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纪游(节选)阅读训练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12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①人也。
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
幼有异操②,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③,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
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
读书万余卷。
善琴棋,工草隶。
未弱冠④,齐高帝⑤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⑥奉朝请。
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朝仪故事⑦,多取决焉。
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
及发,公卿祖⑧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注释]①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①异操:独特的品行。
操,品行、行为。
①神仙传: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
①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①齐高帝: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创建者。
①除,授、拜(官职)。
①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
①祖:饯行。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养生之志.(4)诏许.之2.翻译下列语句的意思。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3.结合【乙】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能够比肩谢灵运得赏奇景。
4.阅读陶弘景创作的诗歌,完成探究任务。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①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注释]①梁武帝屡次希望隐居华阳洞的陶弘景能够出仕,但陶不为所动,梁武帝萧衍曾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为官。
”他就创作此诗回答梁武帝,同时表明自己的志向。
庐山草堂记(节选)白居易匡庐奇秀,甲天下_试题答案及翻译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庐山草堂记(节选)白居易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
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
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
下铺白石,为出入道。
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
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
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
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
一旦蹇剥,来佐江郡。
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
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审定版)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天的原野秋天来了。
天空像一块覆(fù)盖在大地上的蓝宝石。
村外的小池塘睁着眼睛,凝(níng)望着这美好的天色。
池塘里,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不是喝了很多的酒,红得像一团火焰(yàn)似的。
村前村后的稻子,低头弯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
半空中,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咿(yī)咿呀呀”唱着歌,告别人们,向天边慢慢飞去。
1.根据短文,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______)秋天,天空像一块蓝宝石。
(______)半空中,雁群排成“人”字形,唱着歌飞走了。
(______)村外的小池塘里,一对小白鹅在欣赏自己的倒影。
(______)村前村后的稻子成熟了。
(______)山谷里,枫树的叶子红得像火。
2.在你的眼中,秋天的景色是怎样的?想一想,写一写,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秋天,天气_________,树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同步阅读。
一封奇怪的信我刚把信塞进邮筒,觉得有人拽我的衣襟。
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姑娘。
她举着一封信,秋风吹得她直流鼻涕。
“叔叔,请您帮我把信放进去,我够不着。
”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的,信封上贴着一张邮票,可是却一个字也没写。
“你几岁啦?”“五岁半。
”“这里边装的什么呀?”“槐树籽!”她骄傲地回答。
“槐树籽?”我不解地问。
“您不知道?”她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广播里说,全国都要支援西北种草种树。
这槐树籽是我和明明一起拣的。
我俩商量好了,这件事谁也不告诉!”我掏出钢笔,在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上:“甘肃省人民政府收,石家庄儿童寄。
”我抱起她,说:“你亲自把信放进去吧!”1.这封信是从_________寄往__________的。
