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答案第五章吸收
- 格式:doc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23
六吸收浓度换算2.1甲醇15%(质量)的水溶液, 其密度为970Kg/m3, 试计算该溶液中甲醇的:(1)摩尔分率; (2)摩尔比; (3)质量比; (4)质量浓度; (5)摩尔浓度。
分子扩散2.2 估算1atm及293K下氯化氢气体(HCl)在(1)空气,(2)水(极稀盐酸)中的扩散系数。
2.3一小管充以丙酮,液面距管口1.1cm,20℃空气以一定速度吹过管口,经5 小时后液面下降到离管口2.05cm,大气压为750[mmHg],丙酮的蒸汽压为180[mmHg] , 丙酮液密度为7900[kg/m3],计算丙酮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2.4 浅盘内盛水。
水深5mm,在1atm又298K下靠分子扩散逐渐蒸发到大气中。
假定传质阻力相当于3mm厚的静止气层,气层外的水蒸压可忽略,求蒸发完所需的时间。
2.5 一填料塔在常压和295K下操作,用水除去含氨混合气体中的氨。
在塔内某处,氨在气相中的组成y a=5%(摩尔百分率)。
液相氨的平衡分压P=660Pa,物质通量N A = 10 - 4[kmol/m2·S],气相扩散系数D G=0.24[cm2/s],求气膜的当量厚度。
相平衡与亨利定律2.6 温度为10℃的常压空气与水接触,氧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率为21%,求达到平衡时氧在水中的最大浓度, (以[g/m3]、摩尔分率表示)及溶解度系数。
以[g/m3·atm]及[kmol/m3·Pa]表示。
2.7 当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时,对同一温度和液相浓度,如果总压增大一倍则与之平衡的气相浓度(或分压) (A)Y增大一倍; (B)P增大一倍;(C)Y减小一倍; (D)P减小一倍。
2.8 25℃及1atm下,含CO220%,空气80%(体积%)的气体1m3,与1m3的清水在容积2m3的密闭容器中接触进行传质,试问气液达到平衡后,(1)CO2在水中的最终浓度及剩余气体的总压为多少?(2)刚开始接触时的总传质推动力ΔP,Δx各为多少?气液达到平衡时的总传质推动力又为多少?2.9 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气体中所含的丙酮蒸气,操作温度20℃,压力1atm。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第五章 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摩尔比 ..020251102y Y y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 摩尔分数//117=0.010*******/18x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11017n kmo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11017==0.581/101109982n c kmol m V --⨯=⨯ 或 . 3998200105058218s sc x kmol m M ρ==⨯=../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或 ..00105001061100105x X x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摩尔比 (11101)01111101y Y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摩尔分数 (22200111)=0010981100111Y y Y ==++ 气液相平衡【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第五章 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y Y y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 摩尔分数//117=0.010*******/18x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11017n k m o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11017==0.581/101109982n c kmol m V --⨯=⨯ 或 . 3998200105058218s sc x kmol m M ρ==⨯=../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或 ..00105001061100105x X x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101)01111101y Y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摩尔分数 (22200111)=0010981100111Y y Y ==++ 气液相平衡【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1170010511710018x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 P a = 亨利系数 *./.0798*******E p x ===/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110170581 101109982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058107980728H c p k m o l m kP a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0010511710018x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 相平衡常数 * (079807610000105)y m x ===⨯ 或 //.76100076m E p === 【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复习题一、填空题1。
质量传递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
***答案***吸收、蒸馏、萃取、吸附、干燥。
2. 吸收是指_______的过程,解吸是指_____的过程。
