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村镇污水管网初步设计说明

某村镇污水管网初步设计说明

某村镇污水管网初步设计说明
某村镇污水管网初步设计说明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概述 (2)

1.1项目概况 (2)

1.2编制依据 (2)

1.3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2)

1.4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3)

1.4.1城市自然条件 (3)

1.4.2地理位置及城市规模 (3)

1.4.3经济发展现状 (4)

1.4.4基础设施现状 (4)

1.4.5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4)

1.5 城市污水设施现状及规划情况 (5)

1.5.1卧龙村污水设施现状 (5)

1.5.2卧龙村排水专项规划 (5)

2总体设计 (5)

2.1排水体制确定 (5)

2.1.1排水体制的种类 (5)

2.1.2不同排水体制的优缺点 (6)

2.1.3排水体系确定 (6)

2.2居民用水量及污水量预测 (7)

2.3工程规模 (7)

2.4管道总体布置方案 (7)

2.5管材比选方案 (7)

3工程设计 (9)

3.4.1污水管网现状 (9)

3.4.2管道分区布置 (9)

3.5 管道竖向布置 (9)

3.6污水管设计流量 (10)

3.7污水管道设计参数 (10)

3.8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 (10)

3.9管道、基础、接口 (11)

3.10污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11)

3.10.1污水检查井、井盖 (11)

3.10.2 跌水井 (12)

3.10.3预留至管井 (12)

3.10.4检查井踏步 (12)

3.11特殊构筑物设计 (12)

3.11.1管道过现状沟渠处理.......................................................... 124 环境保护. (12)

4.2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13)

4.2.1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3)

4.2.2 建设中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13)

4.2.3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14)

4.2.4项目运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14)

4.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

5劳动安全 (14)

5.1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14)

5.2职业卫生保健 (15)

6消防 (15)

7节能 (15)

7.1节能的原则和要求 (15)

7.2节能措施 (15)

7.3节能效果分析 (16)

8管理机构及项目实施计划 (16)

8.1进度计划确定的原则 (16)

8.2项目进度计划 (16)

8.3项目建设管理 (16)

8.3.1项目特点 (16)

8.3.2项目管理任务 (16)

8.3.3项目投资管理 (17)

8.3.4工程质量管理 (17)

8.3.5工程进度管理 (17)

8.3.6建设合同管理 (17)

8.3.7项目协调管理 (17)

8.3.8建设安全管理 (18)

8.3.9建设资金管理 (18)

8.3.10运营管理 (18)

9水土保持 (18)

10土地利用、征地与拆迁 (18)

11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8)

11.1编制依据 (18)

11.2主要费率确定及其他说明 (18)

11.3投资概算 (19)

11.4资金筹措 (19)

12存在问题及建议 (19)

12.1需存在问题 (19)

12.2建议 (19)

前言

林芝市米林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总体工作部署,锁定全域城市化发展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幸福林芝为根本,坚持“环境立区、产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乘势而上,奋发有为。米林县着力重点建设基础设施薄弱的村庄。分别为“一是壮大产业,建设实力新林芝”、“二是创新体制,建设活力新林芝”、“三是扩展优势,建设文化新林芝”、“四是提升环境,建设美丽新林芝”、“五是改善民生,建设幸福新林芝”,其中“壮大产业,建设实力新林芝”优化提升整个林芝的生态环境,为旅游经济提供基本推动力。本项目是污水收集处理项目,项目的建设时机,符合规划和实际情况,符合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对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项目建成后,由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将带动影响区内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项目建成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增加地区人民的收入;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更能直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在本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米林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卧龙村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

1.1.2建设单位

林芝市米林县人民政府

1.1.3建设地点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卧龙村

1.1.4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5建设内容

本项目为林芝市米林县卧龙村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排污及处理工程,主要设计卧龙村污水管网工程,卧龙村新建污水d315管网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1939m。

1.1.6项目投资

本项目概算投资为956.86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为700.72万元,占总投资的73.23%;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78.26万元,占总投资的8.18%;基本预备费为27.28万元,占总投资的2.85%,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150万元,占总投资的15.68%。

本项目资金来源全部由国家投资。

1.2编制依据

受林芝市米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对本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文本的编制,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5)国家现行的市政公用工程相关规范、标准;

(6)国家和省部颁发的有关政策性、法规性文件;

(7)建设管理单位提出的建议和要求。

(8)卧龙村带状地形图;

其他相关政策文件。

1.3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标[2000]202号);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版)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GB50788-2012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 200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0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

《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00]202号)《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4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Array 1.4.1城市自然条件

米林县地处西藏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西部与朗县、北部与林芝县、西北部与工布江达县相毗邻,南部与隆子县相连。位于北纬28o39′~29o50′,东经93o07′~95o12′之间。

米林县东西狭长,西高东低,多宽谷,相对高度相差较小,全县平均海拔3700米,呈山河谷地形。境内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县界上的最高峰南迹巴瓦峰7782米与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隔江相望。

米林境内河流众多,雅鲁藏布江从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河段长250公里。全县有5条较大的支流,河流总长1077公里,水利资源和淡水渔业资源丰富。

米林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2℃,降水量641毫升,85%的雨水集中在6-9月份,无霜期为170天。印度洋与孟加拉湾暖流通过雅鲁藏布江通道,形成亚热带、温带、寒带并存的特殊气候。年无霜期为170天。年降水量600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泥石流、春旱、冰雹和病虫害等。

