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治疗技术和方法(精)
- 格式:ppt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20
(精)超声波探伤操作技术大全目录一、适用范围 (4)二、引用标准 (4)三、一般要求 (4)四、探伤时机及准备工作 (5)五、探伤方法 (5)六、系统校准与复核 (6)1、一般要求 (6)2、仪器校准 (6)3、新购探头测定 (6)4、检测前仪器和探头系统测定 (6)5、检测过程中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检测结束前仪器与探头系统的复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校准、复核的有关注意事项 (7)七、探伤方法 (7)1、探测方向 (7)2、工件材质衰减系数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8)①纵波直探头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8)②纵波双晶直探头灵敏度的确定 (8)4、补偿 (9)5、探伤灵敏度的复查 (9)八、缺陷记录 (9)1、缺陷当量的确定 (9)2、缺陷记录 (9)九、缺陷等级分类 (10)十、探伤报告 (11)一、适用范围超声检测适用于板材、复合板材、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管材、棒材、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等承压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测;也适用于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角焊缝以及堆焊层等的检测。
二、引用标准JB/T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三部分:超声检测GB/T12604 无损检测术语三、一般要求1、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探伤经验。
医疗设备的超声诊断与治疗技术超声诊断与治疗技术是现代医疗设备中一项重要而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疗领域的进步。
本文将对超声诊断和超声治疗技术进行介绍,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一、超声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是通过超声波对人体内部进行映像和检测的一种无创检测手段。
相比与传统的X射线等影像技术,超声诊断技术具有辐射低、安全性高的优点,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原理与设备超声波是通过电磁振动而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超声波通过皮肤传导到人体内部,与组织内部结构相互作用后产生回声信号,再通过接收器接收和处理,最终形成图像。
超声诊断设备通常包括超声发射器、超声探头、信号接收器和处理器等。
2. 临床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妇产科:超声诊断技术可以用于妊娠检查、胎儿发育情况的评估以及胎儿畸形的筛查。
(2)内科:超声诊断可以用于肝脏、胆囊、肾脏等脏器的检查和病变的评估。
(3)外科:超声诊断常用于血管的观察、囊袋病变的检查以及导管的放置等。
(4)心血管科:超声诊断技术可以用于心脏的观察、心脏瓣膜的评估和心脏功能的检测。
(5)骨科:超声诊断在骨科应用中可以用于关节和肌肉的检查、骨折的评估等。
二、超声治疗技术超声治疗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对人体组织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穿透性好、热效应强等特点,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治疗原理超声波通过超声腔中介、超声能产生热能等作用,能够促进组织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和组织修复,达到治疗效果。
2. 临床应用超声治疗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包括:(1)物理治疗:超声波可以用于肌肉损伤、骨折、软组织炎症等疾病的物理治疗。
(2)肿瘤治疗:超声治疗技术可以用于肿瘤的局灶治疗和消融。
(3)神经系统疾病:超声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超声诊断与治疗技术的优势超声诊断和治疗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医疗手段具有许多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它在医疗领域中如此重要的原因:1. 无创性超声诊断技术是一种无创检测手段,相比于其他影像技术,避免了X射线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对患者较为安全。
第三章 超声波探伤的通用方法和基础技术第一节 超声波探伤方法分类及特点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首先将工件被检部位处于一个超声场中,工件若无不连续分布(如无缺陷等),则超声场在连续介质中的分布是正常的。
若工件中存在不连续分布(如有缺陷等),则超声波在异质界面上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使超声场的正常分布受到干扰。
使用一定的方法测出这种异常分布相对于正常分布的变化,并找出它们之间变化规律,这就是超声波探伤的任务。
超声波探伤有许多方法,如将它们逐一分类,一般可用以下几种:下面仅以实际探伤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和特点作一简介。
