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如平行光管、透镜、光栅等。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定律,加深对光学理论的理解。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平行光管2. 透镜3. 光栅4. 光具座5. 读数显微镜6. 分光计7. 激光器8. 光屏9.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1)将待测材料放置在平行光管与光屏之间。
(2)调节平行光管,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材料表面。
(3)观察并记录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
(4)根据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计算材料的反射比和透射比。
2. 采光系数测量(1)在室内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安装采光系数测量仪。
(2)打开光源,调整光强,使室内光照达到正常水平。
(3)观察并记录采光系数测量仪的读数。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室内采光系数。
3. 室内照明实测(1)在室内选择多个测量点,安装照明实测仪。
(2)打开光源,调整光强,使室内光照达到正常水平。
(3)观察并记录照明实测仪的读数。
(4)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室内照明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4. 用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1)将平行光管、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平行光管和透镜,使光线经过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3)观察并记录光屏上成像的位置。
(4)根据成像位置,计算透镜的焦距。
5. 傅立叶光学实验(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包括傅里叶透镜、光栅、光源等。
(2)调节光栅,使光束通过傅里叶透镜。
(3)观察并记录光屏上的图像。
(4)分析图像,验证傅立叶光学原理。
6.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的研究(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包括单缝、双缝、光栅等。
(2)调节光源和光栅,观察并记录干涉和衍射现象。
(3)分析干涉和衍射现象,验证光学定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材料的反射比和透射比。
2. 根据采光系数测量结果,分析室内采光情况。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光学测试是研究光学现象、光学元件性能和光学系统性能的一种实验方法。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2.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3. 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即光强分布发生规律性变化。
4. 光的衍射:当光波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光波在空间中发生弯曲。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折射仪、反射仪、干涉仪、衍射仪、光具座、光源、狭缝、平板、透镜等。
2. 实验材料:光学元件、光学材料、实验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步骤1. 折射实验(1)将待测光学元件放置在折射仪的测量平台上。
(2)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元件上。
(3)观察折射现象,记录折射角度。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2. 反射实验(1)将待测光学元件放置在反射仪的测量平台上。
(2)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元件上。
(3)观察反射现象,记录反射角度。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3. 干涉实验(1)将两束相干光分别引入干涉仪的两个臂中。
(2)调整干涉仪,使两束光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3)观察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4. 衍射实验(1)将光波通过狭缝,形成衍射现象。
(2)观察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3)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折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待测光学元件的折射率为n,与理论值相符。
2. 反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待测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为r,与理论值相符。
3. 干涉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干涉条纹间距为d,与理论值相符。
4. 衍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衍射条纹间距为D,与理论值相符。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光学元件的识别和测试方法。
3. 学习光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实验原理光学实验是研究光现象和光学原理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后,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3.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光相遇时,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现象。
4. 光的衍射:光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后,产生弯曲传播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具座2. 平面镜3. 激光器4. 分束器5. 成像系统6. 透镜7. 光栅8. 光电池9. 数字多用表10.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光的折射实验(1)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将平面镜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激光束的折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数据。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数据。
3. 光的干涉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分束器上,使激光束分为两束。
(2)将两束激光分别照射到透镜上,形成干涉条纹。
(3)调整透镜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4)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4. 光的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光栅上,观察衍射条纹。
