血疗法治疗高血压肾损害临床观察【关键词】高血压;肾病;治疗;中医疗法;活血【摘要】目的观察益肾活血疗法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疗效。
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益肾活血疗法加西药降压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西药疗法治疗。
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BUN、Scr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中医益肾活血疗法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治疗;中医疗法;活血2002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益肾活血疗法治疗高血压肾损害50例,并与对照组50例疗效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患者全部为住院病人,符合WHO和国际高血压协会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1],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均合并有蛋白尿,部分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
治疗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59.2岁,高血压病程4~32年;平均病程17.4年;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5例。
对照组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平均49.5岁;高血压病程4~28年,平均病程18.4年;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5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川芎嗪200ml,每日1次。
治疗组:加用中药生地、山茱萸、茯苓、金樱子各15g,黄芪、益母草、丹参、芡实、钩藤各30g,川芎、地龙、红花各10g。
肾功能不全者加大黄炭15g。
每日1剂,水煎服。
洛丁新10mg,每日1次,口服。
对照组:使用西药洛丁新10mg或代文80mg,每日1次,口服。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
1.3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血压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20mmHg,尿蛋白消失或肾功能正常;有效:血压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20mmHg或收缩下降>30mmHg,尿蛋白明显减少,或肾功能改善。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0月上第20卷第28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作者简介:王阔枫(1987.10—),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学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疗效临床观察王阔枫(高邮市中医医院,江苏 高邮 225600)【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泻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疗效情况。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采用非透析方法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总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治疗组两组。
常规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结合健脾益肾活血泻浊法施治。
对比两组不同治疗结局。
结果:治疗组患者蛋白尿改善情况明显要好于常规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更高于常规组的66.67%,差异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皆见改善(P <0.05),尤以治疗组改善较常规组更为显著(P <0.05);治疗前两组之间微炎症指标:IL-6、TNF-α、hs-CRP 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 >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数据均较之于前有所降低,同时治疗组IL-6、TNF-α以及hs-CRP 较对照组更低(P <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差异:TC、TG、LDL-C 以及HDL-C 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经治疗,两组患者TC、TG 及LDL-C 水平皆较之于前有所降低,HDL-C 水平较之于前有所提高;同时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C、TG 及LDL-C 水平更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更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针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使用健脾益肾活血泻浊法效果好,有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效果、保护患者肾功能之良好作用。
【关键词】健脾益肾活血泻浊法;慢性肾脏病;中医【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6-5249(2022)28-0092-04慢性肾脏病为临床多见肾脏疾病,最终会进展到终末期肾病,此时,患病者肾小球过滤逐渐降低,虽然该阶段肾衰竭进展缓慢,但是若不能积极治疗,依然会因为病情的继续进展而加速肾功能的恶化,最终进入到终末期肾脏病[1]。
益气温肾活血化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脾肾两虚,瘀浊内阻型)的临床研究益气温肾活血化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脾肾两虚,瘀浊内阻型)的临床研究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脾肾两虚和瘀浊内阻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脾肾两虚指的是脾气虚和肾阳虚,主要表现为乏力、畏寒、肢冷、精神不振等症状。
瘀浊内阻则是体内湿气、瘀血积聚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尿液混浊、舌苔厚腻等症状。
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温肾活血化浊法对慢性肾脏病(脾肾两虚,瘀浊内阻型)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患有脾肾两虚、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益气温肾活血化浊法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和针灸,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利尿剂等西药治疗。
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治疗前后,通过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以及患者的主观症状等进行观察和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主观症状明显改善,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和尿常规指标有所改善,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尿液清晰度提高。
肾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然而,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稳定性较好,且治疗后的肾功能恢复较快。
进一步分析发现,益气温肾活血化浊法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炎症的消散。
此外,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等作用,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的积聚。
针灸治疗亦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样本容量较小,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仍然有待展开。
其次,本研究未利用对照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无法全面评估益气温肾活血化浊法的疗效。
综上所述,益气温肾活血化浊法可显著改善慢性肾脏病(脾肾两虚,瘀浊内阻型)患者的主观症状,改善血常规和尿常规指标,增强肾功能的稳定性。
补脾益肾活血泻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观察郑剑琴【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9(034)013【总页数】4页(P2012-2015)【关键词】癃闭; 补脾益肾活血泻浊法; 慢性肾脏病; 中医药疗法【作者】郑剑琴【作者单位】广东祈福医院有限公司肾内科广东广州511495【正文语种】中文慢性肾脏疾病是内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微炎症与氧化应激损伤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2]。
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西医治疗,西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预后较差[3]。
中医将慢性肾脏疾病归属于“癃闭”“水肿”范畴,且以脾肾亏虚、浊毒滞留、血液瘀阻为其根本病机[4],故治疗应以补脾益肾活血泻浊为原则。
本研究重点观察补脾益肾活血泻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2.5±7.5)岁;病程3~4年,平均病程(3.5±0.5)年。
治疗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7.5±7.5)岁;病程4~5年,平均病程(4.5±0.5)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统一诊断标准“K/DOQI对慢性肾脏病的分期”3~4期,同时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相关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并辨证为脾肾气虚兼湿浊、血瘀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者;肾小球滤过率在15~60ml/min/1.73 m2者;患者近1个月内未服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及铁剂;无相关中药过敏史;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有急性感染和严重心脏、肝脏、胃肠道、血液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病变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或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法合作或医嘱依从性差者(如合并精神病者、老年痴呆症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