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85 KB
- 文档页数:3
小班歌唱教案8篇《小班歌唱教案8篇》这是优秀的小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小班歌唱教案第1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家一起唱歌》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1、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感受一起唱歌的快乐。
2、萌发幼儿爱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重难点: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控制歌声的强弱活动准备:游戏场景、图片教具活动过程:一、听听、唱唱小动物的歌声1、幼儿入座,用歌曲最后三句的节奏拍手欢迎客人老师。
2、用歌声请出4个动物(1)公鸡“喔——喔——”(2)小羊“咩——咩——”(3)小狗“汪——汪——”(4)小猫“喵——喵——”3、小动物再次躲猫猫,幼儿和着钢琴声请动物出场。
二、唱唱小动物的歌1、教师完整示范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1)你喜欢哪个动物的歌声?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句练习。
(2)练习:提示最后一句要转个弯。
2、我们来学动物唱歌(1)和着琴声一起唱(2)区分不同的轻重演唱三、玩一玩躲猫猫的游戏1、介绍场景(4个不同动物的家)2、游戏规则:教师唱前句“公鸡公鸡”,幼儿接唱“喔—喔—”3、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
4、更换角色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很适合小班幼儿年龄。
2、本次活动的`目标涉及的认知及能力方面完成的很好,课程环节上具有递进性。
3、课程中教师的语言具有有效性,右耳朵常规非常的好。
4、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在游戏中让幼儿感知节奏。
5、出现的问题是:最后环节幼儿选择乐器,教师的引导语还需完善。
小班歌唱教案第2篇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
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小班唱歌教案40篇《小班唱歌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唱歌教案40篇!(1)小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会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吐字清楚,唱好附点。
2.通过情感教育让孩子在歌曲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懂得学习要细心认真,不骄傲。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磁带,及PPT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内容。
1、初听音乐,熟悉丁丁,每位幼儿与丁丁打招呼互相认识。
(教师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利用谈话与每位幼儿亲近打招呼,认识新朋友。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是谁呢?幼:是丁丁。
二、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丁丁的骄傲自大。
1、理解前半段歌词.师:第一次见到这位新朋友丁丁,你觉得他怎么样?用一个词说说。
幼:有点很神气、有点很骄傲。
师:那他真的有那么神气吗?我们先听听看,他是怎么介绍自己的?也许你就能会发现他为什么那么神气了。
(1)教师播放歌曲前半段一次。
(2)幼儿逐句回答,说出后教师出示图谱内容。
如没有回答出来,用暗示性提问。
(小画家丁丁画画用的是什么?彩色铅笔。
有多少彩色铅笔?一大把。
小画家对别人把口夸,他夸奖自己什么?什么东西都会画。
)(3)教师完整清唱图谱内容。
现在你知道他为什么那么神气了吗?(什么东西都会画)2、理解后半段歌词.师:今天,神气的小画家丁丁带来4幅画,想作礼物送给小朋友。
我们来听听,都画了什么?(1)教师播放歌曲后半段。
幼儿说出画的内容。
(2)欣赏画。
师:4幅画小朋友是都听对了。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咦,刚才小朋友在欣赏画的时候,老师听见一个声音,是什么声音呢?(播放“咦,哈哈哈哈哈哈哈”)幼:有人在笑。
师:在笑什么呀?幼:都画错了!三、学唱歌曲,体会趣味。
1、点出歌曲名称.师:现在丁丁还是神气的小画家吗!幼:不是,是粗心的小画家。
幼儿园小班音乐歌唱活动《顶一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的音域演唱歌曲《顶一顶》。
2.能够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3.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演唱:《顶一顶》2.歌曲理解:通过歌词理解,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3.集体合作:通过集体演唱,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顶一顶》的演唱,理解歌词内容。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韵律,能够自然地演唱。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伸展运动、深呼吸等,让幼儿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有没有玩过顶东西的游戏?是怎样玩的?”(二)歌曲教学1.教师播放歌曲《顶一顶》,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幼儿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讲解歌词中的“顶一顶”是指用头顶东西的动作。
4.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注意观察幼儿的演唱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集体合作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顶东西”的小组长。
2.教师播放歌曲,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演唱,注意协调好小组成员的演唱。
3.教师观察各小组的演唱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歌曲表演1.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表演歌曲《顶一顶》,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掌声。
2.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加入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歌曲《顶一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演唱和表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时,教师也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但在教学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掌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六、教学延伸1.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幼儿学习其他歌曲,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教案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教案设计:激发幼儿音乐潜能的探索之旅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情感表达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小班的孩子们来说,歌曲是他们接触音乐世界的第一步,通过简单的旋律和歌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本文将以小班歌唱活动为主题,详细阐述一个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案设计。
