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探索生物界奥秘的历程中,逐步认识了各种生命现象,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生物学。
什么是生物学呢?让我们从它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中了解生物学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一)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教师】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短文《袁隆平和杂交水稻》,并思考以下问题: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学生】首先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短文,拿着笔勾划重点句、关键词。
掌握阅读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
再进行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参与讨论。
【教师】提示:(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
(3)在重要的文字下面做上记号。
【学生】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袁隆平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几株表现出杂种优势的水稻。
提出假设:利用杂交的办法培育高产水稻。
探究、验证:田间试验得出结论: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教师】提问:从这篇短文中你能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吗?【学生】小组同学热烈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一位学生做好记录,选派一位代表发言,交流讨论情况。
【教师】小结: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1)生物学是科学;(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有的共同特征。
2.加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生一起欣赏图片中碧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遍地开放的鲜花、绿草如茵的草原、悠闲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别致的毡房。
教师明确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展示观察的结果,最后达成共识:花草、树、牛羊是生物,白云、毡房不是生物。
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板书课题: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认识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对不同的生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那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尝试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生阅读后,归纳、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达成共识: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如果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4.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热烈的讨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
学习目标二:生物的特征多媒体展示图片:(在尼日尔南部城镇马拉迪的一个治疗性给食中心,一位母亲背着她那因为营养不良而极度瘦弱的孩子。
)问:这2张图片说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什么?答: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内容精讲1.植物能否和动物一样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剖析:本题在知识上考查生物基本特征中“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理解,在能力上考查同学们对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对一些生物科普读物中相关知识的储备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动物对刺激的反应都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但对植物对刺激的反应认识不够。
事实上,向日葵的花盘能随太阳转动、含羞草在被触动后会闭合叶子、食虫草能吞噬昆虫……这些都是植物对刺激的反应。
再比如许多植物到冬季叶子会变黄,进而会落叶,是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书本上提到的绿色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向光生长,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和光的刺激的反应。
因此,植物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也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2.自然界生物种类约为200多万种,科学家如何给它们进行分类?剖析:科学家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植物分类时通常依据它们的花和果实的特点,比如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属于种子植物。
动物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
比如弹涂鱼、蝾螈和蜥蜴都是外型相似的生物,可是弹涂鱼是鱼类、蝾螈是两栖类、蜥蜴是爬行类。
分类依据是它们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差异:弹涂鱼用鳃呼吸,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蝾螈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幼体必须在水中生活;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幼体和成体都在陆地上生活。
在生物科学中,生物分类学研究类群间的异同以及异同程度,阐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
生物分类法是现代科学家研究时使用的一种科学分类法。
现在普遍使用的生物分类法来源于林奈命名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把所有已知的物种按照亲缘关系远近归入到“种、属、科、目、纲、门、界”这样由低到高排列的分类等级范畴里,使之便于分类检索。
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二、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三、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
2、FLASH:(1)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2)生物的应激性。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生物的主要类群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生物的种类3、生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被子子无脊椎动物鱼类动物两栖类脊椎爬行类动物鸟类[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但组成自然界的物体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另一类是有生命的,你能举出例子吗?[配合课件][讲述]: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在我们现在的地球上生活着大约有30多万种植物,150多万种动物,当然还有很多种类的微生物。
它们形态各异,趣味无穷。
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特征,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归类为不同的类群。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填图游戏,看看谁知道的生物种类最多,并且能进行正确的分类。
[FLASH]“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
对于学生无法填充的个别生物种类进行简单的讲解,如蕨类、藻类植物等。
[表扬]:看来同学们对生物类群的知识了解得还真不少。
[总结]:生物的主要类群。
[提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那怎么才能叫有生命呢?生命有什么现象?跟着老师的提示思考并举出自己所知的有生命的物体:人、狗、花、树木等,没有生命的物体:石头、大山、水、桌、椅等。
了解到在地球上生活着大约200多万种生物。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生物被分为不同的类群。
对游戏颇感兴趣,热情高涨。
争先恐后在电脑上操作填图。
对生物的分类知识有初步了解。
带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记录,并选定组员进行发言。
哺乳类其他生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能生长。
2、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七年级初中上册的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是中国初中学科。
国家规定的初中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神秘和本质。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七班级初中上册的生物教案苏教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班级初中上册的生物教案苏教版1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沟通,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进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教学设计根靠根尖向前生长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方案一:各小组汇报沟通测量的结果。
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沟通,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沟通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
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根的生长:(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
(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育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
课 题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命现象。
