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35 MB
- 文档页数:37
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生猪饲养是一个需要注意多方面细节的复杂过程,在繁殖、饲养、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技巧和要点,下面将就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猪场准备1. 土地选址:应选择地势平坦、空气清新、附近有充足的水源的地方。
2. 饲养场建设:必须要保持场地的卫生、透风、隔离等条件,设施尤其要配齐。
二、品种选育1. 通背×长白猪:是国内一种较好的生猪品种组合,可有效提高种猪繁殖性能。
2. 长白猪×大约克猪:是一种新品种组合,在体形上能够兼顾两者的优点,繁殖性能高,可稳定产出高价肉猪。
三、饲养管理1. 环境控制: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和通风换气,每头生猪的空间不应过于拥挤。
2. 饲料品质:饲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和体重的,应尽可能采用高蛋白质饲料,并定期检测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确认饲料的质量是合格的。
3. 疾病防治:猪场的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治必须做到位,保持充分的卫生条件,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消毒和防疫,同时要保持动物的健康。
4. 科学养殖:猪养殖要实现全养殖过程的科学化,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预防、育种、环境控制等方面,通过科学养殖的方式可提升猪的生产性能。
四、繁殖技术1. 选种繁殖育种:应实行优生优育,选择优良种猪,掌握好各种品种饲养技术,利用科学的繁殖技术进行繁殖。
2. 孕育管理:怀孕期繁殖母猪幼儿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卫生条件,同时还应定期检查体重和健康情况。
3. 产仔与育仔:产仔要求安静、温度适宜、有充足的营养和水源,育仔期间要保持卫生和少扰动幼猪。
五、环境卫生1. 场地清洁: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洗,保证场地内无漏水、粪便和垃圾等废弃物。
2. 光源:宜保持清洁、明亮,同时要防止强光直射猪身体。
3. 空气流通:对于集约式养殖,在密闭猪舍内要保持充足的空气流通和供氧量。
六、其他注意事项1. 猪舍建筑:猪舍建筑的设计要符合猪的生理特点和习惯,要做到通风换气、防病、及时清洗,确保室内采光充足。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 温度控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刚出生的仔猪,需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饲养者需要提供适当的保温措施,如加热灯或发热设备,保持仔猪周围环境温度恒定,并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对仔猪的不良影响。
2. 饲料和饮水管理:仔猪出生后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饲养者应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并确保饮水设施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3. 疾病防控:仔猪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饲养者需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注意卫生环境的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猪舍,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4. 猪舍管理:仔猪需要一个干净、通风良好的环境来生长。
饲养者应定期清理猪舍,清除积存的粪便和废弃物,保持猪舍内部的干燥和卫生。
5. 群体管理:仔猪是社交性动物,需要与同伴一起成长。
饲养者应合理安排仔猪的群体结构,避免攻击和压迫行为的发生,促进仔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6. 疾病监测和早期诊断:饲养者应定期检查仔猪的身体状况,观察其行为和食欲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予以处理,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避免疾病的严重后果。
7. 饲养记录和数据分析:饲养者应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系统,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和比较,了解仔猪的饲养效果,及时调整饲养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8. 饲养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仔猪的饲养管理需要饲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饲养者应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了解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确保仔猪的健康和良好生长发育。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是保持适宜的温度,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进行疾病防控和猪舍管理,合理安排群体结构,进行疾病监测和早期诊断,建立饲养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提高饲养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仔猪的健康和良好生长发育。
生猪饲养技术
1.环境管理:猪舍温度控制、通风换气、灯光管理、消毒等
2. 饲料管理:
(1) 饲料类型:母猪和仔猪需要不同的饲料,应选择营养全面的饲料。
(2) 饲喂量:根据猪的体重和年龄、品种等因素确定合适的饲喂量。
(3) 饲喂频次:根据猪的饥饿程度,分次进行饲喂,保持定时定量。
3. 疫病防控:
(1) 定期注射疫苗,防止猪瘟、口蹄疫等猪病的发生。
(2) 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
(3) 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疫情传播。
4. 养殖密度控制:根据猪舍空间和猪的体重、品种等情况,控制养殖密度,避免猪之间挤压过度,造成压死和伤害。
5. 质量管理:加强畜产品质量控制,保持生猪的健康和安全,确保消费者对畜产品品牌的信任和满意度。