1.4.2地理位置及城市规模

米林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东南部与墨脱县相连,西部与朗县相接,北部与林芝县、西北部与工布江达县毗邻,南部与隆子县相连。总面积为94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万亩,森林面积480万亩。总人口2.3万,辖3镇5乡(其中一个民族乡),100个村民委员会。

县政府驻地东多村,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80公里,距林芝市行人民政府所在地巴宜区72公里,隶属林芝市,是米林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700米。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2℃,年降水量641毫米,日照充足。

珞巴族文化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3经济发展现状

米林县经济属农林区。现有电站、木材加工、粮食加工等一批基础工业,其余为民族手工业。截止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42亿元,同比增长16.2%;财政收入实现4343万元,同比增长17.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47元,同比增长15.8%,其中:现金收入达到6895元,同比增长19.8%。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7亿元,同比增长47.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5亿元,同比增长15.1%。

1.4.4基础设施现状

公路运输

米林县公路通车里程达490公里,境内有一条省道林邛公路,主要公路干线有林邛线、岗扎线、岗派线三条。全县行政通车率达86%,乡(镇)通车率达100%。

铁路运输

川藏铁路拉林段(拉林铁路)从这里经过,在米林县设有米林站,届时对外交通将得到极大的改观

空运运输

国家投资亿元修建的林芝米林机场距米林县城12公里, 72公里机场路从林芝修至米林县城,并向南伊沟延伸2公里。

林芝米林机场于2003年10月开工建设,由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共同投资7.8亿元,系西藏自治区重点工程之一,设计年运送旅客量12万人次,定位为支线旅游机场,林芝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跑道长度3公里,宽(含道肩)60米,最大起降机型为波音757,停机坪可同时停放两架该型飞机。

1.4.5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1)城市性质与职能

林芝城市性质:2030年建设林芝“高原森林生态国际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林芝地区中心城市;西藏水电开发管理运行中心;藏东南综合交通枢纽和藏东南物流中心三方面。

城市功能的推进:城市功能采用分阶段目标指引,即:2020年建成我国高原森林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生态宜居中心城市。地区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7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占国内生产总值45%。2030年建成高原森林生态国际旅游城市。全面建成拥有世界旅游品牌的旅游景区,国际客源市场全面开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全地区2030年旅游人次达到 71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50%。

(2)产业发展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确定城市主导产业为旅游业。城市产业体系的构建,围绕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藏药产业、积极发展商务办公服务业。以绿色、生态、无公害为标准,扩大藏鸡藏猪养殖、奶牛养殖、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基地、核桃、花椒、辣椒种植、林下资源采集加工等特色产业规模,扶持鼓励农牧民开展花卉种植,培育若干个有效益、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企业。依托丰富的藏药材资源,逐步延伸加工和销售下游产业。利用林芝地区气候宜人,生态环境好,海

拔低等特点,大力发展商务办公服务业,建设大型企业管理运行基地,带动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建设林芝为青藏高原生态宜居地区

(3)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2020年6-8万人,2030年为10-12万人。用地规模:2020年11.7平方公里,2030年18.82平方公里。

(4)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发展方向:适度向南对接南部区域交通枢纽——林芝火车站。

布局结构:以“集中、集约、紧凑、高效”为原则,城市空间“沿尼洋河两岸组团布局”。其中:觉木组团:以文化教育产业为核心,发展面向西藏自治区的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地。老城及新区组团:兼顾区域中心城市与旅游服务双重功能,是林芝成为我国具有雪域高原风情旅游城市的主要载体。永久及结麦组团:作为林芝城区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是新林芝城市示范区,是林芝迈向国际旅游城市的核心载体,发展会议、展示、休闲、度假等主要职能。仲果及孜热组团:配合“拉林”铁路林芝火车站建设,形成生物科技等新型产业型园区,并承担藏东南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职能。

(5)近期建设

近期建设(2012-2015年):依据林芝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城镇辐射功能,带动农牧区经济较快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特色产业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着力推进产业和人口适度集聚”。壮大林芝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和旅

游服务业。建设重点主要集中于对新区组团功能的完善和永久

本项目为林芝市米林县卧龙村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符合《林芝市总体规划》(2012~2030)。

1.5 城市污水设施现状及规划情况

1.5.1卧龙村污水设施现状

卧龙村目前大部分污水为自然散排,局部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过后排放,目前主干道及周边村道没有现状污水干管,本次设计将卧龙村新村污水集中收集后排至新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再排放。本次设计考虑地形地貌并参照设计规范严格设计。

1.5.2卧龙村排水专项规划

目前卧龙村没有专项规划,本次设计均通过对现场的地形进行勘察定点后,参考林芝市其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通过多次方案对比。最终确定出从经济以及安全及合理性角度综合考虑制定出最佳线路,详设计图纸。

2总体设计

2.1排水体制确定

2.1.1排水体制的种类

排水系统的体制是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

1、合流制

合流制是用同一种管渠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根据污水汇集后的处置方式不同,合流制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1)直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管道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排出口,混合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特点:对水体污染严重,系统简单。这种直排式合流制系统目前不宜采用。该排水体制管道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排出口,混合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受纳水体。

优点:系统简单,造价低,排水顺畅,管理方便,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矛盾小。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示意图

(2)截流式合流制

这种系统是在沿河的岸边铺设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上设置溢流井,并在下游设置污水处理厂。当混合污水的流量>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

特点:比直排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在雨天时,仍有部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成为

截留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示意图

(3)完全合流制

将污水和雨水合流于一条管渠,全部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采用者不多。特点:卫生条件较好,在街道下,管道综合也比较方便,但工程量较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

