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4.40 KB
- 文档页数:11
张掖市2014—2015年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1.D (季羡林的话是说明敦煌是多民族文化体系的集合体。
) 2.B(“但都是为了窃取文物”错,应为都窃取过文物。
) 3.B(被喻为西方探险家的乐园和“极乐世界”的时期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 4.A (习:熟习。
) 5.D(语句意思见“参考译文”) 6.A(说“唐侍陛之外的官员都束手无策”不正确,几任总河都采纳了唐侍陛治理水患的措施,即使总河兰锡第认为侍陛增筑撑堤是“无故兴大工”而责难他,但在侍陛的坚持下还是应允了。
) 7.⑴只要在南岸的上游一百里外开引河道,就不跟湍急的水流竞力,它的全部水势也就容易控制了。
(句意2分,“但”“争”“掣”各1分。
) ⑵河水流动挟持沙石,治理的方法应该是阻遏它,使之愤怒,然后疏直河道使它的威势畅通无阻碍,弯曲河道使它的威势衰微。
(句意2分,“激”“畅”“曲”各1分。
) 参考译文: 唐侍陛,字赞宸,江苏江都人,是巡抚唐绥祖的孙子。
乾隆年间,凭借荫生的身份被授予南河山盱通判。
历任宿虹、铜沛、里河、外河知府副职。
因为治理河道的效绩考核最好,被提拔为湖北郧阳知府。
因母亲去世辞掉官职。
乾隆四十七年,服丧结束,恰逢黄河的青龙冈河段决口,多次修筑,多次坍塌。
大学士阿桂监督治河,因为唐侍陛熟习治河的事情,上疏调他赶赴工地。
阿桂正跟总河商议修改河道的计划,由侍陛来决定。
侍陛说:“现在全部的黄河水向下灌注,并不是土筑的护岸工程能抵挡的;想迎着水将水牵引归入正道,困难啊。
只要在南岸的上游一百里外开引河道,就不跟湍急的水流竞力,它的全部水势也就容易控制了。
以逸待劳,这是上策。
”于是决定开掘兰阳段的引河,到商丘再归入正河,由侍陛总体负责这件事。
工程完成后,受皇帝诏令嘉奖。
侍陛被提拔为开归道。
当时新的引河堤刚刚建成,小水流迫近非常危险,又在仪封的十六堡增开新的引河。
夏天汛期的大水流到这里,果然分为两支:一支由新的引河流走,一支由仪封旧城流到南达增挖的引河。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想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介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四)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______ ”。
杜牧《阿房宫赋》在总结秦国灭亡历史教训之后,委婉劝谏唐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报国无门的压抑,借用典故,悲愤反问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②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③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②理会:通达事理。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满堂的嘉宾却令诗人备觉神清气爽。
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E.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____,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
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
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
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
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
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
2014年10月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 赵立平 吕玉东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藏与沉渣并存的山峦,是一条清泉与浊流同注的河流。
即便我们对传统文化深怀敬意,对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也不能把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引入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
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我们要设定一个分流与导向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正向的精神输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而将反向的内容留给过去的岁月…… 在日趋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人们不仅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且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借鉴之前,首先面临价值甄别及其重构问题。
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如何对古代文化经典进行现代性转化的问题。
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直接对等物,它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加工,永远都不可能转化成推进历史列车的动力,不可能“兑现”它的内在能量。
因此,特定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传统戏曲《赵氏孤儿》原作中贯穿“血亲至上”的传统道德,这曾经是推进全剧情节发展的重要叙事动力。
与此相一致的还有一种“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
现在,如果我们在电影中也沿袭这种“你杀了我全家,我也要杀你全家”的杀戮逻辑,就等于把我们置于古代封建社会,以一种豺狼的方式对待豺狼。
现在尽管我们还是在影片《赵氏孤儿》中看到赵孤最后拿起了刀剑,可是他的行为动机并不是建立在“世袭的仇恨”上,而是建立在他对父亲的至爱上。
这样便校正了传统戏曲的价值取向。
与此相关的是影片《孔子》,作者在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时,表现了孔子向往的社会理想所具有的正向历史价值。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涂(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填空题和解答题答在指定的位置,第二卷一并交回。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lg 3A x y x ==+,{}2B x x =≥,则AB =()A. (3,2]-B.(3,)-+∞C.[2,)+∞D.[3,)-+∞ 2.若复数z 满足3-iz =1+i ,i 是虚数单位,则z =( )A .2-2iB .1-2iC .2+iD .1+2i3.已知a 与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3|a b -等于( )A B C D .4 4.设)(x g 是将函数x x f 2cos )(=向左平移3π个单位得到的,则)6(πg 等于( )A.1B.21-C.0D.1- 5.如图,在一个长为π,宽为2的矩形OABC 内,曲线y =sin x(0≤x ≤π)与x 轴围成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向矩形OABC 内随机投一点(该点落在矩形OABC 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则所投的点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1πB.2πC.4πD.3π6.等差数列{}n a 中,如果14739a a a ++=,36927a a a ++=,则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 )A .297 B .144 C .99 D .667.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N 分别为棱AA 1和B 1B 的中点,若θ为直线CM 与1D N 所成的角,则sin θ=( ) A .91 B .32C .D .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尺寸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48B.72C.12D.24 9.