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2年级下册册:第3课时 练习课 课堂作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十一课时:练习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用笔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点回顾和专题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用乘法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习重点 1.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重点知识归纳 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1.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除的过程中没有余数):在笔算除法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中间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占位。 2.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除的过程中有余数):在笔算除法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中间哪一位不够商1,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占位,这个数位上的数与下一数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1.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没有余数):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被除数个位是0时,直接在个位商0占位。 2.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有余数):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被除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商1,直接在个位商0占位,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估算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能被整除),然后按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口算出结果。 二、专题讲解 知识点1: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1、2题 分析: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在笔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中间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占位。如果除到被除数中间哪一位不够商1,直接在这一位商0占位,这个数位与下一数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知识点2: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9题 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7天传递了840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分析:求平均每天传递的千米数,就是求把840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840÷7按照一位数除三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是0,就在个位上商0占位。 知识点3:估算的应用 每瓶饮料3元,58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饮料? 错误答案:58≈60,60÷3=20(瓶) 正确答案:58≈60,60÷3=20(瓶),因为60元正好能买20瓶饮料,而58元比60元少2元,不够买1瓶饮料,所以最多能买19瓶饮料。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有根据生活实际合理地进行估算。 规避策略:估算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服务的,所以要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估算。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8页第11、12题。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实际计算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作业布置: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字典,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2.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赠汪伦》,并背诵,反复朗读诗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准备】
准备好《新华字典》、小纸条、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查字典的步骤➜正确理解古诗意思并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作业设计】
1.把你的名字写下来,然后在字典里找到这些字,看看是什么意思。
姓名:
第一步找大写字母()
第二步找音节()在()页
第三步翻页()找字
2.把古诗《赠汪伦》背给家人听。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体验亲子阅读的愉悦。
2.知道要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学习准备】
准备好文章《胖胖的小手》,铅笔、尺子,边读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对照拼音读通短文➜读中体会家人们喜欢一幅画的原因➜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角色的感情➜演一演这个故事➜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作业设计】
1.和家人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2.自己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3.请你以《我有一双巧手》画一幅画,并写上你想说的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钩、铲、梅、柿”等,10 个与“金、木、水、火、土”有关的生字。
2.通过朗读词语,体会近义词,并会用近义词说话。
3.会根据句子的语境想象相关画面,并会仿写句子。
【学习准备】语文书、削好的铅笔、橡皮。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第一课时)1.导入:单元回顾,了解“世界之初”。
2.【识字加油站】识字读词、交流识字方法会认“钩、铲、梅”等 10 个字。
3.【字词句运用】体会近义词,并会用近义词说话。
会根据句子的语境想象相关画面,并会仿写句子。
4.【我的发现】通过观察,发现部首与什么有关。
【作业设计】一、汉字叠罗汉。
二、用上下面的一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忽然、突然立刻、马上一瞬间、一眨眼逐渐、渐渐慢慢、徐徐慢吞吞、慢悠悠我会写:【参考答案】一、(答案不唯一)氵—海—大海—河—河水礻—福—祝福—礼—礼节衤—被—被子—补—补充二、上课铃响了,小花立刻走进教室,小明还是慢吞吞地走着。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舟夜书所见》,图文对照,想象画面,感知诗的意思。
2.阅读《李时珍》,了解短文内容,发挥想象,体会李时珍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学习准备】语文书。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第二课时)1.【日积月累】背诵《舟夜书所见》,图文对照,想象画面,感知诗的意思。
2.【我爱阅读】阅读《李时珍》,了解短文内容,发挥想象,体会李时珍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作业设计】一、默写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二、我会填空李时珍是朝伟大的家和家,他用了整整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
【参考答案】一、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二、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用了整整二十七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学习重难点:自主识字,正确书写,探索春天的奥秘。
学习准备:字词卡片,课件,小黑板。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回味春天1、【播放春天美景】说说画面展现的是哪个季节?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春天吗?2、小黑板出示一年级上册所学的《识字1》,齐读。
如今,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又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寻找春天的美丽吧!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圈出生字,自主识记(学生自制生字卡)。
1)带拼音认读,注意“遮、触”是翘舌音,“嫩”韵母不是un。
2)脱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组词。
3)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走进春天1、看课件,听课文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读顺。
3、解读课文。
1)春天来了,孩子们去干什么?找出动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我们找到春天了吗?启发理解“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指导读句子。
3)在这美丽的春天的里,我们找到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
4)回报交流“我找到的春天”,指导读好问句。
5)畅所欲言: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听到了什么?我们闻到了什么?我们触到了什么?6)拓展文中最后的省略号,说说春天还在哪里?指导读最后一段。
