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法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法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法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法

【全封闭硬式覆盖种植方法】在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方面的应用

1,如何治理工业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有害气体,这是摆在各国科学家面前的尖端课题;

1,1 有人在研究如何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壳深部,永远不让它再到空间危害大气环境。1,2 有人在研究,利用还原剂将二氧化碳变成再生能源,进行二次利用。

1,3 有人在研究,直接回收将它变成超低温固体,进行二次利用。

1,4 大多科学家都认为,加速地球绿化,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植物,进行固化。

2,对以上四种方法的具体分析;

2,1 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壳深部,永远不让它再到空间危害大气环境。

2,1,1 二氧化是种能源,人类只能将它正确继续利用才是科学的选择,永久封存起来不是最科学的选择。

2,1,2 地壳深层的封存方法能不能做到永久性,地球是个活体,每天都在活动,又有什么办法能将地壳运动,造成的移山填海能有效避免呢,一旦地壳有大的运动,避免不了封存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挤压到地面,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这种方法没有安全性,看是科学,并不科学。

2,2利用还原剂将二氧化碳变成再生能源,进行二次利用。

2,2,1 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对二氧化碳进行了二次利用,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可以减少人类对固体燃料的快速开采,可以遏制二氧化碳对大气的快速污染。

2,2,2 不足的是,经过二次利用燃烧,又将二氧化碳气体二次排放到大气中,不能形成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的效果。

3,直接回收将它变成超低温固体,进行二次利用;

3,1 直接回收是个好办法,从源头防止二氧化碳直接排放,污染大气,见效快。

3,1,1 二氧化碳固化后,二次利用在低温冷冻技术领域,可以替代重度污染大气的氟利昂,但也不是好的科学选择,低温冷冻技术,也是再慢慢的释放二氧化碳冷冻液,也会造成二次利用的排放和污染。

4,加速地球绿化,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植物,进行固化;

4,1 这是目前最好的也是最科学的选择,方法也有许多。有些二次利用也存在不科学的一面。

4,1,1 农田秸秆焚烧后的烟尘,有排放到大气层中,秸秆回田后地表没有覆盖物,秸秆腐烂后有害气体又重新蒸发到大气层中,造成二次污染,林业的制碳业,枯枝烂叶的焚烧等等,都在二次污染大气。

5,如何利用植物有效的快速的将二氧化碳变成固体物资,又能将被植物固化的二氧化碳的固体物资得到永续的有益的循环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最最科学的选择,也是科学家们最想攻克的技术课题。

6,【全封闭硬式覆盖种植方法】的推出,为二氧化碳科学的循环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6,1 该技术使用在农业、林业、土地改良、沙漠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退化治理、盐碱地治理、黄土高原治理等等诸多领域。

6,2 该技术的使用方法是,将整理好的土壤表面用硬板覆盖,再在板与板留出的缝隙里进行种植的方法。

6,3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6,3,1 保土、保肥、保水都在90%以上,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的永久的将土壤加以保存。

7,使用【全封闭硬式覆盖种植方法】在封存二氧化碳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法是;

7,1 将木质化的各种秸秆、树叶、枝干,加工粉碎成粉状物,再利用压力机械将粉状物注入到硬板覆盖下面土壤里。

8,将粉状物注入到硬板下面土壤里的优势是;

8,1 注入到硬板下面土壤里的粉状物不流失,可以逐年增加土层厚度,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8,2 避免了秸秆、树叶、枝干的有害化焚烧,防止焚烧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对大气的污染。8,3 土壤肥力的提高又加快了植物生长的速度和秸秆树叶枝干的产量,反过来注入地表土层的干物质总量又在增加,一年接一年循续渐进,土壤肥力也循序渐进的提高。

8,4 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有效遏制农业种植使用化肥逐年增加趋势,又会反过来使农业种植的化肥使用量逐年减少,有效的控制了原油的开采速度,降低化肥制造业有害气体的排放。

8,5 农田肥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有利于解决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9,具体实施方法;

9,1 在全国各地组建大型的秸秆、树叶、枝干加工企业。

9,2 在全国各地组建众多的专业施工队伍,参与干物质注入行业,服务农民,服务于农田。9,2 从而也扩大农民的就业渠道,大量的吸收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

10,该方法的简单过程就是;地下的固体煤,液体的石油,开发利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层中,经过植物的利用,又将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木质化固化,回填到硬板下面的表层土壤中,逐年增加土壤表层的厚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将所有的土地都变成黑色的草炭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加速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利用,增加植物对二氧化碳固化能力和效率。达到人类有序科学的循环利用石油和煤炭。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水的运动 第1课时水循环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并掌握三类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于水的运动地理现象,形成宏观的水循环过程的概念。 2.通过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能够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树立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概念、过程、类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特点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板书板画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CO2制冷装置