***答案***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液相中的吸收质向气相扩散.3.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加时,亨利系数E____,相平衡常数m____,溶解度系数H____。
***答案*** 不变; 减少; 不变4. 指出下列组分,哪个是吸收质,哪个是吸收剂。
(1) 用水吸收HCl生产盐酸,H2O是____,HCl是_____.(2)用98。
3%H2SO4吸收SO3生产H2SO4,SO3,是___;H2SO4是___。
(3)用水吸收甲醛生产福尔马林,H2O是____;甲醛是___。
***答案***(1)吸收剂,吸收质。
(2)吸收质,吸收剂.(3)吸收剂,吸收质。
5. 吸收一般按有无化学反应分为_____,其吸收方法分为_______。
***答案***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喷淋吸收、鼓泡吸收、膜式吸收。
6。
传质的基本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 分子扩散,涡流扩散。
7。
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答案***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
8。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则操作线向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____。
***答案***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9。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操作线将___平衡线。
***答案*** 减少; 靠近;10。
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N OG将_____(增加,减少,不变)。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答案化工原理吸收是化学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物质的传质和反应过程,对于理解和掌握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是非常关键的。
在课后习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解答问题来加深对吸收原理的理解。
下面,我们将针对一些典型的吸收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吸收过程?吸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吸收是指气体或溶质从气相或液相转移到液相或固相的过程。
吸收的基本原理是质量传递过程,即气体或溶质在液相中的传质过程。
在吸收过程中,质量传递是通过物质的扩散和对流来实现的。
扩散是指溶质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自发移动,而对流是指由于液相的流动而导致溶质分子的传输。
问题二:什么是传质系数?传质系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传质系数是描述溶质在液相中传质速率的参数,通常用D表示。
传质系数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物质的性质、液相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溶质的分子大小、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液相的性质主要包括溶剂的粘度、密度等。
温度的升高通常会增大传质系数,而压力的增加对传质系数的影响较小。
问题三:什么是气液平衡?气液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气液平衡是指在吸收过程中,气相和液相之间达到稳定状态的状态。
在气液平衡状态下,气相和液相中溶质的浓度保持恒定,不再发生净传质。
气液平衡的条件是气相和液相之间的化学势相等。
化学势是描述物质自由能变化的物理量,当气相和液相中溶质的化学势相等时,达到气液平衡。
问题四:什么是塔板效应?塔板效应对吸收过程有何影响?塔板效应是指在吸收塔中,气相和液相在不同塔板之间的传质过程。
在吸收塔中,气相和液相通过塔板之间的接触来进行传质,而塔板效应会影响传质的效率。
塔板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塔板的布置形式、气液流动方式等。
合理设计和选择塔板的布置形式可以提高吸收过程的传质效率。
问题五:什么是溶液的浓度?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或浓度的度量。
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摩尔分数、体积分数等。
第五章吸收气液相平衡【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解总压.101325 p kPa=空气中2O 的压力分数.021A p p ==/体积分数空气中2O 的分压*..021101325 A p kPa =⨯亨利系数 .6331310E kPa=⨯(1)利用亨利定律*A p Ex =计算与气相分压..021101325A p kPa =⨯相平衡的液相组成为*. ..A p x kmol O kmol E ⨯===⨯⨯-6260.2110132564210 /331310溶液此为1kmol 水溶液中最大可能溶解.6264210kmol O -⨯因为溶液很稀,其中溶质很少1kmol 水溶液≈1kmol 水=18kg 水10℃,水的密度.39997kg m ρ=/故1kmol 水溶液≈.3189997m /水即.3189997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664210kmol -⨯氧故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 (6426421099973571018)kmol O --⨯⨯=⨯ (4222)357103211410O 114O kg g --⨯⨯=⨯=(2)利用亨利定律*A A c p H =计算()...5369997== 167610/33131018s s H kmol m kPa EM ρ-≈⨯⋅⨯⨯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5432021101325 16761035710A A c p H kmol O m --==⨯⨯=⨯/溶液 (4222)357103211410114kg O g O --⨯⨯=⨯=【5-9】CO 2分压力为50kPa 的混合气体,分别与CO 2浓度为./3001kmol m 的水溶液和CO 2浓度为.3005kmol m /的水溶液接触。