一、脉冲反射法和穿透法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缺陷会产生反射、透射及缺陷后侧声影,按以上这些引起声场异常变化的不同原理,可将检测方法分为脉冲反射和穿透法(又称阴影法),前者以检测缺陷的反射声压(或声能)大小来确定缺陷量值,后者以测定缺陷对超声波的正常传播的遮挡所造成的声影大小来确定缺陷的量值。
图3–1和图3–2所示为这两者的工作原理图。
目前,超声波探伤中常用脉冲反射法,与穿透法相比,脉冲反射法有如下特点: 1. 灵敏度高对于穿透法,只有当超声声压变化大于20%以上时才有可能检测,它相当于声压只降低超声波探伤直接接触法 液浸法 按缺陷显示方式分按超声波传播方式分 按探伤工作原理分按探伤波型分按超声波耦合方式分按探头数量分穿透法脉冲反射法连续波法 脉冲波法A 型显示法B 型显示法单探头法双探头法纵波法横波法 表面波法2dB。
由于探头晶片尺寸有一定大小及缺陷本身的声衍射现象,要获得大于20%声压变化量,缺陷对声传播遮挡面积已相当大了。
对于脉冲反射法,缺陷反射波声压仅是入射声压的1%时,探伤仪就已经能够检出,此时,与缺陷反射声压相对应的反射面积是很小的。
2. 缺陷定位精度高脉冲反射法可利用缺陷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通过扫描速度(即时间轴比例)调节,对缺陷进行正确定位。
而穿透法只能以观察接收波形高低来确定缺陷面积,而波形所处位置不能表示缺陷声程,即处于不同部位的相同面积的缺陷,其接收波形高度相等,位置不变,见图3–3所示。
第六章超声波疗法第一节超声波治疗原理一、超声波的定义声源的机械振动能引起周围弹性介质的振动,振动沿着介质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机械波——声波。
超声波是一种声波,是超出人的听觉界限的声波。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16~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二、超声波的发生声波的产生可以通过机械振动,如吹哨时簧片的振动发出哨声。
对于频率较高的超声波,可以通过强烈的气体或液体激起固体振动产生,但通常就用电声转换系统产生。
某些晶体如石英、钛酸钡、锆酸-钛酸铅等,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晶体发生压缩或伸长变形,在物质表面出现电荷,这种由力转化为电的形象叫作压电效应。
相反,如果上述这些晶体处于交变的电场中,它们的形态就会随着电场的变化频率而发生压缩或伸长的变形,形成了有规律的晶体的机械振动。
这种由电产生变形的现象叫作逆压电效应。
交变电场中,晶体的机械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有规律的往返运动,这种振动在人质中逐渐由近及远地陆续发生,向外传播,在介质中形成一连串疏密相间的波动,形成超声波。
超声波的发生主要是通过逆压电效应,外加的交变电场的变化频率决定了超声波的频率。
为了达到最好的晶体振动效果,需将晶体切割成合适的尺寸,以使电场的变化频率与晶体固有的振动频率达到共振。
超声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频率是影响超声波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超声波的传播形式、穿透能力、吸收作用理化性能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理治疗常用的超声波频率范围是800~1000kHz。
三、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一)传播方式超声波的传播必须依赖介质,是通过介质质点的运动传递波动。
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主要以纵波形式,即波的传播的方向与振动的方向平行。
超声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发散角越小。
高频超声在同一弹性人质中可近乎直线传播。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超声波传播的距离,单位用米/秒(m/s)表示。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超声的频率无关,与介质的弹性、密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第三章超声波探伤的通用方法和基础技术第二节超声波探伤的基本方法一、超声波探伤的缺陷定位原理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探伤中对缺陷位置的确定,通常以探头所在的探测面作为测量基准。
由于示波管水平刻度线经时间轴比例适当调整后,它就能指示相应的距离,所以时间轴比例的调整(即探测范围调整)是缺陷定位中的重要环节。
1. 直探头纵波探伤直探头纵波探伤时,探测范围的调整可借助标准试块或对比试块进行,也可直接利用工件大平底面。
调节时应同时校正零位,使声程原点与水平刻度零位相互一致,按照需要调整的探测范围选择适当厚度的试块,以便得到两个以上的底面回波。
这是因为发射脉冲前沿位置与声程原点不一定一致,用一次底面反射(一个基准回波)不能正确调整探测范围和校正零位的缘故。
例如,调整钢中200mm的探测范围时,可用IIW试块厚度100mm作探测基准,调节深度粗调与细调,以及水平旋钮,使测距为100mm的一次底波B1和二次底波B2分别位于水平刻度的5格和10格处(见图3–16所示),此时,时间轴水平刻度每格代表钢中声程20mm。
图3–16 直探头纵波探伤时探测范围调整2. 斜探头横波探伤斜探头横波探伤的定位方法不像直探头纵波探伤那样只用单一的声程定位,而有声程定位、水平定位和深度定位之分。
同时,为使定位计算方便,通常将斜探头入射点作为声程原点,并经零位校正后,声程原点与时间轴零位相一致。
这样,有机玻璃中一段纵波声程移在零位左边,零位右边的时间轴刻度直接表示了工件中反射体的声程、水平距或深度距离,读数方便。
图3–17为用斜探头横波进行焊缝探伤的示例。
图3–17 焊缝中缺陷的定位方法由图可知,所谓声程定位,即示波屏上显示的缺陷波前沿所对应的时间轴刻度,表示了缺陷距入射点的斜声程W ;水平定位则表示缺陷距入射点的水平距离x ;深度定位则表示缺陷距探测面的深度y 。
虽然它们确定缺陷位置的方法有所区别,但实际上经过简单的三角关系计算,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相互换算。