CO2制冷装置CDPL500-SIE-29-Y 一:工作原理 二:操作流程: 三:仪表的操作: 四:冷干机的操作: 五:几种常见报警及消除:

CO2制冷装置 CDPL500-SIE-29-Y (一):工作原理 干燥清洁的二氧化碳气体在进入二氧化碳液化器进行液化,液化器是一个列管式换热器,制冷剂在管中流动,不断蒸发汽化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被冷却到-20~-25℃(温度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左右并被液化,在此温度下不能液化的气体(称为不凝性气体,主要成份是氧气和氮气)积聚在液化器的顶部被排放出液化器。制冷剂可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被冷却循环水冷凝成液体,使制冷剂具有制冷能力,吸收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液化的二氧化碳液体自流被送入储液罐储存。 储存液体时或生产用气时压力超过一定值时(1.93Mpa),冷冻机组自动开启(制冷机组满负荷运行)进行降温降压,将气体液化,避免安全阀起跳损耗气体。当制冷机组压力下降至一定值时(1.83Mpa),液化器冷冻机组自动停止工作;当二氧化碳来气量减少时,二氧化碳回路压力会降低,此时螺杆制冷压缩机会进行卸载。制冷机组工作时压力超过2MPa,建议关闭手动控制气体压缩机,如压力仍维持2Mpa,建议用户关闭制冷机组,检测发酵罐来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制冷压缩机的卸载范围: 1:二氧化碳回路压力>1.8 Mpa:制冷机组满负荷加经济器运行

2:二氧化碳回路压力>1.8Mpa,<1.7 Mpa:制冷机组满负荷运行 3:二氧化碳回路压力<1.7 Mpa:制冷机组75%负荷运行 2:二氧化碳回路压力<1.6 Mpa:制冷机组停止运行,等待气体压缩机给二氧化碳回路升压。 (二):操作流程: (1)自动运行:(系统正常运行) 按下启动按钮,这时候制冷压缩机进入运行准备状态,启动按钮灯亮。当系统压力大于18KG,制冷压缩机就可以运行,低于16KG自动停止,然后当系统压力再次大于18KG后会自动再运行,除非按下停止按钮,机器才会停止运行,同时停止按钮灯亮。如果运行中发现有报警发生,机器也会停止运行,人为的消除报警后再次按下启动按钮才能让机器运行。 (2)降压操作:(系统长时间停机可能会导致压力超高) 将允许降压打在开的位臵,允许降压指示灯亮。系统长时间停机可能会导致压力超高。当高过19.3KG时,制冷压缩机强制投入运行,到压力低于18KG停止。一般可以将允许降压打在开的位臵。 (3)工作流程: 系统运行后3秒制冷压缩机启动,首先线圈1得电,500毫秒后线圈2得电。这时能调阀1和2都未得电,压缩机为50%功率运行,线圈1运行后1分钟能调阀2得电,为75%功率运行。再过1分钟能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分析2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特性 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候选堆型,超高温气冷堆和气冷快堆具有高安全性、高效率、用途广等特点,且均拟采用氦气作为反应堆直接循环工质。由于氦气具有稳定、无毒、无感生放射性、热容大等特点,因此,目前世界上的气冷堆广泛使用氦气作为直接闭式Brayton循环的工质及反应堆的冷却剂。但氦气循环需较高的循环最高温度(堆芯出口温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率,因此,对反应堆的结构材料、燃料元件材料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氦气密度低、可压缩系数小等缺点,氦气循环叶轮机械的制造也产生了一定困难。 与氦气相比,CO2因其密度大,且易于压缩,CO2的临界温度为304.19K,比环境温度略高,临界压力为7.3773MPa,在运行工况下,可利用其实际气体的性质减少压缩功等,采用CO2作为工质的循环所需的温度不需太高即可与氦气循环具有相当的效率,因此,使用CO2作为气冷堆循环的工质具有广阔的潜力。同时,CO2循环也被推荐使用于第4代核能系统中的钠冷快堆(SFR)和铅冷快堆(LFR)。 1. 二氧化碳动力循环 (1)简单超临界Brayton循环 与理想气体的Brayton循环类似,CO2的简单超临界Brayton循环如图1-1所示,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至2为CO2在压缩机中被压缩至循环最高压力的过程;2至3为CO2在回热器中的吸热过程;3至4为CO2在中间换热器从反应堆堆芯或热源的吸热过程;4至5为CO2在透平中的膨胀做功过程;5至6为CO2回热器中的回热过程;6至1为CO2的预冷过程。其中,2至3及5至6的回热器的回热过程是Brayton循环的关键。回热器的存在使得Brayton循环的热量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从而提高了循环的效率。