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示意图

2、分流制

分流制是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为雨水排水系统。根据雨水的排除方式不同,分流制又分为两种情况:

(1)完全分流制

既有污水管道系统,又有雨水管渠系统。特点:比较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但对城市管渠的一次性投资较大,适用于新建城市。

优点:卫生条件好,受纳水体在晴天不受污染,雨天污染较小,运行管理方便。

缺点:造价高,初雨径流及冲洗路面污水污染受纳水体。

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示意图

(2)不完全分流制

这种体制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各种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送至污水厂,经过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沿道路边沟,地面明渠和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

优点:同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且建设投资少,见效快,利于城市的发展。

缺点:初雨水污染水体,卫生条件差。

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示意图

3、混合制

既有分流制,又有合流制。

2.1.2不同排水体制的优缺点

(1)从环境保护方面分析

从上述各种排水体制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直排式合流制不符合卫生要求,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已不再采用;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实力还不雄厚的城镇和地区,更是无法采用;在老城市的改造中,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与直排式相比,减小了对环境的危害,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雨水对水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城镇卫生的要求,是城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

(2)从投资方面分析

分流制比合流制高,合流制只敷设一条管渠,其管渠断面尺寸与分流制的雨水管渠相差不大,管道总投资较分流制低20%~40%,但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由于管道工程的投资占给排水工程总投资的70%~80%,所以总的投资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3)从排水系统的管理上分析

合流制管道系统在晴天时只是部分流,流速较低,容易产生沉淀,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较大,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分流制管道系统可以保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同时,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也易于控制。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 书

环境工程设计 大作业 题目城市污水管网的设计姓名姜晨旭 学号 指导教师王庆宏 成绩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一)设计概要 (2) 1.1设计题目 (2) 1.2设计内容 (2) 1.3设计资料 (3) 1.4设计参考资料 (3) (二)排水系统 (3) 2.1排水体制 (3) 2.2排水体制的选择 (4) (三)管网设计 (5) 3.1管道定线 (5) 3.1.1排水管网布置原则 (5) (4)规划时要考虑到使渠道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5) 3.1.2排水管网定线考虑因素 (5) 3.1.3污水主干管定线 (6) 3.1.4污水干管定线 (6) 3.2水量计算 (7) 3.3水力学计算 (9) 3.3.1水力学计算要求 (9) 3.3.2水力学计算过程 (11) (四)图形绘制 (13) (五)管材设计 (14)

(一)设计概要 1.1设计题目 1.2设计内容 (1)绘制CAD图并计算小区面积、布设管道、测量出地面标高;(2)完成流量计算并列出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3)完成水力计算,经过查阅水力计算图,完成污水干管水力计算表; (4)绘制主干管的纵剖图并进行标注。

1.3设计资料 (1)人口密度为400cap/ha; (2)生活污水定额140L/cap·d; (3)工厂的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分别是8.24L/s和6.84L/s,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 工厂排水口地面标高为43.5m,管底埋深不小于2m,土壤冰冻深度为0.8m; (4)沿河岸堤坝顶标高40m。 1.4设计参考资料 1.《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环境工程设计》赵立军陈进富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二)排水系统 2.1排水体制 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它们能 够采用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也能够采用各自独立的分 质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 种。其中合流制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两种。 前者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进排入水体;后者 则是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交接处设置溢流井,超出处理能

某村镇污水管网初步设计说明(苍松参考)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概述 (2) 1.1项目概况 (2) 1.2编制依据 (2) 1.3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2) 1.4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3) 1.4.1城市自然条件 (3) 1.4.2地理位置及城市规模 (3) 1.4.3经济发展现状 (4) 1.4.4基础设施现状 (4) 1.4.5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4) 1.5 城市污水设施现状及规划情况 (5) 1.5.1卧龙村污水设施现状 (5) 1.5.2卧龙村排水专项规划 (5) 2总体设计 (5) 2.1排水体制确定 (5) 2.1.1排水体制的种类 (5) 2.1.2不同排水体制的优缺点 (6) 2.1.3排水体系确定 (6) 2.2居民用水量及污水量预测 (7) 2.3工程规模 (7) 2.4管道总体布置方案 (7) 2.5管材比选方案 (7) 3工程设计 (9) 3.4.1污水管网现状 (9) 3.4.2管道分区布置 (9) 3.5 管道竖向布置 (9) 3.6污水管设计流量 (10) 3.7污水管道设计参数 (10) 3.8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 (10) 3.9管道、基础、接口 (11) 3.10污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11) 3.10.1污水检查井、井盖 (11) 3.10.2 跌水井 (12) 3.10.3预留至管井 (12) 3.10.4检查井踏步 (12) 3.11特殊构筑物设计 (12) 3.11.1管道过现状沟渠处理................................................................................................................................................ 12 4 环境保护 . (12) 4.2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13) 4.2.1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3) 4.2.2 建设中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13) 4.2.3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14) 4.2.4项目运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14) 4.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 5劳动安全 (14) 5.1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14) 5.2职业卫生保健 (15) 6消防 (15) 7节能 (15) 7.1节能的原则和要求 (15) 7.2节能措施 (15) 7.3节能效果分析 (16) 8管理机构及项目实施计划 (16) 8.1进度计划确定的原则 (16) 8.2项目进度计划 (16) 8.3项目建设管理 (16) 8.3.1项目特点 (16) 8.3.2项目管理任务 (16) 8.3.3项目投资管理 (17) 8.3.4工程质量管理 (17) 8.3.5工程进度管理 (17) 8.3.6建设合同管理 (17) 8.3.7项目协调管理 (17) 8.3.8建设安全管理 (18) 8.3.9建设资金管理 (18) 8.3.10运营管理 (18) 9水土保持 (18) 10土地利用、征地与拆迁 (18) 11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8) 11.1编制依据 (18) 11.2主要费率确定及其他说明 (18) 11.3投资概算 (19) 11.4资金筹措 (19) 12存在问题及建议 (19) 12.1需存在问题 (19) 12.2建议 (19)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设计 大作业 题目城市污水管网的设计姓名姜晨旭 学号2014010650 指导教师王庆宏 成绩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一)设计概要 (2) 1.1设计题目 (2) 1.2设计内容 (2) 1.3设计资料 (2) 1.4设计参考资料 (3) (二)排水系统 (3) 2.1排水体制 (3) 2.2排水体制的选择 (4) (三)管网设计 (4) 3.1管道定线 (4) 3.1.1排水管网布置原则 (4) (4)规划时要考虑到使渠道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4) 3.1.2排水管网定线考虑因素 (4) 3.1.3污水主干管定线 (5) 3.1.4污水干管定线 (5) 3.2水量计算 (6) 3.3水力学计算 (8) 3.3.1水力学计算要求 (8) 3.3.2水力学计算过程 (9) (四)图形绘制 (10) (五)管材设计 (11)

