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0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掌握莫高窟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3.学习莫高窟中的壁画艺术,了解壁画的种类和画法;4.能够通过欣赏莫高窟壁画,理解壁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1.莫高窟中的艺术和文化;2.莫高窟中的壁画艺术。
三、教学难点1.莫高窟中不同种类壁画的区别;2.莫高窟壁画的画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讲述式教学;2.互动式教学;3.观摩式教学。
五、教学内容(一)文化背景介绍介绍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佛教文化等内容。
(二)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介绍莫高窟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包括莫高窟中寺庙建筑的特点、石窟中的装饰和雕刻艺术等内容。
(三)壁画艺术1. 壁画的种类介绍莫高窟中的不同种类壁画,包括佛教主题壁画、历史画、人物肖像画等。
2. 画法和技巧详细介绍莫高窟壁画的画法和技巧,包括颜料的选择和混合、绘画工具的使用、壁画制作的程序等。
3. 壁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分析莫高窟壁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包括壁画作品的表现手法、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内容。
(四)欣赏莫高窟壁画通过观看莫高窟壁画的图片和视频,结合老师的解说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壁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作品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指导和反馈。
七、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莫高窟的了解;2.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欣赏更多的莫高窟壁画作品,拓展视野。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莫高窟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渊源;2.能识别莫高窟的精彩艺术作品;3.了解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发展变化;4.学习领会莫高窟石窟艺术背后的思想、宗教与文化。
二、教学内容1.莫高窟的历史介绍;2.莫高窟艺术风格介绍;3.莫高窟艺术作品评析;4.莫高窟石窟艺术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莫高窟的美丽图片,让学生们了解莫高窟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背景。
让学生看到图片后,引导开放同学的话匣子,让大家谈谈对莫高窟的第一印象,这样能够让大家更好地对莫高窟有一个了解。
二、学习(30分钟)1、莫高窟的历史介绍:(1)教师让学生听讲,并在讲述中展示图片;(2)向学生简单介绍莫高窟在唐朝时期的建造和修缮;(3)教师介绍莫高窟主要有209个洞窟;(4)向学生介绍莫高窟主要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5)讲解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主要特点。
2、莫高窟石窟艺术风格介绍:(1)让学生们认识到莫高窟所包含的三种艺术风格,即早期、具有民族特色的中期、成熟的晚期壁画艺术;(2)早期风格,特点是仪仗、奏乐、乐舞的图案较多,透露着浓郁的民族风情;(3)中期风格,特点是着重表现佛教教义;(4)晚期风格,别具特色,艺术风格更趋于成熟和完善,营造出浓郁迷人的艺术氛围。
3、莫高窟艺术作品评析:(1)选择一些代表性的莫高窟艺术作品,如大梵天天王像、飞天壁画、唐代释迦牟尼威光金身等,向学生进行讲解;(2)通过教师展示的图片,指导学生体会艺术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元素,如神圣感、美感、寂静感、宏伟感等,试图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对艺术的鉴别能力。
4、莫高窟石窟艺术的文化价值:(1)通过展示莫高窟壁画,让学生们认识到莫高窟壁画艺术所包含的人文艺术、历史、宗教等文化价值;(2)了解隆起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丝路文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白丝路文化是中西方文明交融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
三、巩固(1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莫高窟石窟艺术的文化价值”展开讨论,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并加深对莫高窟壁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四年级语文教案——《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今天上了这一课,因为没有先进的设备,靠自己的回忆写了这个实录,和实际上课有些出入.设计的意图是通过欣赏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介绍余秋雨的文章让学生了解藏经洞文物流失的情况,能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感情没有升华到位。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对莫高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回忆一下,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哪几处文物景点?生: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我们先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句话可以概括这小节的意思,你看到了什么?(生读)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慈眉善目的菩萨。
生:我看到了威风凛凛的天王和强壮勇猛的力士。
师: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生: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很和蔼。
生:给人很慈祥的感觉。
师:看上去就是一个好人。
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子?生:看上去很高贵,很威风。
生:应该有力气很大的样子。
师: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试着读一读。
(生读)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在莫高窟的彩塑中是怎么刻画的。
(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选取其中能表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细看)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生: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师:16米,是多长?生:有我们4个黑板这么长。
生:有我们16张课桌这么长。
师:这么大的卧佛,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一起读一读描写卧佛的这句话。
(出示卧佛图片欣赏)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彩塑?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生:惟妙惟肖。
师: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生: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板书:两千多)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对第二小节的总结,又是壁画的概括,默读第三小节,画出这句话。
《莫高窟》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保留原目标中1、2两条,写法指导不作要求2、情感态度: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憎恨的情感。