基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的燃煤发电系统优化分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论文编号:15xxxx 基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的燃煤发电系 统优化分析 周敬1,凌鹏1,2,张晨浩1,崔晓宁1,徐俊1,许凯1,苏胜1,胡松1,汪一1,向军1,* (1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长沙,410114) (Tel:87542417-8206,Email:xiangjun@https://www.doczj.com/doc/3615083454.html,) 摘要:本文建立超临界CO2燃煤发电系统全流程优化模型,在32.5MPa/605℃/610℃/610℃/高参数条件下,分析不同冷却方式、再热级数以及省煤器布置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冷却与二次再热在高压缩比下能有效提高S-CO2布雷顿循环热力性能;锅炉受热面压降能降低循环系统热力学性能且对二次再热影响高于一次再热;从高温回热器入口引出部分流到省煤器能有效提升S-CO2发电系统全厂效率;;相同条件下,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全厂效率高于传统蒸汽锅炉。 关键词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系统优化;全流程模型Thermodynamics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supercritical CO2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Supercritical CO2 Brayton Cycle Zhou Jing1,Ling Peng 1,2, Zhang Chenhao 1, Cui Xiaoning1, Xu Jun 1, Xu Kai 1, Su Sheng 1, Hu Song 1, Wang Yi 1, Xiang Jun 1,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Combustion,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2 Schoo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hermodynamics optimization model of supercritical CO2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nder the high-parameter conditions of 32.5MPa/605°C/610°C/610°C/, different cooling modes, reheat stages, and economizer layouts are analyzed for system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cooling and double reheat can improv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S-CO2 Brayton cycle at high compression ratios effectively; double reheat is more affected by the pressure drop at the heated surface of the boiler than the single reheat.; the case that the part flow is introduced from the inlet side of high-temperature recuperator into the economizer can utilize effectively waste heat and improve the whole plant efficiency;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whole plant efficiency of supercritical CO2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s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steam boiler. Key words:Supercritical CO2Brayton cycle;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Thermodynamics optimization analysis; Process analysis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分析1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与氦动力循环的比较 目前,世界上正在建设和研究的高温气冷堆都是使用He作为工质,这是因为He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化学相容性及热传导性。但是,He作为工质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动力循环需要较高的温度、难于压缩等,给反应堆和换热部件的结构材料、叶轮机械的设计带来很多困难。出于降低反应堆结构材料要求、减少技术难度、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等各方面的考虑,有学者进行了选取CO2作为循环工质的研究。CO2虽然在稳定性、热传导性方面比He稍差,但CO2具有合适的临界参数,不需要很高的循环温度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率,且具有压缩性好、储量丰富等优点。采用CO2作为循环工质可以降低循环温度和压缩功,从而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同时降低反应堆造价。超临界CO2的闭式布雷顿循环被推荐在铅冷快堆及钠冷快堆中使用。 1. 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分析 (1)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 CO2与He在动力循环中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气体性质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差别很大(表1-1)。高压(7.5 MPa)环境中,CO2的导热系数λ、定压比热容c p 和压缩因子z均与低压(0.1 MPa)下的参数有很大差异;在循环工况下,He循环可以视为理想气体循环,除密度外,其余参数变化不大。动力循环的工况,CO2的工作参数在其临界点(7.377 MPa,31℃)附近;因此,CO2动力循环除与He循环有相同的决定因素外,还取决于动力循环的不同实际工况,即超临界压力、跨临界压力及亚临界压力3种循环工况(图1-1)。超临界循环:循环压力及温度均在临界参数以上;跨临界循环:循环高压侧压力高于临界压力,低压侧压力低于临界压力;亚临界压力循环:循环压力均低于临界压力,工作于气相区。 表1-1 CO2和He热物性比较(35℃) 工质P/MPa ρ/kg·m-3 λ/W·(m·K)-1 C P/kJ·(kg·K)-1z CO2 7.5 277.6 0.03532 5.9306 0.463 0.1 1.95 0.01497 0.828 0.879

水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简介

伊春市友好利成纤维板有限责任公司 水循环综合利用项目技术简介 一、公司基本情况 伊春市友好利成纤维板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硬质纤维板生产厂家,企业位于小兴安岭腹地汤旺河畔,伊春市友好区铁林街,距伊春市中心18公里,南临南乌铁路和伊嘉公路,交通运输便利。全厂占地面积52400平方米,拥有资产2980万元,现有职工23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9人,技术力量雄厚。企业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其生产线是由瑞典引进的整套设备。历经50多年的发展壮大,经过多次设备更新和改造,现已达到年生产硬质纤维板2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主要产品“八达岭”牌高密度硬质纤维板,各种物理性能稳定,静曲强度2.90-3.50MPa,吸水率25-30%,密度大于0.8克/立方厘米,该产品由于其幅面大、表面光滑、色泽质地均匀,具有防潮、防湿、隔热、隔音的特点,主要用于汽车内饰板、钢材包装等领域,自1978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8年获林业部优质产品,1990年获全国首届“四新”评委会优秀奖,1994年被评为省免检产品,1992、1996、2007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通过了FSC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亚、非、拉48个国

