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专题一、民事权利和义务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9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本案中甲说“先拿去用吧”实际上是拒绝了乙“给我吧”的要约,而提出了一项新的要约、乙走时将照相机带走则是通过行为做出承诺,所以甲乙之间属于借用关系。
(2分)(2)判决相机归丙所有。
乙在借用期间占有甲的照相机,又将照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丙,乙属于无权处分行为,但是丙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合理的市场价格,受让时不知情,已交付)可以取得照相机的所有权。
(4分)交付前,林某对张某拥有债权;(1分)交付后,林某拥有电脑的所有权(或物权)。
(1分) (2)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1分)林某所述“天气寒冷”“伙计手上长了冻疮”不符合不可抗力的情形。
(1分)如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违约方应当赔偿损失,(1分)林某的违约行为给张某造成了损失,所以法院判决林某向张某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1分)遗弃(1分)白某有义务抚养年幼的儿子和扶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朱某却拒绝抚(扶)养(2分)。
(2)两个请求都会得到支持。
(1分)根据婚姻法规定,朱某的伤残赔偿金属于个人财产,白某不能占为已有,应归还朱某(1分);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抚养费、扶养费的判决,朱某可要求白某支付一定数额的抚养费、扶养费(1分)(1)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
苏稻公司依法享有“稻香村DXC及图”商标专用权。
(1分)未经苏稻公司许可,北稻公司在其生产的糕点中使用苏稻公司持有的注册商标,苏州工业园申联超市销售该侵权商品,因此苏稻公司对此提起侵权诉讼。
(2分)(2)可以。
(1分)我国民事诉讼多采取“原告就被告”的法院管辖原则。
(1分)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本案中,作为被告之一的苏州工业园申联超市,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1分)1.近日,小明通过淘宝网购买了一件价值千元的某名牌T恤,收到货后发现有衣服脱线质量问题,便要求退货。
【民事法律关系】1.甲被乙家的狗咬伤,要求乙赔偿医药费,乙认为甲被狗咬与自己无关拒绝赔偿。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①甲乙之间的赔偿关系属于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②甲乙之间的赔偿关系属于民法所调整的侵权关系③如甲诉至法院,则乙应当承担无过错的举证责任④乙拒绝赔偿是合理的,因为乙未指使狗咬伤甲A.①②B. 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B【解析】本题甲乙之间的纠纷是侵权关系中的因动物致人损害的特殊侵权关系,不属于人身关系的范围。
按照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饲养物损害他人身体和财产,应当由饲养物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
2.甲晚10点30分酒后驾车回家,车速每小时80公里,该路段限速60公里。
为躲避乙逆向行驶的摩托车,将行人丙撞伤,丙因住院治疗花去10万元。
关于丙的损害责任承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应承担全部责任 B.乙应承担全部责任C.甲、乙应共同承担侵权责任 D.乙不应承担侵权责任【答案】C3.甲、乙是同事,因工作争执甲对乙不满,写了一份丑化乙的短文发布在丙网站。
乙发现后要求丙删除,丙不予理会,致使乙遭受的损害扩大。
关于责任承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承担全部责任 B.丙承担全部责任C.甲和丙共同承担侵权责任 D.甲和丙均不承担侵权责任【答案】C【解析】“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甲作为网络用户,在网络上发布丑化乙的短文,乙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丙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但是,丙接到乙的通知后,不予理会,致使损失扩大,故甲和丙应共同承担侵权责任。
故C是正确的。
4.兹有四个事例:①张某驾车违章发生交通事故致搭便车的李某残疾;②唐某参加王某组织的自助登山活动因雪崩死亡;③21岁的吴某与人打赌举重物因用力过猛受伤;④何某心情不好邀好友郑某喝酒,郑某畅饮后驾车撞树致死。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知识梳理(针对浙江选考考纲考点)民事主体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温馨提示:并非所有的公民都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权利能力实际上是所有公民均具备的,是他们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行为能力则因人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未成年人就可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
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比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
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所以作为民事主体,一方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必须依法履行义务。
1.如何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人们必须自觉在法律的规范下来协调和解决冲突,所有社会成员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使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另外,民事权利主体还应该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2.违反义务,有什么后果?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1)为了切实保障民事权利,法律对于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违反义务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民法通则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
这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权利人在实现自己的权利、向他人追究法律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法律基本知识民法中的民事权利和法律行为民法中的民事权利和法律行为在法律领域中,民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门法律学科。
它主要规定了公民和其他主体(如法人、非法人组织等)之间的民事关系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民事权利和法律行为是民法中的核心概念,本文将探讨民事权利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行为的要素和效力等相关内容。
一、民事权利的定义及分类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在特定条件下享有的主体权利。
在民法中,民事权利主要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人格权利三个方面。
