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35.00 KB
- 文档页数:8
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保证汽车乘坐安全的关键在于其车身结构和设计。
本文将重点探讨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的重要性和相关策略。
二、汽车车身结构汽车车身结构是指车辆的外部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和整体性能。
一个合理且坚固的车身结构能够在碰撞和侧翻等事故中提供更好的保护。
1. 车身材料车身主要由钢材和铝合金构成。
钢材具有高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并且成本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车身结构中。
而铝合金则较轻,可以减轻整车重量,提升燃油效率。
同时,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一些高端汽车还采用了碳纤维等先进材料。
2. 车身类型常见的车身类型包括轿车、SUV、MPV等。
不同类型的车身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因此安全设计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SUV通常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抗侧翻性能,而轿车则更注重碰撞保护。
三、安全设计策略针对汽车车身的安全设计,制造商采用了多种策略来最大限度地确保车辆乘坐安全。
1.碰撞安全设计为了降低碰撞力对车辆内部乘坐者的伤害,汽车采用了多层面、可吸能的结构设计。
这种设计能够减少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此外,车身还配备了气囊、安全带等保护装置,以进一步降低碰撞损伤。
2.侧翻保护设计侧翻是导致汽车事故的一种常见原因。
为了提高车辆的侧翻稳定性,制造商在车身结构设计上考虑了重心的布置以及底盘和悬挂系统的调整。
此外,也通过在车身侧面设置加固材料和增加车身刚性来增强车辆的侧翻抗性。
3.防撞装置为了在发生碰撞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坐者的伤害,现代汽车配备了多种防撞装置。
如安全气囊、ABS防抱死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
这些装置能够监测车辆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来保证车辆的稳定和乘坐者的安全。
四、未来汽车安全设计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汽车安全设计也将继续发展和进化。
1.智能安全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安全系统将逐渐应用于汽车安全设计中。
[0982]《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第五次作业[论述题]问答题:1、汽车的空气动力特性影响汽车的哪些性能?2、通常采用哪些气动附加装置,可以使汽车的气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3、车体骨架杆件可分为哪三类?4、车身分块原则是什么?5、什么是车身的振动与共振?6、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最舒适的乘坐姿势时的体压分布应如何保证?7、汽车座椅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8、降低汽车行驶升力的措施有哪些?9、降低汽车行驶阻力的措施有哪些?10、提高汽车板壳零件刚度应采取哪些措施?参考答案:1、汽车的空气动力特性影响汽车的哪些性能答:汽车的空气动力特性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
2、通常采用哪些气动附加装置,可以使汽车的气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答:(1)前部扰流器;(2)后扰流器;(3)导流罩;(4)隔离装置。
3、车体骨架杆件可分为哪三类?答:按功能所要求的,如门柱、窗柱、门槛、门框上横梁等;加强用的如大客车顶盖上的纵梁和底架周边的搁梁,在后悬架设置的横梁等;为安装附件而设置的非承载件。
4、车身分块原则是什么?答:①考虑钢板材料的尺寸规格②考虑拉延工艺性③对制造精度的影响④考虑易损件5、什么是车身的振动与共振?答:车身是一个多自由度的弹性系统,在外界力的激励下将产生变形,引起系统的振动。
当外界激振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接近,或成倍数关系时,将发生共振。
6、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最舒适的乘坐姿势时的体压分布应如何保证?答:(1)人体的大部分质量以较大的支撑面积、较小的单位压力合理地分布到坐垫和靠背上;(2)压力分布从小到大平滑地过渡,避免突然的变化。
7、汽车座椅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答:1)应有良好的静态特性,2)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3)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刚度和寿命,并能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尽量减少乘员的受伤程度,4)结构紧凑,外形与色彩应美观、大方,与车身内饰相协调,并尽可能减轻质量,降低成本,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第一章车身概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现代社会的象征,汽车工业在带动其它各行业的发展中,已日益显示出其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
车身,作为汽车上的三大总成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
(发动机、底盘、车身)据统计:客车、轿车、专用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40~60%;货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16~30%;各类车身的制造成本,则高于上述比例。
车身的定义:运送人、货物或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结构。