家和地区。 二、项目提出的意义和必要性 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水循环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水是所有营养物质的介质,营养物质的循环和水循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②水对物质是很好的溶剂,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和利用的作用;③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一个地方矿质元素的流失,而另一个地方矿质元素的沉积往往要通过水循环来完成。水循环对于人类社会及生产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水循环的存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成为一种再生资源,可以永久使用。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我公司生产经营中积极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强节能节水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努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更好地谋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经过系统的节能改造,公司已经形成了污水封闭循环利用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 三、项目提出的可行性 公司运用水循环技术,对原有的用水技术设备进行改造,建设污水处理站,可实现企业内污水封闭循环利用、冷凝水数次回收循环再利用,从而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和生产成

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其性质

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其性质、用途导学案 二氧化碳的循环 任务一:看课本140页莫纳罗雅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思考 1、二氧化碳的含量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 2、观看曲线图说出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规律是什么?你认为都有哪些原因导致了 这一变化? 3、针对上述你发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如何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呢? 任务二:分析课本141页二氧化碳循环图思考: 1、大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都有哪些? 任务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麻烦? 巩固练习 1、绿色植物能通过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里填写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 + 6H2 ==== ( ) + 4H2O 3、为了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A 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新能源 B 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石燃料 C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4、“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CO2的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A、用篮子代替塑料袋B、用节能灯泡C、节约每一滴水D、每天开车上班 5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的观念的是A、节约纸张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加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现 象: ;原 因:;反应方程式: 将加有紫色石蕊溶液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加热,现象;反应方程式;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化学反应方程 式: 该反应的用途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有哪些呢 1.用于灭火,利用了其什么性 质,因此进入菜窖前要先 做实验。 2.制冷剂、保藏食物、人工降雨,利用了其什么性 质 3.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于 作; 六、达标检测(相信自我,一定能行) 1、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N 2 B.O 2 C.CO D.CO 2 2、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CO 2溶于水C.实验CO 2 的密度 D.自制过滤器过滤 液体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4、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A.喷石灰水B.直接喷水 C.直接放入CO 2 中D.喷水后放入CO 2 中 5、CO 2和O 2 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 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B.都能供动物呼吸C.都不溶于水D.密度都比空气大

水循环利用及节水

践行企业使命建造绿色生态小区 —水循环利用及节水技术在住宅小区的应用 作者1李长城 (1 单位,北京顺鑫佳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变得很脆弱,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生态住宅小区成为人们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并且重视城市生态住宅小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顺鑫佳宇作为上市公司顺鑫农业的子公司,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广使用节水技术,在多年的房地产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节水技术;社会和经济效益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natural ecosystem has become very fragile ecosystem, maintain relative stability and balance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become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rend. And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quarters in city water resources circulation utilization for real lif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Xin Jia Yu as a listing Corporation Shunxin agriculture company subsidiary, active commitment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mote the use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after years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英文【关键词】:City;water resources; recycle; water-saving technology;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顺鑫佳宇公司通过积极采用绿色建筑节水技术的应用,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在住宅小区开发时进行了一定的投入,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1)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一、单选题 雨水收集系统(下图),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据此完成1-2题。 1. 该系统主要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 B. 降水 C. 下渗 D. 径流 2.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 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 及时回灌地下水 【答案】1. D 2. B 【解析】 1.根据材料,该系统是“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减少了雨水到达地表后的流失,因此主要干预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D对;该系统对降水环节没有影响,B不对;对蒸发和下渗环节有间接影响,不是主要的,AC不对。故选D。 2.根据图示,收集到的雨水要经过过滤、消毒等供给用水点,因此该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B对;回灌地下水是该系统所收集雨水的用途之一,D不对;根据材料,“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因此调节局地气候和缩短径流汇聚时间不是其主要功能,AC不对。故选B。 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据此完成3-5题。 3. 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 积雪融水 B. 冰川融水 C. 雾气 D. 雨水