(一)设计概要 1.1设计题目 1.2设计内容 (1)绘制CAD图并计算小区面积、布设管道、测量出地面标高; (2)完成流量计算并列出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3)完成水力计算,通过查阅水力计算图,完成污水干管水力计算表; (4)绘制主干管的纵剖图并进行标注。 1.3设计资料 (1)人口密度为400cap/ha; (2)生活污水定额140L/cap·d; (3)工厂的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分别是8.24L/s和6.84L/s,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 工厂排水口地面标高为43.5m,管底埋深不小于2m,土壤冰冻深度为0.8m; (4)沿河岸堤坝顶标高40m。

1.4设计参考资料 1.《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环境工程设计》赵立军陈进富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二)排水系统 2.1排水体制 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它们可以采用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也可以采用各自独立的分质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其中合流制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两种。前者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进排入水体;后者则是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交接处设置溢流井,超出处理能力的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后直接排入水体,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而分流制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与不完全分流制两种。前者包括独立的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后者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未建立雨水排水系统。 合流制与分流制的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污水排水管网设计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排水工程Ι》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A城新区污水管网工程扩大初步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李桂荣 学号 专业环境工程2班 完成时间2012.3.3

目录 第一节设计说明书 (01) 第二节污水设计计算说明书 (04) 附录 附件一污水管道平面布置图 附件二污水管道各管段污水设计流量计算表 附件三城市污水主干管水力计算表 附件四污水主干管纵剖面图

第一节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任务及设计范围 运用已学的排水管网的专业知识,进行A城新区污水管网工程的扩大初步设计。 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设计基础数据的收集。 (2)确定设计方案,划分排水流域,进行污水管道的定线和平面布置。 (3)污水管网总设计流量及各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4)进行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确定管道断面尺寸、设计坡度、埋设深度等。 (5)污水确定污水管道在街道横断面上的位置。 (6)绘制污水管网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二、设计原始资料 1. A城市平面规划图(1:1000) 该新城区的规划如图一所示。西部濒临白河,流向自北向南,主要的工业企业集中在城区的东南部,等高线较为平缓,自城区自东向西逐步降低,城区内无明显的起伏地势。 2.服务人口密度:350人/ha;生活污水量标准平均日120L/(cap·d) 3.主要的排污单位有如下工业企业和公共建筑,其位置如平面图所示: ①甲厂:最大班排水量20L/S。 ②乙厂:最大班排水量15 L/S。 ③公共建筑排水量(火车站):15 L/S。 (学校): 10 L/S。 上述工业企业所产生的废水经局部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所规定的三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由污水管道统一收集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各企业排水口的管底埋设深度不小于2.0米。设计街区的污水管道最小埋深不小于1.5米。火车站污水管道起端管道埋深为不小于1.5米。 4.自然状况:

(完整版)室外管网设计说明

1. 设计说明: 1.1 设计依据: 1.1.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1.1.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 1.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1.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1.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1.1.7 甲方提供的院区周围市政道路的给水排水管网现状图、设计委托书; 1.1.8 建筑专业提供的作业图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1.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卓达绿色建筑(新材料)海城产业园,工程位于辽宁省海城太湖路两侧西。建设单位 为卓达辽宁 1.3 设计范围: 1.3.1 卓达绿色建筑(新材料)海城产业园范围内生活给水管网、工艺给水管网(其中工艺给 水管网管径和用水量由甲方提供,本次设计只负责工艺用水管线位置的布置)消防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的设计,不包含生产和工艺排水管网、防洪设计。 1.4 管道系统: 本工程设有给水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 1.4.1 给水系统: 1.4.1.1 生活和消防用水水源来自市政管网,由北侧太湖路接入一条dn180给水管接入厂区内作为生活和消防用水;管道覆土 1.35m。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市政管网水量、水质满足 使用要求,太湖路市政绝对水压0.20MPa,只能满足厂房和动力中心补水要求,不能满足厂 前区使用要求,厂前区供水需要在动力中心加压后供给厂前区单体,供水压力为0.35MPa;生产用水水源为市政管网直接供水;绿化用水水源为厂区内的自挖井(水量和水质由甲方负 责满足现行绿化用水水质要求);总入口处的计量装置由市政部门负责。 1.4.3 污水设计: 厂区内污水收集后,经化粪池处理之后分别接入西侧经七路和北侧东湖路的市政污水管网中。 1.4.4 雨水设计: 雨水暴雨强度公式采用辽宁鞍山暴雨强度公式i= ,设计重现期为2年;区域内雨水收集后,排入北侧太湖路雨水管网中。 2 施工说明: 2.1 市政接管经标高确认: 2.1.1 建筑室外雨水管道,在施工前应对本工程允许接入西侧河道水面标高进行实测确认与 设计标高无误 差后,再进行施工。 2.1.2 如河道水面、市政污水管道管底实测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误差时,应通知设计院,设计 院按实测标高对设计标高进行调整修改,以修改后的管道标高进行施工。 2.2 管材及接口: 2.2.1 埋地给水管采用PE100管(公称压力 1.25MPa),采用热熔连接,过路部分增加钢套管, 延出道路两侧各0.5m。 2.2.2 埋地消防给水管采用PE100管(公称压力 1.60MPa),热熔连接;连接室外消火栓支管,