2.小姑娘捡槐树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3.“我”让小姑娘亲自把信放进去的原因是()A.信是小姑娘写的。
游庐山记阅读答案_游庐山记阅读题及答案《游庐山记》阅读原文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
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
庚辰,舣星子②,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③文会堂。
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
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
亭废,道险甚。
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
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
风止,攀太乙峰。
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
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④,而山足皆隐矣。
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
窥玉渊潭,憩栖贤寺。
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
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
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
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
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
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
途中访简寂观,未往。
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
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叩黄岩寺,踏乱石寻瀑布源,径绝而止。
复返宿秀峰寺。
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好事者焉。
【注】①宫亭:宫亭湖,彭蠡湖(鄱阳湖)的别称。
【古诗文阅读】徐霞客《游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越岭东向二里,至仰天坪,因谋尽汉阳之胜。
汉阳为庐山最高顶,此坪则为僧庐之最高者。
坪之阴,水俱北流从九江;其阳,水俱南下属南康。
余疑坪去汉阳当不远,僧言中隔桃花峰,尚有十里遥。
出寺,雾渐解。
从山坞西南行,循桃花峰东转,过晒谷石,越岭南下,复上则汉阳峰也。
先是遇一僧,谓峰顶无可托宿,宜投慧灯僧舍,因指以路。
未至峰顶二里,落照盈山,遂例如僧言,东向越岭,转而西南,即为汉阳峰之阳也。
一径循山,轻嶂幽寂,非复人世。
里许,蓊然竹丛中得一龛,存有僧短发覆额,溃衲赤足者,即为慧灯也,方挑水磨腐。
竹内僧三四人,衣履揖客,皆慕灯远来者。
欤赤脚短发僧从崖间下,反问之,实乃云南鸡足山僧。
灯有徒,结茅于内,其僧历悬崖访华之,方返耳。
余即为拉一僧为导,攀缘半里,至其所。
石壁峭补,悬梯以度,一茅如慧灯龛。
僧本山下民家,亦以慕灯居此。
至就是而鲑鲤汉阳,下翻飞绝壁,与世复隔矣。
暝色已再分,爱人灯龛。
灯煎臭相饷,前指路僧亦至。
灯半月一臭,必自己出来,必遍布其徒。
徒亦自至,去僧其一也。
二十一日别灯,从龛后大径直之乐汉阳峰。
攀茅拉棘,二里,至峰顶。
南瞰鄱湖,水天滚滚。
东瞻湖口,西盼建昌,诸山历历,无不望失恃。
惟北面之桃花峰,封府比肩,然昂霄逼汉,此其最矣。
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匡庐南面之山,例如两角并肩,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隔海相望甚将近。
而路必仍至金竹坪,拖犁头细长后,出来其左胁,北转始超过五老峰,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
余始至岭角,盼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
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并无居者。
因结点五老峰,方知就是山之阴,一冈连属于;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入五枝,凭空倾侧者万仞,外并无重冈叠嶂之倚,际目甚阔。
然彼此隔海相望,则五峰排序自颇为,一览无法阿库县;惟尼里一峰,则两旁并无底。
峰峰各奇不少让,真雄旷之极观也!(徐霞客《游等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就是()a.因谋尽汉阳之胜大胜:名胜b.下山二里,循旧路循:沿着c.灯半月一腐臭:豆腐d.则五峰排序自颇为掩:遮掩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转而西南若亡郑而有助于君 b.覆盖住则汉阳峰也则刘病日笃c.灯有徒,结茅于内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亦以慕灯居此农人告余以春及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是在汉阳峰顶与五老峰顶所见的一组是()a.其阳,水俱南直属南康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b.南瞰鄱湖,水天浩荡风高水绝,寂并无居者c.石壁峭补,悬梯以度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d.铮铮比肩,然昂霄逼汉一径循山,轻嶂幽寂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游庐山日记徐霞客戊午,余同兄雷门、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
易小舟,沿江南入龙开河,二十里,泊李裁缝堰。
登陆,五里,过西林寺,至东林寺。
寺当庐山之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
山不甚高,为庐之外廊。
中有大溪,自东而西,驿路界其间,为九江之建昌孔道。
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规模甚大,正殿夷毁,右为三笑堂。