(2)调整光栅角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
(3)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折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折射率n,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光的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射率R,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 光的干涉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4. 光的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衍射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常见光学实验光学实验是研究光学性质和现象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基本原理,并且应用于光学仪器和光学技术的发展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光学实验。
一、双缝干涉实验双缝干涉实验是研究光的干涉现象的经典实验之一。
实验中,通过一个光源照射到两条相距较远且相邻的狭缝上,观察到在屏幕上出现的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光的波动性质以及光的波长等参数。
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双缝干涉的一种变形实验,被广泛应用于光的干涉现象研究中。
实验中,通过一个光源照射到一个有两个细缝的半透明薄片上,通过观察在屏幕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可以进一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的相位差等特性。
三、马赫-曾德干涉仪实验马赫-曾德干涉仪是一种利用干涉现象研究光的波动特性的高精密光学仪器。
通过将光分成两束,沿着不同的光路传播,再将它们重新合成在一起,观察到干涉条纹来研究光的相位差等参数。
马赫-曾德干涉仪广泛应用于光学测量和干涉图案的分析等领域。
四、杨氏实验杨氏实验是研究光的衍射现象的一个重要实验。
实验中,通过一个光源照射到一个有细缝或细小孔的屏幕上,观察到在屏幕后出现的衍射图样。
通过对衍射图样的研究和观察,可以进一步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衍射现象。
五、瑞利衍射实验瑞利衍射实验是用来研究光的衍射现象和光波的传播特性的一种实验方法。
实验中,通过一个光源照射到一个狭缝上,观察到在屏幕上出现的衍射条纹。
瑞利衍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衍射现象,以及应用于光学领域的相关技术。
光学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光的干涉、衍射、反射等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并且应用于光学仪器、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方面。
希望本文对常见光学实验有所介绍和帮助。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
1. 双缝干涉实验:使用一台激光器和双缝实验台,通过调节缝宽和间距来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和运动。
2. 杨氏双缝衍射实验:使用一台激光器、双缝和屏幕,在不同的距离和角度下观察衍射图样的形态和变化规律。
3. 单缝衍射实验:使用一台激光器、黑色单缝和屏幕,通过调节单缝宽度和光源的位置来观察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实验:使用一个玻璃棱镜、一台激光器和屏幕,观察光线在棱镜内部折射和反射的情况。
5. 凸透镜成像实验:使用一个凸透镜、光源和屏幕,通过调节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和凸度来观察成像的过程和规律。
6. 平面镜成像实验:使用一个平面镜、光源和屏幕,通过调节物体距离镜面的距离和角度来观察成像的规律。
7. 光栅谱仪实验:使用一台光栅谱仪和光源,观察通过光栅的光线被分散成各种颜色条纹的现象,并测量其频率和波长。
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光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探索它的奥秘。
以下是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1. 反射和折射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一块平面镜和一块透明三棱镜来进行。
首先,将平面镜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然后将三棱镜放在镜子上方,直接照射一束光线。
观察光线在平面镜和三棱镜的反射和折射路径。
你将会发现,光线在照射到镜子上时会发生反射,而在照射到三棱镜上时会发生折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路径。
2. 薄膜干涉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两块玻璃片和透明胶水来进行。
首先,在一个玻璃片上涂上一层透明胶水,然后将另一块玻璃片放在上面,将其压平并保持水平。
然后,将组成的结构放在反射光源下方,观察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光。
你将会发现,在某些角度下,反射光会变得非常亮,并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这是由于两块玻璃片之间形成了薄膜,在光线发生干涉的地方产生了干涉条纹。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干涉现象,以及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3. 棱镜分光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三棱镜和一束白光来进行。
首先将三棱镜放在白光源前面,将光线照射在三棱镜表面上。
你将会看到,白光在经过三棱镜后被分成了七种不同的颜色,形成了彩虹色的光谱。
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线在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而成的。
4. 光纤通信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一根光纤和一个光源来进行。
首先将光源接在一端,并将另一端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
你将会发现,即使在极暗的环境下,光线仍然可以通过光纤传递,并在另一端形成光点。
这是因为光纤的内部由一层层反射面组成,可以将光线保持在光纤内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以及在传输过程中如何保持信号的清晰度。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的原理和现象,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乐趣。
希望你能够尝试其中的一些实验,探索光学的奥秘!。
有趣的光学小实验:
1.人造彩虹
彩虹是比较难得的天气景观,每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看。
其实,我们只要利用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在阳光下制造出一道人造彩虹,给孩子一个惊喜。
具体做法是:在阳光下放一盆清水,将镜子竖立在盆边,并对着一面墙。
这时,墙面就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
2.阳光点火
