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成型培训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363.96 KB
- 文档页数:12
塑料挤出机培训资料挤出成型是塑料成型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生产过程连续、应用范围广、生产效率高、投资少及收效快等特点,因此发展很快,应用普遍。
一、塑料挤出成型机械的主要构成与分类(一)、塑料挤出机组的构成1、主机挤出机主机主要由以下几部份组成:1.1挤压系统:主要由螺杆和料筒组成。
它是挤出机的关键部分。
1.2传动系统:其作用是向螺杆提供所需的扭矩和转速。
它主要是由电动机、变速器等组成。
1.3加热冷却系统:其作用是对通过对料筒(螺杆)进行加热或冷却,保证挤压成型过程在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它主要由沿料筒外表面所设置的加热器、冷却风机(或其它冷却介质)和螺杆的内冷却设施等组成。
2、辅机挤出机的辅机组成是根据制品的种类而确定的。
其一般是由成型机头(口模)、定型装置、牵引装置、切割装置、制品的卷曲或堆放装置等部分组成。
以后要详加介绍。
(二)塑料挤出机的分类国标GB/T12783—91已对塑料挤出机械的类别、组成、品种及辅助代号作出规定,其中用S表示塑料类别,用J表示挤出机械,品种代号、辅助代号等。
一般而言,人们最常用螺杆的直径来表示挤出机的规格,即常用的螺杆直径从20mm—200mm.二、单螺杆挤出机的使用与维修(一)、单螺杆挤出机的工作原理塑料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会呈现不同物理状态,即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挤出机正是根据塑料这种特性来设计的。
通常螺杆的螺纹分为三段来加工,即加料段(又叫固体输送段)、熔融段(又叫压缩段)和均化段(又叫计量段)。
当塑料自加料装置加到料斗进入料筒中(此时塑料已加到工艺要求的温度),即在旋转的螺杆推动作用下(塑料受料筒的内壁和螺杆表面的磨擦作用),塑料被向前输送和压实。
在加料段的未端,塑料由于受到料筒的外加热及螺杆转动磨擦所生产的磨擦热,而逐渐熔融进而达到粘流态的温度。
当塑料进入熔融段后,隨着螺槽的容积逐渐变小及模具的阻力作用,塑料进一步被压实而形成了高压。
在这个过程中,塑料由于受到料筒的外部传来的热量及螺杆转动时产生的剪切热,而使塑料的固态逐渐减少,粘流态不断增加,到了熔融段的未端,塑料基本上已全部熔融。
塑料制品的挤出成型培训教程挤出成型是指将熔化状态的塑料通过挤压机的挤压螺杆,通过模具的模腔挤出成型的一种制造工艺。
挤出成型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如塑料管材、板材、线缆、异型材等。
本文将从挤出成型的原理、设备、工艺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为塑料制品挤出成型培训提供参考。
一、挤出成型的原理挤出成型的原理是将塑料粒料经加热融化后,通过齿轮泵进入挤压机的挤压螺杆,受到螺杆的转动和螺杆筒的加热作用,使熔融的塑料在螺杆前端通过模具的模腔挤出,形成所需的截面形状,然后在冷却水槽中快速降温固化,最后通过切割装置切断,得到成品塑料制品。
二、挤出设备挤出成型的主要设备有挤压机、模具、冷却水槽、切割装置等。
1.挤压机:挤压机是挤出成型工艺中的核心设备,它由挤压机表头、螺杆、减速机和电机等组成。
螺杆的型号和结构将直接影响挤出成型的质量和效率。
2.模具:模具是用来塑造挤出产品截面形状的工具,其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要求、挤出工艺参数和成本等因素。
3.冷却水槽:冷却水槽用于快速降温和固化挤出后的塑料制品,通常采用循环水冷却的方式。
4.切割装置:切割装置用于将挤出后的连续塑料制品切成所需的长度,通常采用刀具或锯片进行切割。
三、挤出工艺流程挤出成型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挤出机操作、模具安装、温度调整、启动挤出机、过程监控和成品收集等步骤。
1.原料准备: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塑料粒料,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配拌和。
2.挤出机操作:将准备好的塑料粒料倒入挤压机的料斗中,启动挤压机,使螺杆开始转动,进料和挤压。
3.模具安装:将模具安装在挤压机的模具支架上,并根据产品要求调整模具的位置和间隙。