如图给出的是计算1+13+15+…+129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则图中执行框中的①处和判断框中的②处应填的语句分别是( )A .n =n +2,i =15?B .n =n +2,i>15?C .n =n +1,i =15?D .n =n +1,i>15?10.实数y x ,满足条件⎪⎩⎪⎨⎧≥≥≥+-≤-+0,002204y x y x y x ,则y x -2的最小值为 ( )A.16 B .4 C.1 D .2111.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2,2),且f (x )=⎩⎨⎧2x +3+ln 2-x 2+x,-2<x ≤1-4x 2-5x +23,1<x <2,如果f [x (x +1)]<23,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A .-2<x <-1或0<x <1B .x <-1或x >0C .-2<x <-54D .-1<x <012.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与抛物线=>22(0)y px p 有一个共同的焦点F, 点M 是双曲线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 若=5||4MF p ,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A .2B .3C D第II 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当NBA、CPI、GDP、ATM等239个英文缩略词、‚字母词‛被收入今年7月出版的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后,包括‚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翻译家江枫在内的百余名学者以一封举报信对其质疑。
学者代表称,《现代汉语词典》收录239条所谓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违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敏生表示,汉语词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一般具有标准、规范的意义和作用。
在‚词典‛中把英语词汇作为‚正文‛,用英文替代汉字,从现实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来看,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更有人称:‚现在很多人认为几个洋名进来,好比九牛一毛。
他们这是静态看问题,没有想到一旦任由泛滥,就可能改变两种语言的词汇和文字总量对比,最终给汉语造成灭顶之灾。
‛甚至有人将洋文纳入汉字词典与中华民族文化实现伟大复兴联系到一起。
对于学者的质疑,商务印书馆方面回应称,《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工具书,在后附上以外文字母开头的字母词,符合读者查考、学习、更新知识的需求。
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西文不可以写进字典,之所以收录进来这些英文字母词,是为了大家的查找方便。
回想我们平时的口语习惯,几乎无人在提到NBA时非要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代之。
我们不会说国内生产总值,而将其称为GDP。
作为去年热议话题之一的PM2.5,难道我们在提起它时非要用‚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表述才算是正解吗?事实上,这些字母词已成为汉语语言表达的一部分。
偶然蹦出几个,不代表汉语表达已经被侵蚀,只是我们在寻找一种更简练、准确的表达方式而已。
《现代汉语词典》中出现字母词绝不是所谓的‚汉字大动乱‛,也并不能阻止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与其担心一本字典是否会对汉语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力,倒不如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如此强调汉语能力及其重要性的同时,语文课却被很多学生评为‚最不喜欢的课程‛。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高台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2023年9月21日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七月既望___ 西望夏口B.举酒属客___ 举匏樽以相属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纵一苇之所如D.当其南北分者崖限当道者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顺流而东也B.明烛天南C.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道少半,越中岭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4.下列选项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故都的秋》中为了表现“故都的秋",作者重点抓住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清”“静"“悲凉”的特点。
B.《我与地坛》中作者所谓的“宿命的味道",就是指“我”与地坛有着相同的命运——“园子"荒废,“我”残废。
C.《荷塘月色》中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的荷塘月色联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继而引起对故乡的惦念,这无非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但现实又是无法超脱的。
D.《登泰山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5.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3分)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存:保存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依石忽已暝暝:迷失,迷路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___掇:拾取,摘取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___当:应当6.下列对诗句所用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夸张)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兴)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反衬)二、现代文阅读(23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5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2分,共6分)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
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
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
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
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
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
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5年春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Ι卷阅读题(60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
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有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甘肃省高台一中2015年秋学期高三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共8题共8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一种独一无二的仪式,它集竞技、宗教庆祝、胜利游行、血腥表演为一体,是几百年间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
为罗马辩护的学者试图把竞技庆典中的血腥表演归结为古代民族中非常普遍的以活人献祭的宗教行为。
然而,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