养猪饲养技术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兴起和养殖技术深入人心,大多数农村都已改以往的散养猪模式,现在更多的是规模化养殖。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养猪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养猪饲养技术1饲料配比饲料配比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以及猪的健康状况,所以科学配置饲料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饲料的配比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进行配比。
猪的生长前期:需要20%的玉米、0.25%的食盐、4.5%的鱼粉、4%的青糖、50%的青菜、3.5%的棉饼、15%的大麦、0.5%的石粉以及2.5%的麦麸。
此种饲料配置可以使猪日增长量达到450克左右。
猪的生长中期:需要18%的玉米、0.25%的食盐、2.5%的鱼粉、8.5%的青糖、50%的青菜、2.5%的棉饼、13%的大麦、0.5% 的石粉以及5.5%的麦麸,此种饲料配比可以促进猪快速生长,日增长量约为720克。
猪的生长后期:需要15.5%的玉米、0.3%的食盐、1%的鱼粉、18%的青糖、50%的青菜、1.8%的棉饼、10%的大麦、0.5%的石粉和4.5%的麦麸。
此种饲料配比可使猪日增长量约为830 克。
猪的味觉较为发达,数据显示,猪口腔内的味觉细胞多达 1.5万个,所以饲料配比也要从其味觉入手,可以促进其唾液腺、胃腺以及胰腺的分泌,提高采食量,促进猪的生长发育。
目前在猪饲养中使用的调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甜味料的调配。
在饲养肥猪时,需要在其每公斤的日粮中添加糖精0.05 克,这样可以增加肥猪的采食量,可以促使肥猪的日增量提高6.5%左右;在哺乳期的母猪日粮中添加糖精55ppm,可以防止母猪在哺乳期产生厌食,并且还可以提高乳汁量。
在仔猪的日龄中加入180ppm的糖精,同样能够提高仔猪的采食量,提高其日增量;二是香味料的调配。
在香味料的调配中,不能一味地使用添加剂来达到效果,而是需要适当加入脂肪和油脂等带有香味的饲料。
一般情况下,肥猪和母猪的使用量存在不同。
在肥猪的日龄中加入脂肪2.5%,可以使肥猪日增长量达到730克,并且有效提高了料重比;母猪的日粮中添加5%的脂肪,可以有效增加乳汁量。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生猪由于饲养条件有限,多圈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起来看看。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在饲养公猪时,必须时刻注意它的营养状况,使其保持不肥不瘦。
过肥的公猪整天睡觉,性欲低下,过瘦则营养不良,没有性欲。
(二)猪体应保持清洁卫生。
每天可刷拭一次猪体。
并要求每天在运动场地运动2小时左右。
此外,种公猪应单圈饲养,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良好的性欲。
(三)种公猪的饲养应以精料为主,粗、青饲料搭配,饲料种类要求3种以上搭配。
配种旺季应加喂豆类、鸡蛋等蛋白质饲料,以提高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基本要求是保证母猪身体健康、按期发情,消除不孕因素,及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配种前母猪的膘情达到6—7成为宜,太瘦或太肥的母猪对受胎都不利。
经产母猪由于哺乳,体况消瘦,应在配种前20—30天实行“短期优饲”,使其恢复体力。
三、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身体健康和无遗传疾患。
后备猪应是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健康无病,并来自无任何遗传疾患的家系。
猪的遗传病有多种,常见的有疝气、隐睾、偏睾、乳头排列不整齐、瞎乳头等。
遗传疾病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严重的造成死亡。
2、体形外貌的选择。
后备猪体形外貌应具有品种特征。
例如,毛色、耳型、头型、背腰长短、体驱宽窄、四肢粗细高矮等均要符合品种要求。
如长白猪毛色纯白,耳大且前倾,头小嘴长,体驱细长,后驱丰满,四肢细高,给人清秀的感觉。
3、繁殖性能的选择。
繁殖性能是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后备猪应来自繁殖力高的家系,并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
4、生长和育肥性状选择。
后备猪的生长育肥性状或者和其同窝猪的育肥性状都是挑选后备猪的依据,包括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方面四、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诊断,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2、配种初期的母猪应少受刺激,避免热应激,不得鞭打、追赶母猪。
猪饲养管理技术技巧要点饲养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育肥期间,饲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高低。
因此,对于养猪户而言,必须要根据猪的品种、所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发育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来增加猪的日增重及缩短肥育周期。
1、日粮搭配日粮的搭配要求营养均衡,而且要保证其浓度的平衡,使猪只发挥出自身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一般在搭配过程中,除了要注意钙和磷的平衡外,各种氨基酸之间也要保持平衡,因为过量的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会被氧化分解,抑制动物的饲料摄入量,并增加能量消耗。
2、饲料调制目前饲喂生猪的饲料原料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以及维生素类饲料等。
一般使用最多的饲料主要有玉米、豆粕、麸皮、骨粉还有一些饲料添加剂等。
在调制饲料时,最好能满足各阶段猪的营养需求,同时注意饲料的适口性,以提高采食量。
做到因地制宜选择饲料。
3、饲喂次数各个年龄阶段的猪,它们的生长需求不同,肠胃消化能力也不同。
所以,在给猪饲喂之时,也要根据猪的种类,阶段进行饲喂。
对于生长育肥猪而言,猪群的食欲以傍晚最盛,早晨次之,午间最弱,这种现象在夏季更趋明显,所以饲养员对生长育肥猪可日喂2次,在早晨上班、下午下班时进行。
4、充足的饮水猪场在选择水源方面要确保清洁少杂质,平时多注意巡查饮水器的使用状态,发现有损坏等问题后及时修理更换,以免影响猪群的正常饮水。
饮水要求:育肥猪日需水量9-12升;生长猪日需水量5-7升;保育猪日需水量3-5升等。
5、猪舍卫生管理定期清除猪舍内被污染的饲料、垫草和粪便等,在猪躺卧处铺干燥的垫草,并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障猪舍清洁干净,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尽快让猪养成采食、卧睡和排泄定点的习惯。
此外,还要加强对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控。