4.温度调整:根据塑料材料的熔点和工艺要求,调整挤压机的温度控制器,使熔融的塑料达到适宜的挤出温度。
5.启动挤出机:当挤压机和模具都调整好后,可以开始启动挤出机进行挤出成型。
6.过程监控:在挤出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查和调整挤压机的工作状态、模具的温度和位置等参数,确保挤出产品的质量。
铝挤出成型培训资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铝挤出成型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将铝坯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利用挤出机将其挤出成带有特定形状的铝型材。
这种工艺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汽车等行业,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而受到青睐。
本文将介绍铝挤出成型的基本知识、工艺流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项技术。
一、铝挤出成型的基本原理铝挤出成型是利用挤出机将加热至一定温度的铝坯料挤出成带有特定截面形状的产品的工艺。
其基本原理是将铝坯料压入挤出机的模具中,通过模具的压力使铝坯料通过模具的孔径挤出,形成特定形状的型材。
这种工艺可以生产出各种规格和形状的铝型材,如铝杆、铝管、铝型材等。
二、铝挤出成型的工艺流程1. 铝坯料的准备:首先要准备足够数量和规格的铝坯料,并根据产品的要求将其切割成适当的长度。
2. 加热铝坯料:将铝坯料加热至适当的温度,通常在350°C~500°C之间,使其达到可塑性状态。
3. 挤出成型:将加热至一定温度的铝坯料放入挤出机的进料口,经过挤出机的挤压和挤出,将其挤出成带有特定形状的型材。
4. 冷却处理:将挤出成型后的铝型材送入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处理,使其结构更加稳定。
5. 切割成型:根据要求,将冷却处理后的铝型材切割成所需长度,形成可直接使用的产品。
6. 表面处理:对挤出成型后的产品进行清洗、抛光、喷涂等表面处理,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
7. 检验包装:对最终成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包装和入库。
三、铝挤出成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型材表面出现气孔:这可能是由于挤出过程中铝坯料温度不够高或挤出模具不清洁引起的,解决方法是提高铝坯料的加热温度,保持模具清洁。
2. 型材形状不符合要求:这可能是由于挤出机的挤压力不够大或模具设计不合理引起的,解决方法是调整挤压力和改进模具设计。
3. 型材表面粗糙:这可能是由于挤出速度过快或切割不到位引起的,解决方法是调整挤出速度和切割工艺。
挤出成型工艺培训挤出成型工艺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塑料加工领域的技术,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材料通过模具挤压成型,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
由于该工艺的简单易行和成本较低,因此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操作能力,培训机构经常组织挤出成型工艺的培训课程。
挤出成型工艺培训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挤出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培训课程首先会介绍挤出成型的基本原理,讲解熔融塑料的流动性和挤出机的工作原理。
学员需要了解材料的熔化过程和挤压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速度等参数的调控方法。
2. 挤出机的操作和维护:课程重点讲解挤出机的操作和维护,包括机器的启动、运行和停机的步骤,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学员将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调整挤出机的参数,以获得理想的成型效果。
3. 模具设计和制造:培训课程还将介绍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方法。