1. 人身权利:人身权利是个体享有自身完整和健康的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例如,人们有权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要求他人不侵犯自己的姓名和肖像权。
2. 财产权利:财产权利是个体享有或处分财产的权利。
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
例如,个人有权享有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财产进行合法的支配和处分。
3. 人格权利:人格权利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保护个人尊严、自由和自主的权利。
它主要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婚姻权、知情权等。
例如,人们有权保护自己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拘禁和侵犯。
二、法律行为的要素和效力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依法创设、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意思表示。
一个完整的法律行为应包括主体、客体、表意、意思表示形式和法律目的等要素。
1. 主体:法律行为中的主体是指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民事主体。
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例如,一个个人可以通过买卖合同的方式购买房屋,这个个人就是该法律行为中的主体。
2. 客体:法律行为中的客体是指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对象。
客体可以是财产或其它具体权益。
例如,合同中的交易商品、服务等就是法律行为中的客体。
3. 表意:表意是法律行为中主体表达一定的意思,即意思表示。
这需要主体的真实意思与其表达的一致。
例如,在签署合同时,双方应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重点知识汇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公民,我们应当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构建的法律体系中,民法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
民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许多条文包含“权利”二字。
民事权利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并贯穿人的一生。
那么,民法包含哪些民事权利和义务?权利人应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义务人没有履行义务可能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民法的世界。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根据民法,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民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
民法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健全财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的保护。
物权是最基本的财产权。
我国对物权实行物权法定、平等保护等原则。
知识产权是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第三课订约履约诚信为本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重合同、守信用是全社会的共识。
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除了依靠诚实守信等道德约束,还需要合同法律制度的保障。
法律通过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维护诚信、健康的市场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
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无救济则无权利。
”这句古老的法律谚语表明,假如法律不能为权利提供保护,无法对侵权人追究法律责任,那么,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将只停留在纸面上。
法律应当针对侵权行为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也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不逾越权利的边界,更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一)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难点问题1.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第一, 我国法律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第二, 我国法律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第三, 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对我国法律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一致性(二)专题二“民事权利与义务”的重点、难点问题1.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构成要素和产生特征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一定的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事件和行为2. 物权的种类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三)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的重点、难点问题1. 合同的法律特征和合同的订立法律特征:(1)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2)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3)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4)一经成立生效后必须共同遵守。
订立合同:要约和承诺要约条件:(1)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2)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 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3)要约必须由特定人发出;(4)要约必须向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5)要约应送达受要约人,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必须具备的条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向要约人作出;(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承诺要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5)承诺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2. 合同重在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违约责任强制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四)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的重点、难点问题1. 劳动争议的处理含义和类型处理的方式:调解、仲裁和诉讼2. 经营者的义务10项内容(五)专题五“家庭与婚姻”的重点、难点问题1. 如何区分家庭暴力与虐待?定义区别:特征,表现方式2. 关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含义无效婚姻(六)专题六“法律救济”的重点、难点问题1. 各诉讼法的共有原则(l)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模拟练习专题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8年2月28日发表了《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请回答:(1)法的本质与特点是什么?(6分)(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有什么?(4分)专题二民事权利与义务1、甲年过30,未婚,暗恋同事乙。