化⼯原理第五章吸收第五章吸收第⼀节概述当⽓体混合物与适当的液体接触,⽓体中的⼀个或⼏个组分溶解于液体中,⽽不能溶解的组分仍留在⽓体中,使⽓体混合物得到了分离,吸收( absorption)操作就是利⽤⽓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束分离⽓体混合物的。
吸收操作所⽤的液体称为吸收剂或溶剂( solvcnt);混合⽓中,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 solute)或吸收质;不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体(inert gas)或载体;所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其成分⾜溶剂与溶质;排出的⽓体称为吸收尾⽓,如果吸收剂的挥发度很⼩,则其中主要成分为惰性⽓体以及残留的溶质。
⼀、吸收操作的应⽤吸收操作在⼯业⽣产中得到⼴泛应⽤,其⽬的有下列⼏项。
①制取液体产品。
例如⽤⽔吸收⼆氧化氮,制取硝酸;⽤硫酸吸收SO3,制取发烟硫酸等。
②回收混合⽓中有⽤组分。
例如⽤液态烃吸收⽯油裂解⽓中的⼄烯和丙烯;⽤硫酸吸收焦炉⽓中的氨。
③除去⼯艺⽓体中有害组分,以净化⽓体。
例如⽤⽔或⼄醇胺除去合成氨原料⽓中的C02。
④除去⼯业放卒尾⽓rti的有害组分。
例如除去尾⽓中的H2S、SO2等,以免⼤⽓污染。
随着⼯业的发展,要求⼯业尾⽓中有害组分的含量越来越少。
⼆、吸收设备吸收设备有多种类型,最常⽤的有填料塔与板式塔,如图5-1所⽰。
填料塔中装有诸如瓷环之类的填料,⽓液接触在填料中进⾏。
板式塔中安装有筛孔塔板,⽓液两相在塔板⼀E⿎泡进⾏接触。
混合⽓体从塔底引⼊吸收塔,向1流动;吸收剂从塔顶引⼊,向下流动。
吸收液从塔底引⼩,吸收尾⽓从塔顶引出。
填料塔与板式塔的计算⽅法不同,本章将介绍填料塔的计算。
板式塔的计算⽅法将在下⼀章介绍。
三、吸收过程的分类(1)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若溶质与吸收剂之间没有化学反应,⽽只靠溶质在吸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则被吸收时称为物理吸收。
若溶质靠化学反应与吸收剂相结合,则被吸收时称为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时,溶质在溶液上⽅的分压⼒较⼤,⽽且吸收过程最后只能进⾏到溶质在⽓相的分压,⼒略⾼于溶质在溶液上⽅的平衡分压为⽌化学吸收时,若为不可逆反腑,溶液上⽅的溶质平衡分压⼒极⼩,可以充分吸收;若为可逆反应⼀溶液上⽅存在明挂的溶质平衡分压⼒,但⽐物理吸收时⼩很多。
第五章 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y Y y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 摩尔分数//117=0.010*******/18x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11017n kmo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11017==0.581/101109982n c kmol m V --⨯=⨯ 或 . 3998200105058218s sc x kmol m M ρ==⨯=../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1170010610018X ==.或 ..00105001061100105x X x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122111Y Y Y Y Y η-===-被吸收的溶质量原料气中溶质量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101)01111101y Y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211109011100111Y Y η=-=-⨯=()摩尔分数 (22200111)=0010981100111Y y Y ==++ 气液相平衡1【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1170010511710018x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Pa = 亨利系数 *./.0798*******E p x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110170581 101109982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058107980728H c p kmol m kPa ===⋅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0010511710018x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 相平衡常数 * (079807610000105)y m x ===⨯ 或 //.76100076m E p ===【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解 总压.101325 p kPa =空气中2O 的压力分数 .021A p p ==/体积分数 空气中2O 的分压 *..021101325 A p kPa =⨯ 亨利系数 .6331310E kPa =⨯ (1) 利用亨利定律*A p Ex =计算与气相分压..021101325A p kPa =⨯相平衡的液相组成为 *. ..62602110132564210 331310A p x kmol O kmol E ⨯===⨯⨯./溶液 此为1kmol 水溶液中最大可能溶解.6264210kmol O -⨯ 因为溶液很稀,其中溶质很少 1kmol 水溶液≈1kmol 水=18 kg 水10℃,水的密度.39997kg m ρ=/ 故 1kmol 水溶液≈.3189997m /水即.3189997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664210kmol -⨯氧 故 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 (642642109997)3571018kmol O --⨯⨯=⨯...4222357103211410O 114O kg g --⨯⨯=⨯=(2) 利用亨利定律*AA c p H=计算 () (536)9997== 167610/33131018s sH kmol m kPa EM ρ-≈⨯⋅⨯⨯ 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5432021101325 16761035710A A c p H kmol O m --==⨯⨯=⨯/ 溶液 ...4222357103211410114kg O g O --⨯⨯=⨯=【5-6】含NH 3体积分数1.5%的空气-NH 3混合气,在20℃下用水吸收其中的NH 3总压为203kPa 。