3、过程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的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研究的问题;学会搜集、筛选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组合,学写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1、同学们,你看过寺庙里佛像吗欣赏过墙壁上的绘画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玩过泥塑吗喜欢绘画吗能谈谈你的创意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原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以下修改:1、加上激疑导思: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2、在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时先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不要分节指读,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针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如:莫高窟彩塑、壁画有什么特点,藏经洞的文物是怎样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的,为什么说莫高窟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
3、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问题4、我们不急着去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藏经洞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1、你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随机进入)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莫高窟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2)欣赏影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是哪一句为什么(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课文这样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学会追问我们的古人,他们塑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呢(5)美读感悟:你能把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6)配乐朗读彩塑这一段。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作者:陈梅张雾东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5年第11期一、导入,理清文章的脉络师: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这篇课文也很特别,每一个自然段中都有那么一句话,清楚地概括出该自然段的意思,你发现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补充习题》第4题给大家展示一下。
请你选两个好朋友,跟你一起完成题目的汇报。
你会怎么分工呢?生:我想邀请史含馨读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的句子,因为它们一个总起,一个是总结。
我读第2—4自然段的句子,因为第2~3自然段写了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中间有一个过渡句,联系很紧密,第4自然段,写了莫高窟的藏经洞。
师:你们能用上这些句子,把《莫高窟》一文的内容向我们介绍一下吗?生: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里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藏经洞,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生: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里面有彩塑,有壁画,有藏经洞,真是一个艺术宝库。
师:抓住文中类似过渡句、中心句、总结句等独特的句子,进行内容的概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样,如果我们写作中,也能适当地运用这些句子,文章会条理清楚,让读者耳目一新。
【点评】在第一课时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再次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试着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抓住文章的写作特点,让学生体会表达的方法。
二、品读,发现对称的奥秘1. 发现词组的对称与变化师:在这个过渡句中,老师关注到有这样两个短语,(板书: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谁能读好它们?(生读)师:这两个短语有什么特点?生:都是形容很棒的!生:都是用来赞美莫高窟的。
师:是的,精妙绝伦是赞美莫高窟的——(生:彩塑),宏伟瑰丽是赞美莫高窟的——(生:壁画)。
里面的奥秘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看看字数。
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材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1.积累优美语段,品读理解课文第二、三段,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2.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莫高窟,去感受她的魅力和风采。
2、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愿意来说一说,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莫高窟有彩塑,有壁画,还有藏经洞。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出示课件)你总结得真好。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莫高窟参观一下,先来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精读课文,感受魅力。
(一)第二自然段: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师:读完课文,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生:(齐)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师: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的呢?(课件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力士”红色字体,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彩塑?生:排比句。
师:对了,课文先利用一个排比句让我们体会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彩塑。
3、(点击链接处,出示三尊不同神态的彩塑,引导学生观察彩塑的表情神态来辨认出他们分别是哪尊彩塑。
)(1)师:看,这一尊彩塑他面带微笑,眉宇之间透露出慈祥与善良,这就是?生:慈眉善目的菩萨。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头桥小学朱殿香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在充分感知课文之后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一、总体把握,调动兴趣。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指读课题《莫高窟》。
2、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显示“第五小节”)4、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莫高窟》。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1、让我们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指名读第二小节。
2、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将你看到的彩塑读给大家听。
追问:菩萨是什么神态?你读,天王呢?你读,力士是什么样儿的?你读,。
(出示彩塑)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描写?出示有关卧佛的句子(师评:还没有将卧佛读活了。
谁再来读?真是惟妙惟肖!一起读,师评价:我似乎听到了它的呼吸声。
)3、莫高窟只有这几尊彩塑吗?作者只是以点带面去写这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