十九日出寺,循山麓西南行五里,越广济桥,始舍官道,沿溪东向行。
又二里,溪回山合,雾色霏霏如雨。
一人立溪口,问之,由此东上为天池大道,南转登石门,为天池寺之侧径。
余稔知石门之奇,路险莫能上,遂倩雇其人为导,约二兄径至天池相待。
遂南渡小溪二重,过报国寺,从碧条香蔼中攀陟五里,仰见浓雾中双石屼立。
一路由石隙而入,复有二石峰对峙。
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俪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
其下喷雪奔雷。
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门内对峰倚壁,都结层楼危阙。
徽人邹昌明、毕贯之新建精庐,僧容成焚修其间。
从庵后小径复出石门一重,俱从石崖上,上攀下蹑,磴穷则挽藤,藤绝置木梯以上。
如是二里,至狮子岩,岩下有静室。
越岭,路颇平。
再上里许,得大道,即自郡城南来者。
历级而登,殿已当前,以雾故不辨。
逼之,而朱楹彩栋,则天池寺也,盖毁而新建者。
由右庑屋侧登聚仙亭。
出寺,由大道左登披霞亭。
亭侧歧路东上山脊行三里,由此再东二里,为大林寺;由此北折而西,曰白鹿升仙台;北折而东,曰佛手岩。
升仙台三面壁立,四旁多乔松,高帝御制周颠仙庙碑在其顶,石亭覆之,制甚古。
佛手岩寞然轩峙深可五六丈岩端石岐横出故称“佛手”。
循岩侧庵右行,崖石两层,突出深坞,上平下仄,访仙台遗址也。
台后石上书“竹林寺”三字。
竹林为匡庐幻境,可望而不可即;台前风雨中,时时闻钟梵声,故以此当之。
时方云雾迷漫,即坞中景亦如海上三山,何论竹林。
(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理解拉萨的天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特制的清水洗过的宝石一样。
在拉萨,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触摸到蓝天。
有人赞美拉萨的天空,说“拘蓝天洗脸”,这话说得真是太妙了。
我想,也许是因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天空的湛蓝才显得越发纯净;因为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这湛蓝才变得更加鲜活、明丽。
拉萨的天空蓝得淋漓尽致,蓝得可以发出声音,蓝得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使之久久地凝固在天幕上,让你尽情地享受湛蓝带来的无限宽阔,不忍把视线移开。
站在“日光城”里任何一条街巷,你都会看到那座依山而建、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头顶上的天空都那么净蓝净蓝地发亮。
有了这蓝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变得更加神秘、诱人。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回答问题:1.本文一共(______)个自然段。
2.从题目上看,本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拉萨的天空什么样?从文中选出最能概括拉萨天空特点的词语,抄写两个:______、______。
4.在拉萨,最有名的建筑是:____________。
5.判断对错拉萨又被称为“日光城”。
(______)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
(______)“湛蓝的天空是圣地的窗帘”,这是一个拟人句。
(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庐山的云雾庐山景色十分秀丽,而云雾,更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山……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庐山纪游(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4)
5.文言断句的解答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疏通全文,了解全段的意义;二是要联系前后文,推断画线句子的含义,根据已有的标点符号,理解句子,推断未知处标点;三是确定句中的重点词语,并关注表句中停顿的常见的语气词。
本题停顿应为: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2)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3分)
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复习策略上要做到夯实考点基础,做到有备无患。
认真梳理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并加强古文,适当强化训练。
(1)句中,孤根耸拔译为孤立高耸,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译为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
另外,本句是判断句式。
(2)句中,祈译为祈求,胜译为超过。
考点:理解并翻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
【2023-2024秋统编八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11 文言文课外阅读(附解析) 专题11 课外阅读(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各题。
①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
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
②及庚申,辛酉间,大乱臶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
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
光绪二年,为毗陵②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
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容觞咏其中,都人士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③方伯求余文为之记,曰:“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余叹曰:“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留园记》,有删改)【注】①臶(jiàn)至:相继而至。