饲养管理作为生猪养殖的基础,各养殖户们应该要熟练掌握,简单来说只有喂的好,猪群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而在平时的饲养管理过程中,也要重点考虑到饲料的特性以及质量,并进行科学的配制。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育肥猪饲养管理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需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饲料管理1. 合理配制饲料:根据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充足和平衡。
2. 定时定量喂养:每天定时定量喂养,保证育肥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提高饲料利用率。
3. 保证饲料品质: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无杂质,避免因饲料问题引起育肥猪生长障碍。
二、饲养密度1. 控制饲养密度:合理控制育肥猪的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引起猪群争斗、过密引起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
2. 调整饲养密度:根据育肥猪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养密度,保证猪群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三、饮水1. 提供充足饮水:保证育肥猪随时饮用到充足、清洁的水,避免因缺水影响生长。
2. 定期检查水质:定期检查饮水质量,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防止饮水引起的疾病。
四、温度控制1. 控制室内温度:保持育肥猪舍内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
2. 调整温度: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适时调整猪舍内的温度,为育肥猪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定期检查1. 检查生长情况:定期检查育肥猪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数据,评估养殖效果。
2. 检查健康状况:定期检查育肥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等问题,保证猪群的健康水平。
六、疫病防治1.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保证育肥猪的免疫接种率达到规定标准。
2. 疫病预防: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消毒、减少人员和动物的流动等,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3. 疫情处理: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疫病的扩散和传播。
七、饲养员管理1. 培训饲养员:定期对饲养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提高饲养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建立适宜的猪舍环境:猪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与排污系统,并保持恒定的温度、适宜的湿度和透明的光照。
养殖环境的合理设计可以促进猪的生长和健康,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2.饲料营养平衡:猪的饲料应具备适宜的营养平衡,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元素。
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并降低成本。
3.健康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查,确保猪的健康状况。
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及时隔离和治疗疾病猪只,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4.适当的养殖密度:养殖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猪只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增加疾病的传播风险,而过低的养殖密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选择适宜的养殖密度对猪的饲养效果至关重要。
5.合理的饲养管理: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定期的饲喂、水、清洁和运动等。
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方式,以满足它们的不同需求,提高生产性能。
6.处理粪便和废料:妥善处理猪只的粪便和废料是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的关键。
合理排污和处理粪便能够减少气味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7.健全的心理环境:为了提高猪只的生产效率,注意优化猪只的心理环境也非常重要。
通过提供适当的游戏和社交环境,减少猪只之间的竞争和压力,可以提高猪只的幸福感和生产性能。
8.培训和沟通:培训养殖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其饲养管理水平。
定期组织会议和培训,提供相互交流和共享经验的机会,促进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的不断改进。
通过遵循以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确保养殖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
猪的养殖技术方法大全概述:掌握好科学养猪方法,是**养猪效益的关键。
说起养猪方法,其实没有人会觉得有多难,当然的确不难,但科学的方法并非每个猪场都能细致的执行下来。
因此为帮助广大养猪朋友更好的养好猪,本文接下来将为大家全面介绍猪的养殖技术方法,供参考。
一般从初生到断奶阶段的小猪称为仔猪。
仔猪出生脱离母体后,其生活环境和生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仔猪的管理任务是获得**的成活率,**的断奶窝重,均称的个体。
(一)**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1.**每窝产仔数,有利于**仔猪成活率。
据统计,每胎仔猪出生的活仔数增加1头,成活仔猪增加0.77头。
因此一定要选择繁殖力高的种猪。
2.加强对初生仔猪的护理。
⑴保暖防冻。
主要措施是用远红外线吊灯在保育箱上方或猪栏内供暖,设保育箱或保育栏,内铺垫草,隔寒保暖;利用暖床保暖;或产房内设暖气保暖。
⑵防压防踩。
主要措施是在猪产床靠墙面用木棍或钢管制成距离20—30厘米的护仔栏,以防母猪躺卧时压死仔猪。
另外吃乳后将仔猪放入护仔箱内取暖防压。
⑶固定乳头。