超声波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危害极大的疾病,包括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等,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放射治疗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手术后可能导致瘫痪、药物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等。
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超声波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新的手段。
超声波(ultrasound)是一种高频振动波,具有声学、热学等生物物理效应,在医学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超声波主要被应用于两类技术:超声导向的神经调节和超声热刺激。
超声导向的神经调节技术是指利用超声波来精确定位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这种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中。
在此种技术中,通过对大脑的特定区域进行超声刺激,能够达到长期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的效果。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手术切除脑组织,减少了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时间,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治疗的成本。
另一种超声技术是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该技术被称为“超声刀”,其原理是通过局部加热来杀死或者破坏神经系统中的有害细胞或区域。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脑肿瘤、神经内科疾病以及罕见的疾病如三叉神经痛等。
通过利用高强度的超声波,其能够精确地切割病变组织,并能够在切割过程中对周围组织造成极少的损伤和并发症。
除了上述两类技术外,超声波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还有其他的应用。
例如,研究表明超声波可以提高血-脑屏障穿透性,使药物更好地渗透进入受体细胞。
此外,在超声波治疗期间,患者通常可以感受到痉挛和抽搐等症状的减轻,这是因为超声波可以刺激神经元的反应性。
当然,尽管超声波有很多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仍存在许多挑战。
例如,需要对病人进行精准的定位,同时要避免对其他非靶组织的损伤。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开发更加安全、精准的超声波设备。
经穴超声治疗技术【用物准备】设备与用具超声波治疗仪;辅助设备:包括水槽、水袋、漏斗、声头接管,它们用于特殊治疗;耦合剂:减少声头与皮肤之间的声能损耗。
1)治疗前准备:患者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均匀涂上接触剂。
2)治疗时操作:接通电源,将声头置于治疗部位。
打开超声波治疗仪电源开关,选择输出波形的类型、输出强度和治疗时间。
固定法时将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于治疗部位,剂量宜小,连续波的中等剂量一般为0.3~0.4W/ cm2,时间3~5分钟;移动法时将声头紧密接触治疗部位做缓慢往返或圆圈移动,声头移动速度以1~2cm/s为宜。
连续波的剂量一般为声强0.5~1.0~1.2W/cm2,不得>1.5W/cm2。
剂量选择脉冲超声波,常用的脉冲通断比为1:5和1:20。
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1~15分钟,多选用5~10分钟。
3)治疗结束:将超声输出调回零位,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1)治疗中:操作者不要用手直接持声头进行治疗,可戴双层手套操作。
治疗仪器连续使用时,注意检查声头温度,避免烫伤或损坏仪器。
声头不能空载,会导致声头损坏,声头尽可能垂直于治疗部位表面。
使用适量耦合剂,适当用力压紧使声头与皮肤表面紧密接触。
(3)移动法:声头的移动要均匀,使超声能量均匀分布。
(4)固定法:皮下骨突部位治疗时,超声强度宜小。
声头不能在骨突部位停留,治疗不能引起疼痛。
如治疗局部过热或疼痛,应移动声头或降低强度以免发生烫伤。
(6)药物透入:避免用腐蚀声头和有刺激的药物,注意药物禁忌、过敏反应等。
【禁忌证】恶性肿瘤局部(高强度聚集超声波治疗肿瘤时除外)、化脓性炎症、活动性结核局部、出血倾向局部、植入心脏起搏器局部、孕妇腹部、儿童骨骺部。
超声波美容法操作技术一、目的渗透药物,减轻、淡化色素,溶解皮下脂肪,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细胞通透性,加速细胞新陈代谢。
二、适应证(1)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如黄褐斑、晒斑、外伤后引起的色素沉着。
(2)皮肤细小皱纹。
(3)眼袋、黑眼圈。
(4)保健人群。
三、禁忌证(1)严重心、肺、肾疾病,血液病者及孕妇禁止使用。
(2).X线和放疗期间及治疗后6个月以内不宜采用超声波治疗。
(3)传染性皮肤病。
四、操作前准备(一)评估患者并解释(1)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2)面部皮肤情况。
(3)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超声波美容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二)患者准备了解超声波美容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清洁面部。