4. 此地该类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最小的是 A. 山地冰雪 B. 海风 C. 下垫面状况 D. 洋流 5. 下列地区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的是 A. 我国西北地区 B. 非洲撒哈拉中部地区 C. 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 D. 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 【答案】3. C 4. A 5. C 【解析】 3.秘鲁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沿岸有寒流经过,多大雾天气,雾气遇到网后,凝结成水滴。因此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雾气,故C正确。网不能收集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故A、B、D错误。 4.此地该类水资源来自于雾气的凝结。智利的大雾是辐射雾(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辐射雾形成需要一定条件:冷却降温、水汽充足、层结稳定、无风或风力微弱。受海风影响,智利大气较湿润;智利沿岸北部地区有寒流经过,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水汽难以向上输送,造成近地面附近水汽含量多;智利沿岸为沙漠,夜晚降温明显,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较低,利于水汽凝结。因此海风、下垫面状况、洋流利于智利大雾的形成。雾的形式与山地冰雪关系不大。 本题要求选择影响因素中关系最小的一项,故选A 。 5.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条件是有寒流经过,位于西部沿海。 A、我国西北地区不临海,没有寒流影响,A错误; B、非洲撒哈拉地区只是沿海地区可能,不是整个地区,B错误; C、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符合条件,C正确; D、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大陆东岸,D错误。 故选C。 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6~7题。 6.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应用

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应用 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临界点时,二氧化碳就进入了临界状态,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出现为一种即非气体又非液体的状态。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特殊性质:粘度低、密度高,对高聚物具有很强的溶胀和扩散能力,安全非易燃易爆,无毒无腐蚀性。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直接促成它在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其在能源领域获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为环境友好型工质,CO2有着诱人的物理和输运特性,将超临界CO2用于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通过消耗较低的压缩功,能够实现较高的系统热效率,在新一代核能、太阳能、地热、工业余热回收等领域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模式包括取热器、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冷却器等换热器。换热器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是数量最多、体积最大、成本最高的设备,其综合性能对系统效率提升与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2018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承担的我国首座“双回路全温全压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综合试验测试平台”在廊坊中试基地建成。其高效紧凑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可在极端环境下运行(温度高于900℃,压力高于60MPa),且比表面积大于2500m2/m3。相同热负荷条件下,PCHE体积大约为壳管式换热器的1/5。而且,换热器热侧出口温度和冷侧入口温度的差值能够接近1K,而壳管式换热器一般在12K以上。

图1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综合试验测试平台 在相同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尺寸大约是蒸汽涡轮的1/10,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结构紧凑、投资成本低。但由于整个系统运行压力高,且占地面积小,因而传统换热器,如壳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等,均不再适用。 2020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二五所联合中核集团原子能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台液态金属钠-超临界二氧化碳印刷板式换热器(PCHE)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CHE作为一种颠覆性的紧凑高效微通道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耐低温高温、耐高压、可靠性高等优势。 近年来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高效紧凑式微通道换热器,具有高完整性扩散结合结构的高效换热器。扩散结合成就了换热器耐高低温和出色的机械性能,使其成为唯一可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循环中的最佳换热器。 图2高效紧凑式微通道换热器 特点:超耐高温高压,适用于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换热面积大,可达1000m2/m3;采用扩散焊接技术,焊接强度大,机械性能出色;且耐腐蚀,可靠性高,体积小。适用于高温高压下的发电循环;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微通道紧凑式换热器,适用于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在新一代核能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氢能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二氧化碳在冷库制冷系统的应用讲课稿