②毗(pī)陵:今江苏常州市。
1.用“∕"标出文中划线句的朗读节奏(限两处)方伯求余文为之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盖是园也___(2)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3)嘉树荣而佳卉茁(4)迤逦相属3.与例句“泉石之胜”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方伯求余文为之记B.菊之爱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山川之美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5.请结合文段,说说“留园”一名的含义有哪些。
(2022秋·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极乐寺纪游袁宗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庐山》《游庐山记》含答案第四站来到“大好河山”展厅,展厅计划拍摄庐山美景短片,邀请你和小文团队一起参与。
《庐山》明·唐寅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烧丹未住屏风迭,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游庐山记(节选)[清]恽敬①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②苍酽③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④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⑤,山之灵所泄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
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注释】①恽(yùn)敬(1757-1817),字子居,号简堂,江苏阳湖(今常州人)。
②沈沈:通“沉沉”,深邃的样子。
③苍酽(yàn)一色:一派浓郁的深青色。
④弇(yǎn):覆盖。
⑤征: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
22.【任务一】小文团队打算参考以上文字写作庐山云雾视频的配文,请你帮忙疏通疑难字词。
①倍.未雨时( ) ②望瀑布益.明( ) ③敬故.于是游所历( )23.【任务二】小文团队拍摄镜头聚焦庐山云雾“诡变”的特点,请你结合画线部分给镜头配上合适的文字。
镜头一:①。
镜头二:又过了一会儿,漫山遍野都是团团的云朵。
镜头三:② 。
24.【任务三】小文团队在为游记选择视频背景音乐时产生分歧,有人觉得适合舒缓明朗的旋律,有人觉得适合激情高昂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内容及作者情感谈谈理由。
25.✬【任务三】小文团队发现同写庐山,诗作和游记各有特色,请你帮忙从写作内容和情感主旨的角度整理异同。
【答案】22.加倍更加所以23.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
再过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
24.示例1:我觉得适合舒缓明朗的旋律。
篇一:庐山游记阅读答案文/丰子恺(有改动)品读:本文系作者1956年所作游记散文《庐山游记》中的一部分,为读者揭开了庐山的神秘面纱。
文章写景状物,从容不迫,随意自然;情感率真,语言朴质,而似乎信手拈来的诗文典故又使文章显得气韵生动,极富情趣。
1.选文围绕“庐山面目”而写。
第①段生动地说明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________;第②段揭开了一个常人不知的“庐山真面目”:________。
2.品味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①第二段中加粗的“凭吊”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②第二段中加粗的“太”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________________3.画线句①的表达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4.通过画线句②,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个性?________________1.庐山多雾(白云出没,作怪)庐山天桥没有桥2.①面对庐山古迹怀念古人,感慨往事。
②表示否定;作者一方面从照相的角度肯定它没有出格,另一方面又批评了它像“商业广告”一般让人上当,因而“略感不快”。
3.按由近及远的顺序,生动地描写了“凭窗远眺”所见的树林阴翳、白云变幻的美妙景象;同时连用四字短语和结构相近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4.特立独行、心态平和、心境闲适、自得其乐。
来源:学习周报语文中考版(适用于苏教版) 2009-2010学年第20期总第176期苏教版题型:048篇二:庐山游记阅读答案篇三:庐山游记阅读答案作者:来源:文章阅读网时间:2014-12-11 12:29 阅读:国庆前夕,说自驾到庐山走走,只是随意地一说,哪知欣然成行了。
我们是国庆前一天下午到九江的。
第二天天刚亮,从九江宾馆出发,不久,就开始登山了。
说是登山,其实是车载我们上去的。
二十余公里绕来绕去的盘山公路,我们小心地走了四十余分钟,才来到庐山山门口,真是“跃上葱茏四百旋”。
一看手机,整七点。
站在门口,伸了个懒腰,正欲踏步入门,忽听说离牯岭镇尚远,牯岭镇才是景区的起点,我们忙又驱车向前。
文言文阅读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卷(四)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先生讳愈,字退之。
七岁属.文,意语天出。
长悦古学,业孔子、孟子,而侈其文。
贞元十四年,用进士从军宰相董晋平汴州之乱,又佐徐州、青、淄,通漕江淮。
十九年,关中旱饥,人死相枕藉,吏刻取怨。
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请宽民徭而免田租之弊。
专政者恶之,行为连州阳山令,阳山民至今多以先生氏洎字呼其子孙。
宪宗盛仪卫迎佛骨,士女纵观倾城,先生大惧,遂移典校上章极谏,贬潮州刺史。
大官谪为州县,薄.不治务,先生临之,若以资迁。
洞究海俗海夷陶然遂生鲜鱼稻蟹不暴民物。