车身的特点:10、是使生产工艺、壳体力学、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材料学、运输学、心理学、经济学、销售学等众多各不相同的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工业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20、车身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技术条件;舒适性30、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货物完整性保护乘员安全40、汽车的更新换代,关键在车身;50、车身是汽车工业中一个最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分支;60、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车身;70、对销售和用户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80、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技术密集型——大量采用最尖端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自动加工、装配线、机械手、机器人等;劳动密集型——相当一部分仍需手工完成——车身钣金件的手工打磨、补焊、涂胶、内饰及附件装配等。
可以说,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支柱产业),其重中之重为车身。
车身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要求高、投资大、技术难度大。
车身技术的开发历来为发达国家所重视。
我国车身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近二十年的事,水平十分落后,尚不完全具备设计开发能力,任务十分艰巨。
但近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特别是几大轿车基地的建设,已使我国的车身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1-1 车身的演变轿子→轿式马车→汽车车身。
早在5000年前的古代,世界上就有轿子出现,成为奴隶主或有一定地位的人的乘坐工具;3000年前,随着动物的训化,牛车、马车开始出现。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教材推荐:
1. 《汽车结构设计与分析》(作者:陈幸远) - 这本教材涵盖
了汽车结构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刚性车身、碰撞安全、声振特性等。
书中详细介绍了汽车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研究和实践指导。
2. 《汽车设计与工程学导论》(作者:J.分克勒) - 这本教材
是一本经典的汽车设计导论,内容涵盖了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创新与造型、概念设计、车体结构等。
书中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3. 《汽车工程导论》(作者:Max Finkelstein) - 这本教材涵
盖了汽车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车身结构、底盘系统、车辆动力学等。
书中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介绍了汽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用。
4. 《汽车设计与工程原理》(作者:唐云乐) - 这本教材系统
地介绍了汽车设计与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书中包括了车身设计、车身结构应力分析、碰撞安全、底盘设计等内容,通过案例和实例让读者了解汽车设计与工程的实际应用。
以上这些教材都是比较推荐的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教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学习。
同时,还可以参考相关的学术论文、期刊和行业报告,以深入了解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复习题1.车身设计的特点是什么?车身设计是新车型开发的要紧内容。
车身造型设计是车身设计的要害环节。
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车身外形应重点表达空气动力学特征。
轻量化、平安性和高刚性是车身结构设计的主题。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不断促进车身设计的开展。
市场要素是车身设计中选型的前提。
车身设计必须遵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2.现代汽车车身开展趋势要紧是什么?车身设计及制造的数字化虚拟造型技术(CA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流体分析CFD,车身静态刚度、强度和疲惫寿命分析,整车及零部件的模态分析,汽车平安性及碰撞分析,NHV(NoiseVibrationHarshness)分析,塑性成型模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机工程模拟技术。
新型工程材料的应用及车身的轻量化。
更趋向于人性化和空间的有效利用。
利用空气动力学理论,使整体外形最正确化采纳连续流畅、圆滑多变的曲曲折折面采纳平滑化设计车身结构的变更:取消中柱,前后车门改为对开;车内地板低平化;四轮尽量地布置在四个角。
丰富多彩的电动汽车车内操纵机构的简练和自动化大客车向轻量化和曲曲折折面圆滑方向开展将货车驾驶室和货箱的造型统一3.简述常用车身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1.钢板冷冲压钢板等。
汽车车身制造的要紧材料,占总质量的50%。
要紧用于外覆盖件和结构件,厚度为。
车门、顶盖、底板等复盖件用薄钢板均是冷轧板,大梁、横粱、保险杆等均是热轧钢。
2.轻量化迭层钢板与具有同样刚度的单层钢板相比,质量只有57%。
隔热防振性能良好,要紧用于发动机罩、行李箱盖、车身底板等部件。
3.铝合金〕、比强度高、耐锈蚀、热稳定性好、易成形、可回收再生等优点。
新型奥迪A2型轿车,由于采纳了全铝车身骨架和外板结构。