学员将学习如何根据产品的尺寸和要求,设计出合适的模具,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来制造高质量的模具。
4. 质量控制和检测:挤出成型工艺的产品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培训课程将介绍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检测方法。
学员将学习如何通过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物理性能测试等方式,对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
5. 实操训练和案例分析:为了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培训机构通常会设置实操训练环节和案例分析。
学员将有机会亲自操作挤出机进行成型实验,以及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挤出成型工艺。
通过挤出成型工艺的培训,员工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培训后的员工可以独立完成挤出成型工艺的操作和维护,并能够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
挤出成型工艺培训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员工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挤出成型工艺是一种流行的塑料制品生产工艺,广泛应用于家电、机械、建筑、包装等众多行业。
片材车间内部学习教材目录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挤出成型基本工艺流程第三节 挤出成型原辅材料基础知识第四节 挤出成型过程的工艺控制第五节 挤出成型的辅助加工第六节 挤出产品的后续加工第一节 概 述挤出成型是在挤出成型机中,塑料被加热、加压,通过一定形状的模具成型,然后经冷却定型、拉伸(也有不经过拉伸的)、卷取(或切割)成为具有一定截面形状的制品。
一条挤出生产线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将塑料熔融挤到料筒末端的过程,第二部分是将已经塑化好的塑料熔体经过模头成型,再经过定型装置定型,再经过牵引、切断、或修整等工序而成为制品的过程。
在塑料加工领域中,挤出成型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成型方法,与其他成型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设备制造容易,成本低;②可以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③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④生产操作简单,工艺控制容易;⑤挤出产品均匀,密实,质量高;⑥对原料的适应性强,不仅大多数的热塑性塑料可以用语挤出成型,而且少数的热固性塑料也能适应;⑦所生产的产品广泛,可一机多用,同一台押出机,只要更换辅机,就可以生产出不同的制品或半成品;⑧生产线的占地面积小,而且生产环境清洁。
当然,挤出成型也有缺点:①不能生产三维尺寸的产品;②制品往往需要二次加工。
由于挤出成型的优点突出,因此,挤出成型在塑料加工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热塑性塑料的95%可用螺杆式挤出机生产。
作为挤出成型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必须掌握塑料熔体的基本性质。
只有掌握了塑料熔体的基本性质,才能对挤出成型过程中的各种控制有理论上的依据,减少实际生产中的盲目性,减少调试时间。
第二节 挤出成型基本工艺流程塑料挤出成型产品包括塑料挤出造粒技术、塑料管件/管材的挤出生产技术、塑料薄膜挤出吹塑生产、流延薄膜与双向拉伸薄膜生产技术、塑料板材/片材挤出生产技术、合成纤维与塑料丝挤出生产技术以及塑料异形材挤出生产技术等内容,本教材只介绍塑料板材/片材挤出生产工艺基础知识。
塑料板材/片材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电绝缘性能优良、容易黏结、焊接、可二次加工等特点,因此,用途很广泛。
塑料板材/片材的挤出生产工艺流程因原料、设备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基本工步是相同的。