四、朗读全文,赞美春天五、再认生字,复习巩固六、布置作业,寻找春天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进入课堂1、认读生字,检查识记情况。
2、组词巩固。
二、汇报交流,赞美春天1、说说你找到春天。
2、把你喜欢的文段读给大家听。
3、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
全诗共5节,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言优美,好读易记。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期望帮助到您。
【原文】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辞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纭动身。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可以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视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教案】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和视察大自然的爱好。
2、连续学习了解自然段(本课指“节”)内容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词语句子肯定“得”的三种不同读音。
4、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准备:1、设计、制作有关课件,收集实物蒲公英、苍耳、石榴等;准备田字格黑板。
2、了解学生已有的与课文中内容相干的知识情形。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知道生词、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和视察大自然的爱好。
3、掌控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
抓住“植物”一词,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得”字不同读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练习课,主要针对第二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复习和练习。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练习题、计算器(可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5分钟)利用之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入本节课的练习。
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小明有23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朋友们,如果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那么最多可以分给多少个朋友呢?”2. 练习题解答(10分钟)给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解答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习的方法,例如分解因数、交叉相乘等。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解题思路,共同提高。
例题1:24 × 17 =解答:将24分解为20和4,将17分解为10和7。
然后,计算20 × 10 = 200,20 × 7 = 140,4 × 10 = 40,4 × 7 = 28。
将这些结果相加:200 + 140 + 40 + 28 = 408。
所以,24 × 17 = 408。
3. 练习题解答(10分钟)继续给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可以增加一些难度,例如带有小数的乘法或者带有括号的乘法,以挑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题2:15.2 × 7.3 =解答:将15.2和7.3都乘以10,变为整数:152 × 73 = 11096。
【导语】这是⼀篇能够引起学⽣思考⽽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
鼹⿏先⽣得到了长颈⿅⼤叔寄来的包裹,却因袋⼦破了不得⽽知⽽遗憾,意外中,他竟然看到了⼀条开满鲜花的⼩路,体验到了鲜花带给⾃⼰和⼩动物们的惊喜。
故事结尾,松⿏太太⾼兴地说:“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故事的表层,由失望到惊喜,由惋惜到⾼兴,在巧合中表现出趣味。
故事的深层,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创造幸福⽣活的过程中⾃⼰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这些都会引发学⽣许多的思考。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认识"裹、寄"等11个认读字,会写"邮、递、员"等9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引导学⽣了解"邮包、奇怪、懊丧、花朵簇簇、绚丽多彩"等词语在课⽂中的含义。
【过程与⽅法】 理解课⽂内容,感受⽣活的美好,培养绿化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感受⽣活中的美,热爱⽣活,喜爱⼤⾃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引导学⽣了解"邮包、奇怪、懊丧、花朵簇簇、绚丽多彩"等词语在课⽂中的意义,感受语⾔的趣味,感受⽣活的美。
【教学难点】 1.指导学⽣根据课⽂内容,仿写句⼦,提升语⾔运⽤的能⼒。
2.感受⽣活中的美,热爱⽣活。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创设情境,导⼊课题 1.导⼊部分:⾳乐激趣导⼊活动: 欣赏欢快活泼的⾳乐《娃哈哈》,让学⽣感受祖国像花园⼀样美丽的景⾊的意境,为学习故事做铺垫。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师引导:"开满鲜花的⼩路"到底有多美,这些花是谁种下的呢?就让我们⼀起来读读课⽂,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识记⽣字新词。
1.朗读课⽂我能⾏。
正确朗读课⽂。
(1)学⽣⾃读课⽂,课件出⽰要求: (课件出⽰): 读准字⾳,读通句⼦,难读的地⽅多读⼏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课时练习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册书第1-2课时所学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涉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位置与坐标、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位置与坐标、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位置与坐标、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位置与坐标、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2.学生准备:回顾第1-2课时的学习内容,准备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如坐标轴、几何图形等,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法指导:(课件出示3)标注:标出诗节。
(按空行共分为四节)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想:雷锋叔叔,在哪里?(讨论)2.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3.师生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4.教师:(1)配乐诵读。
(2)学生边听边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检查自学情况:①小老师领读生字②小组开火车读③认读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4、5)léi fēnɡ shū shu cénɡ jīnɡ ní nìnɡ jiǎo wō nián mài雷锋叔叔曾经泥泞脚窝年迈jīnɡ jí huā bàn jīnɡ yínɡ xún mìxū yào wēn nuǎn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温暖④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把词语在文中涂出。
出示句子,巩固认字:(课件出示6)A.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B.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
C.冒着蒙蒙的细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D.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⑤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7)年迈:年纪很大了。
(看图明意思)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首先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再让学生利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阅读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领读、小组开火车读,让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读音准确把握,然后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检查,看看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泥泞:指道路上因为下雨的缘故而积水,从而导致的烂泥,使道路行走举步维艰。
(看图法)晶莹:形容露珠等球型物体光亮而透明。
晶:光亮透明。
莹:光亮透明。
(由露珠的光亮透明的特点来猜) 寻觅:寻找。
第3课时 练习课
一、直接写得数。
7×5= 6×8= 9×9= 7×8=
42÷7= 54÷6= 72÷9= 49÷7=
二、列式计算。
1. 5个9相加是多少?
2.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算式: 口诀:
3. 6的8倍是多少?
4. 54是9的多少倍?
算式: 口诀:
5.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多少?
三、解答应用题。
1.有32个同学排队,每4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
2.小红买了5本书,每本书6元.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3.老师买了48根跳绳,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