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罗马人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反衬。
公元2世纪至5世纪罗马人与基督徒的论战也从反面证明了罗马人憎恶人牲的立场。
在论战中,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以活人献祭,以此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将对方钉上野蛮人的耻辱柱。
如果说罗马人的部分屠杀行为具有某种宗教色彩,那也是与军国主义捆绑在一起的。
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公开处决战俘的确有向庇佑罗马的诸神感恩的意味,但这并不是主要方面。
正如普拉斯所断言,竞技庆典从本质上说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而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
对于以军事立国的罗马民族来说,这些屠杀行为首先是国家强力的展示,但屠杀行为竟会演变成娱乐节目,则与罗马人纵容和欣赏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罗马的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
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
这些被处死的人主要是战俘、罪犯和奴隶,他们被称为“有害之人”,换言之,是罗马帝国的害虫。
因此,他们的死在罗马观众心中激不起任何同情,按照塞内加的说法,屠杀他们只是出于游“戏和娱乐”的动机。
正因为这样的屠杀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所以他们才毫不掩饰、甚至自豪地在雕刻和马赛克艺术中加以描绘。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裸露/露宿叶脉/脉脉含情症结/对症下药B.镌刻/隽永氛围/恰如其分绿茵/封妻荫子C.隐藏/藏蓝枕藉/狼藉一片果蒂/结缔组织D.阐明/禅让淹没/湮没无闻老趼/胼手胝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啰嗦多幕剧立杆见影卑躬屈膝B.蛰居辩证法歪门斜道雍容华贵C.糟蹋杀风景婉转悠扬筚路蓝缕D.璀璨荧光屏知书达礼暗度陈仓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电视剧的生产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走一条生产——市场——播出——盈利——再创作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B.造成这种事故发生的原因,公司领导认为主要有两个: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C.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战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
D.大妈常抱怨自己的记性不好:“我现在有一个毛病,就是站在电梯旁边的时候,总是忘记自己是要上楼呢,还是要下楼。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简洁通俗,平易近人....。
B.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雅俗共赏,广受观众喜爱。
C.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工作开展得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受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快人心....,在已发布年报的公司中,交出满意答卷的有百余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美在能源发展上面临共同的挑战,加强两国清洁能源领域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突破口。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短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神权与王权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2.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3.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体现在 (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4.从秦朝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的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皇帝个人独断的随意的决策容易出现失误B.助长唯上是从的因循守旧之风C.极力扶助小农经济的顽强发展D.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5.某朝廷讨论调兵平叛时,一位官员说:“这些地方军队平时自行抽税养兵,当命令其出兵时,却又向朝廷要粮要饷,讨伐时还常借故迟缓不前,甚至和叛贼勾结。
所以动员这些军队必须审慎,否则只是多耗钱财而少功效。
”该官员最可能是( )A.汉代周亚夫B.唐朝李德裕C.宋朝王安石D.清朝曾国藩6.崇奉古代雅典民主的法国革命者,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雅典民主的美国建国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根艺根的艺术,是一种奇巧结合、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型艺术。
它用具有自然美的各种根材形态,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美的形象,使人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根艺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有其鲜明独到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单纯与丰富的对立统一。
根艺与绘画一样,是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发现和创造是它们的主要特征。
所谓发现和创造,就是表现形体。
对造型艺术,鉴赏者又是通过视觉对存在于空间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的,这是它们的共同审美特征。
中国画的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它是画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技巧,通过笔、墨、纸以及墨法、空白等在平面的画幅上造成的一种美感;而根艺大都又是立体形式的,它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
所以根艺和绘画虽然同属于造型艺术,但绘画是以两度空间反映现实,而根艺大都又是以三度空间反映现实,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具有空间立体感的根艺,一方面比绘画更为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又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而细腻地描绘表现对象的活动环境,也不能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过程。
因此,根艺美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就有必要对现实的根材进行更集中、更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之中,以达到单纯与丰富的统一。
所以,鉴赏一件优秀的根艺作品,也应该是通过概括单纯的艺术形象,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领悟根艺美术家所要表达的自然根的丰富思想内容及独特的艺术形象。
由于根艺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因此观看者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的是不尽相同的审美感受,这同样也表现了根艺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统一。
作为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根艺只能表现行为的一个瞬间,为了获得生动具体的审美效果,它总是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它的过去和未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根艺的动态美。