全新奥迪A8通过使用性能更好的大型铝铸件和液压成型部件4.镁合金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具有良好铸造性能和减振性能的轻质合金材料。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题目: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姓名:、、、、编号:、、、、、、、、、、技术学院年月日、、、、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姓名、、、、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开始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完成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题目: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A·编制设计B·设计专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系(部)主任、、、、、年月日、、、、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机械工程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于年月日进行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设计题目: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专题(论文)题目: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指导老师:、、、、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定,给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答辩委员会人,出席人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答辩委员会副主任(签字):答辩委员会委员:,,,,,,、、、、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语第页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评语: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融入全球的竞争之中,入世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巨大推动力量,使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技术水平,才能不断地发展自己,巩固自己,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如何在设计阶段提高车身制造质量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目前的汽车车身的发展现状,进行有关车身的探讨和研究,并从车身造型演变及发展现状,车身概述,车身外形的设计方法等方面对汽车车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设计与构思。
以期达到对汽车车身更好的探讨和理解。
关键词:车身概述,发展现状,车身设计,功能设计论文类型:毕业设计ABSTRACT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s auto industry began to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competition among the WTO to become a huge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auto industry, it's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but also will face a severe test . In such a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if you want a place to be with excellent product quality, advance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continue to develop their own, to consolidate themselves in order to adapt to new forms of need,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refore, how the body manufacturer in the design phas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urr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ar body, and the relevant bod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evolution and status of body shape, body outlines, body shape design methods, are described on the car body and analysis, and the correlations The design and concept. To achieve a better body of the car and understanding.KEY WORDS:Body outlines, development status, body design, accessories design Dissertation Type:Graduation目录第1章绪论 (5)1.1 汽车造型的演变及发展现状 (5)1.1.1 马车型汽车 (5)1.1.2 箱型汽车 (6)1.1.3 甲壳虫型汽车 (6)1.1.4 船型汽车 (6)1.1.5 鱼型汽车 (6)1.1.6 楔形汽车 (7)第2章汽车车身概述 (9)第3章汽车车身外形设计方法综述 (12)3.1 传统手工设计方法简介 (12)3.2 现代车身设计方法简介 (13)第4章当代汽车车身设计浅析 (16)4.1 车身的内部设计 (16)4.2 车身的外部造型设计 (16)4.3 车身设计安全性很重要 (17)第5章车身设计流程与技术探索 (18)5.1 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 (18)5.2 白车身外观品质的研究方法 (19)5.2.1 外观公差的标定 (19)5.2.2 适用制造公差的程序 (21)5.3 容差分配理论 (21)5.3.1 概念 (21)5.3.2 理论基础 (22)5.3.3 容差分配的范围 (22)5.3.4 容差分配的计算方法 (23)5.3.5 容差分配的作用 (23)5.4 零件制造公差的设定 (23)5.4.1 宗旨 (23)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5.4.2 适用范围 (23)5.5 移动公差的设定 (23)5.5.1 宗旨 (23)5.5.2 移动公差的含义 (24)5.5.3 适用范围 (24)5.5.4 决定移动公差(设定移动公差范围) (24)5.6 制造基准的定位方案研究 (24)5.6.1 制造基准的含义 (24)5.6.2 适用范围 (24)5.6.3 对制造基准的分析方法 (24)5.6.4 所需资料 (25)第6章轻型车身的功能设计 (26)第7章结论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第1章绪论1.1汽车造型的演变及发展现状一部好的汽车特别是高档次的轿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即是它的外表汽车车身,因而其背后的汽车车身制造工程技术尤为重要。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车身概论1.现代汽车车身有何特点?车身的特点:10、是使生产工艺、壳体力学、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材料学、运输学、心理学、经济学、销售学等众多各不相同的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工业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0、车身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技术条件;30、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舒适性;货物完整性;保护乘员安全。
