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
- 格式:docx
- 大小:89.18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名 4.3平面镜成像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科学思维通过应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体会虚像的形成原因。
三、科学探究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柴。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
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后,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二、新课教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人照镜子时,看到镜的像和人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器材: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柴。
提示:设计实验时,应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和猜想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证实或否定你的猜想。
实验中要如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玻璃板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接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作图★★ 6 6二平面镜成像实验★★ 4 424三球面镜★★ 2 2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作图:1.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不透明且能够成像的物体叫做平面镜;2.平面镜成像相关名词概念定义:(1)物距: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用符号u表示;(2)像距: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3)实像和虚像:①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②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或者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4.平面镜成像原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5.光路图:如右图;6.成像特点:、、、、;①;②;③;④⑤;注: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位置、形状,以及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无关。
7.作用:成像、改变光路;8.实例及应用:、照镜子、视力表测试、舞蹈室等;9.平面镜成像作图:做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图形;①物体与像用虚线连接,并且在连线与平面镜相交处标上垂直符号;②像用虚线画。
【例题1】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玩具鸟成像位置的是()A.竖直上移玩具鸟B.竖直下移平面镜C.改变平面镜大小D.像与镜间放一小木板【变式1】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
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S'将()A.变亮B.变暗C.不变D.偏离原位置【例题2】舞蹈演员向平面镜方向移动时()A.像变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C.像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变式2】如图所示,小汐在检查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汐在靠近平面镜时,视力表上字母“E”在镜中的像变大了B.视力表上字母“E”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不可以呈现在光屏上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她的距离为2.1mD.小汐远离平面镜1.5m时,她的像向她远离1.5m【例题3】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C.经过3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cm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变式3】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当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动时,铅笔在平面中所成的像将()A.逆时针转动B.顺时针向右转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例题4】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盘,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4.3 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共9题;共19分)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 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C. 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越大D. 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2.一个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的同学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走去,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与本人相比,高矮变化是()A. 变矮B. 变高C. 不变D. 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小华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
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华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 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间距等于两玻璃门的间距B. 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C. 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D.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4.照镜子时,你会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
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镜子里的像是虚像B. 像的大小与镜子的大小有关C. 镜子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人向镜子靠近0.3m,像将远离镜子0.3m5.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气球慢慢升起,关于这只气球在水中的“倒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的反射形成,像逐渐变小B. 光的折射形成,像逐渐变小C. 光的反射形成,像的大小不变D. 光的折射形成,像的大小不变6.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A. 4:40B. 4:20C. 7:20D. 8:407.爱米将手机的屏幕当平面镜使用。
她将手机靠近自己时,屏幕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她到屏幕的距离和像到屏幕的距离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8.“天空之镜”位于青海的茶卡盐湖,如图。
这是由于光在湖面处发生__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形成了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使白云的倒影与湖水相接,美动人心。
4.3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
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虚像。
如图所示。
2.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二、球面镜1.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反射面为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镜。
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3.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1.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重要位置。
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密不可分,两节内容在本章地位相同。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平面镜成像规律、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因为在考查此问题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知识和作图问题都会涉及到,具有代表性。
故此类问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应用上,并经常看到平面镜成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问题。
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对平面镜成像考查的概率很高,并经常以填空题出现;对平面镜应用也属于常考内容,并以选择题出现较多。
至于对面镜的考查虽然出现概率不高,但也曾出现过此类考题。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3分之间。
2.中考题型分析中考中,出现本节知识点考题的概率较高,大部分都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典例一:(中考•广东)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专题4.3 平面镜成像【四大题型】【人教版】【题型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题型2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题型3 作图题】....................................................................................................................................................... 【题型4 实验探究】...................................................................................................................................................【知识点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常简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平面镜成像,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注意:这里是漫反射,不属于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
(这才是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4.3 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_____的大小与______的大小______;;(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4)物、像左右______;(5)所成像为_________像,物与像关于平面镜______。
【答案】(1)像,物体,相等;(2)相等;(3)垂直;(4)相反;(5)虚,对称.【详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5)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简单说就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 m,他的像高______ m,当他向后退0.5 m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 m,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3,1.7,2,不变。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5m+1.5m=3m,他的像高1.7m,当他向后退0.5m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2m=4m,像的大小将不变。
