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手术后镇痛的护理研究_李晓静_金熙熙_周敏洪
- 格式:pdf
- 大小:166.12 KB
- 文档页数:3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腰椎骨折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术后持续输注芬太尼,观察组术前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并于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
观察术后镇痛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后6、12h的V AS评分情况,术后镇痛优良率95.6%,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fentanyl in 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lumbar spine fractures from March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postoperative continuous infusion of fentanyl group in preoperative intravenous push 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injection on postoperative continuous intravenous fentanyl at the same time. To observe 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effect. Results Observation of postoperative V AS score of 6,12h,postoperative analgesia was 95.6%,were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P<0.05). Conclusion 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fentanyl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has the goo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effect.[Key words] 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Fentanyl;Postoperative analgesia术后疼痛是术后伴随的一种常见现象,有效地术后镇痛能够稳定患者的呼吸及循环系统,特别是能够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1-2]。
氟比洛芬酯用于中耳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氟比洛芬酯在中耳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中耳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
Ⅰ组患者术前5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Ⅱ组于术后患者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缓注氟比洛芬酯(1mg/Kg);Ⅲ组不注射氟比洛芬酯。
分别观察术中的出血量,血糖的变化,及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记录术后2、6、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 AS),以及麻醉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果术中出血量Ⅰ组和Ⅲ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三组术前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Ⅰ、Ⅱ组均低于Ⅲ组(P<0.05),但Ⅰ、Ⅱ组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Ⅰ、Ⅱ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
术后2、6hV AS评分Ⅰ、Ⅱ组均低于Ⅲ组(P<0.05 ),但Ⅰ、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
12hV AS 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
在观察中均未发现不良的并发症。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了氟比洛芬酯可用于中耳手术的术后镇痛。
标签:氟比洛芬酯;中耳手术;术后镇痛非甾体类药物(NAISDs)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多年的试验证明,它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但由于它的副作用,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是新研发出的具有靶向镇痛作用的非甾体类药物,有研究显示它在骨科、妇科及小儿外科手术术后有良好的镇痛效用。
我们研究氟比洛芬酯在中、小型中耳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疼痛应激的影响。
(NAISDs)能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及引起消化道症状,本试验同时还观察氟比洛芬酯是否增加术中的出血及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中耳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15~65岁,体重40~80Kg。
正在使用或本试验开始前曾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对本试剂过敏、呼吸抑制、呼吸道阻塞或组织缺氧、支气管哮喘史、严重心功能不全、现患有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史、有出血倾向、肝肾功能异常(即指标高于正常值一倍以上)、产妇或哺乳妇女、意识障碍、严重感染的患者排除在观察对象之外。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1月腹部手术患者60例,对照组在手术完成后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的药物是芬太尼1.2mg,稀释为100mL,48h泵入;实验组在手术完成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 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药物为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0.5mg,稀释为100mL,48h泵入。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CTH、β-EP的浓度,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激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间应激反应发生的差别。
结果实验组术后应激反应程度低,对照组镇静程度和恶心呕吐等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
标签:氟比洛芬酯;芬太尼;镇痛术后良好的镇痛可有效减轻术后的应激反应与不良反应的出现,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1]。
国内外均报道非甾体类抗炎药能通过一种有别于阿片类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产生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和副作用,促进患者康复。
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是常用的镇痛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的非常的广,本文对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联合镇痛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11月腹部手术患者60例,对采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静脉输注的30例患者做为实验组,对只采用芬太尼静脉输注的30例患者做为对照组。
