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37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课程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我的说课从一个案例开始,两年前一个知名企业到我校去招聘机电专业的毕业生,对应聘的学生,进行了一个笔试,其中有一个线路改造的题目:一个有星三角降压启动的大型风机,要求按下停止按钮后延时10分钟,风机才断电。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竟然没有学生可以完成,其中不乏成绩优秀者。
应聘完后的学生们唏嘘不已,而这一现象也触动了我这个专业教师,让我知道,我们培养的学生还只停留在“学知识”的层面,这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有差距,企业需要的是会持续教育自己,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人。
依循“与社会需求同步的职业化成长”理念,我对本课程的教学做了一些改进。
下面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为例,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我们所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线路技能训练》。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达到中级维修电工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
本次课的内容选自该书的第四章第六节: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这个内容的学习基础是电动机正转控制,同时它也是为今后学习机床电路及培养自动化控制设计能力做铺垫。
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联锁控制是电动机各种控制线路常用的控制方法,因此这节内容也可以说是学习控制线路的启蒙教学。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以实现能力目标为引领、实现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1、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应用、整合电路的方法。
其中让学生掌握应用、整合电路的方法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中的关键点是让学生理解联锁控制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是机电专业,已经学习了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电路。
孩子们的性格特点是:热情爱表现,自制力不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学法不科学;不喜欢理论学习,对实践学习却充满了好奇。
中职机电专业《电机与电气控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o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控制原理,包括继电器控制、PLC控制等。
o能够识别和分析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具备电机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o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包括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编写PLC程序等。
o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实践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机电专业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协作完成任务。
o树立安全意识,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操作中的安全规范,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分类(直流电机、交流电机)。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控制原理(继电器控制、PLC控制)。
-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重点: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难点:PLC控制原理及其编程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电机与电气控制原理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内容。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四、教学资源-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专业教材。
-教具:电机模型、电气控制实验箱、万用表等。
-实验器材:直流电机、交流电机、PLC控制器、继电器等。
-多媒体资源:课件、电机与电气控制视频教程、网络教学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主题或任务,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科版科学六上《神奇的小电动机》说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小电动机》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探索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材中,还设置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电流、电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此外,学生对于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能了解不多,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电动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知道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电动机内部结构的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的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动机实例,如电风扇、洗衣机等,引导学生关注电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电动机特点和应用:讲解电动机的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电动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设置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云南师大附小志趣教育教案5.神奇的小电动机李俊 (云南师大附小金牛校区) 一、教材分析《神奇的小电动机》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第3单元第5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是从“电和磁”课题开始的。
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电可以转化成磁,并且制作了电磁铁,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磁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磁铁和电磁铁的性质研究最简单的直流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认识到小电动机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动能。
本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1)观察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学生观察课前准备的小电动机,结合课本阅读,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培养观察能力。
(2)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在了解小电动机构造的基础上,大胆猜想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准备好的学具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调整,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秋千入手,让秋千动起来需要力的作用。
然后想办法让线圈转动起来。
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通电线圈周围有磁性,通电线圈和磁铁之间有相互作用,从而引出电动机,诱发探究电动机秘密的兴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小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科学方法:(1)经历小电动机发展过程,小组合作做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2)会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内部构造;3.科学态度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经历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过程。
(2)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内部构造;2.教学难点:经历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研究过程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磁秋千材料、电动机组装材料、玩具小电机(已撬开锁片)、5号电池、双面胶、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导线。
四、教学过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电动机》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电动机》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4节“电动机”二、实验器材电动玩具、小电机、小扇叶、自制简易电动机、安培力演示器、学生电源、自制线圈、电池组、自制线圈转动模型、小小电动机、自制铅笔电动机、隧道小火车、锡箔纸电池直线电机三、实验创新要点(一)改进:自制线圈代替课本的传统演示实验,成功的演示了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在平衡位置附近摆动,而不能持续转动。
(二)改进:自制线圈转动模型代替课本的立体图,形象直观的解释了线圈不持续转动的原因——在越过平衡位置后,动力变为阻力。
(三)补充:利用身边的物品制成的铅笔电动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拉近了学生和物理之间的距离。
