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橄榄油及油橄榄果渣油产品标准的制定情况
- 格式:pdf
- 大小:111.22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30(2):21-25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国内外橄榄油标准比较分析谭亚男1,2,陆阳1,2,胡月恒1,2,刘云龙1,2,刘忠莹1,2,王鑫1,2(1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成都610040;2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白酒监管技术),成都610040)摘要:目的:比较中国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不同国际组织及国家或地区的橄榄油产品标准,食品重金属限量及农药残留等通用安全标准的异同。
方法:收集并整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欧盟、日本等不同国际组织及国家或地区的橄榄油相关法规和标准等规定,比较不同的橄榄油法规和标准的重点内容。
结果:中国橄榄油食品重金属限量方面监管的项目和限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同国际组织及国家或地区根据本国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结论:倍硫磷、吡丙醚、噻嗪酮等部分农药残留可以作为中国橄榄油农残的风险点进行关注,为完善我国橄榄油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法规标准、规范橄榄油进出口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橄榄油;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标准比较作为“地中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橄榄油,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
橄榄油中多酚类抗氧化物、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等成分含量丰富,具有降低胆固醇,抗氧化和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等作用[1-3]。
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是橄榄油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4-7]。
本研究比较中国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主要国际组织及不同国家橄榄油产品标准、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限量标准[8-14],梳理橄榄油食品安全监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项目,为完善我国橄榄油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标准提供数据依据,对提高国产橄榄油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中国橄榄油相关标准1.1 中国橄榄油产品标准2022年5月1日发布的产品标准《GB/T 23347—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规定了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基本组成、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15-16]。
橄榄油新标准发布标签标注要正确作者:孟刚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22期近期,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了GB/T23347-2021《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以下简称“新标准”),并将于2022年5月1日实施。
在旧标准(GB23347-2009)的基础上,新标准按照既与国际标准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在等级、名称、标识包装等方面进行了修改。
新标准的发布实施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更改初榨橄榄油的分类橄榄油是指以油橄榄鲜果为原料而制得的油品,采用溶剂浸提或重酯化工艺获得的油品除外。
“橄榄油的制备需要一系列的过程。
先将采摘的新鲜橄榄快速送到橄榄油加工厂,如果路程的时间较长则会影响橄榄油的品质。
在工厂中对橄榄进行清洗后再切割粉碎至泥状,之后采用压榨的方式将橄榄油挤出,或采用离心的方式将橄榄油分离出来。
为了尽可能压榨出更多的油,还可能利用一些溶剂将橄榄果渣中更多的油溶解出来。
根据生产出来的顺序以及品质的差异,橄榄油出现了不同的级别。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制备工艺以及品质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橄榄油。
按照加工工艺,橄榄油可以分为初榨橄榄油、精炼橄榄油和混合橄榄油。
新标准规定,初榨橄榄油是指采用机械压榨等方式直接从油橄榄鲜果中制取、无任何添加剂的油品,包括特级初榨橄榄油、优质初榨橄榄油和不可直接食用的初榨橄榄灯油。
相比旧标准的分类,以往的“中级初榨橄欖油”变成新标准中的“优质初榨橄榄油”。
除了特级优质初榨橄榄油,新标准规定,初榨橄榄油还包括初榨橄榄灯油,又称初榨橄榄毛油,主要用作精炼橄榄油的原料。
精炼橄榄油是指由初榨橄榄灯油经精炼制取而得的,精炼过程中初榨橄榄灯油的甘油酯结构不发生改变,且只允许添加α-生育酚的符合食用指标规定的油品。
混合橄榄油则是混合精炼橄榄油和可直接食用的初榨橄榄油而制成的可供人食用的油品。
