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2.50 KB
- 文档页数:6
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绪论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所需。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作为普及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得到了提升,创新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
然而,就整体水平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生自身因素相比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术能力相对较弱,科研思维不够敏锐,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都是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
学校因素高职院校受到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学校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但忽视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整体创新能力偏低。
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学校应该加强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实践环境。
在自主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充分支持和鼓励。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建设学校要建立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与训练,引导学生提高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程可以包括科研设计、科研论文写作规范、科研数据分析等方面。
提供科研创新机会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机会,比如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等,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营造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的文化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和环境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结论高职院校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
高职院校应该发挥自身特色,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第34卷 第6期2019年11月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Vol.34, No.6Nov. 2019高校承担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现代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精神,教育部、财政部从2019年开始,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简称“双高计划”)。
其中,打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探索陈 路1 刘鸿程2 黄 丽3(1.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湖南 岳阳 414000;2.岳阳爱康医院 骨外科,湖南 岳阳 414000; 3.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摘 要 高校承担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是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凝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营造学术氛围、开展科学研究的关键条件。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可聚焦新兴产业,对接区域内的优势产业链和千亿级、万亿级产业,跨界合作,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耦合机制,重点建设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中图分类号 G712.4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738X(2019)06-0009-04收稿日期:2019-10-19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双一流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师核心素养研究”(XJK18CZY075)。
作者简介:陈路(1979-),女,湖南祁东人,医学副教授,医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妇幼保健、老年护理与护理教育。
“双高”视野下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摘要:基于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要求,分析梳理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列建设与管理的原则、机制,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提供了理论实践的范本。
关键词:双高;科研平台;建设管理;机制一、引言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1]。
高职院校的行业和职业性特征鲜明,其重要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是面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基于此定位,高职院校科研平台主要承担支撑学校战略发展、贯彻学校学术研究意志、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承担相关应用技术研发、实现科研育人等五大工作任务,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高职院校依托科研平台,如何实现学校“双高”建设的战略目标,如何构筑可持续平台运行机制,如何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是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科研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建设目标统筹不足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周期长,建设历史远近不一,各科研平台当时的目标任务与学校“双高”建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
各平台之间彼此独立分散,设备资源利用率低,在一个轮次建设验收完毕后,存在目标定位弱化、支持力度降低等现象。
(二)学术自治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相对综合性本科院校规模普遍要小,特别对于行业性质极为明显突出的院校,往往管理层对于科研平台的话语权较重。
在该种模式下,有利的一面是便于统筹科研目标和学术资源,不利的一面是科研平台学术自主性较弱,在细分科研领域的存在探索深度不足的问题。
(三)产教融合创新意识不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最重要的特征,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定位于“建设兼具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体现学校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研究【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展开研究,引言部分分析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在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地方工作需求与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的关系,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更好地为地方工作服务,案例分析和政策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对地方工作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了总结。
本文旨在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与地方服务水平,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地方工作、研究、意义、作用、服务、需求、关系、案例分析、政策建议、重要性、展望、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研究备受关注。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责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地方工作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支撑。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与地方工作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地方的发展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和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研究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高专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地方工作需求与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的关系等问题,可以为高职高专院校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工作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推动科技创新与地方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研究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高职高专院校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研究,高职高专院校能够为地方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和转型。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以漳州职
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为例
许志跃
【期刊名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4)2
【摘要】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
通过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中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实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背景和目标,并详细描述了平台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评估,总结了平台建设的效果和经验,提出了“双导向”“三融入”“四服务”等优化和改进建议。
【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许志跃
【作者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5
【相关文献】
1."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识图与制图》课程建设为例
2.“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团队能力建设研究——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智能制造中心“双高”建设为例
3.“双高
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研究及实践——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4.“双高计划”支持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电气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例5.地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途径与实践研究——以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平台建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研究作者:***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21年第22期摘要:高职院校科研平台是组织高职院校教师及相关人员开展学术交流、进行科学研究、孵化科研成果、聚集和培育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文章对高职院校科研平台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针对现阶段科研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提供了建设方法,通过实践对研究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工作规划,为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工作给出一个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科研平台;反哺教学;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1)22-0126-04Abstrac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organizing teachers and relevant personn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academic exchanges,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cub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gather and cultiv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s forwar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provides construction methods,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effect through practice, puts forward the work plan for the following work, and gives a feasible schem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back feeding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0 引言四川省教育廳发布的《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支持高校加强科研平台体系建设,完善管理,促进发展。
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在当今社会,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1、建立科研团队:高职院校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涵盖不同学科领域,加强团队协作,提高科研效率。