实验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6岁;体重45~83kg;身高155~186cm。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6岁;平均体重42~62kg;平均身高149~190cm。
所有患者ASAⅠ~Ⅱ级,无明显心、肝、肺、肾疾病;无长期饮酒或使用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的患者;无严重高血压患者(Ⅲ级以上);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及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正在使用洛美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的患者以及精神异常的患者都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方法10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
A组采用布托啡诺1.2 mg+昂丹司琼8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静脉镇痛。
B组采用氟比洛芬酯150 mg+布托啡诺8 mg+昂丹司琼8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行PCIA静脉镇痛。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 AS)评分评估患者48 h内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結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点的V 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存在不良反应,A组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
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安全有效,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剖宫产;术后镇痛剖宫产手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完善的术后镇痛对于产妇及早下床活动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本院近年来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剖宫产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
所有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有剖宫产适应证,排除有药物过敏史、消化道溃疡史以及椎管内穿刺禁忌的病例。
A组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3±3.5)岁;体重55~77 kg,平均体重(61.1±8.3)kg。
B组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5±3.4)岁;体重50~78 kg,平均体重(60.5±8.8)kg。
两组产妇年龄、体重、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氟比洛芬酯用于骨外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用于骨外科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8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PCIA镇痛,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术后24小时内(2、8、24h)的镇痛评分(V 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2、8、24hV AS评分Ⅰ、Ⅱ组相近(P>0.05)。
24小时内PCA按压次数Ⅰ与Ⅱ组无明显差别(P>0.05)。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见表1。
术后2、8、24h V AS评分Ⅰ、Ⅱ组相近(P>0.05),见表2。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见表3。
3 讨论术后PCIA多采用阿片类药物芬太尼,其镇痛作用虽强但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过度镇静甚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因而芬太尼单独用于术后镇痛并不妥当。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另一大类镇痛药物,其镇痛机制是抑制中枢和外周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从而减少这些炎症介质引起的疼痛刺激向中枢传递,达到镇痛效果。
该类药物常作为合并用药用于中至重度疼痛,增强阿片类药物作用,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2],从而降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氟比洛芬酯是氟比洛芬的前体,脂微球(LM)是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系统,是以脂肪油为软基质并被磷脂膜包封的微粒体分散系,平均直径为200 nm,外膜为卵磷脂,内层为软基质,其中包裹脂溶性药物[3]。
LM在组织分布上与脂质体相似,可以选择性地蓄积在炎症组织及血管损伤部位,改变了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具有了靶向性,可以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并且易于跨越细胞膜,从而促进包裹药物的吸收,进一步缩短起效时间,同时控制包裹药物的释放,使药效持续时间更长[4]。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静脉脂微球注射剂,其体内代谢物是没有依赖性以及抗原性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且可以减轻注射时对血管内皮的刺激[5]。
氟比络纷酯在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90例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曲马多两组,每组45例。
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和曲马多50mg,采用视觉模拟法(V 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2、4、8、24h疼痛评分,记录有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及术后24h使用镇痛药的次数。
结果:氟比洛芬酯组和曲马多组术后各时点的V AS评分及使用镇痛药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氟比洛芬酯组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曲马多组(P<0.05)。
结论:术前单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可有效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腹腔镜;妇科;术后镇痛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有报道表明氟比洛芬酯可用于治疗中度术后疼痛。
本研究拟在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开始前单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其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拟行择期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16~63岁,体重40~71kg,手术时间预计在2h以内。
所有患者无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无长期服用止痛药病史。
患者入院后按顺序先后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曲马多组,每组45例。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疾病种类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价性。