目的是使仔猪有秩序地在各自的乳头上吃乳,帮助弱小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在固定乳头时,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面的乳头上,因为前面后的乳头泌乳量多,弱小仔猪可得到充足的奶水,生长发育快,有肋于获得均匀一致的断奶个体,**断奶窝重。
一般固定乳头在开始的2—3天内连续按编号或颜色固定**成功。
⑷寄养与并窝。
当出现产仔过多或过少时,或母猪生病无奶时,需要并窝式寄养。
一般并窝或寄养的仔猪应与原窝猪产期接近,相差不过3天,以免导致大欺小,强欺弱,发育不均的现象。
**是吃过亲生母猪的初乳。
并窝寄养时将“寄母”的奶水或尿液涂在代哺育仔猪身上,使其气味相投。
(二)哺乳仔猪的饲养技术1.**仔猪出生重的关键措施⑴加强对母猪的选择。
这种选择包括遗传上的选择,从产仔数多,初生重大的窝仔中选择发育好、乳头多,排列整齐,**乳头,瞎乳头,体型好的仔猪做种用。
要定期更新,保持正常年龄结构,一般年更新率为20%—30%为宜。
养猪养殖技术介绍
养猪养殖技术是一门复杂的技术,需要猪场经营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养猪养殖技术介绍:
1. 饲料管理:猪的饲料是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需要根据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选用合适的饲料。
同时,还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储存方式。
2. 环境管理:猪舍的环境对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保证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3. 疾病防治:猪的疾病防治是养殖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经常对猪进行疫苗接种、常规体检和治疗。
同时,还要注意猪舍的卫生和消毒。
4. 猪群管理:猪群管理是猪场经营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需要根据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群和饲养。
5. 猪的生产管理:猪的生产管理包括配种、妊娠、分娩、断奶等环节,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和知识。
同时,还要注意对母猪的营养管理和健康监测。
总之,养猪养殖技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猪场经营者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养殖效益。
- 1 -。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猪的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肉类食品之一,因此猪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合理的疾病防治措施可以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和疾病防治等方面介绍猪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
一、饲养管理1. 饲料供给:猪的饲料供给是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猪的饲料应该是合理搭配的,既要满足猪的各种营养需求,又要考虑到成本和生产效益。
常见的猪饲料成分包括玉米、豆粕、麦麸、鱼粉等,根据不同阶段的猪的生长特点,饲料的比例和配方也有所不同。
2. 饮水管理:饮水是猪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的饮水管理能够促进猪的消化吸收,加速生长速度。
猪圈内应该随时保持清洁的饮水,并且要定期更换和消毒水槽,以预防疾病传播。
3. 疾病防治:定期对猪圈内的猪进行健康监测,发现病症要及时隔离治疗,以免疫力低下的猪传染给其他猪,造成疾病的蔓延。
二、环境控制1. 温度调控: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一般较差,所以要保持猪舍内的温度适宜。
夏季要注意通风和降温,冬季要做好保温措施,确保猪的舒适度。
2. 空气质量:猪的舍内空气质量对猪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影响。
猪的粪便会释放出大量氨气,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氨气的环境中会使猪感染呼吸道疾病。
要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并做好排放粪便的工作。
3. 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猪舍的环境卫生清理,对猪圈内的床草、粪便等进行清理和更换,保持环境整洁,有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
三、疾病防治1. 预防注射:预防猪的主要疾病,需要对猪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常见的猪疾病如猪瘟、猪链球菌等,都需要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以保护猪的健康。
2. 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的早期诊断是疾病防治的关键。
猪在感染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并治疗,可以避免疾病的扩散。
3. 饲养密度控制:在猪圈内要控制猪的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疾病的传播。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生猪饲养是农村养殖业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肉类供应意义重大。
为了确保猪的健康成长,提高生猪的养殖效益,以下是一份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1. 猪舍建设与环境管理:
- 确保猪舍的采光、通风和温度适宜,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
- 猪舍应保持干燥,定期清理猪圈和更换稻草或麦秸。
2. 饲料管理:
- 猪的饲料应合理搭配,包括糙米、豆粕、鱼粉、蔬菜等,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 建议配饲专业饲料,避免给猪投喂过多废弃食品,以防疾病传播。
3. 疫病预防:
- 做好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及时接种猪瘟热、猪链球菌等疫苗。
- 注意隔离新引进的猪只,检查其健康状况。
- 定期消毒猪舍,防止疫病的传播。
4. 猪只管理:
- 注意猪只的生长情况,及时测定体重,掌握生长速度。
- 定期检查猪只的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定期清洗猪只身体,防止寄生虫感染。
5. 生产监控:
- 追踪记录猪只的生长状况、疫苗接种情况、饲料投喂量等。