动态使根艺形象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这方面的实例。
这是根艺美术以静态的造型来表现运动,是静态和动态的对立统一。
根材是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
在绘画和雕塑艺术的鉴赏中,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具有审美的价值。
根艺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比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更有审美价值,因为每一件根艺作品的表现力依赖于根材本身的自然美的形态。
由于根材是根艺美术作品审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根艺美术家在创作时,应十分重视把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和整个艺术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考虑。
1.下列各项中关于“根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艺是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造型艺术,用有自然美的根材形态来创造多彩的形象。
B.根艺通过塑造静态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观赏者通过视觉对塑造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
C.作为造型艺术,根艺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动态行为的瞬间,具有动态美。
D.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是根材,美术家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2.本文认为根艺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根艺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
B.创作根艺,对根材进行集中、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之中。
C.根艺的动态美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实例。
D.根艺的单纯是指外在形体,丰富是指艺术家、欣赏者再造的艺术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根艺具有空间立体感,比绘画更具体生动,但不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
B.欣赏根艺可从不同侧面、角度、距离进行,所以根艺本身表现出含义的丰富性。
C.中国画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根艺大都是立体形式的,两者反映现实的维度不同。
D.根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决于根材自身的价值和根艺美术家的艺术水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
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禭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馀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
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
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
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馀屯。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
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
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
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
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
”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
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燿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移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馀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禭:向死者赠衣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B.即斩关纳.外兵纳:容纳C.策其马谢.世充谢:告别D.走.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5.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3分)()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馀屯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③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⑤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A.①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
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
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
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
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8~9题。
玉鞭蓉喜雨(明)冯惟敏初添野水①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②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
②芃(pénɡ):茂盛的样子。
8.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乙选考题(任选一道大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谁能让我忘记侯德云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
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
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很焦急。
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
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
心里有事嘛。
现在我才知道,无聊,其实是人生的一种痛。
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书终于来了。
我让自己的心情很尽兴地激动了一会儿,才慢慢打开那封金光闪闪的来信。
信上没多少字。
很严肃,公事公办的态度。
我把信上的字,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又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
周围没人。
陪伴我的,是偶尔的几声鸟叫,几声蝉鸣,还有一株小白酒草,两株苍耳。
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
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
我将光芒万丈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
我没有急着回家。
没有。
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心急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
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