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B.若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D.选用等大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答案】C【详解】A.如图所示,为了使实验更明显,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实验中用未点燃的蜡烛B代替点燃蜡烛A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故B错误;C.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故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不变,故C正确;D.选用等大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故D错误。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本节知识点:】1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3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现象【基础达标训练】1、小明身高 1.5m,站在竖直放置的距离他 1.2m的平面镜前照镜子,则他在镜中的像高,像到他本人的距离为;若小明向前走了0.5m,则他在镜中的像高,像到他本人的距离为.2、下列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A、人在河边看水中的鱼B、人用平面镜看自己的像C、阳光下,地面上有物体的影子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景物的倒影3、宁静、清澈的湖面是天然的__________镜,树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树的______。
4、汽车、摩托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到镜子,例如观后镜,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其中观后镜应为__________,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应为_________。
(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5、某人从远处走近一个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以及人和像间的距离将()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B.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C.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6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7、如图1 ,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能力提高训练】8、一个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以1m/s的速度向后离开镜面,则像相对镜面的速度的大小是:( )A. 0.5m/s B。
1m/sC. 2m/s D。
4m/s9、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如图2)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10、如图3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得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1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4.3《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①像和物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二、平面镜成虚像1、平面镜成虚像①作图法理解虚像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平面镜前烛焰上的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看起来就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镜后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来的。
人们会感觉S’处真有一个光源一样,如图所示。
S’就是S在镜中的像,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S’,所以把S’叫做虚像。
物体上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像点共同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特点实像虚像光线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承接可以用光屏承接不能用光屏承接是否能看到能用眼看到能用眼看到像的特点倒立的,如小孔成像正立的,如平面镜成像三、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一: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①从发光点S任意引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②分别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别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④做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较于点S’,S’即为发光点S的像。
方法二: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①过发光点S向平面镜引垂线,并延长;②在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这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到镜面的距离;③标出像点S’,即为发光点S的像,如图所示。
由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较为简单,所以作图时常用此方法,它是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来完成光路图的。
四、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第3节平面镜成像【2022年版课标要求】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实验探究;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利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发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师:两根相同的蜡烛、平面镜、大白纸、玻璃板、球面镜、刻度尺学生:三角尺、大白纸、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动画——猴子捞月,提出问题:为什么猴子误以为月亮掉进了水里?让学生思考(附:动画要点图片)学生分析:水面就像一面镜子,就像人照镜子一样,镜子里面出现人的像,同样道理,水里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出探究的课题——《平面镜成像》。
二、新知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大小关系教师活动:学生小组中提前准备镜子,让学生照照镜子,感知平面镜成像,教师通过PPT展示,介绍平面镜成像中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从平面镜外面,通过平面镜可以观察到的与外面物体相同的另一个物体。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猜想,并将猜想归类。
学生猜想、讨论、表达观点。
教师分类汇总学生的观点,去除不合理的猜想,归纳总结:(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教师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一: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教师活动: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学生活动: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如: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可以用两支相同的笔。
学生实验:用两支相同的笔进行实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实验成功了吗?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另一支完全相同的笔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另一支笔,而看不见像,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
1.如图所示,平面镜的物象关系正确的是图( )
2.下图中,M是平面镜,各光路图正确的是( )
3.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2 m处跳到了距平面镜4 m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
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
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
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
4.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50 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 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
A.向平面镜移动了10 cm
B.向平面镜移动了20 cm
C.远离了平面镜10 cm
D. 远离了平面镜20 cm
5.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想使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与水平面成水平的,他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90°角放置
B.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0°角放置
C.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角放置
D.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
6.如图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 S′是S的像,我们能看到S′是因为()
A.S′也是一个发光点
B.S′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
C.S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于是在平面镜中看到S′
D.S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进入眼睛,逆着反射光线方向看到虚像S′
7.用笔尖垂直地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头10 mm,则镜子玻璃的厚度是()A.10 mm B.2.5 mm C.5 mm D.20 mm
8.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
A.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
B.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
D.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9.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5°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成直角,原来的入射角应是()
A.30° B.45° C.15° D.60°
10. 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
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1. 关于光路可逆性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遵守
B.只有在镜面反射中遵守
C.漫反射不遵守
D.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路可逆性原理
12.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40°角,要使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沿水平方向传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锐角)是
A.20°或40°
B.40°或70°
C.20°或70°
D.只能20°
13.(多选)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要想使反射光线从原来位置偏转60°,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将平面镜顺时针转60°
B.将平面镜顺时针转30°
C.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偏转30°
D.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偏转60°
14、观察到某汽车号码在平面镜里的像为“10-18”,则该汽车的号码是()
A.10-18 B.18-10 C.81-01 D.01-18
15.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远.若把视力表挂在人正后方的墙上,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时,被测人应位于()
A.距前方平面镜1m B.距背后视力表1m
C.距前方平面镜3m D.距背后视力表2m
16.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地面上S点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已知地面和镜面平行且相距1.73米.现把平面镜绕通过O点并垂直纸面的轴转过22.5度角,则地面上得到的光斑与S点间的距离为()
A. 3米
B. 2米
C. 1.73米
D. 1米
17. 平面镜的玻璃厚5毫米,反射膜涂在玻璃的后表面。
一个发光点距玻璃的前表面4毫米,则该点所成的像距玻璃的前表面:()
A. 14毫米
B. 13毫米
C. 9毫米
D. 4毫米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D 6.D 7.C 9. A 10. B 11. D 12.C 13. BD 14.C 15.B 16. C 1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