- 根据记录结果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6. 饲养员培训:
- 饲养员应具备基本的养殖知识和管理技能,定期进行培训。
- 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实现养殖目标。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可以有效减少生猪饲养过程中的
疾病发生率,提高猪只的养殖效益,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希望养殖户在生猪饲养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以上规程进行操作,以
确保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吃足初乳由于出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允初乳方能获得。
仔猪消化佳能[ 微博] 较弱,胃消化液缺少盐酸,而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质、乳脂,酸度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仔猪消化道的活动,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
若有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进行人工补喂,以便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
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当让仔猪尽早能吃上和吃足初乳。
2、保证环境温度初生仔猪的环境最佳温度32度,1周龄内的适宜温度为25-30 度,达不到条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易的保温室。
如果是在冬季,保温室的建造材料可就地取材。
一般要求长1.2 米,宽0.75 米,高1 米左右,并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可供仔猪初乳的小门。
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或用热水袋提高温度,病在保温室中间离底部0.5 米处悬挂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
另外,可在室内放一些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
尽量使母猪和仔猪分开睡,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3、补充微量元素铁是血红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为7~8毫克,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若不能给仔猪及时补铁,必将导致仔猪患上贫血症。
4、寄养与并窝寄养是指母猪产后死亡或产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时,将那些无奶吃的仔猪叫由其他的母猪哺育。
并窝是指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中的部分因某些原因死亡,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合并饲养,并窝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
在寄窝并养前,用寄养母猪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并选择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
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过寄仔猪。
寄养与并窝的仔猪要求产期相似,最好不要超过3-4 天。
5、疾病预防吃初乳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 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
另外,可给母猪服用土霉素,以防仔猪发生红、黄痢。
对圈舍每日要进行清扫,使舍内保持卫生干燥,给仔猪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
猪的饲养管理猪饲养管理的技术(1)一贯育肥法将肉猪整个饲养期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或分成三个阶段,即前期20~35千克,中期35~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
各期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但整个饲养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而在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或降低日粮能量浓度方法,可达到增重速度快,饲养期短,肉猪等级高,出栏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2)肉猪原窝饲养(3)饲料调制和饲喂科学地调制饲料和饲喂,对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①饲料调制:饲料调制原则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②饲喂方法: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两种饲喂方法,前者日增重高,背膘较厚;后者饲料转化效率高,背膘较薄。
为了追求高的日增重用自由采食方法最好,为了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采用限量饲喂方法最优。
如果肉猪为三元杂交猪或杂优猪,采用自由采食法,日粮稍加调整则也可以获得高的日增重和优等级胴体。
肉猪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能量饲料饲喂量,则全期日增重高,胴体脂肪也不会沉积太多。
限量饲喂方法的饲喂次数,应按饲料形态,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及肉猪的年龄和体重而定。
在小猪阶段,日喂次数可适当增加,以后逐渐减少。
一般前期日喂4次,中期3次,后期以2次为宜。
(4)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肉猪的饮水量随体重、环境温度、日粮性质和采食量等而变化,一般在冬季,肉猪饮水量约为采食风干饲料量的2~3倍或体重的10%左右;春秋季约为4倍或16%左右;夏季约为5倍或23%左右。
饮水的设备以自动饮水器最佳。
(5)调教①限量饲喂要防止强夺弱食:当调入肉猪时,要注意所有猪都能均匀采食,除了要有足够长度的食槽外,对喜争食的猪要勤赶,使不敢采食的猪能得到采食,帮助建立群居秩序,分开排列,同时采食。
②采食、睡觉、排便三角定位,保持猪栏干燥清洁:通常运用守候、勤赶、积粪、垫草等方法单独或几种同时使用进行调教。
例如:当小肉猪调入新猪栏时,已消毒好的猪床铺上少量垫草,食槽放人饲料,并在指定排便处堆放少量粪便,然后将小肉猪赶人新猪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