我们都知道用放大镜可以在阳光下取火,方法就是把放大镜放在阳光和要点燃的物体中间,使得透过放大镜的亮点刚好落在物体,如火柴上。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而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这就是放大镜点火的原理。
3.简易照相机
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我们就可以制作简单的光学照相机。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一块硬纸板、一根蜡烛和一张白纸,通过小孔成像原理就可以给孩子模拟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首先,在硬纸板上钻一个小孔,竖立放置在点燃的蜡烛和白纸中间(如图)。
拉上窗帘,使屋内尽量显得昏暗。
慢慢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清晰的蜡烛倒影。
这个倒影,就相当于用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
物理实验:简单易行的光学实验1. 引言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的科学。
实际进行一些光学实验,对于理解这些现象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光学实验,无需特殊设备,即可在家中或学校实验室中进行。
2. 实验材料•白色纸张•笔和尺子•半透明物体(如玻璃板)•磁铁和小铁片•手电筒或激光笔3. 实验一:反射定律验证实验原理反射定律指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定律。
实验步骤1.在白色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入射光线。
2.将半透明物体放在纸上,并调整角度使得入射光线照到物体上。
3.使用另一张白色纸记录下反射后的光线。
4.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并比较它们是否相等。
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如果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那么我们验证了反射定律。
4. 实验二:折射定律验证实验原理折射定律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定律。
实验步骤1.在白色纸上画出一个直线,并在直线上方画一条垂直于直线的法线。
2.将玻璃板放在白纸上方,使得光线从空气中进入玻璃板中。
3.使用另一张纸记录下光线在玻璃板中的路径。
4.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比较它们是否满足折射定律。
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如果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那么我们验证了这个定律。
5. 实验三:颜色衍射实验原理颜色衍射是指当光通过一个小的孔或缝隙时,会发生波的衍射现象。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所以可以观察到彩色的衍射现象。
实验步骤1.将纸张对折,并在对折处剪一个小孔。
2.使用手电筒或激光笔,将光线通过小孔照射到墙壁上。
3.观察墙壁上的光斑,注意是否能够看到彩色的衍射现象。
结果分析如果观察到彩色的衍射现象,那么说明光通过小孔发生了颜色衍射。
6. 实验四:磁场对光的影响实验原理磁场可以使得光受到偏转或旋转。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这种现象。
实验步骤1.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方放置一个磁铁。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光的反射和折射(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光具座、平面镜、透镜、光屏等)组装好;2)调节光具座,使光源、平面镜、透镜、光屏等光学元件共线;3)调整平面镜,使入射光线垂直于镜面;4)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定律;5)将透镜置于入射光线和光屏之间,调整透镜位置,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验证折射定律;6)计算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分析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验证了反射定律;2)实验结果显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正弦关系,验证了折射定律;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光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理解。
2. 实验二:薄膜干涉(1)实验目的:观察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干涉原理和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薄膜干涉仪、白光光源、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薄膜干涉仪,使白光光源垂直照射到薄膜上;3)观察光屏上的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薄膜的厚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分析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验证了干涉现象;2)通过改变薄膜的厚度,发现干涉条纹间距与薄膜厚度呈线性关系,符合干涉原理;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干涉原理和薄膜干涉现象的理解。
3. 实验三:衍射和光的衍射极限(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衍射现象,了解衍射原理和衍射极限。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单缝衍射仪、光具座、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单缝衍射仪,使光源垂直照射到单缝上;3)观察光屏上的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单缝宽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分析衍射极限。
光学实验
十八、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原理
2.测定两面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
二、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用插针法找出入射光线AO 对应的出
射光线B O ',确定出O '点。
画出折射光线O O ',量
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根据折射定律r
i n sin sin =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三、实验器材
长方形玻璃砖一块、白纸、木板、图钉、大头针(四枚)、三角板;量角器;铅笔
四、实验步骤
1.将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 ′作为玻璃砖的上界面,过aa ′上的一点O 画出界面的法线NN ′,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
3.把长方形的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一个长边跟aa ′严格对齐,并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bb ′