一日,甲在乙门外拾得一本相册,发现正是乙的影集,如获至宝。
甲将乙的照片悬挂于室内欣赏,并利用电脑合成技术,将自己的照片与乙的照片合成在一起,制作成画册,题名为“爱的宣言”,并上网传播。
(1)甲是否具有侵犯乙的合法权益?(4分)(2)假如甲侵权,应该以什么方式承担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6分)2、某体育明星获得全国比赛冠军,某报社刊登了他的比赛照片,并配有有关文字报道。
后来,某运动鞋制造厂家在未经其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在产品广告中也使用了该运动员的照片加以宣传。
该体育明星获悉情况后,将报社与厂家一并告上了法院。
请问(1)上述案例中涉及到体育明星什么权利?(2)报社与厂家是否侵犯了体育明星的合法权利?假如有,该承当如何的民事责任?(3)假如法院受理了该案件,案件审判需要有关证据,谁应负有举证责任?能够提供什么种类的证据?法庭开庭审理有几个阶段?3、某公司生产的婴儿护肤品质量不合格,许多婴儿使用后出现皮肤过敏等症状。
从民事法律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案例中婴儿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厂家应承担什么责任?(2)有关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为什么并没有侵犯厂家的名誉权?4、甲将自己的手机卖给乙。
双方协商售价为3 500元,乙当即预付1 500元。
双方当时还约定过6天乙付清余款2000元后,把手机拿走。
不料第二天发生地震,手机被砸坏,乙得知此事后要求甲归还l 500元,而甲认为手机已卖给乙,不仅不一致意归还1 500元,还要求乙付清2 000元。
(1)物权有哪几种?本案涉及哪一种物权?(4分)(2)你认为应如何处理本案?请说明理由。
2019年4月政治高考《法律常识》复习(学案)专题一、民事权利和义务使用班级:选修1、5、7 份数:100编 辑: 日期:2019年3月3-4日一、明确目标、把握高频考点二、构建知识框架三、知识默写、关注记忆细节考点一、民事法律关系一、构成要素1. 要具有相应的 能力,包括 、 、 。
其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包括: 、 ;可以进行与其 、 相 的民事活动;可以进行接受 、 、 等纯获利的民事活动,其它由其代理人代理或确认。
无民事行为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 和 ,通常二者之间是 和 ,互有 关系二、民事法律责任1.2.承担方式:(略)(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 适用)2019年4月政治高考《法律常识》复习(学案)三.民法对诉讼维权时效的规定为年,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法院不再民事主体要求保护权利的主张。
注意:对于相同两个主体的民事责任和责任同时出现在司法实践中只能。
考点二积极维护人身权1人身权包括:和权(在家庭婚姻中)2.人身权(一般):权、权、权、权、权(1)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是每个人从事一切活动必不可缺的条件。
《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害责任(略)(2)民法总则规定,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和依照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
笔名和其他名同样受法律保护。
(成年、未成年、依法修改)(3)民法总则规定,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和排除的权利。
他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4)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人和人组织依法享有名誉权,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法律禁止用、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
(5)为了保障人们生活的安宁,使其不受干扰,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取得并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或他人个人信息。
任何侵害隐私权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只要不涉及利益(前提),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专题18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考点一民事权利和义务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民(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a):主体、客体、内容。
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之中,并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民事主体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实现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c):①民事权利的实现。
民事权利的实现的条件:具备法律依据、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要求: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使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当前我国公民的维权意识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增强。
②承当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适用。
(3)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a):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法院不再支持其要求保护权利的主张。
2、积极维护人身权(1)生命健康权(b):①人身权的主要内容是保护人格和尊严,法律要求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
②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③既要维护自己的人身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④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是个人从事一切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⑤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或死亡的,应当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补助费、丧葬费等。