二、活动目标1. 基础技能:学习并掌握简单的歌曲旋律,能用基本的音调唱出歌曲。
2. 情感体验:通过歌唱活动,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3. 社交互动:鼓励孩子们在集体中唱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歌曲选择:选取节奏明快,歌词简单易懂的儿歌,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2. 教具:彩色图片或手偶,用于辅助教学和激发兴趣。
3. 音乐播放设备:保证良好的音响效果,便于孩子们跟唱。
四、活动流程1. 开场导入(5分钟):- 游戏导入:教师带领孩子们做“拍拍手”、“跺跺脚”的动作,引入音乐节奏,活跃课堂气氛。
- 歌曲介绍:展示歌曲图片或手偶,简单讲述歌曲的故事背景,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2. 学习歌曲(15分钟):- 分段教唱:先教唱歌曲的一部分,然后让孩子们模仿,逐渐增加难度。
- 互动教学:教师边唱边做动作,引导孩子们跟着唱,强化记忆。
3. 表演环节(20分钟):- 小组合作: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歌曲,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 展示表演: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孩子作为观众,给予鼓励和掌声。
4. 总结反馈(10分钟):-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点评,表扬进步的地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 自我反思: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在唱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家长和孩子在家一起唱歌,增强亲子关系,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2. 定期复习:定期在课堂上重复这首歌曲,帮助孩子们巩固记忆,提高歌唱技能。
小班社团歌唱活动教案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通过歌唱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活动内容:1.歌曲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简单易唱、富有感染力的歌曲,如儿童歌曲、流行歌曲、民歌等。
2.声乐指导:邀请专业音乐老师或音乐爱好者进行声乐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呼吸方法、发声技巧等。
3.排练演出: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排练,包括声部分配、和声编排、舞台表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现能力。
4.舞台演出:安排学生进行小型歌唱比赛或音乐会演出,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三、活动流程:1.歌曲选择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歌曲,并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声乐指导阶段:邀请专业音乐老师或音乐爱好者进行声乐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呼吸方法、发声技巧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
3.排练演出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排练,包括声部分配、和声编排、舞台表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现能力。
4.舞台演出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小型歌唱比赛或音乐会演出,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四、活动要求:1.学生参与:鼓励全班学生参与歌唱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2.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
3.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
4.舞台表现: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信、大方地面对观众。
五、活动评价:1.学生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
2.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歌唱技巧和舞台表现能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两只老虎》歌唱活动我设计的这节小班音乐活动《两只老虎》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通过这首歌曲,孩子们可以锻炼口腔肌肉,提高发音准确性,同时也能加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熟练地唱出《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3. 提高孩子们的发音准确性,锻炼口腔肌肉。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熟练地唱出《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并理解其含义。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发音准确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和音乐文件。
2. 小鼓、铃铛等打击乐器。
3. 两只玩具老虎。
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孩子们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他们的热情。
2. 教师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摇摆身体。
二、歌曲教学(10分钟)1. 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并解释其含义。
2.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孩子们跟着学唱。
3. 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唱歌曲,注意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
三、实践活动(5分钟)1. 教师将孩子们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代表一只老虎。
2. 教师播放歌曲,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拍手、跺脚。
3. 教师邀请孩子们上台,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 教师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熟练地唱出《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并理解其含义。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发音准确性。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这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大多数孩子都能熟练地唱出《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并理解其含义。
