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_刘华丽
- 格式:pdf
- 大小:176.16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取向及其反思向德平2012-8-27 15:18:22 来源:《社会科学》(沪)2008年5期第85~87页【作者简介】向德平,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武汉 430072)【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社会工作教育【编者按】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利他主义的工作方式,也体现了一种助人自助的现代精神与促进社会公正公平的人生信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
为了确保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项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国家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也应运而生。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
同年12月,曾庆红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要像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经济人才和科技人才一样,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人才,并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和政府公共服务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高的层次提出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战略部署,在中外社会工作的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这预示着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但是,加快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如何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便是我们遇到的首要问题。
在此,特别邀请国内长期从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的知名学者撰写一组笔谈文章,并分别从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实务和教育等不同角度来讨论和反思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与西方不同,西方的社会工作是在助人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走的是助人实践—专业教育—职业服务的道路①。
中国的社会工作是被“引入”的,它的起点是专业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明显超前于本土化的专业实践②。
作为培养与造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实践活动,本土化社会工作教育是培养中国本土从业人员价值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推进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手段,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是一门专门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祉而设立的学科和职业。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引入、发展和现状等方面,介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社会工作的引入。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儿童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引进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经验。
1919年,中国的第一所社会工作学院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正式引入。
社会工作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社会工作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政府将社会工作纳入国家计划,并成立了一系列社会工作机构和组织,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
社会工作专业也开始在高等学府设立,并培养了大批社会工作人才。
此时期,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
社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中国开始加强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993年,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成立,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持和交流平台。
同时,社会工作职业化也成为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社会工作职业。
中国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社会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并在高等学府设立了专业。
各级政府也开始重视社会工作,加大了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社工咨询、社会工作项目等方式,为社会提供了各种服务和帮助。
然而,中国社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社会工作的发展仍然不平衡,一些地区和人群的社会工作需求得不到满足。
此外,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社会工作者的权益保护和职业规范也有待加强。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引入、发展和现状等阶段。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中国社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以更好地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福祉的提升做出贡献。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工作是指以一种专业化的方法和理念,以及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网络,来帮助个人、群体以及社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虽然比较晚起步,但是近年来,它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社会工作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仅有极少数的社会工作项目和机构,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是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社会的需求和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关注度不断提高。
当前,社会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较为热门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将其纳入到了国家战略的范畴中。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的社会工作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严重不足,不仅难以满足社会需要,而且也不能真正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其次,社会工作机构的建设和规范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最后,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变化和挑战的不断演化。
因此,在发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工作体系,加强社会工作机构建设,完善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其次,需要增加对于社会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加大对于社会工作项目的扶持力度,以激励更多的人士从事社会工作;最后,需要通过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来提高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社会工作的推广和应用。
总之,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的措施,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社会工作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起步阶段(1949年至1980年代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工作教育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社会工作教育主要以社会工作培训为主,以政府和党组织为主导,教育内容主要是基本的社会服务技能和理论知识。
2. 发展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工作教育开始发展起来。
1986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第一个本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在西南政法学院成立。
此后,社会工作专业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并逐渐扩大了培养规模和范围。
3. 建立阶段(2000年至2009年):2000年,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建立阶段的开始。
社会工作专业得到了更多的学术支持和研究,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
4. 发展成熟阶段(2010年至今):近年来,社会工作教育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
社会工作专业不断发展,培养规模逐渐扩大,并且有关社会工作的研究和学术交流也日益活跃。
总的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路径是从起步阶段到发展阶段,再到建立阶段和发展成熟阶段的逐渐完善和提
高的过程。
这些阶段的转变是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对社会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相适应的。
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刘华丽
【期刊名称】《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1)001