近年来,特级初榨橄榄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不同的产区、橄榄树品种也不一样,也会出产不同标准的橄榄油。
国际橄榄油协会将橄榄油分为初榨橄榄油(Virgin Olive Oil)和精炼橄榄油(Lampante Olive Oil或Refined Olive Oil)两大类,五个级别。
这里我们介绍国标的分类规则,国标将橄榄油分为橄榄油和油橄榄果渣油两大类,七个级别。
(参国标GB23347-2009)一、初榨橄榄油(Virgin olive oil)初榨橄榄油是直接从新鲜的橄榄果实中采取机械冷榨、经过过滤等处理除去异物后得到的油脂,加工过程中完全不经化学处理,根据酸度的不同可分为三个级别:1、特级初榨橄榄油(Extra Virgin):是最高级别、质量最高的橄榄油,是纯天然产品。
口味绝佳,有淡雅怡人的植物芬芳,酸度不超过%。
2、中级初榨橄榄油(Fine Virgin):酸度稍高,但不超过2%,味道纯正、芳香。
3、初榨橄榄油灯油(Ordinary Virgin):口味与风味尚可,酸度不超过4%。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特级初榨橄榄油才是头道油,特级初榨橄榄油必须在采摘24小时内压榨成油,才能保证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品质!二、精炼橄榄油(或为“二次油”)精炼橄榄油是用油脂精炼方法处理的初级橄榄油,并且不改变其原油酯结构。
这种“二次油”酸度大于4%,颜色也比较为浑浊,不可直接食用。
在通过化学处理后,其酸度一般可降低到%以下。
初榨橄榄油的价格比精炼橄榄油对的价格要贵,通常高30%以上,其中又以特级初榨橄榄油的价格最贵!目前市面上精炼油大部分是经过化学溶剂处理。
三、混合油&果渣油混合油是指精炼橄榄油和可直接食用的初榨橄榄油按比例调和而成的混合油,酸度小于1%。
果渣油是指采用溶剂或其他物理方法从已初榨出橄榄油的油橄榄果渣中获得的油。
《油橄榄渣》行业标准制定编制说明前言油橄榄是木犀科齐墩果属的油料作物,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产地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如: 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突尼斯、土耳其、叙利亚、摩洛哥等国家。
在我国油橄榄主要分布在甘肃、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
橄榄油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功能活性成分,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肿瘤等功能,素有“植物油皇后”的美誉。
据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1年11月报道,全世界橄榄油的年产量只有300 万吨左右。
油橄榄树全身都是宝,果实的含油量为25%左右。
橄榄油在医药、日用、化学、电子食品、纺织等行业具有广泛用途;油橄榄果加工后产生的果渣也有多种用途,经提纯、精炼得到的橄榄果渣油可广泛用于化妆品,果渣中还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等有效成分,在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油橄榄叶富含橄榄苦苷、羟基酪醇、山楂酸、黄酮等多酚抗氧化物,对人体具有抗肿瘤、延缓衰老、增强心血管功能等重要的生理保健功能,还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是天然食品防腐剂。
我国从1964年开始从欧洲引种栽培油橄榄,在全国湖北、云南、四川、广西和江苏等省市39个点进行试种,共栽植油橄榄苗木500万株。
1974~1980年是我国油橄榄引种历史进程的黄金时代,也是油橄榄发展的鼎盛时期。
到1980年全国种植油橄榄总株数已达2300多万株,分布在南方十六个省( 市、区) 。
其中: 四川1100万株、湖北720万株、江西213万株、贵州103万株、陕西80万株。
1981~1990年为调整、巩固、提高时期,而1991~2000年由于体制不适应,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必要的政策资金扶持,缺少榨油机,油质差、销路不畅等原因,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只剩下几万株。
进入21世纪,随着陇南成功引种,油橄榄产业在温总理的关心下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油橄榄栽植面积约3万公顷,四川、甘肃、云南、重庆等地栽培较多,其中甘肃陇南市栽培面积2万公顷,鲜果年产量7000 t,橄榄油年产量1200 t,分别占全国的85 % 和90 % ,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食用植物油食品安全抽检细则Ll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食用植物油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棕桐油、棕桐仁油、玉米油、米糠油、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核桃油、红花籽油、葡萄籽油、花椒籽油、椰子油、杏仁油、食用调和油、煎炸过程用油等。
本细则内容包括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
1.2产品种类产品种类见表1。
1.3企业规模划分根据食用植物油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食用植物油(除煎炸过程用油)产品年销售额作为划分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2。