塑料板材/片材挤出机通常用排气式单螺杆排气式挤出机生产,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的工艺流程依据原料和设备的不同仍存在差异,在本教材中涉及的几种原料中,聚丙烯(PP)材料由于吸水性不高,故不需要可直接用于挤出加工,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原料的吸水性较强,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水解反应,故挤出前必须经过干燥。
图1、挤出生产工艺流程对于本教材所涉及的几种材料的挤出加工工艺流程,详见附图1、挤出成型工艺流程图。
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工步:第三节 挤出成型原辅材料基础知识本教材所涉及的挤出用原料主要包括PP、PET、PC、PMMA等塑料材料,常用片材厚度在0.25~1.0mm之间,厚度大于1mm的塑料片材通称为板材,低于0.25mm以下称为薄膜。
(一)PP(聚丙烯):(1) 片材呈乳白色半透明状,具有较好电绝缘性能、耐化学性能,热性能优良,能在100℃以上 的温度下蒸煮,可在100~120℃长期使用。
PP的挤出成型片材硬度较低,易于加工。
(2) PP的吸水率低于0.01%,故加工前不需进行干燥。
(3) PP的加工温度为180~250℃,加工温度范围宽,最高可达到分解温度300℃。
(二)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 PET热塑性塑料中韧性最大的一种塑料,结晶后的原料为乳白不透明颗粒料,挤出产品透明度高达90%,具有较好的热性能、电绝缘性能、耐化学性能,透气性好,尺寸稳定性好,其缺点是耐电晕性差。
加工后的片材透明度较高,硬度大,韧性好,常用于印刷、医药、食品包装。
(2) PET吸水性大,加工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为140~180℃,时间为5~8小时。
(3) PET的加工温度一般为270~290℃,接近其分解温度295℃,加工中要注意温度不能太高。
(三)P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1) 聚碳酸酯是分子主链中含有—[O-R-O-CO]—链节的热塑性树脂,按分子结构中所带酯基不同,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脂肪一芳香族型,其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是芳香族聚碳酸酯,并以双酚 A型聚碳酸酯为最重要,分子量通常为3-10万;(2) PC是一种无定型、无臭、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高;(3) 蠕变性小,尺寸稳定;(4)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阻燃性。
(5) 具有良好的印刷性,但PC树脂本身不耐腐蚀,23℃时醋酸(10%)、乙醚、乙酸乙酯、四氯化碳、苯、环己酮、甲苯、汽油等不能使用。
(6) 模切(冲切)性:具有良好的模切(冲切)性 。
(7) 耐温性:一般使用温度-30~135℃,长期使用温度-30~100℃,短时使用温度-45~145℃。
(四)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PMMA简称压克力,俗称有机玻璃,原料是一种高度透明的颗粒料,产品透明度高,它的最大特点为透明性好,透光率达90~92%;(2)良好的耐侯性、表面硬度高及综合性能优良,主要用于光学透明制品。
(3)PMMA对加工温度比较敏感,成型温度在180~230℃,加工温度范围比较窄,超过260℃以上即分解,因此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以防过热。
(4)PMMA加工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量在0.02%以下。
干燥条件为80~90℃,干燥时间大于6小时。
(5)PMMA的熔体黏度较大,成型中易产生内应力。
为得到尺寸高精度的制品,必须进行退火处理。
处理条件为:温度85℃,缓慢冷却即可。
为改善挤出产品的性能,以适应特殊的使用要求,在挤出生产过程中通常还需加入色母、抗静电剂、抗黏剂等添加剂,或在产品表面涂布水性硅处理剂等辅助材料。
第四节 挤出成型过程的工艺控制一、挤出工艺控制塑料板材挤出的工艺控制包括干燥条件控制、螺杆温度控制、螺杆压力控制、计量泵速度和压力的控制,辊轮冷却温度控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塑料原料的干燥条件在上一节原料的基本性能特点中已有叙述,本节不再累述。