1.2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完成手术,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μg/kg、异丙酚1~2mg/kg、琥珀胆碱2 mg/kg,麻醉维持选用瑞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氟醚等药物,术中根据血压调节瑞芬太尼和异氟醚用量。
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分别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和曲马多50mg (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A Multi-center,randaomized,double blind,comparison study of FlubiprofenAxetil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徐国柱1 李晓玲1段砺瑕1 朱天岳2 谢启伟3 周应芳2 王冰2邓艳萍1 沈黎阳1 袁旭11(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北京 100083)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 100034)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XU Guo-zhu1 LI Xiao-ling1 DUAN Li-xia1 ZHU Tian-yue2 XIE Qi-wei3 ZHOU Ying-fang2 WANG Bing2 DENG Yan-ping1 SHEN Li-yang1 YUAN Xu11(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Dependence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2(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Beijing 100034)3(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0044)摘要目的:考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我国术后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
选骨科、普通外科和妇科中等手术后中度疼痛(疼痛强度4-6)的受试者。
对照药为安慰剂。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单次给药,缓慢静脉注射1支(5ml)。
镇痛效果判定指标为疼痛强度、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率和有效率。
结果: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
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中等强度镇痛药。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镇痛药临床试验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alges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lu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China. METHOD:Patients who suffered moderate painafter moderate operate i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geneal surgey and gynecology were enrolled.The control drug was placebo.Patients were injected intravenously and slowly. Pain intensity(PI),Pain intensity difference(PID),Pain relief(PAR) and effective rate were used as indexes of analgesic efficacy. RESULT: Analgesic efficacy of Flu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was better markedly than that of placebo. CONCLUSION: Flu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drug which has a moderate intensity analgesic efficacy.Key words: Flu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analgesic;clinical trail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于1992年在日本上市,广泛用于缓解术后疼痛和癌性疼痛。
·全科护理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手术后镇痛的护理研究李晓静,金熙熙,周敏洪摘要: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肺癌手术后镇痛及其相应的护理。
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n=42),患者使用芬太尼进行镇痛;研究组(n=46),患者使用氟比洛芬酯进行镇痛。
2组患者在镇痛时进行相应的护理。
观察2组患者术后6h、12h、24h和48h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疼痛相关的VAS评分、RSS评分,同时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2组患者经过相关的护理,在术后6h、12h、24h和48h的血流动力学参数、VAS评分和RSS评分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中的恶心呕吐在对照组中发生率为30.9%,显著高于研究组的15.2%(P<0.05),其他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8)。
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手术后镇痛疗效良好,发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概率小,同时也需要进行精心护理。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肺癌;手术疼痛;护理;芬太尼中图分类号:R473.6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152(2014)06-1002-03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for analgesia nursing after lung cancer operation LI Xiao-jing,JIN Xi-xi,ZHOU Min-hong.Department of Chest 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325027,Zhejiang,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for analgesia and nursing after lung cancer op-eration.Methods88patients with pain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the use of fentanyl,n=42)and study group(using flurbiprofen axetil analgesia,n=46),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6,12,24,48h hemodynamic parameters,VAS score,RSS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Hemody-namic parameters,VAS score andRSS score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postoperative6,12,24,48h,and the nausea and vomiting adverse reaction in control group was30.1%,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an15.7%in study group(P=0.008),where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ther side effects.Conclusion 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for analgesia after operation produced effective curative effect,with little side effect,careful nursing was needed.Key words:Flurbiprofen;Lung cancer;Operation pain;Nursing;Fentanyl氟比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与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机制类似,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过程中的环氧酶,减少PG(前列腺素)的生成而产生抗炎和镇痛作用[1]。
