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散力架安装工程样板图
- 格式:docx
- 大小:9.66 KB
- 文档页数:2
机柜安装指南:
安装时用工具插入支脚圆孔中,以方便旋转。
1、将机柜底板翻转,装上滚轮和支脚。
2、安装底座。
3、
4、装门框(注意,前门和后门门框一定不能把上下搞反,也要注意前后的区别。
)
注意:图中划圈部分的螺口应该朝上。
5、安装固定侧门门框用的横条。
注意:如图中画出所示,竖条因该装在紧接着底板镙锚后面。
6、
7、安装加固机柜用的竖条。
注意:顶板的螺口必须和侧面横条上的上方螺口吻合。
6、安装风扇和顶板,调节镙口位置,使风扇和顶板的镙口相吻合,拧紧螺丝。
7、最后安装侧门和前后门。
安装好的机柜图片。
网架安装流程示意图(1)安装下弦平面网架1)将第一跨间的支座安装就位,复核柱顶轴线、中心线及标高,有误差之处应予修正。
2)安装第一跨间下弦杆、螺栓球,组成纵向平面网格。
利用临时支撑架平台,调整下弦球预拱高度(3)排好临时支点,保证下弦球的平行度,根据预拱要求,应在临时支点上找出坡底。
4)安装第一跨间的腹杆与上弦球,一般是一球二腹杆的小单元就位后,与下弦球拧入、固定。
5)安装第一跨间的上弦杆,控制网架尺寸。
注意拧入深度影响到整个网架的下挠度,应控制好尺寸。
6)检查网架、网格尺寸,检查网架纵向尺寸与网架矢高尺寸。
如有出入,可以调整临时支点的高低位置来控制网架的尺寸。
(2)安装上弦倒三角网格1)网架第二单元起采用连续安装法组装。
2)从支座开始先安装一根下弦杆,检查丝扣质量,清理螺孔、螺扣,干净后拧入,同时从下弦第一跨间也装一根下弦杆,组成第一方网格,将第一节点螺栓球拧入,下弦第一网格封闭。
3)安装倒三角锥体,将一球三杆小单元(即一上弦球、一上弦杆、二腹斜杆组成的小拼单元)吊入现场。
将二斜杆支撑在下弦球上,在上方拉紧上弦杆,使上弦杆逐步靠近已安装好的上弦球,拧入。
4)然后将斜杆拧入下弦球孔内,拧紧,另一斜杆可以暂时空着。
5)继续安装下弦球与杆(第二网格,下弦球是一球一杆)。
一杆拧入原来的下弦螺栓球孔内,一球在安装前沿,与另一斜杆连接拧入,横向下弦杆(第二根)安装入位,两头各与球拧入,组成下弦第二网格封闭。
6)按上述工艺继续安装一球三杆倒三角锥,在二个倒三角锥体之间安装纵向上弦杆,使之连成一体。
逐步推进,每安装一组倒三角锥,则安装一根纵向上弦杆,上弦杆两头用螺栓球拧入,使网架上弦也组成封闭形的方网格。
7)逐步安装到支座后组成一系列纵向倒三角锥网架。
检查纵向尺寸,检查网架挠度,检查各支点受力情况。
(3)安装下弦正三角网格1)网架安装完倒三角锥网格后,即开始安装正三角锥网格。
2)安装下弦球与杆,采用一球一杆形式(即下弦球与下弦杆),将一杆拧入支座螺栓球孔内。
机房散力架承重计算【机房散力架承重计算】一、简介:机房散力架是机房中用于支撑各种设备的重要结构,其承重能力的计算是保证机房安全运行的重要设计环节。
本文将对机房散力架的承重计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二、计算方法:1. 收集相关参数:a) 获得机房散力架的设计图纸,了解相关结构尺寸和材料信息。
b) 获取散力架上放置的设备和设备的重量数据。
c) 确定散力架的支撑方式和布置形式。
2. 材料承重计算:a)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散力架各构件截面积。
b) 根据材料的强度参数,计算出散力架各构件的承载能力。
c) 比对构件的承载能力与实际施加的载荷,确保安全系数在合理范围内。
3. 设备承重计算:a) 确定每种设备在散力架上的位置及重量。
b) 计算每个设备施加在散力架上的载荷分布情况。
c) 将设备载荷与散力架各构件的受力区域进行匹配,进行承重计算。
4. 整体稳定性计算:a) 根据散力架的结构形式,确定其整体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b) 考虑散力架的支撑方式,并结合受力区域的形式进行计算。
c) 比对计算结果与设计要求,确保散力架的整体稳定性。
5. 安全系数评估:a) 根据设计、规范或行业标准,确定所需的安全系数。
b) 将实际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安全系数进行比较,评估散力架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c) 如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结构优化或增强,以提高散力架的承载能力。
三、注意事项:1. 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当地法规和行业标准。
2. 确保获取准确的参数数据,特别是设备重量和位置信息。
3. 结构稳定性计算需要考虑设备的动态载荷。
4. 属性使用的材料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5. 检查计算结果时,应考虑不同工况情况下的变化。
四、结语:机房散力架的承重计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环节。
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工具,确保散力架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并为机房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典型的支吊架示意图例
典型的支吊架示意图例见A.1~A.7。
图A.1 走线架支吊架典型示例图
图A.2 双孔直角连接件
图A.3 单孔开口固定件
图A.4 三孔直角连接件
图A.5 通丝顶部吊挂
图A.6 通丝吊杆托架
图A.7 铝材顶部固定件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走线架典型图例
走线架典型示例图见图B.1~B.3。
图B.1 铝合金走线架典型示例图