(课件出示其余佛像”)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人们称赞的到底是谁?5、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一段话。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322《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今天上了这一课,因为没有先进的设备,靠自己的回忆写了这个实录,和实际上课有些出入.设计的意图是通过欣赏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介绍余秋雨的文章让学生了解藏经洞文物流失的情况,能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感情没有升华到位。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对莫高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回忆一下,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哪几处文物景点?生: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我们先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句话可以概括这小节的意思,你看到了什么?(生读)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慈眉善目的菩萨。
生:我看到了威风凛凛的天王和强壮勇猛的力士。
师: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生: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很和蔼。
生:给人很慈祥的感觉。
师:看上去就是一个好人。
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子?生:看上去很高贵,很威风。
生:应该有力气很大的样子。
师: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试着读一读。
(生读)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在莫高窟的彩塑中是怎么刻画的。
(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选取其中能表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细看)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生: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师:16米,是多长?生:有我们4个黑板这么长。
生:有我们16张课桌这么长。
师:这么大的卧佛,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一起读一读描写卧佛的这句话。
(出示卧佛图片欣赏)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彩塑?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生:惟妙惟肖。
师: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生: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板书:两千多)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对第二小节的总结,又是壁画的概括,默读第三小节,画出这句话。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指导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学会“有……有……有……还有……”和“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描述事物的方法。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授。
1、谈话:通过初步学习课文,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可以用上那个课文中的语句。
2、出示全文的总结句,并指导朗读。
二、走近“壁画”,领略魅力。
(一)体会过渡句的作用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主要就是因为什么?(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打开课文,看看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是什么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指导完成《补充习题》中相关题目。
(2)重点指导理解承上和启下的部分。
(板书:彩塑精妙绝伦;壁画宏伟瑰丽)(3)齐读过渡句。
2、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彩塑的内容。
(出示“有……有……还有……)3、引入:莫高窟里那两千多尊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的彩塑已经让我们啧啧赞叹,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二)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1)通过比较“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和“教室面积”的比较去感受敦煌壁画的宏伟。
(2)感受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并指导朗读。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①展示壁画图片让学生感受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
②指导第一次朗读。
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
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
面积之大,实属罕见。
莫高窟教案第二课时
一、课程目标
1.学习莫高窟的发展和演变历史;
2.了解莫高窟内部的艺术作品类型和特点;
3.探究莫高窟中的佛教文化和艺术传统。
二、教学内容
1.莫高窟发展和演变历史;
2.莫高窟中的艺术作品类型和特点;
3.莫高窟中的佛教文化和艺术传统。
三、教学过程
1. 莫高窟发展和演变历史
1.以时间为线索,简要介绍莫高窟的发展和演变历史;
2.分析莫高窟发展和演变历史的原因;
3.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莫高窟的建筑和艺术风格。
2. 莫高窟中的艺术作品类型和特点
1.分析莫高窟中的艺术作品类型,包括佛像、壁画、浮雕等;
2.分析莫高窟中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包括色彩、构图、题材等;
3.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3. 莫高窟中的佛教文化和艺术传统
1.介绍莫高窟中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分析佛教文化对莫高窟艺术作品的影响;
3.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佛教文化和艺术传统。
四、教学评价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莫高窟的艺术魅力和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分析莫高窟中的艺术特点和佛教文化传统;
3.考核学生对莫高窟的历史文化背景、艺术作品类型和艺术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课堂延伸
1.让学生了解其他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遗产,如敦煌、长城等;
2.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如画佛像、壁画等;
3.去莫高窟参观,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和文化背景。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背景莫高窟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莫高窟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向学生介绍,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本次教学将重点介绍莫高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莫高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艺术表现特点;•让学生认识和掌握莫高窟中的艺术手法,如线描、造型、色彩等;•让学生了解莫高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表述莫高窟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艺术表现特点;•学生能够掌握莫高窟中的艺术手法,如线描、造型、色彩等;•学生能够理解莫高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莫高窟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2.莫高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3.莫高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2. 教学方法1.演讲式授课:介绍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表现手法等;2.分组研讨:让学生分组根据所得资料,对莫高窟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探究和研讨;3.视频讲解:向学生播放有关莫高窟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莫高窟的认识;4.互动答题:结合教材和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互动中梳理已掌握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展示(10分钟)1.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从中挑选一个点进行展示或小结;2.准备一张莫高窟的图片进行展示,并放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莫高窟的气氛和文化内涵。