但在集体合作方面,还有一些孩子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更多的小组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
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拍拍踏踏》奥尔夫音乐音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例如节奏、旋律、音符等。
2.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与音乐产生互动。
3.通过歌曲的表演,开发幼儿的表演能力,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让幼儿从音乐游戏中感受快乐,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材料《拍拍踏踏》歌曲录音(奥尔夫音乐呈现版)。
三、教学过程1. 预习老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时间,播放《拍拍踏踏》歌曲录音,让孩子们先听一遍歌曲。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跟随歌曲的节奏进行拍手、拍腿等动作。
2. 活动引入老师会在黑板上写出“拍拍踏踏”这个词,并询问孩子们其含义。
如果有孩子知道,老师就让他们解释;如果没有,则由老师简单地介绍拍子的概念,例如追逐,寻找等。
其中,老师应当确定孩子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有任何误解,则应当及时纠正。
3. 歌曲学习老师给孩子们分发《拍拍踏踏》歌曲的歌词,并为他们播放歌曲。
在此过程中,老师会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拍手、拍脚等动作,以便让他们更好地与歌曲互动。
在完成一遍歌曲的学习后,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并让孩子们尝试唱歌。
4. 音乐小游戏老师为孩子们设计一些简单的音乐小游戏,例如“跟我拍”、“跟我唱”等,以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掌声、喊口号、奖励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
5. 小组表演老师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配合,练习歌曲和动作。
在完成练习后,老师为每个小组安排表演顺序。
在表演过程中,老师可以为每个小组设立评价标准,并对每个小组进行评分。
6. 结束老师为孩子们结合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记录下活动的时间和内容。
同时,老师也要表扬那些参与积极、表现好的孩子,并为他们配发小礼物。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能够体验不同节奏的音乐,并通过练唱和表演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拍拍踏踏》奥尔夫音乐音律教案活动背景音乐教育在幼儿园中具有温馨、活泼与亲切的特点,因此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发展幼儿的情感、智力、社交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拍拍踏踏》这首简单有趣的歌曲,以及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欣赏和学习音乐。
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2.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音乐情感;3.培养幼儿的音乐表演技能和合作精神;4.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1. 引入1.活动环节:合奏表演《拍拍踏踏》2.活动方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3.活动要求:老师演唱第一遍,幼儿跟着唱,同时鼓掌和拍拍脚。
2. 音乐活动1.活动环节:演唱《拍拍踏踏》2.活动方法:幼儿分组练唱,在表演中展示3.活动要求:幼儿按照加速、减速、停顿的节奏要求进行表演4.活动效果: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演技能。
3. 律动活动1.活动环节:指挥变化音速2.活动方法:老师发出不同的节奏声,幼儿按照发出的声音做出对应的动作3.活动要求:幼儿需要在指挥下面做出正确的动作,正确地跳动手脚。
4.活动效果:通过动作的变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乐谱的变化,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4. 互动活动1.活动环节: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互动节奏2.活动方法:引导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演奏或打击,通过集体的协作完成一曲。
3.活动要求:分组练习合作,学会遵循节拍,尝试与其他小组一同协作完成活动。
4.活动效果:促进幼儿的音乐感知和情感,强化小组的协作和沟通,提高幼儿的音乐表演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学要求1.观察幼儿的自发展不同水平,尊重他们的音乐爱好,运用幼儿易懂和喜爱的演唱方式;2.引导幼儿体验乐谱节奏的变化和节拍的规律性;3.在活动中通过不同的动作和故事情境,运用声、乐、色、形等多种语言刺激幼儿多种感官,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知;4.提倡幼儿注意合作、尊重、关爱和互动,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强调幼儿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小班幼儿歌唱活动表演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和学唱一些常见的儿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歌唱表演活动,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3. 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儿歌,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2. 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包括肢体语言、表情和声音的运用。
3. 通过团队合作,让幼儿在表演中学会互相配合,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儿歌音乐,并制作相应的歌词卡片。
2. 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头饰、服饰等,用于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3. 整理好教室环境,确保表演的场地和音响设备完好。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欢快的儿歌音乐,或者用自己的声音引导幼儿一起唱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唱儿歌。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简单的儿歌,如《小星星》,并用手势和动作引导幼儿一起学唱。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游戏元素,让幼儿在玩中学唱,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 分组排练。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排练。
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儿歌,并指导他们在表演中加入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增加表演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 歌唱表演。
