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安全文化,是一种持续发展的、以安全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种有
助于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文化,它旨在使员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遵循安全
规则,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机会。
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有:1. 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改善安全条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安全生产。
3.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
员进行处罚。
4. 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5. 加强安全宣传,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营造安全的企业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个组织或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察和各种安全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总和,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
人既是安全管理的主体,更是安全管理的客体。
在企业生产人、料、机、法、环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在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中,人也扮演者主导角色。
因此,能否做到安全生产关键在人,能否有效地消除事故,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人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取决于职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
因为再好的设备需要人去操作、去使用,再好的制度需要人去落实、去遵守,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也需要人去创造。
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抓住了安全生产的根本。
企业应从安全承诺、安全制度和行为规范、安全引导与激励、安全环境和信息传播、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事务参与、决策层管理层员工层及整体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确认。
《安全文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整个人类文化,涉及到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关系。
这两个有机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这两个关系中(人与人)关系是最根本的。
2、(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否定的状态。
3、文化是一群人的(共同行为习惯),是一种被普遍认同的(价值系统),是该群体能够接受的(管理方式),是能够与其他群体区别开来的(精神风貌)。
4、(价值观不同)是导致跨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
5、安全文化的结构的四个层次是(安全物质文化层)、(安全制度文化层)、(安全行为文化层)和(安全精神文化层),其中核心层次是(安全精神文化层)。
6、在动物界和人类的生存过程中,安全与(风险)是一对始终伴随的。
7、从一般意义上讲,安全是(无危险)、(无损害)、(无事故)的状态。
8、人的行为可以分为(认知性)行为和(习惯性)行为。
9、安全文化的坚守监督功能主要从安全文化的(安全精神文化)层和(安全制度文化)层产生。
10、安全文化的功能有(认识评价功能)(规范保障功能)(支配激励功能)(坚守监督功能)。
11、物的本质安全的含义是:通过设计、施工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12、公共安全事件一般会对五个方面产生冲击,分别是(经济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价值观层面)。
13、广义上的公共安全包含了(生产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
14、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哲学层面)的思考,失去了(文学层面)的表达,失去了(艺术层面)的追求,失去了(宗教层面)的信仰,这个民族就是一个虚无的民族、短视的民族、懦弱的民族,是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15、文化危机是指(主导性文化模式)的失效,即支配和左右人们行为的普遍的文化习惯开始失范,不再能够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意义上的(生存意义)和(根据)。
安全文化理念1、安全核心理念:安全生产高于一切、超于一切、压倒一切。
——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的大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是管理者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2、安全共同愿景:平安健康,快乐挣钱。
——健康和生命安全同等重要,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拥有了健康,平安和快乐挣钱才能变成现实,生活才更有意义。
3、安全誓词:(1)班前会誓词: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我一定牢记安全生产,严格执行“三大规程”,遵章守纪,告别“三违”。
做到自主保安,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确保安全生产。
(2)入井誓词:安全责任,牢记在心,遵章守纪,严查“三违”,保家幸福,保矿平安。
4、安全价值理念:金钱可计,生命无价。
拥有安全不等于拥有一切,但没有安全将会失去一切。
——人的生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当拥有安全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生命的珍贵,而一旦失去,将无法挽回,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要珍惜生命,保障安全。
5、安全哲学理念:要安全但不表面化的抓安全,要产量但不急功近利地抓产量。
——要实现一个目标,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和细节却决定结果,安全生产管理也是如此,只有注重了过程管理,产量和安全才有可靠保障。
6、安全责任理念:把安全放在心上、把心放在安全上;不种庄家的地肯定长草。
——认真做事能够把事作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得更好,只有心中时刻想着安全,才能真正把你需要履行的安全职责履行到位。
7、安全管理理念:每一天都是新起点,不断的刺激自己找兴奋点;步子不大天天走,成绩不大天天有。
——安全质量管理要时刻保持工作热情,要珍惜每一点微小的收获,因为每一个宏大的目标都是由每一个小的目标构成的,只有坚持不懈才会取得成功。
8、安全预防理念:把“暗点”变为“亮点”,把短板接长;不出事故一定出煤。
——事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暗点”和“短板”,只有善于发现亮点背后的“暗点”,长板下面的“短板”,才能真正做到超前预防。
9、安全质量理念:搞治理工作,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不断拉响战斗的警报。
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十荣十耻
1、以安全第一为荣,以忽视安全为耻;
2、以超前预防为荣,以盲目蛮干为耻;
3、以责任落实为荣,以失职渎职为耻;
4、以遵章守纪为荣,以出现三违为耻;
5、以求真务实为荣,以作风漂浮为耻;
6、以自保互保为劳,以伤人害己为耻;