污水管网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污水管网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1.设计城市概况 假设城市设计为某中小城市的排水管网设计,有明显的排水界限,分为区与区,坡度变化较大。河流为其城市的地面标高的最低点,由河流开始向南、向北地面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区,城区基本出去扩建状态中,发展空间巨大,需要结合城市的近远期规划进行管网布置。城市的布局还算合理,区域划分明显,交通发达,对于布管具有相当的简便性。 2.污水管道布管 (2).管道系统的布置形式 对比各种排水管道系统的布置形势,本设计的污水管铺设采用截留式,在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各排水区域的干管可以最短距离沿与水体垂直相较的方向布置,沿河堤低边在再敷设主干管,将各个干管的污水截留送至污水厂,截流式的管道布置系统简单经济,有利于污水和雨水的迅速排放,同时对减轻水体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有重大作用,适用于分流制的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初降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水体。截流式管道系统布置示意图如下. (2).污水管道布管原则 a.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排水管道,并对多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b.首先确定排水区界、排水流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道,应按主干管、干管、支管 c.的顺序进行布置; 1—城镇边界 2—排水流域分界线 3—干管 4—主干管 5—污水厂 6—泵站 7—出水口

d.充分利用地形,尽量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并力求使管线最短和埋深最小; e.协调好与其他地下管线和道路工程的关系,考虑好与企业部管网的衔接; f.规划时要考虑使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g.规划布置时应该近远期结合,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能性,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3).污水管道布管容 ①.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本设计中有很明显的排水区界,一条河流自东向西流动,将整个城镇划分为区与区;同时降排水区域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有四条干管收集污水,同一进入位于河堤的主干管,送至污水处理厂。 ②.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的选择 本设计中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同时该城镇的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所以污水处理厂应该设置在城市的西北处河流下游,由于该城镇是中小型城市,所以一个污水处理厂足以实现污水的净化。 ③.污水管道的布置与定线 污水管道的平面布置,一般按照主干管、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在总体规划中,只决定污水主干管、干管的走向和平面布置。 定线时,应该充分利用地形,使污水走向按照地面标高由高到低来进行,主干管敷设在地面标高较低的河堤处,管道敷设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和狭窄的道路下,一般设在两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带下。 支管的平面布置形式采用穿坊式,组成的一个污水排放系统可将该系统穿过其他街区并与所穿过的街区的污水管道相连接。管道的材料采用混凝土管。 ④.确定污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和泵站的设置地点 管道系统的控制点为两个工厂和每条管道的起点,这些点决定着管道的最小埋深,由于整个管道的敷设过程中,埋深一直满足最实用条件,且对于将来的发展留有空间,所以不需要提升泵站,全部依靠重力流排水。 ⑤.确定污水管道在街道下的具体位置 充分协调好与其他管段的关系,污水和雨水管道应该敷设在给水管道的下面,处理管道的原则为:未建让已建的,临时性管让永久性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管让不可弯管。 根据以上分析,对整个区域进行布管,干管尽量与等高线垂直,主干管沿河堤进行布置,基本上与等高线平行,整个城镇的管道系统呈现截流式布置,布管方式见附图。(污水管道系统的总体平面布置图)。 3. 管段设计计算:

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题目:衡阳市给水排水管网工程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姓名:孔庆培 学号:026413158 指导老师:谭水成 完成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前言 衡阳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设计,其市总人口54.32万左右,有一工厂A和火车站。总设计时间为2周,设计内容主要是给水管道的定线、水力计算及部分区域的污水、雨水设计,并作出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设计过程中,先大致了解衡阳市地形分布后,决定通过分区供水满足整个城市的用水需求。定线,给水水力计算,确定管径,校核等等,把定下的管径标图并整理报告。考虑城市初步规划,以及资金投资问题,采用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送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再排入水体。雨水是通过雨水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水体。 课程设计让我们结合所学知识,运用CAD制图,画出衡阳市给水排水管道总平面分布图,部分污水干管剖面图,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Preface The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line engineering of Hengyang city ,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city is 543,200 around,there are a facto ry “A” and a train station in the city. The total time of the design for 2 weeks, the content of the design is mainly about the water supply pipeline alignment, hydraulic calculation and the sewage of part of area, rainwater design, and make the plane figure and profile. In the design process, first understand top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engyang city roughly, decide to meet the whole city water demand by the district water supply. Fixed line, calculation, to determine the water hydraulic diameter, checking and so on, to set the diameter of plotting and finishing the report. Considering the preliminary planning of the city, and the problem of capital investment, using completely separate drainage system. Domestic sewage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is sent to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through the sewage system, and then discharged into the water body after the theatment. The rain water is directly discharged into the water body through rainwater drainage system. Curriculum design allows us to combine the knowledge which we have learned, the use of CAD drawing, drawing a distribution map of general layout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line in Hengyang City, part of the sewage trunk pipe profile, learn to use knowledge flexibly.