2. 新知教学(30分钟)1.莫高窟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讲解莫高窟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介绍莫高窟的发现历程和重要性。
2.莫高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介绍莫高窟的造型特点、线描手法、色彩运用等。
3.莫高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讲解莫高窟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如佛教、中西文化交流等。
3. 分组研讨与分享(30分钟)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根据所得资料对莫高窟的文化价值进行探究和研究;2.让各组代表进行分享,让其他组的同学学习和了解。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课程目标•了解莫高窟发展历史及文物特色•掌握魏晋风格艺术特色•理解《十住经》部分内容及其艺术表现二、教学过程1. 课前导学让学生自主查询相关内容,包括莫高窟的历史、地理位置、称谓等,以及魏晋风格的基本特点等。
并指导学生在文献中选取片段,进行阅读、理解,准备课堂讨论。
2. 教学内容2.1 魏晋风格•意境超凡脱俗•局部突出、注重人物形象•构图简洁、线条清晰、用墨淡雅•具有文人气质,强调色调交融与墨色流动2.2 莫高窟历史及文物特色•莫高窟整体布局概述•文物名称及特点介绍•世界级艺术瑰宝的评价•对世界影响的作用等2.3《十住经》部分内容及其艺术表现•简单介绍《十住经》概念及部分内容•深入分析部分内容的艺术表现特点•对艺术表现特点的理解3. 答疑解惑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不断随时解答疑问,答疑解惑。
4. 课堂作业在课堂上,发放莫高窟文物拓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物进行模仿练习或创意作品制作,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介绍时,采用“带着解读”的方法进行简洁明了的讲述。
2. 讨论法在教学内容讲述前,开展一定的启发性问题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程讲述后针对内容进行一定的课堂讨论。
3. 展示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向学生讲授一定的艺术鉴赏方法,并发放文物拓片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或创意作品制作,并完成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效果在本次课程教学中,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了广泛的思考和探索,学生们不仅通过认真学习了解了莫高窟的历史和文物特色,同时也掌握了魏晋风格的艺术特色,以及《十住经》部分内容及其艺术表现等。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很有收获,最终基本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五、课程总结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在课前进行了周密的策划,教师带着解读,让学生自主查询相关内容,并发放文物拓片进行作品制作和展示,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此外,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和疑惑,教师耐心解答,力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课后进行了充分的反思和总结。
第二课时《莫高窟》教学实录第二课时《莫高窟》教学实录《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85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对莫高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回忆一下,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哪几处文物景点?生: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我们先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句话可以概括这小节的意思,你看到了什么?(生读)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慈眉善目的菩萨。
生:我看到了威风凛凛的天王和强壮勇猛的力士。
师: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生: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很和蔼。
生:给人很慈祥的感觉。
师:看上去就是一个好人。
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子?生:看上去很高贵,很威风。
生:应该有力气很大的样子。
师: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试着读一读。
(生读)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在莫高窟的彩塑中是怎么刻画的。
(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选取其中能表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细看)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生: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师:16米,是多长?(xx课件www.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莫高窟)本文转载生:有我们4个黑板这么长。
生:有我们16张课桌这么长。
师:这么大的卧佛,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一起读一读描写卧佛的这句话。
(出示卧佛图片欣赏)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彩塑?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生:惟妙惟肖。
师: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生: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板书:两千多)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对第二小节的总结,又是壁画的概括,默读第三小节,画出这句话。
生:我认为是这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师:重点的词语是?生: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
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王红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2~4自然段。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2、积累优美语段,感知课文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敦煌文化,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这就是——大家一起说——莫高窟。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板书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和第五段,大家回忆一下,莫高窟被比作什么?那么,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里面究竟有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莫高窟。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莫高窟的?交流: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一)欣赏彩塑师: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结晶,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十分令人惊奇,我们先来欣赏第二自然段的彩塑。