C O2在冷库制冷系统的应用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汤玉鹏一、C O2作为制冷剂的发展历史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前,C O2(R744),氨(R717),S O2(R764),氯甲烷(R40)等曾被广泛应用。 1850年,最初是由美国人A l e x a n d e r T w i n i n g提出在蒸汽压缩系统中采用C O2作为制冷剂,并获英国专利[1]。 1867年,T h a d d e u s S C L o w e首次成功使用C O2应用于商业机,获得了英国专利。于1869年制造了一台制冰机。 1882年,C a r l v o n L i n d e为德国埃森的F K r u p p公司设计和开发了采用C O2 作为工质的制冷机。 1884年,WR a y d t设计的C O2压缩制冰系统获得了英国15475号专利。澳大利亚的J Ha r r i s o n设计了一台用于制冷的C O2装置获得了英国1890号专利。 1886年,德国人F r a n z Wi n d h a u s e n设计的C O2压缩机获得了英国专利。英国的J&E Ha l公司收购了该专利,将其改进后于1890年开始投入生产。 19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将C O2应用于制冷。 1897年K r o e s c h e l B r o s锅炉公司在芝加哥成立了分公司,生产C O2压缩机。 1919年前后,C O2制冷压缩机才被广泛应用在舒适性空调中。 1920年,在教堂的空调系统中得到应用。 1925年,干冰循环用于空气调节。 1927年,在办公室的空调系统中得到使用。 1930年,在住宅的空调系统中得到使用,后来又被用于各种商业建筑和公共设施的空调制冷系统。 C O2制冷曾经达到很辉煌的程度。据统计,1900年全世界范围内的356艘船舶中,37%用空气循环制冷机,37%用氨吸收式制冷机,25%使用C O2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发展到1930年,80%的船舶采用C O2制冷机,其余的20%则用氨制冷机。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比较差,C O2较低的临界温度(31.1℃)和较高的临界压力(7.37MP a),使得C O2系统的效率较低。加上其冷凝器的冷却介质多采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或海水,基本属于亚临界循环。当水温较高时(如热带海洋上行驶的轮船其冷却水的温度可接近30℃),其制冷效率会更加下降。所以C O2制冷技术并没有进一步开发运用于汽车空调、热泵等。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率先开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循环的研究,通过实验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循环存在的包括压缩、轴承、密封、摩擦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循环实验装置获得了接近50%的发电效率。2011年3月4日桑迪亚实验室在其网站上正式宣布已经掌握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循环的关键技术。 该试验台在早期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特性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添加涡轮、浸入式电加热器和回热器等装置而成,其中电加热器的功率为260kW,压气机压比为1.8。 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先进能源科技专辑” 2、麻省理工(MIT)提出了3 种热力循环参数方案: ①基本设计方案:最高压力20 MPa、堆芯出口温度550℃、净效率达43%; ②先进设计方案:最高压力20 MPa、堆芯出口温度650℃、净效率达47%; ③高性能设计方案:最高压力20 MPa、堆芯出口温度700℃、净效率可达49%。 S-CO2冷却快堆(GFR)的总体方案。 反应堆热功率为2400 MW,电功率约1200 MW,采用2 环路或4环路设置,设计寿命60 a;系统热效率51%,净效率47%;堆芯进、出口温度分别为485.5、650℃,运行压力20 MPa。 3、东京工业大学(TIT)——气冷堆:反应堆热功率为600MW,堆芯出口温度为650℃,反应堆出口运行压力约为7 MPa,系统效率为45.8%。 以S-CO2作为二回路能量转换工质的核反应堆一般采用液态金属或气体冷却,以达到较高的堆芯出口温度。美国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S-CO2动力系统高效率、设备简化紧凑等特点开发多功能模块化中小型核反应堆。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分析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 1.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燃气轮机 (1)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研发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燃气轮机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燃气轮机,目前正在进行发电系统的示范阶段。这种新轮机可将热电转换效率提高多达50%,为核电站配备的蒸汽轮机可改善50%,或者一个单独的燃气轮机效率可提高40%。该系统十分紧凑,意味着资金成本会相对较低。 研究主要集中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轮机,这种轮机通常是用于大型热力和核能发电方面,包括下一代动力反应堆。目标是最终取代蒸汽驱动的兰金循环轮机(效率较低,高温条件存在腐蚀性,同时由于需要非常大的轮机和冷凝器来处理多余的蒸汽,占用空间是30倍)。布雷顿循环每个组合可以产出20 MW的电力,占用空间只有四个立方米。 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目前有两个超临界二氧化碳测试循环。第一个发电循环位于科罗拉多州Arvada,从2010年3月开始运行,发展阶段的发电量大约为240 kW,现在正在进行升级。第二个循环位于Albuquerque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用于研究临界点附近存在的包括压缩、轴承、密封、摩擦等问题。 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近期计划继续开发和运行小的测试循环以确定关键功能和技术。测试结果将说明概念容量(尤其是它的紧凑性)、效率和更大系统的可扩展性。未来计划是进行技术的商业化,先在10 MW的工业示范电厂开展。 桑迪亚还有一种采用氦作为工作流体的布雷顿循环,设计运行温度约为925℃,预计发电效率达43%-46%。相比之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作为

氦布雷顿系统提供了同样的效率,但温度相对较低(250-300℃)。S-CO2设备比氦气循环紧凑(它又比传统蒸汽循环紧凑小巧)。 (2)东芝开发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火力发电系统 东芝公司日前针对正在开发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火力发电系统,在达到目标压力的状态下,成功完成了燃气轮机燃烧器的燃烧试验。由此,向实现发电效率高、可回收二氧化碳、环境负荷低的系统迈进了一大步。这种系统具备与组合利用燃气和蒸汽的燃气联合循环发电同等水平的效率,同时无需另外设置分离及捕集设备就可回收高压二氧化碳。 图1-1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火力发电系统示意图 超临界指的是气体和液体的界限消失、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二氧化碳在温度和压力超过31℃、74个大气压时会达到超临界状态。燃烧试验利

