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之高频考点精解精练专题04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364.00 KB
- 文档页数:21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B.C.D.【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的四瓶香水中,B图所示的瓶盖中间厚,两边薄,属于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所以其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故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答案】B【详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光通过透镜时会发生光的折射,下面为四束光透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A.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A错误;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更加靠近主光轴,故C正确;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光现象中,成实像的是()A.地上的光影B.墙上的影子C.照相机D.水中的倒影【答案】C【详解】AB.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后面的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因此地上的光影、墙上的影子不是实像也不是虚像,故AB不符合题意;C.用照相机照相,在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中的“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某物理探究小组后自制了投影仪。
试验时,成员安安在投影仪的屏幕上,很清晰地展示了投影内容,可是站在远处的成员徽徽说字太小了,提议将字调大一些。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A. 一直变小B. 一直变大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答案】A【解析】【解答】解: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2f,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选A.【分析】首先根据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确定像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来解答此题.2.当烛焰、透镜、光屏三者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点相同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监控摄像头D. 投影仪【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小于像距的,所以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应是投影仪,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中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保持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C. 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D. 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答案】 B【解析】【解答】图中凸透镜成像时,根据图中位置可得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实像,若保持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物距增大,此时像距应该减小,故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A选项说法错误;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来成倒立、缩小实像,移动后可得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B说法正确;若保持透镜不动,根据原物距和像距位置,可判断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应该成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C说法错误;若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即会聚能力更强,则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
陕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精练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精练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精练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时间:30分钟分值:45分)评分标准:选择题每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一、选择题1。
(2017邵阳)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C. 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D。
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
(2017鄂州)2017年5月16日,ofo共享单车2万辆投放鄂州,极大地便利了鄂州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白光,黑色部分吸收光C. 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第2题图第3题图3. (2017原创)某新型智能投影仪可以利用手机通过蓝牙控制、操作,如图所示为该投影仪的投影效果展示,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放映投影时,镜头与屏幕的距离要在透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B. 该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C. 投影成像主要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D。
为了不同方向的观众都能看清投影的图像,屏幕要尽可能的光滑4. (2017西宁)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3)薄透镜:若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2.主光轴和光心(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如图的点划线CC'。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叫做透镜的光心O。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经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上,而是指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向主光轴偏折,如图所示。
甲平行光束乙发散光束丙会聚光束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偏离主光轴,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也可能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
甲平行光束乙发散光束丙会聚光束三、焦点、焦距及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凸透镜有2个焦点,并且关于光心对称。
(4)凸透镜焦距的意义: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选填“强”或“弱”)。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再拿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叫凹透镜的焦点。
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凹透镜有2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一、透镜1.透镜(1)分类:按照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2)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注意:判断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要根据中间与边缘的厚度来确定,而不能根据透镜表面的凸凹来判断。
2.透镜对光的作用(1)透镜对光的作用: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说明: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方向更靠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即有一种向主光轴靠拢的趋势;②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对应的入射光线而言散得更开,即有一种远离主光轴的趋势。
3.焦点和焦距(1)焦点(F):平行于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2)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说明: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焦距相等。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的关系。
(2)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等。
(3)物理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字母v表示。
(4)注意:在摆放仪器时,要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共线”并“等高”。
“等高”就是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烛焰成的像落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
2.凸透镜成像规律(1)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蜡烛位于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蜡烛位于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在光屏上不得到蜡烛的像,透过透镜可以看到蜡烛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实像和虚像(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易错真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2•长沙)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解:“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BD错误、C 正确。
答案:C。
2.(2023•扬州)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解:装有水的杯子相当于凸透镜,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且由图示可知像与铅笔在凸透镜的同侧,则可知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图2、3中的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图2中的铅笔向前移,物距变小,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也变小,像一直变小;图3中的铅笔向后移动,物距变大,若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也变大,像变大;当铅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当铅笔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所以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大后变小;综上所述,A正确。