污水管网设计

目录 一.概述 (2) 1.1 设计题目 (2) 1.2设计任务 (2) 1.3设计原始资料 (2) 二.排水管网设计 (3) 2.1排水管网定线 (3) 2.2 街区编号及面积计算 (5) 2.3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 (6) 2.4管段水力计算 (9) 参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一.概述 1.1 设计题目:A镇污水管网设计 1.2设计任务及分配

设计任务:本设计主要包括污水管网的设计与计算,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排水管网定线; (2)街区编号及面积计算; (3)划分管段,设计流量; (4)管段流量、水力的计算; (5)污水管道平面图、污水主干管剖面图 (6)管段材料统计 1.3设计原始资料 1.A镇平面图比例尺1:1000 2.人口密度及居民生活用水、污水定额 表1-1人口密度及居民生活用水、污水定额 900 /104m2)人口密度(人 250+2*10=270 L/cap.d最高日综合用水定额() 200+2*10=220 ) L/cap.d平均日居民生活污水定额( 规划区域内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企业生活、生产的用水、污水情况3. )(8.2+9.2=( 1)企业生产用水(已包括了企业内的生活用水)平均污水量) *80%=13.92L/s按给水用水量的计算80% 1-2表企业生产用水2 ;Kz为1.2最高日最高时总用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比值(其中,自来水普及率在最高日最高时时,企业集中流量用水均取最大时流量。,公共建筑污

水不计。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暂不计入最高日用水量)f=100% )气象、水文、地质资料2 ℃极端最低温度-17,极端最高温度38.6℃,该地区年平均温度13.6℃68 cm 该地区土壤属黄土类,最大冻土深度63% 60%,冬季932夏季平均气压毫巴;全年日照1.7m/s 2.6m/s,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夏季室外平均风速该地区暴雨 强度公式:P=1.5a L/(s.ha) 注:=9min )av=0.6,地面集水时间取(8+0.5*2各小区平均 径流系数Ψ。,常水位345m小镇相临河流常年洪水位346m 1.0 m。给水管网、雨水管网管顶最小覆土0.7 m,污水管网管顶最小覆土 3)现有水厂情况座, 供水流量、水压均可满足要求。在河段上游,拟建有自来水厂1 座。在河段下游,拟建有污水处理厂1二.排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定线2.1 2.1.1管段布置原则)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污水管网, 要进行多方案技术1(3 经济比较; (2)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应按从干管到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 (3)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和雨水,并使管线最短、埋深最小;(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考虑好与企业内部管网的衔接; (5)规划时要考虑到各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6)远近期规划相结合,考虑发展,尽可能安排分期实施。 2.1.2管道系统的布置形式 A镇地势自北由南倾斜,坡度较小,无明显分水线,可划分为一个排水流域。街道支管布置在街坊地势较低一侧,干管基本上与等高线垂直,布置在小区南面河岸低处,基本与等高线平行。对比各种排水管道系统的布置形势,本设计污水管网平面采用截流式形式布置,,截流式的管道布置系统简单经济,有利于污水和雨水的迅速排放,同时对减轻水体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有重大作用,适用于分流制的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初降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初步设计方案如下:

排水雨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践教学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综合设计 ——排水管网计算书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给排1x1 姓名xxx 学号 设计时间~ 指导老师xxxxxxxxxxxxxxx 成绩 城市建设学院

目录

1 设计原始资料 城镇概况 A 城市位于我国华南地区,该城市是广东省辖县级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区地势平坦,主要建在平原上,城市中间以铁路为界,分为两个生活区:Ⅰ区和Ⅱ区。均有给水排水设备,自来水普及率100%。 气候情况 ① 市内多年来的极端高温℃,每年6~8月份的气温最高。而到了冬季(12~2月)温度较低,多年来的极端低温为0℃。 ②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春季湿度大,约为65~90%; ③ 雨季集中在4~9月份,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4~9月份为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段,降雨量大,多出现暴雨,年平均降雨量为1930mm ,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 排水情况 城市用水按19万人口设计,居民最高日用水量按210 (d cap L )。生活污水排水量按给水的90%计算。街坊污水排入区域排水管网,区域排水管网再将接入城市的排水管道系统,最后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 排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污水管道的布置 地形坡度 地势由西南方向东北方逐渐降低,但总体变化趋势不大。 河流流向 该城市沿市区南部有一条由北至南流向的河流,综合地势原因,污水厂设在地势较低处。

污水管道布置图 居民生活污水计算 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表,取居民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为210d L?,则居民生活污水量 cap 定额为d % 210 ?189 90 = cap L? 街坊面积总面积计算 根据城市人口为14万,根据草图对街坊区进行编号,得到各街坊面积和总面积,计算见下页表 街区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74 11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污水管网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第一章总论 1.1、前言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江油市新农村建设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江油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以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五水共治”决策为契机,逐步解决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更好地优化农村水环境,推进转型升级,改善农民生活品质。通过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督查推进等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激发工作热情,深入开展村庄污水整治,不断夯实农村污水治理基础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治水攻坚的决策部署和《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见》(省委办发[2014]2号)文件精神,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保护饮用水源、“五水共治”改善水环境相结合,统筹城乡资源,一体化改善全市水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1.2、规划目标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生态市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实现天尊寺水库地段引用水 源质量的基本改善,有效恢复农村河网的自净能力,改善该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本工程设计污水收集率达到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85%以上,满足规划目标要求。 1.3、工程概况 江油市新安镇天岭村共有村民62户,约208人。该村处于场镇附近山区,常住人口较多,本次污水收集处理从天岭村至新安中学段DN400双臂波纹管2300污水井检查井58座采用砖砌检查井。收集污水经检查井过滤后直接排放至新安镇污水处理厂。根据该村情况及要求,该村处理水排放标准需达到一级B标准。 第二章设计标准 2.1、设计依据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 1