1、自由读这段话,你觉得彩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交流。
(彩塑的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
3、看图4、看到这一尊尊彩塑,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5、模仿文中的方法,来描述一下其它彩塑的神态。
6、来到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面前,你会怎样赞叹呢?师:当看到游客们惊诧兴奋的神情,当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一自然段。
7、指名读,齐读!(二)欣赏壁画师:(出示第一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这句话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的,这是个过渡句,这句话不仅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还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自然地连了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自然课文第三自然段。
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中描写飞天的句子,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3、关注文中省略号,试着再说说还有的飞天在干什么?互相说说。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莫高窟》的第二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的描绘,以及作者对莫高窟的赞叹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莫高窟的赞叹之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体会作者对莫高窟的赞叹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莫高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巡视指导。
3. 学习生字词:学生展示生字词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莫高窟的赞叹之情。
5. 欣赏壁画和彩塑:教师展示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的图片,学生欣赏并描述其特点。
6.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莫高窟2. 板书生字词:敦煌、莫高窟、壁画、彩塑、佛国、赞叹3. 板书重点句子:莫高窟是绘画艺术、佛教、雕塑艺术的集中体现。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莫高窟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莫高窟的认识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壁画和彩塑艺术,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对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的描绘,以及作者对莫高窟的赞叹之情。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主题与标题主题:探索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之美标题:穿越千年,探秘莫高窟二、引言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窟艺术宝库。
这节课,我们将一同领略莫高窟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三、课时安排本课时为第二课时,时长45分钟。
四、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基本背景和历史文化。
2、引导学生欣赏莫高窟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莫高窟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1、讲解与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基本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莫高窟的文化内涵。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资源1、PPT课件:包含莫高窟的背景知识、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内容。
2、莫高窟实景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莫高窟的震撼之美。
3、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莫高窟的文化内涵。
七、教学实施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莫高窟的实景图片,让学生感受莫高窟的震撼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与演示(15分钟)通过PPT讲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同时,结合图片和视频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发放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卡。
引导各小组围绕任务卡中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探讨莫高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分析莫高窟壁画中的佛教文化内涵等。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4、实践操作(15分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如临摹莫高窟壁画、制作莫高窟主题手工艺品等。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5、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年级语文教案《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
录
设计的意图是通过欣赏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介绍余秋雨的文章让学生了解藏经洞文物流失的情况,能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感情没有升华到位。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对莫高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回忆一下,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哪几处文物景点?
生: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我们先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句话可以概括这小节的意思,你看到了什么?
(生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慈眉善目的菩萨。
生:我看到了威风凛凛的天王和强壮勇猛的力士。
师: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
生: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很和蔼。
生:给人很慈祥的感觉。
师:看上去就是一个好人。
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子?
生:看上去很高贵,很威风。
生:应该有力气很大的样子。
师: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在莫高窟的彩塑中是怎么刻画的。
(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选取其中能表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细看)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
生: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
师:16米,是多长?