安排一个时间,让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歌唱表演。
教师可以在表演前帮助幼儿整理服饰和道具,确保表演效果的完美呈现。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5. 总结和反思。
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回顾整个表演过程,分享表演中的收获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进表演,让他们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五、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
在学唱儿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形式,如唱游戏、跳舞游戏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小班音乐(歌唱、韵律):找朋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歌曲《找朋友》的歌词内容,认识歌曲中的角色。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能够跟着音乐一起唱歌、做韵律动作。
3.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和韵律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找朋友》:歌词内容简单易懂,描述了小动物们找朋友的过程。
2. 韵律活动:根据歌曲节奏,设计简单的韵律动作,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学会唱《找朋友》歌曲,能够跟上节奏做韵律动作。
2. 难点:培养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让他们在唱歌和做韵律动作时能够准确表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找朋友》音频文件、歌词卡片、小动物手偶。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有一个小舞台供幼儿表演。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他们适应课堂氛围。
2. 歌曲教学(10分钟):a. 向幼儿介绍歌曲《找朋友》,播放音频文件,让他们初步熟悉歌曲。
b.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词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理解歌曲意义。
c. 分组进行歌曲练习,鼓励幼儿大胆开口唱歌。
3. 韵律活动教学(10分钟):a. 根据歌曲节奏,设计简单的韵律动作,如拍手、跺脚、转身等。
b. 示范动作,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韵律动作。
c. 分组进行韵律活动练习,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 总结与展示(5分钟):a. 回顾歌曲和韵律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b. 邀请幼儿上台展示歌曲和韵律动作,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c. 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充满自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唱歌、做韵律动作等。
2. 歌词记忆: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幼儿对《找朋友》歌曲歌词的掌握程度。
3. 节奏感:评估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对节奏的把握情况,如是否能够准确地跟着音乐做动作。
歌唱比赛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
3.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歌曲。
2.准备歌词卡片或歌谱。
3.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4.准备奖励小礼品(如贴纸、小奖杯等)。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步骤一:导入活动
1.通过歌曲《小星星》或其他熟悉的歌曲,引导幼儿进入歌唱比赛的氛围。
步骤二:歌曲学习
1.播放选定的歌曲。
2.逐句教唱歌曲,让幼儿跟唱。
3.利用歌词卡片或歌谱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内容。
步骤三:分组练习
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
2.让每个小组练习歌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步骤四:舞台准备
1.带领幼儿一起排练歌曲,并练习表演姿势。
2.指导幼儿如何在舞台上展现自己。
步骤五:歌唱比赛
1.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举办歌唱比赛。
2.让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
步骤六:评比与奖励
1.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
2.发放奖励小礼品,鼓励幼儿参与。
四、课后反思与延伸
1.回顾本次歌唱比赛的活动,总结幼儿表现优点和不足之处。
2.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以上是歌唱比赛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在语言和音乐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两只老虎》歌唱活动教学背景:幼儿园小班,3-4岁,孩子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已经比较强,对于歌曲也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如《两只老虎》这首老歌,是幼儿园小班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歌曲之一,所以在教育中也很容易引导孩子们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
教学目标:1. 学习歌曲《两只老虎》的歌词和节奏。
2. 发展孩子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3. 乐器练习加强孩子们的协调能力。
4. 通过歌唱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节奏。
2. 加强孩子们的思维发展。
3. 鼓励孩子们在协作中相互合作。
教学难点:如何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准备:1. 对于乐器的准备。
2. 歌曲《两只老虎》的准备。
3. 引导孩子们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1. 引出歌曲教师准备乐器,唱出歌曲一段,询问孩子们,这是哪首歌曲?请孩子们跟唱。
2. 继续唱出一些歌曲教师唱出歌曲的前面一部分,然后询问孩子们跟唱。
通过唱出一些之前学的儿歌,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3. 歌曲演唱教师清唱整首歌曲,然后要求孩子们重复跟唱,随着歌曲的推移,孩子们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意思。
4. 认识歌曲中的句子教师逐句读出歌词,鼓励孩子们大声复习,让孩子们在体验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含义,增加孩子们对歌曲的理解。
5. 引导孩子们创作通过引导孩子们进行创作,提高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6. 学习使用乐器给孩子们展示乐器,并教授如何使用乐器演奏歌曲。
通过演奏乐器,锻炼孩子们的协调能力。