浅谈水循环利用的意义

浅谈水循环利用的意义 谭丽莉 (大连水产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E-mail:tanlililili@https://www.doczj.com/doc/3615083454.html, 摘要:水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也是最积极主动地保护水环境,还是解决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水循环利用水资源水污染生态用水 水是自然界最普遍存在的物质之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1977年联合国水会议向世界发出“水不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至今水资源危机仍然是困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大难题。[1] 1.水资源严重短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7×1012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年占有淡水资源量约为2500m3,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09位。并且,淡水资源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大部分降水集中在雨季;南方降水量2000mm, 81%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不足50mm,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5.3%,耕地占全国的64.1%,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水资源时空不均匀造成了可利用水资源更加紧缺,北方水资源缺水更加严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更加严峻。目前,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日缺水1600×104m3,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000亿元。进入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据预测,201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1011~6.5×1011m3,相应的总需水量将达7.3×1011m3,供需缺口近1.0×1011m3, 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1012m3,全国将缺水4.0×1011~4.5×1011m3[2],水资源供求极度紧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生态工程及局部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生态用水和景观用水需求将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求的紧张。 新中国成立后大江小河截流建坝,大小水库遍地开花,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水害,利用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变水害为水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众多河流断流,出现河床荒漠化,加剧扬尘气象的频率。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黄河、淮河、海河已达50%以上,超过世界公认的极限值。农业用水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水平。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全国已经出现区域性地下漏斗56个,总面积大于8.2×103m2,地层沉陷的城市达50个,其中北京的沉降面积达 -1-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 二氧化碳具有高密度和低粘度,其流动损失小、传热效果良好,并且通过对传热作用的强化,可以弥补其循环不高的缺点。同时二氧化碳环境表现优良、费用低易获取、稳定性好、有利于减小装置体积。最重要的是,其安全无毒,不可燃,这一点比R290具有明显的优势。 当然,采用二氧化碳为制冷剂也有缺点,二氧化碳高的临界压力和低的临界温度也给它做制冷剂带来了许多难题。无论亚临界循环还是跨临界循环,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运行压力都将高于传统的制冷空调系统,这必然会给系统及部件的设计带来许多新的要求。同时现阶段还存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 目前二氧化碳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汽车空调领域,由于制冷剂排放量大,对环境的危害也大,必须尽早采用对环境无危害的制冷剂; 第二方面是热泵热水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放热存在一个相当大的温度滑移,有利于将热水加热到一个更高的温度; 第三方面是考虑到二氧化碳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和换热特性,采用它作为复叠制冷循环低温级制冷剂。

在复叠式制冷系统中,二氧化碳循环在亚临界条件下运行。此时二氧化碳用作低压级制冷剂,高压级用NH3作制冷剂。与其它低压制冷剂相比,即使处在低温,二氧化碳的粘度也非常小,传热性能良好,因为利用潜热,其制冷能力相当大。 目前,欧洲在超市中已建立了几个这种用二氧化碳作低温制冷剂的复叠式制冷系统,运行情况表明技术上是可行的,这种系统还适用于低温冷冻干燥过程。 当前关于R22制冷剂的替代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 一种是以北欧国家和韩国为代表,其主张采用天然工质作为替代物,如纯工质R290、R1270、R744、R600a、R600、R717等,以及HCs类的混合物; 另一种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采用HFCs作为替代物,如美国联合信号公司的非共沸混合物R410A、杜邦公司和I.C.I公司的混合物R407C,以及R32和R152a等,这些制冷剂的ODP均为0,能够达到保护臭氧层的目的,但是会产生温室效应。 目前看来,二氧化碳在国内市场的前景,还有点像“雾里看花”,就像王立群所言,他们都了解它的好,但真正用的少。国内空调行业暂时看不到二氧化碳发展的影子,其在国内冷冻冷藏市场也才刚刚迈步,但在热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法