40、汽车的更新换代,关键在车身;50、车身是汽车工业中一个最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分支;60、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车身;70、对销售和用户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80、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
2.为什么说汽车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大量采用最尖端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自动加工、装配线、机械手、机器人等;劳动密集型——相当一部分仍需手工完成——车身钣金件的手工打磨、补焊、涂胶、内饰及附件装配等。
3.车身对汽车性能有哪些影响?车身对整车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决定整车装载质量的大小——运输能力的高低2、决定整车的整备质量Go(自重)和造价3、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4、车身形状与汽车的气动阻力密切相关5、车身形状影响汽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6、影响客车的乘卧舒适性、操纵舒适性7、与行驶安全密切相关 8、与整车宜人性密切相关(除舒适性外)9、影响整车的通过能力4.汽车诞生120多年来轿车车身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其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辆汽车计师全力以赴解决动力、传动装置和操纵机构,配上了当时最现代化的门、窗等→现代车身开始出现。
马车型汽车,车身由原来的敞开式改为封闭式,其舒适性、安全性都有很大提高。
箱型汽车,运用大型冲压件组成带门洞的全金属车身。
甲壳虫型汽车,接触点焊技术开始用于车身连接,从而改进了车身的连接方式→降低了劳动量,消除了以往薄板焊接变形现象。
(完整版)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车身:供驾驶员操作,以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2、白车身: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3、概念设计:指从产品构思到确定产品设计指标(性能指标),总布置定型和造型的确定,并下达产品设计任务书为止这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4、H点:H点装置上躯干与大腿的铰接点。
5、硬点:对于整车性能、造型和车内布置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点。
6、硬点尺寸:连接硬点之间、控制车身外部轮廓和内部空间,以满足使用要求的空间尺寸。
7、眼椭圆:不同身材的乘员以正常姿势坐在车内时,其眼睛位置的统计分布图形;左右各一,分别代表左右眼的分布图形。
8、驾驶员手伸及界面:指驾驶员以正常姿势入座、身系安全带、右脚踩在加速踏板上、一手握住转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廓面.9、迎角:汽车前、后形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10、主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的能力。
11、被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免受伤害的能力。
12、静态密封:车身结构的各连接部分,设计要求对其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这种密封关系是固定不动的。
13、动态密封:对车身上的门、窗、孔盖等活动部位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密封,称为动态密封. 14、百分位:将抽取的样本实测尺寸值由小到大排列于数轴上,再将这一尺寸段均分成100份, 则将第n份点上的数值作为该百分位数。
二、简答1、简述车身结构的发展过程。
没有车身——马车上安装挡风玻璃—-木头框架+篷布——(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木板——(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薄钢板——全钢车身——安全车身。
(完整版)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期末考试试题2、车身外形在马车之后,经过了那几种形状的演变?各有何特点?①厢型:马车外形的发展②甲虫型:体现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流线型车身③船型:以人为本,考虑驾乘舒适性④鱼型:集流线型和船型优点于一身⑤楔型:快速、稳定、舒适。
第一章:车身概论
1.车身包括:白车身和附件。
白车身通常系指已经焊装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此处主要用来表示车身结构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此外尚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但不包括车身附属设备及装饰等。
2.按承载形式之不同,可将车身分为非承载、半承载式和承载式三大类。
非承载车身的优点:①除了轮胎与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外,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的作用,既延长了车身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舒适性。