同时,氟比洛芬还可以降低中枢的敏感性,抑制痛觉信号的传导而产生镇痛作用[2]。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其临床广泛应用的剂型,是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进入体内后氟比洛芬酯从脂微球中释放出来,在羧基酯酶作用下迅速水解生成氟比洛芬而产生作用。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作用较强且作用时间较长,广泛应用于肺癌术后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治疗[3]。
由于手术、麻醉等的创伤,在术后使用镇痛药进行治疗时应做好准备工作,在临床护理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本次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我室用于肺癌术后等镇痛时的疗效及其护理,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胸外科在2010年6月—2013年4月的临床肺癌手术后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术后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2组,即传统阿片类药物镇痛组,作为对照组,共有患者4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在23 71岁之作者单位:325027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H08胸外科通讯作者:李晓静,E-mail:cnwzjing78@sina.com 间,平均年龄(45.3ʃ13.6)岁。
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组,作为研究组,共有患者4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在27 73岁之间,平均年龄(44.7ʃ15.4)岁。
麻醉方法:使用0.05mg/kg咪唑安定,1 2mg/ kg丙泊酚和2 4μg/kg芬太尼以及0.08 0.12mg/ kg维库溴铵诱导麻醉,使用异氟烷吸入来维持麻醉。
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检查心电图,所有患者术后不使用其他任何镇痛药物。
1.2镇痛方法所有患者在肺部肿瘤切除术后均进行自控镇痛,研究组患者使用120mg氟比洛芬酯加4 mg格拉司琼加至100ml生理盐水中,进行自控静脉注射镇痛。
对照组患者术后以芬太尼0.8mg以及格拉司琼4mg加入生理盐水中,进行自控静脉注射镇痛。
1.3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0h、6h、12h、24h、48h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使用VAS评分系统评价所有患者在术后6h、12h、24h、48h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围在0 10之间,其中0表示没有痛苦,10表示疼痛难以忍受。
同时记录上述时段的Ramsay镇静评分(RSS),分值在1 6分,其中1分为烦躁不安静,2分为安静,3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为可唤醒的睡眠,5分为呼吸反应迟钝,6分为呼唤不醒的深睡状态。
同时,记录所有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异常出血以及呼吸抑制等。
1.4临床护理1.4.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向患者家属讲解镇痛方法和有效性,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指导患者使用镇痛泵,指导患者认识视觉模拟评分系统。
1.4.2镇痛护理麻醉药物会在术后抑制患者的呼吸,因此患者需要进行吸氧[4],在术后24h每半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以及呼吸幅度等呼吸情况。
同时观察记录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等数据。
常态性的观察患者的口唇和指甲的颜色变化。
如患者的血氧饱和度<90%,呼吸频率<12次/min时应立即停止镇痛药的给药,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护理人员固定好静脉套管针,保持套管针的自然通畅,以防漏液,密切注意镇痛泵的接头处有无脱落,导管有无出现扭曲,保证患者翻身时不要牵拉到导管。
2组患者均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可以增加患者的腹压,还有可能引起切口的出血进而加重疼痛。
在护理中使患者处于平卧状态并将其头偏向其中一侧,因为如果头不偏会导致呕吐物倒吸进入体内。
对于呕吐物应及时清理,防止不良情况,患者呕吐时护理人员应及时辅助,保持身体安全,并随时注意对伤口的保护。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医生首肯下可以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20mg止吐。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比例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前的收缩压为(116.8ʃ14.2)mm Hg(1mm Hg= 0.133kPa),舒张压为(69.8ʃ9.7)mm Hg,心率为(75.1ʃ3.8)次/min,血氧饱和度为(98.1ʃ1.1)%;研究组患者术前的收缩压为(117.1ʃ10.9)mm Hg,舒张压为(70.2ʃ6.8)mm Hg,心率为(74.9ʃ4.1)次/ min,血氧饱和度为(98.2ʃ1.4)%,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在术前、术毕及术后监测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2组患者VAS 评分和RSS评分的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2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均在1.2左右,RSS评分均在2左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2组患者在皮肤瘙痒、嗜睡、异常出血以及呼吸抑制等方面的发生率均较低或没有,而对照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
表12组肺癌术后进行镇痛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xʃs)组别例数VAS6h12h24h48h对照组421.28ʃ1.121.30ʃ0.841.16ʃ0.721.08ʃ0.55研究组461.21ʃ0.881.23ʃ0.911.14ʃ0.461.07ʃ0.67t值0.5690.6290.2780.127P值0.5700.5300.7820.899表22组肺癌术后进行镇痛的患者RSS评分的比较(xʃs)组别例数RSS6h12h24h48h对照组422.11ʃ1.711.98ʃ1.021.96ʃ1.492.02ʃ1.05研究组461.93ʃ0.921.93ʃ0.842.04ʃ0.862.04ʃ0.81t值0.3480.6170.6790.116P值0.7140.5210.5540.921表32组肺癌术后进行镇痛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n,%)组别例数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异常出血呼吸抑制对照组4213(30.9)1(2.4)0(0.0)0(0.0)0(0.0)研究组461(2.2)3(1.8)0(0.0)0(0.0)0(0.0)χ2值7.0910.008---P值0.0080.928---3讨论患者术后的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感觉情绪,进而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在手术后进行镇痛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情绪紧张的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