答案:A。
3.(2023•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
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虚像C.倒立的虚像D.正立的实像解: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说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仍大于二倍焦距,则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中考必备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烛焰经过焦距为10cm 的甲凸面镜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以下图.现用焦距为5cm 的乙凸面镜替代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面镜的地点,对于乙凸面镜的成像状况,正确的说法是()A. 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左挪动B. 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右挪动C. 挪动光屏,能够获得一个清楚放大的实像D. 挪动光屏,能够获得一个清楚放大的虚像【答案】A【分析】【解答】依据图像,光屏上能成清楚的像,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面镜,相当于物体离凸面镜的焦距更远,则像更凑近凸面镜,所以光屏要向左挪动才能承接清楚的像, A 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A.【剖析】依据凸面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面镜焦点更远,像会更凑近凸面镜。
2 .以下图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形,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概在10cm 左右,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减小的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 以内C.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切的眼睛后边D.小明若戴有近视镜则不行能看到图示情形【答案】 C【分析】【解答】当凸面镜成像时,若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道,可知小明恰好经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面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切的眼睛后边, C 切合题意;因为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不论小明能否戴有近视镜,小明都能经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 D 不切合题意;因为小明到凸面镜的距离是u> 2f时,成倒立、减小的实像,此时像距是2f >v>f ,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面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老师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AB 不切合题意,故答案为: C。
【剖析】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物体放在凸面镜前16 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减小的像。
透镜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用显微镜视察细小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C. 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3.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 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4.远处的物体在望远镜中成的像为什么在其焦点旁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大B. 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小 C. 物体离物镜太远 D. 物体离物镜太近5.如图,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状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视察物体所成的像是()A.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7.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向焦点处移动,在此过程中,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像不断变大,但总比物小, B. 像总是倒立的,且不断变大C. 像由实像变为虚像D. 像由倒立变为正立8.(2024•海南)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A.B.C.D.9.如图所示,在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光心2倍焦距的地方放一点光源S,在透镜的另一侧距光心3倍焦距的地方垂直于主光轴放置的屏上得到一个亮圆斑,若将透镜的上半部遮住,则( )A. 屏上亮圆斑上半部消逝B. 屏上亮圆斑下半部消逝C. 屏上亮圆斑仍完整,但亮度减弱 D. 屏上亮贺斑直径削减二、多选题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间屏上成清楚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C. 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 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1.如图所示,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所成像性质完全相同的有()A. 监控器摄像B. 照相机照相C. 无人机航拍D. 投影仪放映1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f甲=18cm)的成像状况.此时,他又用乙凸透镜(f=10cm)替换甲凸透镜,不变更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接着试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乙状况,说法正确的是()A. 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 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楚等大的像D.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楚放大的像三、填空题13.如图是甲乙两人眼睛视物时的情景,为了矫正他们的视力,甲应当配戴________ 透镜制成的眼镜,乙应当配戴________ 透镜制威的眼镜.14.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视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更,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_______ 像建填“实”或“虚”,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________ 写一种.15.如图所示是某试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装置(足够长),试验时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同始终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楚、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视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楚的烛焰的像.16.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试验前应记录凸透镜的________,并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试验中各器材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楚的像,则这个像________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5厘米刻度处,移动光屏找像,________能够在光屏上得到像(后两空均选填“肯定”或“可能”).17.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需戴________镜调整;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需戴________镜调整.四、试验探究题18.如图所示,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2)小明用该凸透镜做成像试验,把蜡烛放到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3)摘掉眼镜的小明视察像时,离光屏很近才看清烛焰的像,则他的眼镜是________透镜.当他不戴眼镜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之________.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1)所需试验器材有凸透镜、________、蜡烛和________.试验前要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________、在一条与________的直线上.(2)须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透镜的焦距、________和________.五、综合题20.(2024•南充)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20cm,如图所示:(1)小明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2)在图示中,只需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的、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填一种光学器材).(3)完成上述试验后,小明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了一副眼镜,原来光屏上清楚的像变模糊,当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又可得一清楚的像.则这副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六、解答题21.一位同学将蜡烛放在未知焦距的凸透镜前20cm处进行试验,调整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楚的倒立等大实像.恳求出该凸透镜焦距f.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乙接着进行试验,假如不变更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当向哪个方向移动?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显微镜中,物镜和目镜都使物体放大,其中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项提升训练: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梳理1.透镜:利用光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