NH 3在水中的溶解度服从亨利定律。
在操作温度下的亨利系数80E kPa =。
试求氨水溶液的最大浓度,33NH /kmol m 溶液。
解 气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0015y =总压203p kPa =,气相中3NH 的分压*.2030015A p py kPa ==⨯ (1) 利用亨利定律*p Ex =计算与气相分压p 相平衡的液相中NH 3的摩尔分数为 *..20300150038180A p x E ⨯===3NH 水溶液的总浓度 ./3998218s sc kmol m M ρ≈=水溶液中3NH 的最大浓度 .99820038118A c cx ==⨯. ./33211kmol NH m =溶液(2) 利用亨利定律*AA c p H=计算 .,3998280==0.693 kmol/(m kPa)8018s s E kPa H EM ρ=≈⋅⨯()*(.)..3320300150693211 kmol NH /m A A c p H ==⨯=溶液【5-7】温度为20℃,总压为0.1MPa 时,CO 2水溶液的相平衡常数为m=1660。
若总压为1MPa 时,相平衡常数m 为多少?温度为20℃时的亨利系数E 为多少MPa ?解 相平衡常数m 与总压p 成反比,3.'01 时 1660,1p MPa m p MPa === 时.''01= 1660=1661p m mp =⨯ 亨利系数 ''166 E mp m p MPa ===【5-8】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NH 3,进入吸收塔的混合气中,含NH 3体积分数为6%,吸收后混合气中含NH 3的体积分数为0.4%,出口溶液的摩尔比为30012 kmol NH kmol ./水。
此物系的平衡关系为*.076Y X =。
气液逆流流动,试求塔顶、塔底的气相传质推动力各为多少?解 已知.1006y =,则()/./..111100609400638Y y y =-== 已知.20004y =,则()./..32000410004=40210Y =-⨯ 已知10.012X =,则*10.760.0120.00912Y =⨯= 已知20X =,则*20Y =塔顶气相推动力 *3222 4.0210=Y Y Y -∆=-⨯塔底气相推动力 *1110.06380.009120.0547Y Y Y ∆=-=-=【5-9】CO 2分压力为50kPa 的混合气体,分别与CO 2浓度为./3001kmol m 的水溶液和CO 2浓度为.3005kmol m /的水溶液接触。
物系温度均为25℃,气液相平衡关系*.5166210p xkPa =⨯。
试求上述两种情况下两相的推动力(分别以气相分压力差和液相浓度差表示),并说明CO 2在两种情况下属于吸收还是解吸。
解 温度25℃t =,水的密度为/3s 997kg m ρ= 混合气中CO 2的分压为50p kPa = 水溶液的总浓度/39718s sc kmol m M ρ≈=水溶液 (1) 以气相分压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①液相中CO 2的浓度 .32001 A c kmol CO m =/水溶液 液相中CO 2的摩尔分数././4001=180********A x c c -==⨯与液相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为*...55416621016621018051030p x kPa -=⨯=⨯⨯⨯=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推动力 *503020p p p kPa ∆=-=-=(吸收) ② 液相中CO 2的浓度30.05kmol m /A c =水溶液液相中CO 2的摩尔分数40.05/9.02710997/18A x c c -===⨯与液相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为*...554166210166210902710150p x kPa -=⨯=⨯⨯⨯=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推动力 *15050100p p p kPa ∆=-=-= (解吸) (2) 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与气相250CO p kPa =分压平衡的液相组成为 *..5550166210166210p x ==⨯⨯ 平衡的液相浓度①液相中CO 2的浓度./32001 A c kmol CO m =水溶液 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推动力为* (3)001666001000666kmol /m A A c c c ∆=-=-= (吸收)②液相中CO 2的浓度320.05 CO /A c kmol m =水溶液 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推动力为*.../300500166600333A A c c c kmol m ∆=-=-= (解吸)吸收过程的速率【5-10】如习题5-10附图所示,在一细金属管中的水保持25℃,在管的上口有大量干空气(温度25℃,总压101.325kPa)流过,管中的水汽化后在管中的空气中扩散,扩散距离为l00mm 。
试计算在稳定状态下的汽化速率,()2kmol m s ⋅/。
解 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2895kPa从教材表5-2中查得,25℃,.101325kPa 条件下,H 2O 在空气中的分子扩散系数././2420256025610D cm s m s -==⨯。
扩散距离.m 10001Z mm ==,总压101.325 p kPa = 水表面处的水汽分压 .132895A p kPa = 空气分压 ..1110132532895B A p p p =-=- .9804 kPa =管上口处有大量干空气流过,水汽分压20A p = 空气分压.2101325B p kPa = 空气分压的对数平均值为习题5-10附图5...ln ln.2121328959981013259804B B Bm B B p p p kPa p p -=== 水的汽化速率 ()12A A A BmD pN p p RTZ p =⨯⨯- ()()..../ (47202561010132532895034510831429801998)kmol m s --⨯=⨯⨯-=⨯⋅⨯⨯ 【5-11】 用教材图5-10(例5-4附图)所示的装置,在温度为48℃、总压力为.101325kPa 条件下,测定CCl 4蒸气在空气中的分子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