7、以应知应会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8、以令行禁止为荣,以推萎扯皮为耻;
9、以严格管理为荣,以姑息迁就为耻;
10、以安全发展为荣,以发生事故为耻。
高度,决定视野。
角度,改变观念。
尺度,把握人生。
厚度,提高品位。
深度,掌握命运。
速度,助你成功。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小事不能小视,细节方显魅力。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不少人心浮气躁,不少事浅尝辄止。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安全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基本需求和重要保障,而安全文化则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一种理念和行为方式。
它旨在通过培养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建设安全环境等手段,促进个体和组织对安全的认知、理解和实践,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全面提升。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安全文化进行理解。
一、从组织层面理解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在组织层面是指一种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集合。
它是组织内成员对安全的共同认知和理解,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的实际行动。
在这种文化中,人们注重预防事故和危险,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遵守安全规定,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等。
组织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政策和流程,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倡导安全优先的理念,逐步塑造和强化安全文化。
通过这种方式,安全意识和行为将成为组织的共同价值和共识,安全管理也将成为组织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从个体层面理解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在个体层面是指每个人对安全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它是个人对事故和风险的预防意识和防范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态度和行为。
在个体层面的安全文化中,人们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能够主动预防事故和危险。
同时,个体也充分意识到自身伤害和周围人的安全责任,积极参与安全行动,如报告隐患、提出改进意见等。
通过个体的安全文化建设,每个人都能成为安全共识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为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三、从社会层面理解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在社会层面是指整个社会对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以及社会各界对安全的合力推动。
社会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等各个社会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安全监管和立法工作,提供安全教育和宣传资源;企业应设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人员安全生产;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养;家庭则是培养孩子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基础。
社会层面的安全文化塑造,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是一种涉及组织、个体和社会的理念和实践方式。
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及目标过去人们常常把安全文化等同于安全宣教活动,这是需要纠正的一种片面观点。
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是推进安全文化进步的手段或载体(还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科技),是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当然也是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方面,但是,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并不能体现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
安全文化是一个社会在长期生产和生存活动中,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是人们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是人们对生命安全与健康价值的理解和领导及个人或员工所认同的安全原则和接受的安全生产或安全生活的行为方式。
明确安全文化的这些主要内涵,需要大家取得共识。
我们在建设安全文化过程中,主要是向着这些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
对于一个企业,我们主张安全文化的建设要“将企业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动中,落实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企业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过程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气氛。
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影响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生产经济发展”。
这样才能抓住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内涵。
安全文化建设的高境界目标是将社会和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一个具有活力的企业或组织必然是一个“学习团体”。
学习是个人和组织生命的源泉,这是对现代社会组织或企业的共同要求。
要提升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我们常提出这样的要求,即要求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自律机制”、“自我约束机制”。
要达到这一要求,成为“学习型组织”是重要的前提。
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一个能够应对入世要求的现代企业,其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要使企业成为对国际职业安全健康规则、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相关要求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安全工程技术不断进步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这是由于企业针对安全生产问题,首先是面对国家的各种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制度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入世后又面对国际职业安全健康规则,以及企业自身工艺技术、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变革、职工素质的变化,这些都需要企业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
安全文化1.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1)安全的物质文化。