2、培养青年科研人才: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和技能水平。
3、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高水平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提升整体科研水平。
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1、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高职院校应设立科研专项经费,确保科研经费充足,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2、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先进设备、一流环境的实验室,为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进产学研合作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成立产学研合作中心:设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机构,负责协调校企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建立社会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批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平台,如技术转移中心、公共实验室等,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开展社会服务项目: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项目,如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社会调查等。
3、加强与政府、行业的:高职院校应积极与政府、行业,了解政策导向和发展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五、完善科研与社会服务管理机制1、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申请、实施、结题等环节,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3、建立社会服务评价机制: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定期评价,了解社会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第20卷第4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20 No.4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路径——以H校“端端驱动、融合赋能”模式为例DOI: 10.13669/ki.33-1276/z.2020.059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的总体要求,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被赋予了更多的发展内涵。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为实现教育强韩提文a ,曹 珍b ,肖 斌b(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a.院长室;b.科研处,石家庄 050091)[摘 要]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依托行业办学特色,凝练产教融合内涵;要因势利导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促进产业端和教育端双向交互驱动;要从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上为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产业服务、国际交流等把脉赋能,以更好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引发的技术和人才快速迭代,打造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地。
[关键词]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端端驱动;融合赋能[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 (2020) 04-0018-05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and Skill Innovation ServicePlat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H School Based on the Mode of “End-to-End Drive and IntegratedEmpowerment”HAN Tiwen a , CAO Zhen b , XIAO Bin b(a.Dean’s Office; b.Office of Academic Research,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91)Abstract: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Double 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depend on industry-related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technology and skill innov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situation, and promot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and drive between industry end and education end. Thus, strategy and empowerment should be give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s, personnel training, industrial services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from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rapid ite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alents caused by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to create a height for technology and skil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Key words: Technology and skil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End-to-end drive; Integrated empowerment国、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不断贡献发展动力[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摘要:“双高计划”的实施对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所以在现阶段高职院校改革中,必须结合时代趋势,加强科研管理工作中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主要围绕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展开,分别从思维导向和平台建设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系统化介绍,以此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科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引言:双高计划实际上在提出的时候,主要是为围绕我国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试图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推动教学改革,真正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性,使其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要想完成相关战略目标,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引领和助推区域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日常工作展开中,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优化。
特别是要加强高职院校的科技研发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科研人才的输出力度,从而为双高计划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创新对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当前工作中,高职院校需要将科研管理水平提升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多部门联动,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使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可以得到深化发展。
一、树立科研强校的思维导向高职院校科研系统创新体系在进行建设时,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调整转变,相关领导者和工作人员应该着重认识到科研水平对于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时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于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以及产教融合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变革时,始终需要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趋势,不断加强科学方面的研究,为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高职院校科研服务信息化平台构建摘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主阵地之一,其管理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开展质量。
本文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例,从目前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需求,探索科研管理系统设计及科研服务云平台搭建,后期将结合实际运用继续完善平台功能,切实提高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一、前言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面临向信息化转变,科研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技术服务、应用研究、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其管理服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院科研工作效率,对推进学院职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至关重要。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1]。
因此,开展学院科研信息化工作既是学院信息化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本文将结合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需求,以服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改革为目标,以学院官方网站为基础搭建学院科研服务平台框架,以学院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对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进行设计,使科研服务平台与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深度融合、相辅相成,为平台及系统建设提供支撑,切实推进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不断壮大,科研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
使用办公软件来处理科研管理相关工作,已不能满足目前学院的科研管理需求。
同时,省级“双高计划”的推进建设,对学院科研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全力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科研工作是校企之间就技术创新服务开展的合作,更是学院技术技能人才与企业技术问题之间的对接,更是引领学院科研方向的指南针[2]。
“双高”时代高职院校打造特色科研平台探索摘要:随着“双高计划”的开展,重视与加强科研工作不仅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也是当下时代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科研平台定位、科研团队力量及科研支撑等方面入手, 分析了目前阶段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的问题,并就科研平台定位、建设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为高职院校有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科研平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单位,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平台是学校、教师时间科研创新的土壤,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科研建设尚有许多问题,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失衡,甚至有些高职院校还出现了负加成效果。
一、“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开展科研的新要求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
“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
在国家“双高计划”开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对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有正向加成,更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二、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现实困境一、科研平台定位误区当下高职院校的科研平台地位尴尬,缺乏系统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平台定位不准,在前沿学术上无法比肩普通高校,技术创新又不与行业并轨。
造成这种定位误区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思维定式,许多高职院校都容易陷入传统科研的思维:认同科研即学术的等式,学术化倾向明显,偏离了高职院校在职业技术上的专长。
二是对当前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所处的使命感缺失少。
部分高职院校受限于本身的发展规模和投入,在教学和科研发展选择了较为“保守”的传统职能定位,首先做好教学育人工作,再做科研创新,在科研建设上略显滞后。
二、科研团队力量不足高职教师是开展科研的基本单位,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是对自身专业知识拓展补充,社会服务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备途径,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1)科研团队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