4.在线段AO 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
5.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 1、P 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 2挡住P 1的像。
再在观察的这一侧即光线的出射面bb ′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1、P 2、P 3的像,记下P 3、P 4的位置
6.移去玻璃砖和大头针。
过P 3、P 4引直线O ′B 与bb ′交于O ′点,连接O 、O ′,OO ′就是入射光AO 在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入射角i=∠AON ,折射角r=∠O ′ON ′
7.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8.用上面的方法分别求出入射角是15°、30°、45°、60°和75°时的折射角。
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把这些数据也记在表格里。
9.计算不同入射角时r
i sin sin 的值,比较一下,看它们是否接近一个常数。
求出几次实验中所测r
i sin sin 的平均值,就是玻璃的折射率。
五、实验数据记录
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然后查数学用表,找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
再代入r
i n sin sin =中求玻璃的折射率 在图中的入射光线AO 1和折射光线O 1O 2的延长线上截
取等长的线段O
1M 和O 1P (段应尽量长一些,例如大于
10cm )。
过M 、P 作法线NN ′的垂线MK 和PQ ,用直
尺量出MK 和PQ 的长度,由于M
O MK i 1sin =,21sin O O PQ r =,则折射率PQ
MK n =。
重复以上步骤,求得各次折射率的计算值,然后求其平均值
根据折射定律r i n sin sin =,i n
r sin 1sin =,在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相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的基础上,以sini 值为横坐标、以sinr 值为纵坐标,建立直
角坐标系,描点得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图线的斜率n
k 1=,可求玻璃折射率 六、注意事项
1.大头针应竖直地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的两枚大头针P 1和P 2间、P 3和P 4间的距离应尽量大一些,以减少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
2.实验时入射角不宜过小,否则会使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值偏小,增大测量误差;入射角也不宜过大,否则在bb ′一侧要么看不到P 1、P 2的虚像,要么看到P 1、P 2的像模糊不清,并且变粗,不便于插大头针P 3、P 4
3.实验中一旦玻璃砖宽度所定的界面aa ′和bb ′
画好后,放置的玻璃砖就不要随便移动,如果稍
微上下平移了玻璃砖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4.本实验中如果采用的不是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如
采用三棱镜、半圆形玻璃砖,只是出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不平行,但一样能测出折射率
变通(1):器材不变,介质不变,形状变。
用一厚度均匀的圆形玻璃做测定玻璃的实验,其简要步骤如下:
1.在白纸上做一个与圆形玻璃等半径的圆,定出圆心O,如图所示。
2.将圆形玻璃平放在白纸上,使其边界与所画的圆重合。
3.在圆玻璃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
4.在另一侧竖直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随P3、P4的方向,隔
着玻璃观察大头针P3、P4和P2和P1的像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5.移去圆形玻璃,做好大头针记号后抽掉,在图中画出光路。
6.连P1和P2交圆于A点,A点为入射点,连OA并延长即为法线,标出入射角i。
7.连P3、P4交圆于B点,B点即为光的出射点。
8.连AB即为光线在玻璃内的折射线,标出折射角r。
9.改变入射角i,重复①⑤步骤,列表记录,算出每次的
折射率n=sini/sinr,然后求平均值。
结论:从图中看出,圆形玻璃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圆形玻璃对称,同样满足出射角i′等于入射角i,入射角改变,折射角改变但其正弦比为常数。
变通(2):用三角形截面的玻璃砖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其他器材不变,简要步骤如下:
1.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
2.在三角形玻璃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
1和P
2。
3.在三角形玻璃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
1的像被P
2
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
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
3、P
4
,使P
3
挡住P
1
、P
2
的像,P
4
挡住P
3
和P
1
、P
2
的像。
4.在白纸上标出大头针位置和画出三角形玻璃轮廓如图所示。
5.在图上画出所需光路如图。
6.记录所需测量的量:入射角i和
折射角r或EF、OE、GH和OG,如
图标出。
结论:折射率的公式是或入射角i和折射角r均可改变,但其正弦比值始终为一个常数。
十九、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
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二、实验原理
1.根据光的双缝干涉原理。
用灯丝为线装的灯泡作光源,在双缝前加一滤光片,这样
通过双缝的为单色光。
调节装置,在带有刻度的光屏上得到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从屏上的刻度读出他们的间距之和,求出相邻两条纹的间距x ∆
2.若测得两缝之间的宽度d ,双缝到屏的距离L ,则光波的波长λ便可由公式x L
d ∆=λ
算出
三、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测量头
四、实验步骤
1.把直径约为10cm 、长约
1m 的遮光筒水平放在光具座上,筒的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毛玻璃屏
2.取下双缝,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
把屏照亮
3.放好单缝和双缝,单缝和双缝间距离约为5~10cm ,使缝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
遮光筒的轴线上
4.在遮光筒的毛玻璃屏上的一端装上测量头,对单缝和双缝的平行程度进行微调,直
至有测量头的目镜观察到屏上的清晰彩色条纹
5.在光源和单缝之间装上滤光片,在屏上就出现了等间距的单色光的明暗相间条纹
6.用测量头测出n 条亮(暗)纹间的距离a ,算出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1
-=∆n a x 7.已知双缝间的距离d ,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 ,用公式x L
d ∆=λ即可算出此单色光的波长
8.换用其它滤光片重复上述实验,对不同单色光的干涉条纹和波长进行比较
五、注意事项
安装器材时要使单缝、双缝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使单缝和双缝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