2.利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举例说出常见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命现象。
使用说明1、 先认真看课本页,完成自主互助学习部分,准备教师检查2、通过小组帮扶完成合作探究部分,标好疑点、难点,准备展示、讨论 教学流程 导入 分工自主互助学习 板演展示、组内帮扶 展示思维导图及小结 反馈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教师点拨自主互助学习问题一:阅读P3,描述生物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生物。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中已发现的植物种类约有________种;动物种类约有________种。
问题二:阅读P3-4, 结合图1-1常见的生物,说出生物的名称;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除了______和______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微生物。
植物主要分为四个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约占动物总数的95%。
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身体里有脊柱,约占动物总数的5%。
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等。
问题三:阅读P5,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① 有一定的______。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
_______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_______。
② 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主要分为两大类群 动物主要分为两大类群⑤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生物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学习目标:1.能准确说出生物学的概念;2.能举例阐明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能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45s)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节课——我们身边的生物学,那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找到答案。
板书: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二、出示目标(15s)开始新课前,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1.准确说出生物学的概念;2.能举例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能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已经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请举手,(已经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请举手,(统计学情2-3s)很好,(请放下)。
三、自学指导(1min)为达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请仔细阅读并思考P13-16内容,要求:用横线标注(1.)、(2.)、(3.)、(4.)题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知识点,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书面检测:(1.)什么是生物学?(2.)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3.)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举例说明。
(4.)当今社会面临哪两个方面的生物学问题?这些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自学时间为6min。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接下来开始我们本课的自学环节,之后老师会进行检测。
四、先学(6min)(一)学生紧张自学,老师目光巡视,适当点拨、提醒,并注意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二)检测(9min)自学时间到,(全部完成指导内容的请举手)好,紧接着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完成情况:(1.)什么是生物学?(正确,很好,请xxx同学回答。
错误,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有同学进行补充吗?)答题要点:1.)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点拨: 1.)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是这门课将要学习的内容;2.)生物学的性质是科学,要求我们要是严谨、认真。
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描绘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开展对社会的影响。
才能目的:进步学生的阅读才能和口头表达才能。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开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开展对社会的影响。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内容。
〔2〕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2、老师准备: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以及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袁隆平在20xx年颁奖仪式上的资料,让学生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宏大的奉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一〕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然后让学生考虑并答复以下问题:〔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究中的什么精神?〔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老师提示: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险究的根本步骤,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得出结论。
2、阅读短文时,浓缩文字表达,抓住关键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
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展交流,老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并由“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引出概念。
生物学概念比拟抽象,老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1〕生物学是科学,〔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在此根底上,就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展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二〕人类的生存和开展离不开生物:衣服的原料,食物的;住房的材料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开展离不开生物。
苏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生物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分组搜集所知道的生物名称、图片并选l ~3 种附简介(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准备:仿教科书图1—l制一大轮盘,另备各类群中2~5种常见生物图片。
教学过程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实际上组成它的物体不外是两大类(稍顿,引起学生思考):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如(停,引导学生回答)太阳、空气、山石、河水另一类是有生命的,如(学生说出的大多是动物、植物)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微小的(生答:细菌、病毒)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生塑。
(1ivingthings)那怎么叫有生命呀?生命有什么现象?小组内(板书)讨论并记下生命的特征。
(师分组指导)5 min 后,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高见。
A 组:生物能生长!师问全班:同意吗?齐答同意师引导深入:举个例子(略)。
师板书:能生长。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物要从小长大,得不断地从外界——(学生抢答:获取食物)对,从外界获取食物来建造自己的身体,还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用完的物质排到体外。
(故作疑问)咦!植物怎吃食?(生纷纷回答:吸收水、进行光合作用)太棒了! 师板书:新陈代谢。
生命还有什么特征?B 组补充道:生物能亡生后代!师用眼神向全班探询。
生答:是!对!植物会开花结果,把种子散到各地,所以“天涯处处有芳草”,动物也各有其生/L 育女的方式,而且(稍顿,语气加重)总是猫生猫、狗生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说:生物在产生后代时把性状也传给了后代,这叫遥传。
(稍停)可后代和亲代一模一样吗?(生答:不)后代之间完全—样吗?(生答:也不!) 看教科书中图1—2,你能发现什么?生七嘴八舌地说:两个西瓜。
课题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初步具有观察、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相关材料获取
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的态度、创新和发散思维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的特征的知识,初步形成乐
于探索的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
次
备
课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1、应激性2、新陈代谢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谈话法。
教学过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石、水、土等将大自然打扮得生机盎然,绚丽多彩。
那么我们如何来辨别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寻找生物的共同特征。
下面请同学们看从西虹桥下取来的一烧杯水,我吸取一滴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加上盖玻片。
放在显微投影下,请同学们观察、讨论,并说一说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
“我看见了6种生物,但我不认识它们,我认为能运动的都是生物”,一名学生回答。
“我认为老师在移动载玻片时,对震动有反应的都是生物”,另一名学生回答。
“大家说的似乎有一些道理,根据你们的观点,我们来判断下面两幅图中(机器狗和蘑菇)哪一个是生物?”