2.凸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3.凹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4.三条特殊光路图:(1)凸透镜:(2)凹透镜: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6.眼睛和眼镜:(1)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2)近视眼和远视眼:佩戴用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佩戴用透镜做成的眼镜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由视角决定.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就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显得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A.站在20m远1.6m高的人B.8m远的一棵1.7m高的小树C.2m远的1m高的柜子D.40m远的1.8m高的竹竿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照相机是利用A 点的成像原理制成的C.蜡烛在C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将蜡烛从C 移到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3.某人戴的眼镜如图所示,则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眼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C.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D.幻灯机、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不属同种类的透镜4.如图甲是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的情景,当航天员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E,如图乙,水球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AC和BD,中间部分是空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C相当于凸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B.BD相当于凸透镜,是一个正立的缩小的像C.AC相当于凹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D.BD相当于平面镜,成一个正立的缩小的像5.下列各选项对所列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为近视眼的形成示意图B.乙图中,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在罩外听到的铃声会减小C.丙图中,只敲击右边的音叉,而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这是一种回声现象D.丁图中,对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式为a6.如图是乘客通过摄像头“刷脸”进站的情景。
专题04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一: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1.(2019•徐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A.是放大的B.是缩小的C.是等大的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则此时的物距应大于焦距(u′>f);若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此可知,光屏上的像可能是放大的,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故D正确。
2.(2019•苏州)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答案】B【解析】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5cm。
A、从图上看出,物距u=50.0cm﹣10.0cm=40.0cm。
v=85cm﹣50cm=35cm,凸透镜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B、由A分析可知,像距较大要延迟光线会聚,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故B正确;C、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u=50cm﹣30cm=20cm≠2f,故移动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故C错误;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物距满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D错误。
3.(2019•潍坊)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答案】C【解析】图中看到字是倒立的,放大的像。
应用了凸透镜成像时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透镜是凸透镜,A、已知此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也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此透镜是凸透镜,故B错误;C、此透镜是凸透镜,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此原理,因此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故C正确。
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字到透镜的距离大于此透镜的焦距,故D错误;4.(2019•黄冈)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
如图,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选填“人脸”或“显示屏”)。
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
【答案】人脸;缩小【解析】只有将更多的光射到人脸上,才能看得更清楚,所以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人脸。
摄像镜头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人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2019•遂宁)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车辆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凸;缩小;变小【解析】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和摄像头的原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考点二: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6.(2019•雅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答案】A【解析】距离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20cm =2f,则f=10cm;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CD错误;7.(2019•盘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是15cmB.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35cm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答案】B【解析】AB、由图可知,u>v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故B正确;由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v=65cm﹣50cm=15cm,则30cm>2f,f<15cm<2f,解得7.5cm<f<15cm,故A错误;C、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C错误;D、若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则u=50cm﹣35cm=15cm,因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此时的像距是30cm,则不需要移动光屏,光屏上就会出现清晰的像,故D错误。
8.(2019•阜新)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小明戴的是近视镜D.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A错误;B、若保持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的可逆性,物距小于像距,仍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近视镜是凹透镜,且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将凹透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像会远离凸透镜,所以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故C错误;D、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成像,故D错误。
9.(2019•鄂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答案】C【解析】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30cm=10cm,故A错误;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能成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10.(2019•荆州)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u=50cm﹣35cm=15cm,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故A错误;B、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物距等于50cm﹣42cm=8cm,物距小于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时,物距等于50cm﹣30cm=20cm=2f,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D、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根据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故D错误。
11.(2019•常州)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该眼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答案】D【解析】由题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撤去眼镜片后,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弱,说明该镜片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则该透镜为凸透镜,属于远视眼镜。
12.(2019•鞍山)小明用焦距是15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填“蜡烛”、“凸透镜”或“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就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的的实像。
【答案】蜡烛;左;缩小【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要大于焦距,题中蜡烛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光屏与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应向左移动蜡烛,增大物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3.(2019•南充)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透镜(填“远离”或“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