7. 完成活动教师为孩子们掌握歌曲提供适当的时间和限制,让孩子们在安静的氛围中演唱歌曲。
教学分析:《两只老虎》是幼儿园园中一个非常广泛的歌曲。
它有着简单的歌词和令人愉悦的音乐,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含义,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可以获得很多的成长,从中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思维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心智健康状态和协调能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你好,朋友》歌唱活动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歌唱活动,幼儿应该能够:1.掌握《你好,朋友》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够按照节奏进行演唱。
2.通过歌曲的演唱,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3.鼓励幼儿在团体合唱中体验集体感和团队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活动材料:音乐录音机、幼儿背景音乐、幼儿书籍《小学堂唱唱跳跳系列音乐启蒙教材》。
•活动环境: 一间宽敞的音乐室,教师能够清晰讲解和引导。
活动步骤步骤1:引入歌曲1.教师先带领幼儿深呼吸、按摩脖子、揉耳朵、舒展筋骨,帮助幼儿进入放松状态。
2.播放《你好,朋友》背景音乐,让幼儿听一遍歌曲,感受整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教师引导幼儿谈论歌曲名称和歌曲内容,询问幼儿们对朋友的理解,增强对歌曲主题的理解。
步骤2:学习歌词和动作1.教师手把手地教导幼儿学习歌词和歌曲旋律,让幼儿在模仿和重复中掌握歌曲。
2.教师在音乐节奏的基础上,安排简单的音乐动作,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和练习,比如拍手、拍腿、摇头等。
3.确保所有幼儿都能够熟悉歌曲和动作,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和激励。
步骤3:合唱演练1.教师组织所有幼儿在音乐室中进行歌曲合唱演练,鼓励孩子们積極參與演唱和動作表演。
2.针对表现较好的幼儿,可进行造型和舞蹈配合,增强可视化效果,使音乐活动充满趣味和活力。
3.在合唱过程中,教师不断加强对音乐和动作的引导和矫正,使幼儿达到完美的表现。
活动小结通过本次歌唱活动,幼儿们逐渐掌握了《你好,朋友》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了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体合作能力和个人表现能力。
此外,在音乐活动中,幼儿们也体验到了集体合唱的乐趣,收获了许多快乐和自信。
下次音乐活动教师可以选择更多生活化,更接地氣的歌曲,加强幼儿實際生活中的音樂體驗。
幼儿园小班歌唱《快乐的小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快乐的小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们了解小鸡的生长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歌曲《快乐的小鸡》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掌握。
重点:歌词记忆、旋律演唱和音乐节奏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小鸡玩偶、歌词卡片、节奏棒。
学具:小鸡头饰、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穿着小鸡服装,带领幼儿模仿小鸡的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小鸡的特点,如毛茸茸的羽毛、尖尖的嘴巴等。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快乐的小鸡》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旋律。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词,逐句教唱。
(3)教师用钢琴伴奏,让幼儿跟随演唱。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段节奏变化,用节奏棒演示,让幼儿模仿。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小鸡头饰,按照歌词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2)小组轮流演唱,其他组员用节奏棒伴奏。
教师邀请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快乐的小鸡》2. 歌词卡片:贴在黑板上,方便幼儿观看。
3. 节奏谱:标出节奏变化,提示幼儿注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快乐的小鸡》。
答案:略。
2. 画一幅小鸡的画,要求颜色鲜艳,形象可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动物的特点。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演唱《快乐的小鸡》,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幼儿园小班音乐歌唱活动《动物歌》教案一、活动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动物歌》,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2.能够模仿动物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和模仿能力。
3.通过歌唱活动,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集体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动物歌》音频、歌词卡片、动物图片。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
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播放歌曲《动物歌》,引导幼儿聆听,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2)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让幼儿猜猜歌曲中出现了哪些动物。
2.歌曲教学(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教师与幼儿一起合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唱出声音。
3.活动互动(1)教师邀请幼儿模仿歌曲中的动物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等。
(2)教师与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共同表演歌曲中的故事情节。
4.游戏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猜我是谁”游戏,让幼儿根据动物声音猜测是哪种动物。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动物快跑”游戏,锻炼幼儿的奔跑能力。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歌曲《动物歌》,讨论歌曲中的动物特点。
(2)教师鼓励幼儿勇敢表达自己的喜好,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四、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演唱歌曲《动物歌》,增进亲子关系。
2.环境创设:在教室布置动物主题的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动物的魅力。
五、活动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关爱和指导。