挤出加工温度一般依据原料而定,模头温度一般比料筒温度高5~10℃左右。
因挤出机模头一般为衣架式模头,模头较宽,容了要在相当宽的机头分布均匀,必须提高料温,以提高熔料的流动性。
模头温度应该样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过低,则板材表面无光泽、易裂;若过高,则塑料易分解,产品有气孔。
模头温度一般控制为两边低、中间高。
模头温度波动不能超过±5℃,最好控制在±2℃之间。
这是保证板材厚度均匀的措施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调整模唇的开度来控制。
螺杆料筒的温度控制一般分为5段或7段来控制,现将5段式单螺杆挤出机的各段温度控制值列表参考如下:表1 几种塑料板材/片材挤出参考温度单位:℃传统的塑料板材/片材加工熔融塑料由模头挤出以后,即到达挤出加工的设备下游阶段——三辊压光机进行冷却定型,但在用于光学的塑料光栅片挤出工艺中,三辊压光机的中辊已更换为光栅辊,但其加工成型原理同三辊压光机。
三辊压光机的温度直接影响板材、片材的表面粗糙度和平整度,光栅片材还影响光栅柱的均匀性和垂直性。
为了防止板材产生过大的内应力而翘曲,应使板材缓慢冷却;而光栅片生产时为保证光栅柱的质量,三辊温度不宜过高。
辊筒表面温度应高到足以使熔融塑料与辊筒表面完全贴合,使板、片表面上光或轧花。
但温度又不能过高,温度过高会使板、片材难以脱辊,表面产生横向条纹,甚至将其拉坏。
温度较低时,板、片材不能贴紧辊筒表面,表面无光泽。
若生产光栅片材,温度过高还会使片材脱辊后自由收缩率增大,光栅柱出现收缩不均匀的现象,导致片材的光学效果不合格。
如果挤出生产的胚料从上中辊之间进入,紧贴中辊,最后从下辊绕半辊导出,这时,中辊的温度应最高,上辊温度最低。
例如,生产PET光面片材,其参考温度为:上辊,15-45℃;中辊,18-60℃,下辊,35-75℃。
挤出生产中的工艺参数调整还包括螺杆冷却、模唇开口、牵引速度的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为提高塑料材料在螺杆中的固体输送量和输送速度,在挤出机的螺杆加料段除温度设置低于其他各段外,还必须进行水冷。
塑料板材的厚度控制主要靠控制模唇开口和冷却辊拉伸速度来控制,当物料从唇口吐出量一定时,冷却辊拉伸速度越大,生产的产品厚度约薄,反之则越厚。
生产较厚的片材时,模唇开度一般等于或稍大于片材厚度;生产PMMA板材时,其模唇开口是板材厚度的115%~120%。
二、产品质量控制实例:(一)表面质量控制方面:片材表面质量的主要缺陷包括发黄、发皱、晶点、黑点、色斑、划伤、水纹、亮线、发白等。
(1)产品外观发黄主要原因有原料发黄、原料干燥时间过长、加工温度过高几过方面,对于原料发黄的情况,必须更换原料,另外对于加工造成的产品发黄,应控制干燥温度及加工温度,尽量缩短干燥时间。
(2)发皱现象主要是由于冷却辊冷却温度过高,导致材料在剥离定型辊时仍存在较大的自由收缩度造成,解决该问题应控制冷却辊温度。
(3)晶点在塑料加工过程中出现比较频繁,可能的原因是气泡和杂质。
避免因气泡产生的晶点的出现其一是必须要求原料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到位,水分含量低于0.02%,其二是避免原料在螺杆中因高温高压而出现水解,也就是应控制加工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另外是必须保证原料的纯净,避免原料中混入不溶的杂质形成晶核。
(4)黑点、色斑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原料中含有不熔的黑色或有色杂质或者原料长时间高温高压引起的降解后的炭化物。
避免出现黑点、色斑一是要保证原料不受污染,二是要避免加工过程中原料在设备中过度降解炭化,定期或不定期清洗螺杆、模头等物料经过的设备部件。
(5)划伤出现的可能原因是模头损伤,模头中有杂质,成型辊或牵引部件有损伤或表面有杂质。
对于成型及牵引部分表面有杂质的情况,应在开机前仔细清理成型辊或牵引部件,无效的情况下应清理或更换模头。
(6)水纹的出现是由于成型辊间隙过小造成积料形成,另外也可能由于加工温度偏高,造成原料流动性太大形成。
解决此问题主要是调节成型辊间隙,在调节无效的前提下应考虑调节加工温度。
(7)发白的情况主要由两个可能的原因造成,其一是原料中混有色母或其他杂质,另外是由于冷却温度控制不够,产品出现结晶造成。
解决此问题一是降低成型辊温度,彻底破坏结晶,二是更换原料。
(8)亮线是由于模头吐料严重不均匀,在成型辊处同时形成缺料和积料两种情况,缺料和积料交接处形成的界限。
解决此问题需调节模头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