“当然蘑菇是生物,”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马上说:“按照同学们的观点,能运动的是生物,那么机
器狗应该是生物而蘑菇应该是非生物。
”
这时同学们没了主意,急于想知道什么是生物?
我说:“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物,那么我们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征?(不说外貌特征)请小组讨论。
”
同学讨论后回答:“人可以从小长大”“人有寿命,可以生老病死”“可以呼吸”“可以睡觉”“可以生儿育女”“需要营养”“可以吃饭、喝水”“可以排出废物”“可以运动”等。
我接着问:“人怎样呼吸,怎样获得营养?其他生物能呼吸吗?它们怎么生活?”
一名学生说:“我认为其他动物和人一样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不呼吸。
”
另一名学生马上纠正说:“我看过《十万个为什么》,那上面说‘植物也跟动物一样呼吸,不要在卧室里养太多的花,夜晚花和人争夺氧气,使人憋闷。
’”
有同学接着说:“动物是靠吃其他的生物生活的,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食物’养活自己。
”
我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在获取营养的同时,还要产生许多废物,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你们知道动物和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吗?”
在师生共同交流互动中讨论归纳出动物通过呼吸、排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吸等方式带走废物。
我接着说:“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体要从外界吸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把它变成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将身体的一部分物
质分解,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新旧物质的更新,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
只有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才能表现其他的特征。
”
“生物还有哪些特征呢”,我问(利用多媒体演示:草履虫应激性实验;水螅受刺激缩成一团的实验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想一想这说明生物有什么特征?”
一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看到一侧培养液旁边放盐粒后,草履虫都游到了另一侧培养液中。
”
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看到用针轻轻碰水螅,它就会缩成一团。
”
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
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盐对草履虫有刺激,对它生活不利,所以它逃走了。
”
另一个同学接着说:“针对水螅有刺激,所以它会缩成一团。
”
我接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有同学说:“我用小木棍碰过蚯蚓,它的身体马上收缩。
”
另一个同学说:“我知道含羞草的叶受到触动会自然下垂。
”
还有个同学说:“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
”
我说:“通过以上的实例,你们认为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马上回答:“它们对外界刺激都有反应。
”
我高兴地说:“同学们归纳得太好了,我们把生物遇到外界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应激性。
生物有应激性,大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植物的应激性明显,植物的应激性通常表现
在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方面。
”
下面我们再看一段VCD短片。
片段内容: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一粒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繁殖的过程)。
2.一些生物的繁殖方式(细菌、真菌、植物的营养繁殖,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
“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看到哪些现象?”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一粒小小的种子能萌发成幼苗并能由小长大”“一个细菌能形成两个细菌”“我看到蛇和龟靠下蛋来繁殖后代”等。
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后代的特征。
师生互动总结出生物的一些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
我说:“下面我们打开书看看科学家的观点。
”看到自己的观点跟科学家的基本一致,学生们非常兴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它是我们辨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各图,指出哪些属于生物、非生物?并说明理由。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与交流我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学到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习”“我知道了怎样调查”“我感觉到正是有了生命世界才变得精彩”“我知道什么是生物与非生物”“我们以后要好好保护生物”等。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