(建筑给排水工程)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建筑给排水工程)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一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1 1总论1 1.1 设计依据1 1.2 城市概况原始资料1 1.3 设计原则3 1.4 设计范围和任务3 2方案选择和确定4 2.1 排水体制的确定4 2.2 工业废水与城市排水系统的关系选择5 2.3 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5 3污水管网工程设计8 3.1 污水管网定线8 3.2 污水设计流量10 3.3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13 3.4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成果19 3.5 污水管网工程量统计20 4雨水管网工程设计21 4.1 雨水管网定线21 4.2 雨水设计流量22 4.3 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24 4.4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成果26 4.5 雨水管道工程量统计27

5结论28 附:一张A3总平面布置图29 二排水管网设计计算书30 1污水管道设计计算30 1.1 污水设计流量公式30 1.2 计算举例32 1.3 街区编号及面积计算32 1.4 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计算33 1.5 工业污水设计流量和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设计流量计算34 1.6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35 1.7 污水厂规模的确定43 2 雨水管水力计算44 2.1 暴雨强度公式44 2.2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44 2.3 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44 2.4 径流系数45 2.5 雨水管道一般规定46 2.6 划分设计管段和汇水面积、汇水面积编号46 2.7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和水力计算47 三个人体会50 四参考书籍52

一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1总论 1.1设计依据 1.1.1主要规范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国家计委、建设部 (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 1.1.2主要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1.1.3参考书籍 (1)《水泵机水泵站》(第四版)(199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姜乃昌主编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5)》(第二版)(2000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5)》(第一版)(199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S2)》(1996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5)《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水工业工程设备》(第一版)(2000年)聂梅生主编 (6)《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1999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孙慧修主编1.2城市概况原始资料 (1)城市(包括工业区)总平面图一张,比例为1:10000,等高线间距1m。

管网工艺设计说明

管网工艺设计说明

四川省南溪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污水管网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1、工程概况 四川省南溪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污水管网工程服务范围包括:南溪县规划城区,服务区与《南溪县总体规划》(~2020)的远期面积相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5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8万人。管网污水量总规模按2020年2万m3/d设计。 3月我院报出四川省南溪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包括二条主干线(即主干1线、主干2线)。 根据南溪县发改局的意见,由我院进行的四川省南溪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污水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随南溪县建设计划分段实施。本册为主干1线、主干2线的部分施工图设计。 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设计规范 2.1设计依据文件 (1)《四川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下达四川省三峡影响区水污染治理新建项目核定概算的通知》川发改地区[ ]627号 (2)《四川省南溪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3月。 (3)《南溪县污水处理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四川省泸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10月10日。 (4)四川省南溪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1000地形图

(5)其它相关文件及会议纪要。 2.2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3)《排水检查井》(02S515)。 (4)《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 )。 (5)排水工程强制性条文。 3、设计变更方面及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设计污水管线的管径、走向、平面位置等情况依据南溪县发改局提供的现况资料及地形图等进行了调整。 4、设计要点 4.1设计标准、参数与计算公式 4.1.1设计年限及规模 本设计管网污水量总规模按2020年远期设计。 本设计污水管网设计规模2万m3/d,最大污水量2.97万m3/d。 4.1.2模数确定 根据水量计算和分配,本工程服务范围内主要为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城区范围宾馆、学校、事业单位的办公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废水。因此污水计算模数均采用0.393升/秒·公顷。 4.1.3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 流量公式

某县城区排水管网初步设计

(一 ) 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 陕南汉中地区某县城区排水管网初步设计 二、设计内容要求 运用已学的排水管网的专业知识,进行陕南汉中某县城城区排水管道的一般 初步设计,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污水管道系统的总平面布置图、雨水管道系统的总平面布置图、污水主干管及雨水干管纵剖面图。 三、主要原始资料简介 (1)设计区总平面图一张(比例1:10000),污水厂厂址选在县城夏季主导风 向的的下风向,即城市西面。 (2)设计街坊人口密度为360人/公顷,卫生设备情况系室内有给排水卫生设 备及淋浴设备,街坊污水出水管道管底标高按照地面以下1.5m 考虑。 (3)工厂污水量为1500m 3/d,三班制,排水量时变化系数Kh=1.5,出水管管 底标高30.0m ,管径250mm ,流速0.8m/s ,污水轻污染,允许直接排入城市 污水管道。 (4)火车站污水量为24m 3/d ,Kh=1.1,出水管管径150mm ,管底标高34.70m 。 (5)工程地质资料(按照地层深度分) 表土0.5m ,砂质粘土1.8m ,大孔性砂质粘土10m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5.5公 尺,水质无侵蚀性。 (6)土壤冰冻深度为0.5m 。 (7)水体资料: 按照当地水文站资料,大河1%洪水位标高在城南桥渠处为27.0m ,常水位标高为25.0m ,枯水位标高为21.0m ,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水面坡降约为0.3‰,小河在该渠处的1%洪水位标高为28.0m ,常水位标高为26.5m ,枯水位标高22.0m ,水面坡降约为1‰ 。 (8)当地暴雨强度公式为 ( L/S ·ha ) (9)设计地区地面覆盖情况 厂房占10%,沥青路面占14%,干砌砖路面占16%,非铺砌地面占40%,草地占20%。 四、主要设计标准与依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 t .p .q 65 0lg 211500+=