它是安全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安全的吃、穿、住、行方面的产业产品,如安全食品、安全鞋帽、安全汽车、安全建筑等;以及实现安全功能的专门物品、工具和设施等,如安全阀、保险丝、煤气报警器等。
(2)安全的行为文化。
它是安全文化的动态部分,包括个人和集体(群体)的行为方式,即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等。
如生活中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穿过十字街的行动方式等,工作中的领导安全决策态度、工人操作规范程度等。
(3)安全的观念文化。
它是安全文化的心理部分,包括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价值体系、安全认识观等。
3.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的、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
4.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多层次的复合体,由物质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精神安全文化、价值和规范安全文化组成。
(1)物质安全文化建设物质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这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制度安全文化是指与物质、心态、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及控制管理的总和,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基本法规、标准,并且高效地运作这些法规、标准,使其真正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实处。
(3)员工心态安全文化的建设员工心态安全文化是指安全文化中精神层次的文化。
安全文化之安全行为规范
安全文化是指企业或组织内部对安全的共识和价值观。
而安全行为规范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了保障个人和他人的安全,大家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行为准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行为规范:
1. 遵守相关安全法规和规定:遵守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相关安全法规和规定,不违法乱纪。
2.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将安全放在首位,将安全视为最重要的事情,始终以安全为前提进行工作和生活。
3. 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正确的操作方法,不疏忽大意。
4.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5. 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安全使用:使用设备和工具时,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不私自更改设备参数,不乱用工具。
6. 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和有序: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有序,及时清理危险隐患和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7. 及时上报安全问题和隐患:如发现安全问题和隐患,及时向上级或相关部门上报,并参与整改工作。
8. 关注他人的安全:关心他人的安全情况,及时提醒和帮助他人,共同维护良好的安全环境。
9. 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10. 持续改进和提升安全文化: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安全文化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行为规范,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制定更加详细和具体的安全行为规范。
企业安全核心理念与安全愿景内涵:“1”即一个安全愿景,第二个“1”,即一个安全核心理念,“8”即八观,安全生产观、安全价值观、安全道德观、安全亲情观、安全权益观、安全作业观、安全责任观和安全管理观。
安全愿景: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安全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安全生产观: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安全不生产。
安全价值观:职工生命高于天,安全责任重于山。
安全道德观: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对违章作业不制止就是见死不救;对违章指挥不惩处就是纵容杀人。
安全亲情观:你是家中的梁;你是妻儿的天;你是父母的心;你是孩子的山。
安全权益观: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职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矿井的稳定发展。
安全作业观:1、举一动;规章至尊。
2、标准岗;干标准活。
安全责任观:安全第一贵在坚持;安全管理贵在到位;安全责任贵在落实;安全监督贵在公心。
安全管理观:1、在安全思想上,要牢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要心存任何侥幸和幻想;在安全责任制落实上,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要留有任何余地与懈怠;在安全管理的时间上,要坚持全过程、不间断的、环环相扣,不要留有任何空档和偏差;在安全管理的空间上,要做到全覆盖、细致严密,不要留有任何空隙和死角;在安全责任追究上,要坚持从快从严的原则,严格落实“四不放过”,不要留有丝毫姑息与情面。
2、抓安全要有决心;抓质量要有恒心;抓三违要有狠心;抓教育要有耐心。
亲情寄语篇1、干活千万莫违章,平安回家保安康。
2、工作精心,家人放心。
3、母念妻等娇儿盼,搞好安全把家还。
4、安全系心间,幸福永相随。
5、平安你一人,幸福咱全家。
6、你是全家的顶梁柱,安全是咱家的福中福。
7、牢记安全幸福一生,轻视安全痛苦一世。
8、上班之前想一想,遵章作业不能忘。
9、正规操作不违章,父母嘱托心间放。
10、井下三分险,遵章能避免。
11、宁愿正规作业晚了点,不可违章操作抢时间。
安全文化特征安全文化是保护人在从事一切活动中,使其身心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健康、舒适、长寿,消灾免难的大安全观、大文化观的文化。
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宝贵、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它一般具有如下特性。
1.时代性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基础。
安全文化也属于上层建筑,它的发展和繁荣均受到时间、地点、当时政治背景、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科技进步及当时大众的需求的影响,也受到世界科技进步、政治斗争、市场经济竞争的影响。
历史的教训说明:中国建国以来出现的四次伤亡事故高峰,均发生在政治运动、体制改革、经济调整、科技发展受挫的特殊时期,安全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企业员工的安全价值观、行为规范、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产生了扭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出现了以革命代生产,破规章、违纪律、盲目蛮干,以大胆和冲动代替了安全科学的思想,违反了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造成了重大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命爱护和正确安全价值观的建立,人民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和防灾减灾、自救互救技能的增强,安全生产、安全生活、舒适生存的安全科技文化需求变得空前高涨,涌现出质量安全文化、消防安全文化、环保安全文化、减灾安全文化、节能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休闲安全文化、健美安全文化、食品安全文化、老龄安康文化等,这些都是具有与时俱进内涵的新兴安全文化。