(三)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超声波导入仪、遵医嘱备药物/精华素、洁面膏、头套、一次性治疗单、毛巾、75%酒精棉球。
(五)环境准备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
五、操作步骤六、注意事项(I)注意保护声头,切忌碰撞与空载,否则易使声头中晶片破裂或过热损坏。
(2)避免烧灼伤,接受治疗者如感觉局部有烧灼疼痛感或其他不适时,应立即关闭机器,在未查明原因前不要继续治疗。
(3)眼周只能采用小剂量超声治疗,不要超过IW/cm2,治疗时间不超过5min。
声波方向不要直对眼球,以免损伤眼球。
(4)禁止使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的药物导入,同时注意药物过敏。
(5)告知患者超声波导入的治疗间隔时间,一般1周治疗1次。
(6)告知患者眼周治疗时应闭上双眼,避免药物或精华素进入眼中。
(7)告知患者治疗时有温热的感觉属正常现象,无须紧张。
超声波疗法
1.概述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是频率在20KHz 以上的机械振动波,具有与光波相似是的物理性质如:反射、折射、聚焦,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因逐渐被吸收而衰减,在空气中衰减迅速。
医用超声波频率为800~1000KHz,国内传统的超声波频率为800KHz,近年有研究采用30~50KHz低频超声波及1~3MHz高频超声波进行治疗的报道。
2.作用机理与治疗作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于人体,对细胞产生细微的“按摩”作用,引起细胞质运动,原浆颗粒旋转等;超声能在体内转变成热能;机械作用及热作用进而影响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酶活性增强,生化反应加速。
超声波的治疗作用如下:
(1)镇痛解痉超声波作用下神经及肌肉组织兴奋性下降;
(2)促进结缔组织分散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3)溶栓作用动物实验提示超声波有溶栓作用。
(4)减轻或消除血肿由于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组织营养改善,促进渗出吸收。
(5)促进组织再生、骨痂生长,加速骨折修复。
(6)通过作用于神经、体液的反射途径或穴位经络作用影响全身或调节相关的脏器功能。
(7)治癌作用应用多个声头高强度聚焦使肿瘤组织内产生高温以杀伤肿瘤细胞。
3.临床应用适应证:神经痛、神经炎、软组织损伤、注射后硬结、瘢痕粘连、血肿机化、狭窄性腱鞘炎、骨折延迟愈合、血栓性静脉炎、冠心病等。
禁忌证:恶性肿瘤(常规理疗剂量)、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小儿骨骺部、孕妇下腹部、眼、睾丸等部位。
1。
如何利用超声波进行无创治疗在现代医疗领域,无创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超声波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波,具有能量集中、穿透性强等特点,为无创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超声波无创治疗的原理基于其物理特性。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效应,如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空化效应。
机械效应能够使细胞和组织受到微小的压力和振动,从而改变细胞的通透性和代谢过程。
热效应则是由于超声波在组织中的吸收和转化,导致局部温度升高,这对于一些需要热疗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空化效应是指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液体中产生微小气泡并迅速破裂,释放出能量,这种能量可以破坏病变组织。
在实际应用中,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常见的超声波无创治疗技术。
HIFU 能够将超声波能量聚焦在体内的特定部位,形成一个高强度的能量区域,从而实现对病变组织的精确消融。
例如,在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时,HIFU 可以在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情况下,使病变组织凝固坏死,并逐渐被身体吸收。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超声波碎石。
对于泌尿系统的结石,超声波可以通过体外发射,穿透皮肤和组织,聚焦在结石上,利用其产生的机械效应将结石击碎,使其变成小颗粒,便于排出体外。
这种方法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超声波还在神经调节方面展现出潜力。
通过特定参数的超声波刺激,可以调节神经细胞的活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超声波无创治疗,并非易事。
首先,治疗前需要精确的定位和诊断。
医生需要借助影像学技术,如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MRI)等,确定病变组织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为超声波的聚焦提供准确的靶点。
其次,治疗参数的选择至关重要。
包括超声波的频率、强度、作用时间等,都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优化。
如果参数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造成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此外,治疗设备的性能和质量也直接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