(2)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b):①姓名权及法律保护:姓名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符号,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的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姓名户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自己的姓名(包括笔名和其他别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②肖像权及法律保护:肖像权是人们对其外部形象所享有的人格利益,公民有再现、使用和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民事权利的界限:(1)要求: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并且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①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但是,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
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但是,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
③法律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在著作权上表现明显,如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
(2)妥善处理相邻关系:①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②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在和睦家庭中成长家和万事兴1.育小责任大:(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义务:①父母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更不得有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②父母应当让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阻碍其入学或迫使其中途退学、辍学;③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在履行监护职责时,父母应当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利益。
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
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和合理惩戒。
2.敬老是义务:(1)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赡养父母,要求子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要;要求子女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
专题一、民事权利和义务一、明确目标、把握高频考点二、构建知识框架三、知识默写、关注记忆细节考点一、民事法律关系一、构成要素1. 要具有相应的 能力,包括 、 、 。
其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包括: 、 ;可以进行与其 、 相 的民事活动;可以进行接受 、 、 等纯获利的民事活动,其它由其代理人代理或确认。
无民事行为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 和 ,通常二者之间是 和 ,互有 关系1.2.承担方式:(略)(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 适用)三.民法对诉讼维权时效的规定为年,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法院不再民事主体要求保护权利的主张。
注意:对于相同两个主体的民事责任和责任同时出现在司法实践中只能。
考点二积极维护人身权1人身权包括:和权(在家庭婚姻中)2.人身权(一般):权、权、权、权、权(1)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是每个人从事一切活动必不可缺的条件。
《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害责任(略)(2)民法总则规定,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和依照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
笔名和其他名同样受法律保护。
(成年、未成年、依法修改)(3)民法总则规定,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和排除的权利。
他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4)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人和人组织依法享有名誉权,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法律禁止用、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
(5)为了保障人们生活的安宁,使其不受干扰,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取得并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或他人个人信息。
任何侵害隐私权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只要不涉及利益(前提),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侵权责任法》规定:以上侵权,权利人有要求侵害、恢复、消除、,并可以要求。
人们在生活中既要维护自已的人身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益。
考点三依法行使财产权——狭义一、所有权——权利人可以其所有物,依照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收益和,并享有其利益。
1.动产一般按照(动产转移给对方占有)的方式取得所有权。
对于价值较大的动产也以取得所有权,但如果遇到取得并登记,则取得所有权2.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则到相关部门办理产权登记。
注意:善意取得即岀于、价格、应该登记已、不需登记的已经。
物、物、物、物、的饲养动物不适用善意取得:。
二、用益物权——以财产的、为目的的物权。
农民的:权、权(村所有、由政府审核、政府批准)都农民的重要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等三、担保物权1、抵押权,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或)的,不动产抵押签订合同并且登记,方有对抗效力。
2.质权则将其产移交债权人(不是有)3.留置权,债权人有权其已经合法的债务人的产。
担保优先受偿是指可以将其进行折价或拍卖、变卖该动产或不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多余款项要归债务人,不对对方担保物享有权。
考点四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一.著作权也称“权”;包括:著作权和著作权,即人格权在知识产权上的体现1著作人身权:包括:权,权,权,权,该权利由作者享有,不可、和。
作者死后,一般由其继承人或者法定机构予以保护。
2.著作财产权:①复制权②发行权③改编权如将长篇著作缩写为简本。
二是在不改变作品基本内容由一种类型改编成另一种类型。
④翻译权⑤汇编权⑥表演权⑦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⑧展览权⑨信息网络传播权⑩广播权⑪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公开作品。
2.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自己的著作权可以自己行使,也可以许可他人行使著作权并获得报酬,著作权人还可以将著作权转让他人。
未经著作权人使用其享有的著作权的作品,就构成侵权。
因为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有规定除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法律保护外,其余权利都有期限。