掠卖之口,计庸免之,来相计直,辄与钱赎。
及还,著之赦令。
转刺史袁州如潮。
征拜国子祭酒,其属一奏用儒生,日集讲说生徒,官之以艺学浅深为顾。
既除兵部侍郎,方镇反,太原兵以轻利诱回纥,召先生祸福,譬引虎啮臃血,直今所患,非兵不足,遽疏陈得失。
王廷凑屠衣冠,围牛元翼,人情望之若大炕虺,先生奉诏入贼,渊然无事行者。
既至召众贼帅前抗声数责致天子命,词辩而锐,悉其机情,贼众惧伏。
贼帅曰:“惟公指。
”令乃约之出元翼,归士大夫之丧。
功可意而复,穆宗大喜,且欲相之,迁吏部侍郎。
四年十二月丙子,薨.靖安里第,年五十七。
嗣天子不御朝,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皇甫混①《韩文公神道碑》)材料二:贞元十二,兄佐汴州。
我游自徐,始得兄交。
视我无能,待予以友。
讲文析道,为益之厚。
二十九年,不知其久。
兄以疾休,我病卧室。
三来视我,笑语穷日。
何荒不耕,会之以一。
人心乐生,皆恶言凶。
兄之在病,则齐其终。
顺化以尽,靡惑于中。
(节选自李翱②《祭吏部韩侍郎文》)【注】①皇甫混:唐朝时期大臣,是韩愈的学生、好友。
②李翱: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是韩愈的学生、好友。
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洞究A海俗B海夷C陶然D遂生E鲜鱼F稻蟹G不暴H民物。
游庐山记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游庐山记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篇一」①常听朋友抱怨说,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又匆匆离去。
北方,简直就没有春天!②其实,相对于南方的“四车如春”,北方的四季当属最分明的了,只是因了北方的春天在热烈之中不乏有种平淡——纯粹、悠远、平和而寂寥,春色似乎是在春夜里潜滋暗长着。
这种不事张扬的“暗长”,使得众多的人难以察觉。
每年立春过后,尽管依然寒气逼人,但是大地已经苏醒,万物开始复苏,雨水过后就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了。
田野里的麦苗由浅黄变得淡绿,泥土中的小草也跃跃欲试,等待着“春风吹又生”。
该是踏青的季节了,人们被春风鼓动着,三五好友,结伴而行。
踏青不一定要远行,近处的郊野、岗坡、湖边就足够了。
沿着松软的小路缓行,淡绿色的枝头时有三两只鸟儿啁啾跳跃,不远处的菜地里,青的葱,绿的菠菜可着劲往上长。
更让人心动的是野菜族一团团、一簇簇在田埂地头热热闹闹地相拥着,那抹鲜活的嫩绿,醉了春风,让人喜在心头。
③记得当年在乡下“插队”,“春荒”是很难熬的。
每天起早贪晚的下地干活,却又青黄不接,只有啃着玉米饼子就咸萝卜,吃得嗓子直冒酸水。
后来,同学们跟老乡学会了挖野菜:苦菜、荠菜,白花菜中午回来,同学们把挖到的野菜聚到一起,洗净后摆到饭桌中央,大家一口玉米饼,一口蘸着大酱的野菜,吃得真是香甜。
打那以后,野菜在我心中就成为了春的标志和参照。
④北方的春天或许不如南方那样浓烈,那样春深似海,然而争奇斗艳的古典诗词对春的咏叹,也并非是用平丽的词藻去铺陈春光的艳丽芳菲,大多是寥寥几笔,就足以勾人心魄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陌头烟柳绿烟丝”“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些咏春的绝唱都是以接近直白的语言采撷浓春之中的一两个饶有意境的景观后,便止笔而留白。
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⑤细细想来,写诗是这样,人生也莫不如此。
几十年的光阴稍纵即逝,能够做成一两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
选择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做一两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是一种意境。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发髻.(jì)黝.黑(yòu)畸.形(jī) 意趣盎.然(àng)B.锃.(zèng)亮侏儒.(rú) 粗糙.(zāo) 深恶.痛疾(wù)C. 诘.责(jié)滞.留(zhì)绯.红(fēi) 颔.首低眉(hàn)D.佃.农(diàn)匿.名(lì) 教诲.(huǐ) 和.颜悦色(hé)2.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棉。
”B.他们对自己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内心的期望达到诚皇诚恐的地步。
C.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而不至于因烟窒息。
D.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它们略带蓝色萤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十月份,蒲江中学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孙老师在八年级1班执教公开课,最开始,只见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课后同学们也觉得孙....,大气都不敢出。
但孙老师的分析入木三分老师的课别具匠心....,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公开课结束后是自习课,在安静的教室中,有一些同学鹤立鸡...群.,大声讨论,破坏了大家和谐的学习氛围。
A.正襟危坐B.入木三分C.别具匠心D.鹤立鸡群4.下列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人们喜爱东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人品和诗文造成的。
②他留下的文字实在太多:光文章就有大约5000篇左右。
③而他最重要的那些文章,又无一跟“王安石变法”那段历史息息相关。
④读其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完美人格”的苏轼,更可以还原一段“有血有肉”的历史。
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看拼音,写词语。
shèn zhònɡpú tao jià shǐjìnɡ pèi jì rán2.默写(1),复照青苔上。
(2)人非生而知之者,?(3)女娃游于东海,,,,以堙于东海。
(4)千山鸟飞绝,。
(5),露似真珠月似弓。
3.下面小题中都有一项错误读音。