②底盘和车身可以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这样既可简化装配工艺,又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③由于车架作为整车的基础,这样便于汽车上各总成和部件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货车和专用车以及非专业厂生产的大客车之所以保留有车架,其主要原
因也基于此。
④发生碰撞事故时,车架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非承载车身的缺点:①由于计算设计时不考虑车身承载,故必须保证车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自重增加。
②由于车身和底盘之间装有车架,使整车高度增加。
③车架是汽车上最大而且质量最大的零件,所以必须具备有大型的压床以及焊接、工夹具和检验等一系列较复杂昂贵的制造设备。
3.承载式车身分为基础承载式和整体承载式。
基础承载式特点:①该结构由截面尺寸相近的冷钢杆件所组成,易于建立较符合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从而可以提高计算精度。
②容许设法改变杆件的数量和位置,有利于调整杆件中的应力,从而达到等强度的目的。
③作为基础承载的格栅底架具有较大的抗扭刚性,可以保证安装在其上的各总成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正常工作。
④提高材料利用率,简化构件的成型过程,节省部分冲压设备,同时也便于大客车的改型和系列化,为多品种创造了条件。
4.“三化”指的是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以及零件设计标准化。
第二章:车身设计方法
1.概念设计:包括技术任务书的全部内容和一个批准的三维模型。
概念设计是多部门(包括设计、研究、工艺等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的市场预测)同时来进行的,此种做法也被称之为“同时工程”。
2.工程设计:新车设计,车身设计所需周期最长。
国外车身没计系以三维模型为基础,在整车总布置配合下,首先进行1:1内部模型和外部模型的设计和实物制作,与传统做法是相类似的,稍有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系从小比例的三维模型开始。
车身试验(包括强度试验、风洞试验、振动噪声试软和撞车试验等。
第三章:车身总布置设计
1.轿车车身布置:轿车车身的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受底盘布置形式的限制。
2.地板凸包和传动轴布置:为了保证车身地板凸包的高度最小以及后座凸包上的坐垫有足够的厚度,通常采用在垂直平面内将传动轴布置成U型方案,这样可以降低传动轴的轴线,同时又能保证动力总成的外廓不致减小离地间隙,而且万向节叉轴线之间的夹角也不至于超过允许值。
凸包与传动轴之间最小间隙一般可取10~15mm。
3.为了减小地板平面应采取的措施:①减小车架纵梁高度②后桥上面的一段纵梁做成向上弯的形状③后桥采用双曲面齿轮传动以降低传动轴等。
4.车身内部布置:轿车送客,其车身内部布置应该考虑人的因素,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保证舒适性;除某些专用车辆以外,一般车辆内部均可按成年人的人体尺寸来考虑。
5.车身横截面布置:轿车车身的横截面是由车门和顶盖的外形来形成的,其轮廓尺寸可按驾驶员和乘客位置上的尺寸数据来着手设计。
(车身内部主要的轮廓点取决于驾驶员头部和顶盖之间、肩部和玻璃之间、肘部与车门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车身外表面上各点则决定于顶盖的厚度、玻璃下降的轨迹、门锁和玻璃升降的尺寸等)
6.货车车身系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之后的长头式,驾驶室部分地位于发动机之上的短头式,驾驶室全部位于发动机之上的平头式,驾驶室偏置一侧的偏置式。
第四章: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1.H点: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既胯点。
2.汽车驾驶员眼椭圆:驾驶人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时其眼
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由于这种图形呈椭圆状,故称为眼椭圆。
第五章:汽车造型设计
1.汽车造型设计:汽车车身总布置基本确定后进一步使汽车获得具体形状和艺术面貌的过程,它包括外形设计和室内造型设计。
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
2.汽车造型设计要求:①使汽车具有完美的艺术形象(具有时代和社会特色)②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③使汽车车身具有良好的工艺性④应保证汽车良好的适用性⑤考虑材料的装饰效果。
3.汽车造型设计的程序:
造型构成三因素:形体构成,线形构成,装饰和色彩构成①形体构成:汽车基本形状和整体分块,取决于汽车和车身总布置②线形构成:汽车外形覆盖件的形状(曲线形状)③装饰和色彩构成:保险杠、灯具、标志等造型设计与布置、车身的色彩设计。
第六章:汽车的空气动力性能
1.空气阻力: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的气动力。
①形状阻力②摩擦阻力
③诱导阻力④干扰阻力⑤内部阻力
2.分离点:
3.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的措施:①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车头部棱角圆化、前风窗立柱及流水槽形状、车身后部形状、表面光洁程度)②采用各种气动附加装置(前部扰流器、后扰流器、导流罩、隔离装置)③外形设计的整体优化
第八章:车体结构分析
1,图8-2(P161)
2.骨架结构的应力集中:受力杆件的截面发生突变时,就会由于刚度突变引起截面变化应力集中(在经常承受交变应力的汽车车身上,应力集中可能诱发进展性裂缝,导致疲劳损坏)
3.提高板壳零件的刚度:①曲面和棱线等的造型,及拉延成型过程零件材料的冷作硬化,对提高刚度极为有利,平直的零件造型是不可取的。
②内覆盖件和不显露的外覆盖件设计加强肋③大客车车身蒙皮受有张拉应力,垂直面的刚度得以提高。
4.车身分块原则:①考虑钢板材料的尺寸规格②考虑拉延工艺性③
对制造精度的影响④考虑易损件
5.分块拉延工艺性:①考虑拉延方向,保证凸模进入凹模的可能性②分块应使零件的形状尽量简单匀称,以便在拉延过程中得到大致相同的变形量,使应力均匀③覆盖件拉延深度要恰当,争取一次拉延成型。
④对于具有反拉延的覆盖件,其拉延深度可通过计算和实验获得
⑤汽车车身内部覆盖件成型出各种鼓包,以便用螺钉固定各种部件。
·
6.车体耐腐蚀性方法:改善抗腐蚀性措施①改进车身结构;②采用各种保护膜。
防腐措施①设计成一排水,易干燥结构②检查并确定易腐蚀部位并采取措施
7.车内噪声产生机理:①气体震动产生空气噪声,包括发动机及其附件工作噪声、排气噪声、传动系噪声、轮胎悬架行走噪声、周围环境噪声、噪声;②机械噪声,有固体震动产生;③空腔共鸣。
8车内噪声控制:①隔声;②吸声:用多空吸声材料、开孔壁吸声材料;③衰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