【摘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社会工作在中国恢复发展以来,社会工作教育一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其他专业知识教育不同,社会工作教育不仅是专业知识、技巧的传递过程,也是专业价值培养与塑造的过程.在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初始阶段,专业形象的建立与社会工作教育的素质密切相关.我们应注意从课程教育、价值教育与实习教育三个层面,系统地发展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同时加强院校间,教育部门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作,共同推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步伐.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刘华丽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上海,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
【相关文献】
1.凝聚专业智慧探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规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八届年会暨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与社会工作教育使命研讨会”综述 [J], 周昌祥;吴克报
2.嵌入性发展格局下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探索——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10年年会述评 [J], 李晓凤;漆志超
3.共谋职业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发展的路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述评 [J], 史柏年;靳利飞
4.加强社会管理素质教育培养社会管理型社工人才——基于社会管理创新需求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与社会工作教育的中国化思考 [J], 张宗浩
5.专业化·本土化·规范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路径选择——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四届年会暨社会工作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述评 [J], 尹利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亲职辅导
刘华丽
【期刊名称】《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5)006
【摘要】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亲职辅导有别于普泛的家庭教育指导,也不同于教育学或心理学意义上的亲职教育.它以父母亲为工作对象,注重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帮助父母亲履行其亲职角色,以促进个体或家庭的社会适应.基于西方与港台地区的经验,我们可以从补救性、预防性、发展性三个层面发展中国的亲职辅导体系.
【总页数】6页(P16-20,28)
【作者】刘华丽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上海,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
【相关文献】
1.社会工作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处理新生问题的几点思考——基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学生工作实践例谈 [J], 李凌鸥
2.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青少年生涯辅导——体验式小组工作的应用 [J], 韩辉
3.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管理 [J], 朱新筱;王颖
4.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职责 [J], 钟一彪;
5.“双型”辅导员——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高职学工队伍建设 [J], 欧阳珒晶;许红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大事记1987年9月,民政部邀请国家教委以及一些高校的专家学者在位于北京马甸的对外经济交流中心举行了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
此次会议重新确认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地位,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奠定了基础,从而标志着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开端。
1988年,民政部资助北京大学100万元,设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开始了重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进程。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厦门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1993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建立内地第一个社会工作与管理系。
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确定了社会工作专业胡主干课程,集中编写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专业教材。
1999年,高等院校开始大量扩招,社会工作专业也得以扩招。
截至2010年底,内地已有252所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另有几十所院校开办社会工作或相关专业的专科教育。
2006年12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成立,这是我国内地高校建立的首个社会工作学院。
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33所高校获得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教育授权,2010年首届MSW开始招生。
截至2010年底,开办MSW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共计58所。
2011年,民办高校首获研究生教育资格,其中北京城市学院获批首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路径社会工作教育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现代化社会工作的基石。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路径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加强社会工作教育的国家政策支持。
社会工作教育是国家培养社会工作者的重要途径,需要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社会工作教育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建立健全专门的社会工作教育管理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和师资培训等。
其次,加大社会工作教育的投入和培训力度。
社会工作教育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包括教学设施、实践基地、教材和师资等。
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专门的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和实践基地,以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实践环境。
此外,还可以组织培训计划,培养社会工作教育教师和实践导师,提高他们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第三,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社会工作是全球性的跨学科专业,需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
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可以积极发起和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派遣教师和学生到国外学习和实践,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中国讲学和讲座。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国际水平和竞争力。
第四,完善社会工作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社会工作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强调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加强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实践的衔接。
社会工作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社会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因此,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应该密切衔接。
高等教育机构和社会工作单位可以建立联合培养项目,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
此外,还可以建立社会工作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工作经验。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如贫困、失业、疾病、家庭暴力等,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在中国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一种服务。
社会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正、平等和人权的实现,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社会工作主要是由宗教组织和慈善机构提供的。
随着社会的变化,社会工作也逐渐从慈善性质转变为专业性质。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社会工作开始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方面都开始重视社会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支持和规范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化建设。
其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最后,社会工
作的资金来源和可持续性也需要得到更好的保障。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扩大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和对象,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工作的资金保障和可持续性,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