这些安全文化都表现了大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独特的时代特点。
既有物质的安全文化,又有精神的安全文化,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又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和人民的安全生命价值观的变化。
这也表明安全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2.人本性安全文化是爱护生命,尊重人权,保护人民身心安全与健康的文化;是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人的生命权、劳动权、生存权,维护人民应当享受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一切合法权益,是以人生、人权、人文、人性为核心的文化;是公开、公正为保护大众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维护社会的安全伦理道德,推崇科学的安全生命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安全、关爱、和谐、友善的高尚文化;是充满了安全自尊、自信、自强、安全的人格、人性的时代安全精神并体现了时代安全文化的方向的人本文化。
安全文化的四个方面
安全文化的四个方面包括:
1. 安全物质文化:这涉及到保障个人、家庭、单位与集体、社会与国家安全的防护设备、物资装备、安全防范设施与技术。
这些设备和设施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安全文化的具体体现。
2. 安全行为文化:这是员工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使行为规范、科学、合理,能趋利避害,益于身心健康,利于财产安全。
3. 安全制度文化:这包括对企业及全体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标准与规章制度、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与应急措施,以及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
4. 安全观念文化:这是全体员工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是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深层思考,体现国家、行业及企业安全观、事故观、风险观、道德观以及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苦乐观、生死观等,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灵魂和精髓,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
通过培养和建设安全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增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安全文化》
1.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
(1)安全的物质文化。
它是安全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安全的吃、穿、住、行方面的产业产品,如安全食品、安全鞋帽、安全汽车、安全建筑等;以及实现安全功能的专门物品、工具和设施等,如安全阀、保险丝、煤气报警器等。
(2)安全的行为文化。
它是安全文化的动态部分,包括个人和集体(群体)的行为方式,即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等。
如生活中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穿过十字街的行动方式等,工作中的领导安全决策态度、工人操作规范程度等。
(3)安全的观念文化。
它是安全文化的心理部分,包括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价值体系、安全认识观等。
3.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的、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
4.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多层次的复合体,由物质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精神安全文化、价值和规范安全文化组成。
(1)物质安全文化建设
物质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这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
制度安全文化是指与物质、心态、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及控制管理的总和,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基本法规、标准,并且高效地
运作这些法规、标准,使其真正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实处。
(3)员工心态安全文化的建设
员工心态安全文化是指安全文化中精神层次的文化。
从本质上看,它是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现,是人对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内心世界的认识能力与辨识结合的综合体现,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
安全意识来源于人们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管理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实践,又反过来支配安全生产的复杂心理过程。
(4)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的建设
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是指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公认的价值标准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制约其行为,这就是行为规范,其具体表现为道德、风俗、习惯等。
5.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1)安全观念文化:
要建立起全民的、全社会的安全观念,包括: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第一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风险最小化的观念、最适安全性的观念、安全超前的观念、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等,同时需要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
(2)安全行为文化。
行为既是时代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于和改变社会文化。
现代工业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指挥、掌握必须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等。
(3)安全管理(制度)文化。
安全管理(制度)文化的建设要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地执法程度和自觉地执法行为等进行。
同时,管理文化建设还包含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
(4)安全物质文化。
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生产中的安全物质文化体现在:一是生产技术、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二是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的安全装置、用品等物态本身的可靠性。
6.公共安全文化
公共安全文化主要包括社区安全文化、交通安全文化、消防安全文化、休闲娱乐安全文化和保健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