(例如: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一般是作者的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保护期限;法人作品发表后50年;电影作品和摄影作品发表后50年。
保护期一旦届满,则该作品进入领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承担民事侵权责任有:侵害、影响、、等二、专利权(c)(1)我国专利权法规定,他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不得实施其享有的专利发明创造;其他人即使作出了的发明,也不得实施该发明;发明人选择以商业秘密方式来保护其发明,则只要该发明保密得当,就可以一直受到保护,但是,一旦他人作出的发明或者以方式获得该技术信息,则他人可以该项发明,不构成侵权。
(2)专利权的种类及保护期限:发明(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年);保护期计算:从之日起开始计算并受到保护,保护期满后,这些发明创造就进入领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三.商标权(c)(1)商标法规定:商标人享有商标权,未经许可,他人不得在商品或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或的商标,也不得销售注册商标的商品。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有效期届满可申请注册,次数不限。
国徽、国旗、国名、县以上行政区划(不包括县)的名称、产品的名称(不具有显著性)等不能用做商标(2)侵权责任:可以判决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还可以作出罚款,收缴侵权商品、伪造的商标标识和专门用于生产侵权商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财物的民事制裁决定。
四.高考7+1,把握考试方向1【知识产权】梁某将其署名的4幅摄影作品授权给“天下美食”微信公众号发布。
两天后,B公司将该作品略作修改并署名“吃喝玩乐”对外发布。
梁某发现后,将运营“吃喝玩乐”微信公众号的B公司诉至法院。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被告侵犯了原告的著作人身权②被告侵犯了原告的著作财产权③原告的著作权都是有一定保护期的④原告应以商业秘密方式保护其作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所有权】、杨某结婚前,其父赠予他一套住房。
结婚后不久,杨某与张某签订合同,将该房卖给张某,但尚未办理房屋变更登记手续。
就在此时,其妻知道了此事,当即表示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该套住房所有权归( )A、杨某所有B、杨某与其妻共有C、张某所有D、杨某之父所有3【财产权】.在一次聚会上,张某发现刘某的手机是自己不久前丢失的。
事实是,该手机是王某在公交车上捡到后卖个刘某的,交易时刘某对此并不知情。
据此,我们可判定A.王某应承担道义责任,但不需承担法律责任B.刘某属于善意第三人,已取得该手机所有权C.张某是手机所有权人,可请求刘某归还手机D.刘某应归还张某手机,张某须返还刘某购机款4【人身权】.张某通过其微博发文,毫无根据地质疑和否定某知名抗战烈士的英雄事迹,损害烈士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此,烈士子女向法院起诉。
张某的行为侵犯了()A.烈士和其子女的名誉权B.烈士子女的隐私权C.烈士的名誉权D.烈士子女的名誉权5【民事行为能力】.十周岁的小明要去外婆家,他用手机约了一辆出租车,并在电话中对司机讲明了路线,双方约定出租车费为10元。
出租车到后,小明刚要上车,司机却以小明年纪太小为由,拒绝搭载。
小明的约车行为所产生的合同①已成立②须经小明父母追认才成立③有效④须经小明父母追认才有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民事行为能力】.王某7周岁的儿子在家里玩打火机引发火灾,消防人员接警后迅速赶来。
因李某的私家车停在小区消防通道,消防车无法顺利进入火灾现场,导致王某的财产损失扩大。
本案中,应对王某的财产损失承担民事责任的是①王某的儿子②物业公司和消防部门③王某④李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知识产权】.某大学医学系教授朱某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生产某种中成药物的特殊方法。
为保护这一生产方法,他可以选择的途径有 ( )①使用这种方法自行生产药物,并在药物商品包装上使用注册商标②将这种生产方法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③在医学杂志上发表论证这种生产方法的论文④申请取得对这种生产方法的专利保护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8【人身权】.甲与乙因工作原因结怨。
为报复乙,甲在网络上散布乙有婚外情等不实之词,还将偶然偷拍到的乙与异性多人在饭店大堂正常聚餐的照片发布在网络上作为佐证。
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 )A.名誉权B.肖像权C.姓名权D.隐私权9.【人身权】张某发现,某商场的装饰橱窗中有一幅广告,其中的婚纱照很像自己与妻子的。
他想起自己与妻子上个月曾在某照相馆拍过婚纱照。
经证实,商场广告中的照片果然是张某的婚纱照,商场则是从照相馆购买了张某的婚纱照。
(1)照相馆侵犯了张某的哪项权利?简要说明理由。
(3分)(2)照相馆应当承担哪些民事法律责任?(3分)10【所有权】.从事运输的赵某与H二手车贸易公司签订了购车合同,约定以30万元的价格购买该公司一辆运输车,并按约定交纳了5万元定金。
赵某在约定期限的最后一天交款提车却遭拒绝。
原来,H公司已将该车以38万元卖给了周某,并帮助周某办理了过户手续。
赵某要求H公司继续履行合同,而该公司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定金。
双方协商无果。
赵某因此受到较大损失,遂将H公司诉至法院。
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知识,结合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赵某能否获得该车的所有权,并说明理由。
(3分)(2)指出H公司应承担何种民事法律责任及承担方式。
(3分)11【知识产权】、2010年,金某申请的“非诚勿来”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核定服务项目为“交友服务、婚姻介绍所”等,随即他以“非诚勿来”为名开设婚姻介绍所。
同年,s电视台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来》开播并收取大量广告费,影响了金某商标正常使用,金某将其告上法庭。
在诉讼过程中,s电视台进行了抗辩并向法院提交版权登记证书、《非诚勿来》视频内容等。
近日终审法院判决该电视台构成侵权。
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知识,结合本案,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法院判决s电视台侵权的理由。
(3分)(2)指出在本案诉讼过程中s电视台是否应承担举证责任,并说明理由。
(3分)12【知识产权】.画家叶某在家中宴请好友,席间挥毫作墨竹图一幅,署名“醉石”。
好友王某十分喜欢此画,未经叶某同意,悄悄携该画离开。
是夜,王某将“醉石”添笔为“醉后”,并送去装裱。
裱画师陆某认为该画作甚佳,全幅临摹下来后,将临摹作品售出。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著作权角度,说明本案中的当事人侵犯了叶某的哪些权利。
(4分)(2)若叶某通过民事诉讼维权,可提出哪些诉讼请求?(2分)五.高频考点和易错题汇编(课后自主、下讲讲评)1. 【民事能力】9岁的王小某用父亲王某的手机申请QQ号并绑定王某的银行卡.用银行卡中的钱购买了“王者荣耀”游戏装备,该卡有60多次网上“快捷支付”记录,最多的15元,最少的仅0.5元,总共605元。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王小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行为无效B.王小某的购买行为因符合其年龄与智力而有效C.王某可以向游戏平台讨回儿子消费的605元D.王某若不追认购买合同,其子的购买行为无效2.【侵权类型】网络名人方某与崔某因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展开的论战升级,各自发表针对对方的若干微博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