(四)创新:隧道小火车、锡箔纸电池直线电机等实验,把电动机从旋转电机拓展到直线电机,从而又拓展到磁悬浮,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四、实验原理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五、实验教学目标(一)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二)了解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
(三)通过分组实验和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分组实验:拆解小电机,了解电动机的主要结构。
(二)演示实验:自制简易电动机演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三)探究实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以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自制线圈”演示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五)分组实验:“小小电动机”探究如何才能让线圈在磁场中持续在转动。
(六)“隧道小火车”、“锡箔纸磁铁电池”直线电机揭示电动机本质:电能转化机械能。
七、教学实验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用生活中常见的电动玩具引入新课,从中拆解出小电机并让电动机通电工作,这里通过增加小扇叶放大了电动机轴的转动。
进一步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解小电机,了解电动机的主要结构:线圈和磁铁。
电动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动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动机”这一内容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第四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路、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包括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能量转化以及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将对电磁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发电机等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在思维方面,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对于较为抽象的电磁学知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其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电动机的结构,知道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理解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会用右手定则判断电动机中线圈的受力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教学难点(1)理解电动机中线圈的受力情况。
电机与拖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机与拖动”。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电机与拖动”是电气类、自动化类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后续专业课程如“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等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以及拖动系统的分析与计算方法,为今后从事电气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各类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变压器等。
掌握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机械特性和调速方法。
熟悉电机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和分析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具备电机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机拖动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机的基本原理介绍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讲解电磁感应定律、电磁力定律等基本电磁理论。
分析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
2、交流电机阐述交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
研究交流电机的等效电路和向量图。
探讨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和运行性能。
3、变压器讲解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
分析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和参数计算。
介绍变压器的并联运行和特殊用途变压器。
4、电机拖动系统研究电机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和负载特性。
分析直流电机拖动系统和交流电机拖动系统的性能。
探讨电机拖动系统的调速和制动方法。
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机与拖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课程设计的内容是《电工电子技术》单元三任务五《连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连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工电子技术》单元三任务五。
本教材的核心是电机及控制电路,其重点是控制线路原理及安装,而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及安装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学好这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原理。
掌握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
2、能力目标:1)、熟练安装线路并检查故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借助于网络等手段搜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以及严谨的工作习惯。
三、教学的重、难点基于中职机电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理解线路原理,并能根据线路图画出接线图。
2、熟练正确地进行线路安装。
3、排查一般故障。
难点:1、正转接触器与反转接触器怎样实现换相问题。
2、接触器如何实现联锁。
3、排查故障。
四、教学保障实训设备是教学的保障,是讲授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为了上好这一课,应当基于如下的教学设备。
1、安装有电气仿真软件并连接互联网的多媒体机房。
2、拥有连接互联网安装有电气仿真软件的计算机,实操试验台,多媒体演示系统的电工实训室。
五、学生分析学生是讲课的对象,因此把握学生,因材施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我们面对的是中职学生,中职学生:1)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实践经验欠缺2)没有独立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多数学生情商良好,喜欢动手4)多数学生接受现代事物的能力较强,喜欢上网5)多数学生希望掌握较高的职业技能,谋求较好的职业岗位针对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应当让他们在学习中1)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充分利用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2)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3)合作探究,勤于动手动脑4)主动参与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六、教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采用“想-看-学-练”方式,将知识点融于操作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在认识和操作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在任务中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要点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电动机工作原理80214电动机工作原理电动机无所不在!您在房内四周所见到的机械运动几乎都是由AC(交流)或DC(直流)电动机产生的。
通过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了解有关磁铁、电磁铁和电学的许多常识。
本文将介绍是什么原因使电动机不断运转。
电动机内部结构我们首先看看简易型双极直流电动机的总平面图。
简易电动机包括六个部分,如下图所示:电枢或转子整流子电刷轴场磁铁某种类型的直流电源电动机的组成部分电动机的工作方式不外乎与磁铁和磁性相关:电动机使用磁铁产生运动。
如果您曾经玩过磁铁的话,就知道所有磁铁都具有以下基本法则: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因此,如果有两根磁铁,并且每根的两端分别标有“北”和“南”,则一根磁铁的北极将会吸住另一根磁铁的南极。
反之,一根磁铁的北极将会排斥另一根磁铁的北极(对于南极,情况与此相同)。
在电动机的内部,就是这些吸引力和排斥力产生了旋转运动。
在上图中,您可以看到电动机中有两块磁铁:电枢(或转子)是电磁铁,场磁铁是永久磁铁(场磁铁也可以充当电磁铁,但在大多数小型电动机中,人们为了省电而不将其用作电磁铁)。
玩具电动机此处分解的电动机是在玩具中常见的简易型电动机:您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小型电动机,与一毛钱的美元硬币差不多大小。
从外部看,可以看到构成电动机机体的钢结构、一根轴、一个尼龙端盖和两条电池导线。
如果将电动机的电池导线接到手电筒的电池上,轴就会转动。
如果将导线反接,则轴会朝反方向转动。
下面是同一电动机的其他两个视图。
(请注意第二个视图中钢壳一侧的两个槽,稍后您就会明白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了)龙端盖由构成钢壳的两个簧片固定到位。
如果您将簧片往后扳,就可以释放端盖并将其卸下。
在端盖的内部可以看到电动机的电刷。
当电动机旋转时,这些电刷可以将电池中的电能传输到整流子尼:电动机的其他部件轴可以固定电枢和整流子。
在这个例子中,电枢是一组电磁铁。
此电动机中的电枢是一组叠在一起的薄金属片,其三个极中的每个极都绕有细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