生:有我们4个黑板这么长。
生:有我们16张课桌这么长。
师:这么大的卧佛,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一起读一读描写卧佛的这句话。
(出示卧佛图片欣赏)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彩塑?
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生:惟妙惟肖。
师: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
生: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板书:两千多)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对第二小节的总结,又是壁画的概括,默读第三小节,画出这句话。
........................
生:我认为是这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师:重点的词语是?
生: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
(板书:精妙绝伦宏伟瑰丽)
师:精妙绝伦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彩塑怎么样?
生:很好看,非常漂亮。
师:从字面上理解,精妙就是什么?绝伦就是什么?
生:很精彩,巧妙。
师:绝伦就是......
生:其它地方没有。
生:独一无二的。
师:彩塑是精妙绝伦的,壁画是宏伟瑰丽的。
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宏伟?
生: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板书:四万五千多)
师:这时我们已经站在莫高窟的壁画前,你都看到了一些什么?默读课文,然后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
(生默读)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一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生:我看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生:我看到了许多神佛的形象。
师:课文中用的哪句话来概括壁画内容的?
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
师:对,这句话里用了有......有......有......还有......本小节中还有一个排比句,是哪句话?
生: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我们练习读一读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生练习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下?
(生读)
师:读得真好,那飞天的仙女就好象在我们眼前一样。
同桌互相读,看你的朗读能不能打动你的同桌。
(生练习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展示飞天图片)
(看到飞天的图片,学生哇生不绝,被美妙的画面深深吸引。
)
师:看到这些精彩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生:太美了!
生:这些壁画真精彩!
生:莫高窟的壁画真丰富了!祖国文化遗产真是灿烂辉煌啊!
师:我们回头再看这两句排比句。
看一看,怎么样把描写飞天的这一句改成用有......有......有......还有......这种样子来描述的?先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还有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听上去给人的感觉有点怎么样?
生:听上去有点不顺溜。
师:你能说一说吗?
生: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怀抱琵琶,轻拨银弦的;有倒悬身子,自天而降的;有彩带飘拂,漫天遨游的;还有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的......
师:很好。
在说的时候,后面的的不能少。
师:壁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飞天的壁画。
我们能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选取神佛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或者自然风光中的一种,也用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子说出来?能说几个有就说几个有。
先想象一下,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象跟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生:壁画上的神佛,有闭目养神的,有神态安详的,还有打坐念经的。
师:说的不错,说的是神佛形象的。
还有谁愿意说?(这时没有人举手)看来大家还没有想好,我们就把这作为课堂作业,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师: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是莫高窟的藏经洞。
一起读课文。
(生读)
师:藏经洞的特点是什么?
生:藏经洞的特点是面积不大。
(板书:面积不大)
师:但是......(这时学生举手)呵呵,我还没有讲,就有人知道我但是后面要讲什么了?
生:但是里面却藏有六万多件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
师: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字?什么字?(圈出曾),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生:就是过去。
生:就是曾经。
生:就是过去有这么多文物,现在没有了。
师:到哪里去了?
生: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师:是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大量的文物流失了。
说到藏经洞文物的流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叫王圆箓。
是他最先发现了藏经洞,文物的流失就是他一手造成的。
著名作家余秋雨写了一本书《文化苦旅》,其中有两篇文章《道士塔》和《莫高窟》,前一篇就是写的文物怎么样在道士手里流失的,我们选其中的片段看一下: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
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5大箱、600多卷经卷;......
师: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生:真让人心痛!
生: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强大了,再也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
师:是啊,现在我们国家每年都有专门的经费用来收回流失在国外的文物。
课后我们可以上网,查阅一下余秋雨的这两篇文章。
看看,他是从哪个角度来写莫高窟的。
师:参观了神奇瑰丽的莫高窟,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让我们再次回味一下莫高窟的灿烂辉煌。
(听课文录音)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