2.活动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活动结束后,教师是否对幼儿进行了有效的评价,鼓励幼儿的进步。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歌曲《动物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播放歌曲《动物歌》,引导幼儿聆听。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两只老虎》歌唱活动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唱出歌曲《两只老虎》的歌词和旋律。
2.能通过歌曲学习和认识动物“老虎”。
3.能通过歌曲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1.CD或录音设备。
2.教具:老虎面具、老虎拼图等。
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三、教学流程1. 温习为了让孩子们回忆起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一起唱之前学过的歌曲,如《小星星》或《满江红》等。
2. 引入歌曲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动物的话题来引入这首歌曲: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动物的歌曲,它叫做《两只老虎》。
你们知道老虎是什么动物吗?它的特点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虎的形象吧!然后,老师可以将一些老虎的图片或老虎玩具带入课堂,并向孩子们展示。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触摸、感受老虎的毛和爪子等特点,并与孩子们互动讨论。
3. 学唱歌曲教师播放歌曲CD或录音设备,让孩子们先聆听歌曲。
然后,教师可以分段教唱歌曲,让孩子们跟唱。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一只没有怎么办?怎么办?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一只没有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孩子们反复练习,直到他们能够熟练唱出歌曲。
4. 老虎动作教学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教孩子们一些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动作,如用双手模仿老虎的爪子、用手指比划老虎的尾巴等。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做动作,并配合歌曲进行。
5. 情景表演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思,教师可以分角色为学生进行情景表演。
教师可以指挥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扮演两只老虎,一组扮演没有老虎的人,通过表演形式来演绎歌曲的内容。
6.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和活动来巩固孩子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如:•询问孩子们歌曲中有几只老虎?•让孩子们模仿老虎的声音。
•让孩子们使用老虎拼图组装出完整的老虎形象。
7. 总结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幼儿园小班歌唱《快乐的小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歌唱《快乐的小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小鸡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唱出《快乐的小鸡》的歌曲,并掌握歌曲的节奏。
2. 了解小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
3. 通过歌唱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掌握,特别是切分音的演唱。
2. 教学重点:正确唱出《快乐的小鸡》歌曲,了解小鸡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鸡图片、钢琴、音响设备。
2. 学具:小鸡手偶、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鸡的外形特征,讨论小鸡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歌唱《快乐的小鸡》的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演唱《快乐的小鸡》。
b. 分组教唱,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歌词。
c. 针对切分音等难点,进行反复练习,确保幼儿正确掌握。
3.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小鸡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歌词。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让幼儿分组演唱《快乐的小鸡》,互相纠正错误。
b. 邀请个别幼儿上台演唱,给予鼓励和表扬。
5. 创作环节(10分钟):a. 让幼儿用彩色笔和画纸创作小鸡的图画。
b. 结合图画,让幼儿自由发挥,编创小鸡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歌词《快乐的小鸡》。
2. 画出小鸡的外形,标注小鸡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快乐的小鸡》,并讲述小鸡的特点。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并能描述小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可开展类似的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掌握,特别是切分音的演唱。
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教
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教案:《春天天气真好》
教师:秦紫兰
教学目标:
1. 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学习用连贯和跳跃的唱法歌唱。
2. 学习根据歌词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
3. 感知春天的美好,并在歌唱活动中初步表现"春天真好"的情绪。
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学习用连贯和跳跃的唱法歌唱。
教学准备:
1. 图片:太阳、小花、杨柳树枝、蝴蝶、蜜蜂、小白兔。
2. 曾观察过春天的景色。
3. 课件教学过程:
一、以图片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今天来了许多春天的客人,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依次出示花朵、蝴蝶、蜜蜂、、、、的图片)二、初步感知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曲《春天》,听老师唱一遍!
2.出示图谱,幼儿观看老师根据歌词摆放的图片。
师:你听到歌曲里唱什么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 根据旋律学唱歌曲,教师弹琴,引导幼儿再次熟悉歌曲。
师:我们一起跟着钢琴把这首歌唱出来吧!(师幼同唱)提问:唱完这首歌,你喜欢歌曲里的哪一句呢(幼儿回答)师:我们一起把这句唱出来。
提问:谁喜欢跟她不一样的句子呢(幼儿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分组演唱。
三、歌表演《春天》:
师: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歌曲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出来,谁愿意做花朵、蝴蝶……(幼儿自主选择角色,教师请全体幼儿参与游戏)四、结束部分: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花园做游戏吧!(教师带领幼儿出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