【全封闭硬式覆盖种植方法】在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方面的应用 1,如何治理工业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有害气体,这是摆在各国科学家面前的尖端课题; 1,1 有人在研究如何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壳深部,永远不让它再到空间危害大气环境。1,2 有人在研究,利用还原剂将二氧化碳变成再生能源,进行二次利用。 1,3 有人在研究,直接回收将它变成超低温固体,进行二次利用。 1,4 大多科学家都认为,加速地球绿化,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植物,进行固化。 2,对以上四种方法的具体分析; 2,1 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壳深部,永远不让它再到空间危害大气环境。 2,1,1 二氧化是种能源,人类只能将它正确继续利用才是科学的选择,永久封存起来不是最科学的选择。 2,1,2 地壳深层的封存方法能不能做到永久性,地球是个活体,每天都在活动,又有什么办法能将地壳运动,造成的移山填海能有效避免呢,一旦地壳有大的运动,避免不了封存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挤压到地面,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这种方法没有安全性,看是科学,并不科学。 2,2利用还原剂将二氧化碳变成再生能源,进行二次利用。 2,2,1 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对二氧化碳进行了二次利用,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可以减少人类对固体燃料的快速开采,可以遏制二氧化碳对大气的快速污染。 2,2,2 不足的是,经过二次利用燃烧,又将二氧化碳气体二次排放到大气中,不能形成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的效果。 3,直接回收将它变成超低温固体,进行二次利用; 3,1 直接回收是个好办法,从源头防止二氧化碳直接排放,污染大气,见效快。 3,1,1 二氧化碳固化后,二次利用在低温冷冻技术领域,可以替代重度污染大气的氟利昂,但也不是好的科学选择,低温冷冻技术,也是再慢慢的释放二氧化碳冷冻液,也会造成二次利用的排放和污染。 4,加速地球绿化,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植物,进行固化; 4,1 这是目前最好的也是最科学的选择,方法也有许多。有些二次利用也存在不科学的一面。 4,1,1 农田秸秆焚烧后的烟尘,有排放到大气层中,秸秆回田后地表没有覆盖物,秸秆腐烂后有害气体又重新蒸发到大气层中,造成二次污染,林业的制碳业,枯枝烂叶的焚烧等等,都在二次污染大气。 5,如何利用植物有效的快速的将二氧化碳变成固体物资,又能将被植物固化的二氧化碳的固体物资得到永续的有益的循环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最最科学的选择,也是科学家们最想攻克的技术课题。 6,【全封闭硬式覆盖种植方法】的推出,为二氧化碳科学的循环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6,1 该技术使用在农业、林业、土地改良、沙漠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退化治理、盐碱地治理、黄土高原治理等等诸多领域。 6,2 该技术的使用方法是,将整理好的土壤表面用硬板覆盖,再在板与板留出的缝隙里进行种植的方法。 6,3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6,3,1 保土、保肥、保水都在90%以上,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的永久的将土壤加以保存。

水质监测废水处理厂水循环利用间接饮用水再利用和直接饮用水再利用

什么是废水回用? 当出现干旱一词时,将出现循环水一词。解决缺水问题最明显的方法是废水的收集,处理和再利用。但是,废水回用也称为水回收,并非没有复杂性和技术性。虽然地球上的所有水最终都被循环再利用,但废水的再利用特别是针对已收集到下水道中并经过充分处理以用于各种再利用应用的水。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水循环利用:非便池再利用,间接饮用水再利用和直接饮用水再利用。下表列出了每种情况的定义和示例。 常规废水排放处理要求 废水处理厂通常进行二级处理,也就是说,对水的处理不仅仅是简单地去除漂浮物和悬浮物。二次水处理通常采用生物方法来减少对环境的化学和生物负荷。加利福尼亚州将二次氧化废水定义为总有机碳(TOC)不超过10 mg / L,悬浮固体不超过30 mg / L或生化需氧量(BOD)不超过30 mg / L。循环水处理要求,水循环需要将废水处理到第三级,目标是减少营养并实现比常规废水排放更高的消毒水平。 三次循环水的过滤要求 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平均每日浊度小于2 NTU(比浊浊度单位) ?废水在超过5%的时间内不能超过5 NTU ?废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过10 NTU ?如果如果过滤器的进水超过5 NTU超过15分钟,或者在任何时候超过10 NTU,则必须添加凝结剂 三级循环水消毒要求 消毒过程必须满足以下任一要求: ?氯残留量,在最少90分钟的接触时间下,每升可提供450毫克-分钟,对应于5 mg / L或更少的残留量, 或 ?任何达到以下目的的过程去除5对数病毒

此外,消毒水中大肠菌群的中位数不能超过每100毫升2.2的平均最大概率数(MPN),并且每个月最多可以读取一个样本超过100毫升的23个MPN 。 允许对再生废水进行哪些消毒程序? 使消毒方法对可以实现5 log病毒清除的任何过程开放,但建议使用氯消毒方法作为一种替代方法。另一种选择是紫外线消毒。 氯消毒废水回收利用 氯的定义不是严格的,因为游离或混合氯都可以满足。游离氯是以次氯酸(HOCl)和次氯酸根离子(OCl-)形式存在的氯,而合并的氯则以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的形式存在,它们在氮和氨的存在下形成。氯胺在降低病毒水平上远不如游离氯有效。 紫外线消毒器用于废水回收 没有直接解决,但紫外线消毒可以使用100 mJ / cm2的紫外线剂量实现5 log病毒清除。根据国家水研究所(NWRI)与水研究基金会(WRF)的合作,这是推荐的剂量,用于对通过非膜工艺过滤的水进行消毒以重复使用。 氯消毒与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透过率用于再生水处理 与氯消毒不同,紫外线消毒不取决于水质参数,例如pH和氮含量。紫外线消毒仅取决于过滤后废水的紫外线透过率。使用100 mJ / cm2的建议紫外线剂量,最小55%的紫外线透射率足以去除5个对数的病毒。 余氯 最后,与饮用水系统不同,饮用水系统需要残留氯气才能分配,处理后的水仅需消毒即可去除废水中存在的肠道病毒。因此,紫外线消毒可以是循环废水的独立消毒方法,而无需添加任何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