图B.2 槽钢走线架典型示例图
图B.3 网格走线架典型示例图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走线架不同环境使用推荐表
走线架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和适用性选择,推荐参照表C.1。
表C.1 走线架不同环境使用推荐表。
1.检查配件
打开包装后,先检查里面的配件是否齐全,短三角铁2条,中长三角铁2条,长三角铁9条,螺丝刀一把,螺丝和螺母一包。
2.先装底部
取一条长三角铁和两条短三角铁,在三角铁未端用螺丝螺母固定。
取两条中长三角铁,与底部垂直,在三角铁未端用螺丝螺母固定。
4.接着装两边斜面三角铁
取两条长三角铁,在底部未端和垂直三角铁未端处,用螺丝螺母
固定,即成斜面。
5.再装放手机的两条横三角铁
把斜面三角铁分为三等份,取两条长三角铁,在三等份处用螺丝螺母固定即放手机了。
6.继续装背面托手机的两条横三角铁
取两条长三角铁,在斜面三角铁的中部和下面五分之一处,用螺丝螺母固定即托住手机。
侧面和正面成品图,快来试试吧!。
机房散力架承重计算摘要:I.机房散力架承重计算的背景和意义A.机房散力架的概念和作用B.承重计算在机房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性II.机房散力架承重计算的原理和方法A.计算散力架承重的基本原则B.散力架承重计算的步骤和公式C.考虑因素:设备布局、散力架结构、楼板荷载等III.机房散力架承重计算的实例分析A.实例介绍B.计算过程和结果展示C.结果分析和讨论IV.机房散力架承重计算的注意事项A.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B.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措施C.未来发展方向和优化建议正文:机房散力架承重计算在机房设计和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
机房散力架的概念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机房内设备布局、楼板荷载等方面的优化和调整,以确保机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机房散力架承重计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计算散力架承重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包括设备布局合理、散力架结构稳定、楼板荷载均衡等。
在此基础上,承重计算的步骤和公式成为关键。
一般来说,计算过程包括:确定设备重量、计算散力架结构荷载、计算楼板荷载、校核安全系数等。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设备布局、散力架结构、楼板荷载等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机房散力架承重计算的具体应用。
例如,在某机房实例中,通过计算得出散力架承重为5000~7000N。
这一结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确保机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机房散力架承重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例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布局的合理性,避免出现荷载不均衡的情况。
同时,还需要关注散力架结构的稳定性和楼板荷载的承载能力,以确保整个机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机房散力架安装工程样板图
贴碳纤维一般是加固混凝土结构用的,一般是平面加固,抗弯抗压的,并不直接用于机房加固。
机房加固一般用钢梁,根据设备位置加。
比如槽钢,角钢,支撑在两端承重结构梁(墙)上,具体要看实际需要承重情况了。
比如在机列位置贴地加两根横向贯通的50*50角钢,或者100*50槽钢,这列位置承重可以达5000~7000N
如果机房在二楼以上,也可以在楼板下加支撑柱子,只要对楼下原来房子的布局影响不大,都可行
去年我们做的项目就是这么处理的,当然是建筑设计给出的方案
一般民用楼房设计都是250-300kg/m2的负荷,如果要符合机房规范,可以考虑在机柜下做散列支架,把底面接触面积增大一倍的方式来实现
一般都可以这么做,如果机房的设备很多,则需要加承重柱了。
首先,我们看一下一个将机房UPS电池柜坐落在防静电地板上面的实际情况模型正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我们常见的用来做散力架的槽钢、角铁架、防静电地板支架、横杆、防静电地板及电池柜等等。
通过图片我们能够看到,有黄色的角铁焊接而成的支撑架,有由绿色的槽钢组成的分力点。
其实看到这样的模型就可以很简单的明白,无非就是用槽钢和角铁架子组成一个结构,通过良好尺寸,使角铁的顶面刚好支撑到电池柜所压住的横梁即可。
看下图: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我们将槽钢上作一个角铁焊成的支架刚刚好顶住
防静电地板支撑横梁的地面就可以很好的将其力分散掉。
有朋友可能会问,这样放的话支架岂不是不能放?其实答案很简单,只要量好尺寸,将散力架做好放置到位,再将防静电地板的支撑架用螺丝固定即可,不明白的话再看下图:
最后再来张细部的角铁顶面和支撑架接触面的图马上明白!
不过有一点,从几位现场工程师口中得知,据说精密空调如果采用此种方式的话容易因为空调室内机压缩机工作导致的震动对其他旁边的机柜内服务器硬盘造成影响,从我的角度来说这种说法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