污水厂厂外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污水厂厂外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工程 初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项目概述 (5) 1.1 项目名称、业主单位及设计单位 (5) 1.1.1 项目名称 (5) 1.1.2 项目主管单位 (5) 1.1.3 设计单位 (5) 1.2 项目设计依据和主要设计资料 (5) 1.2.1 设计依据 (5) 1.3 设计原则 (7) 1.4 项目设计范围 (7) 1.5***城市概况 (7) 1.5.1历史沿革、城市性质及规模 (7) 1.5.2自然条件 (8) 1.5.3旅游资源 (9) 1.5.4经济水平 (9) 1.5.5城市总体规划 (9) 1.6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控规 (11) 1.6.1 城南工业区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1.6.2 城南工业区排水规划 (12) 1.7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3) 第二章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工程设计总则 (15) 2.1设计年限 (15) 2.2服务范围 (15) 2.3 工程设计内容及设计原则 (15) 2.3.1 设计内容 (15)

2.4 排水体制的选择 (16) 2.5污水处理厂规模及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规划 (16) 2.5.1给水量预测 (16) 2.5.2污水量预测 (18) 2.5.3污水处理系统规划 (18) 第三章污水提升泵站及倒虹管设计 (21) 3.1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调整 (21) 3.1.1对规划方案的调整 (21) 3.1.1污水处理系统的确定及总体运行方式 (24) 3.2污水提升泵站及倒虹管规模 (24) 3.2.1泵站规模 (24) 3.2.2倒虹管规模及计算依据 (24) 3.3污水量设计参数及主要管道水力计算公式 (25) 3.3.1 污水管网主要水力计算公式 (25) 3.3.2 主要水力学设计参数 (26) 3.4倒虹管设计 (26) 3.4.1 管道穿越河流方案 (26) 3.4.2沱江河倒虹管设计 (27) 3.5压力管道设计 (28) 3.5.1 压力检查井 (28) 3.5.2 压力放气井 (28) 3.5.3 水锤消除 (29) 3.5.4 事故排放口 (29) 3.6倒虹管施工 (29) 3.7 污水提升泵站设计 (31) 3.7.1泵站工艺设计 (31) 3.7.2泵站电气设计 (32) 3.7.3泵站自控设计 (32)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设计目的 (3) 1.2设计要求 (3) 1.3基本设计资料 (3) 第二章设计计算 (5) 2.1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 (5) 2.1.1城镇人口数计算 (5) 2.1.2设计流量的确定 (5) 第三章污水管网的布置 (11) 3.1划分排水区域与排水流域 (11) 3.2干管布置与定线 (11) 3.3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12) 3.4街坊面积 (12) 第四章污水管网水利计算 (14) 第五章污水管网主干管纵剖面图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总论 1.1设计目的 通过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某城镇排水管网的初步设计,以达到巩固基本理论,提高设计与绘图能力,熟悉查阅和使用技术资料,了解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进一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要求。1.2设计要求 按完全分流制设计,达到初步设计程度,设计成果应为: 1.污水和雨水排水系统的总平面布置图各一张 2.污水总干管纵剖面图一张、某一雨水干管纵剖面图一张 3.设计计算与说明书 1.3基本设计资料 (一)城镇规划资料: 1.某城镇规划图 2.人口分布、房屋建筑、卫生状况:(见下表)

3. 各种性质地面所占百分比: (见下表) 4. 工、企业规划表:(见下表) 5. 工业企业的污水经局部处理后允许排入城镇下水道。 (二)气象资料: 1.土壤冰冻深度0.1m 左右; 2.年平均降雨量1400mm ; 3.暴雨公式: n b t p C A q )() lg 1(167++= ,其中A=20 , C=0.7 , b=19 , n=0.86 (三)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1. 河流水位:Max:101m , Min:95m , Average:97m . 2. 地下水位:离地面7-8m. 3. 地质:砂质粘土. (四)电力供应:有三相电源可供选择,电力供应正常。 (五)污水不用作农田灌溉。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污水管网及污水提升工程初步设计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污水管网及污水提升工程 初步设计 安徽星辰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

前言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地区目前污水管网尚未建设完善,污水汇总后未接入市政污水系统,现就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同时在九华南路与南纬一路交口处设置污水提升泵站,使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地区污水经过九华南路接入市政污水系统。 2

第一章概述 ???? 1.1工程概况 ⑴工程名称: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污水管网及污水提升工程初步设计 ????⑵建设单位:芜湖市城建集团。 ??? ⑶设计单位:安徽星辰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⑷工程规模: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污水管网及污水提升泵站: 污水提升泵站设计规模:15万m3/d。 ⑸服务范围:芜铜铁路以南、南纬二路河以北、南经一路以东、南经三路以西的区域。 ⑹泵站工程投资(不含管网改造):污水提升泵站工程约投资1000万元(按照沉井施工粗格栅计)。 1.2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 1.2.1设计依据 ㈠主要依据资料 ⑴《芜湖市污水专项规划(2011~2030)》(2013年7月) ⑵现场对原有污水管网的测绘资料。 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2010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建设部 200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 CJJ31-1989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 GB50014-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版)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0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1994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