把它找出来,并根据序号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1)A.叶柄(bǐnɡ)B.窗框.(kuāng)C.薄.雾(bó)D.歌曲.(qǔ)(2)A.家雀.(què)B.花蕊.(ruǐ)C.惩.(chénɡ)罚D.饶恕.(shù)4.下题中,都有一项错别字,把它找出来,并根据序号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1)A.呼风唤雨B.吟诵C.按照D.滕云驾雾(2)A.淘洗B.违抗C.严历D.精疲力竭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孙悟空即使再神通广大....,也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B.这座山是如此之高。
登上山顶后,大家都精疲力竭....了。
C.在这次军事演练中,战士们各显神通....,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优势。
D.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各族人民得以随遇而安....。
6.下列诗句最符合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下奇观.观.潮B.故.乡故.为精卫C.摇摇欲.坠震耳欲.聋D.炎帝之少女....少男少女8.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拟人)B.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庐山纪游(节选)阅读训练附答案
甲戌晨起,四山朝气排闼送青②,爽人心目。
寺③居万木中间,西南其户。
早饭后,东林僧如升告归。
老僧眉生伴我行。
二里,至芦林,有佛屋,当太乙峰西麓。
清泉一笕④,葭菼苍苍,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
东望五老,南望汉阳、上霄诸峰,突兀趁人⑤。
五六里,至万松坪。
铃冈岭在万松坪隔岸,与九叠诸峰相连,趾尽于土目湖。
《归宗寺志》推为主山,五老、紫霄皆从此分枝。
午后,留行李于万松僧舍,亟欲往观三叠泉。
而此间居僧如麋鹿,不肯为向导。
仍强眉生同行。
沿涧而行,草树蒙翳。
路穷则涉水,已复登岸。
目之所接,愈入愈奇。
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
龙蛇蜿蜒,雷霆砰击者,九叠谷也。
自绿水潭而下,怪石凌乱,绝壁俯临,两岸无路。
北涯斗坡,若有人迹,可容半足,侧身而上,仅乃得过。
老僧不能从矣。
计此去大梁津当不远。
忽遇担柴而至者,询以三叠泉路,答云距此尚远。
会日已衔山,遂寻旧路返,以告眉生。
眉生云自一线天北望三叠泉不过半里,乃知为樵夫所绐。
盖此泉虽见于太白诗,至南宋始著。
朱子⑥从南康迁浙东提举,去后方知之,集中《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惓惓以不见新瀑为恨。
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
太白《庐山谣》有“屏风九叠云锦张,银河倒挂三石梁”之句。
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
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
后人必欲求
其地以实之,凿矣。
元李溉之谓在开先寺西,黎景高言在五老峰上,或云在简寂观,或云在二峰间,桑子木则以为本无石梁,如竹林之幻境。
方以智又以为确然有之,众说纷纭,皆非定论。
(有删改)【注释】①査慎行:清代诗人,浙江海宁人。
②排闼送青:推门送来满眼青葱。
③寺:指千佛寺。
④笕:引水的长竹管。
⑤趁人:逼人。
⑥朱子:朱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兀趁人突兀:猝然。
B.北崖斗坡斗:通“陡”。
C.乃知为樵夫所绐绐:哄骗。
D.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凿:穿凿附会。
A(突兀:高耸的样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路穷则涉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C.若有人迹若望仆不相师
D.仅乃得过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A.连词,因而;连词,却。
B.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反而,却。
C.若:好像。
D.副词,只,仅仅;副词,却,竟然。
)
18.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询以三叠泉路。
A.夫晋,何厌之有
B.翱翔蓬蒿之间
C.今臣亡国贱俘
D.吾属今为之虏矣B(A.宾语前置句。
B.省略句。
“翱翔”后省略“于”,例句“询”后省略“之”。
C.判断句。
D.被动句。
)
19.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按时间和空间顺序,略写从千佛寺出发去往万松坪一路的风景。
虽是略写,但也生动形象,且记叙中穿插抒情。
B.午后,“我”急欲游览三叠泉,但因万松坪的和尚胆小不肯当向导,只好再竭力请眉生同行。
这为后来“我”错过三叠泉留下伏笔。
C.离开万松坪后,“我”一路行来,先后经过犀牛峰、九叠谷,可谓路险景奇。
这几句写景,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D.文章引朱熹的《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一文之意和李白《庐山谣》诗,表明“我”虽没见到三叠泉,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D(引李白诗是为说明所谓三石梁即三叠泉,不是表遗憾之情。
)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错一处扣1分。
不倒扣。
)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
(4分)孤立高耸,有块巨石高踞山顶,(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那是犀牛峰。
(“孤根耸拔”1分,“张吻而下饮”1分,“像一个人……的样子”1分,判断句式1分。
)(
(2)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3分)我是什么人,游览的足迹怎敢祈求超过先贤呢?(“我何人斯”1分,“祈”1分,“胜”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