1.4检验依据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1534花生油GB1535大豆油GB1536菜籽油GB1537棉籽油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7102.1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GB8233芝麻油GB/T8235亚麻籽油GB10464葵花籽油GB11765油茶籽油GB15680棕桐油GB/T17756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GB/T18009棕桐仁油GB19111玉米油GB19112米糠油GB/T22327核桃油GB/T22465红花籽油GB/T22478葡萄籽油GB/T22479花椒籽油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3347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SB/T10292食用调和油NY/T230椰子油GB/T22509动植物油脂苯并(a)花的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GB/T23373食品中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酸(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22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i的测定GB/T5009.2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i、B2、Gi、G2的测定GB/T5009.27食品中苯并(a)花的测定GB/T5009.30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醛(BHA)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测定GB/T5009.32油脂中没食子酸丙酯(PG)测定SN/T1050进出口油脂中抗氧化剂的测定GB/T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148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GB/T18979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5524植物油脂检验杆样、分样法GB/T5530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GB/T5538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21911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SN/T3147出口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B/T21927食品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7376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制备GB/T17377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5009.202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SN/T1745进出口大豆、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验方法指定检验方法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1.5抽样1.5.1抽样型号或规格预包装产品包括小包装产品[20L/桶(瓶)以下]、标准食用油桶(200L)装,散装产品包括油池、油罐、车槽装油,煎炸过程用油。
橄榄油国际分类标准第一种:欧盟执行的橄榄油分类标准 EEC 2568/91 及EC 1989/2003 最新修订版中文参考名称国际标准名称酸度橄榄油类(拉维尤橄榄油:属于以下特级初榨橄榄油):特级初榨橄榄油 Extra Virgin Olive Oil ≦0.8优级初榨橄榄油Virgin Olive Oil ≦2.0低级初榨橄榄油Lampante Olive Oil >2.0精炼橄榄油Refined Olive Oil ≦0.3调和橄榄油Blended Olive Oil composed of ≦1.0refined and virgin olive oils果渣油类:橄榄果渣油原油 Crude Olive-Pomace Oil >0.5 精炼橄榄果渣油 Refined Olive-Pomace Oil ≦0.3橄榄果渣油Olive Pomace Oil ≦1.0第二种:国际橄榄油理事会执行的橄榄油分类标准 COI/T.15/NC No.3/Rev.1 2003中文参考名称国际标准名称酸度橄榄油类:特级初榨橄榄油 Extra Virgin Olive Oil ≦0.8优级初榨橄榄油Virgin Olive Oil ≦2.0普通初榨橄榄油 Ordinary Virgin Olive Oil ≦3.3低级初榨橄榄油 Lampante Virgin Olive Oil >3.3精炼橄榄油Refined Olive Oil ≦0.3纯橄榄油Pure Olive Oil ≦1.0果渣油类:橄榄果渣油原油 Crude Olive Pomace Oil精炼橄榄果渣油 Refined Olive Pomace Oil ≦0.3橄榄果渣油Olive Pomace Oil ≦1.0综合以上两大主要橄榄油的分类标准供参考:特级初榨橄榄油:酸度不超过0.8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是质量最好的橄榄油。
用橄榄鲜果在二十四个小时内压榨出来的纯天然果汁经油水分离制成。
各国标准未把果渣油作为橄榄油:(中国、欧盟、国际橄榄油理事会) (1)一、各国标准未把果渣油作为橄榄油:(中国、欧盟、国际橄榄油理事会)下表分类中有的是不能够食用的。
其中特级初榨橄榄油是最高等级的橄榄油,以人工摘取,果实必须在从橄榄树下摘下后24小时内清洗、烘干,再将果实打碎、挤压,过滤干净,完全无添加任何化学成分与使用任何化学方式,而全过程必须在摄氏30度以内冷压的温度下进行。
欧盟组织规定,特级初榨橄榄油的过氧化值须低于10%,酸度介于0.1~1.0%之间。
这时的橄榄油风味最佳,脂肪酸、多酚类和营养素也最丰富。
1、2009年10月1日《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国家标准实施。
(详见附件)2、欧盟执行的橄榄油分类标准 EEC 2568/91及EC 1989/2003 最新修订版(1)橄榄油类:Extra Virgin Olive Oil ≤0.8优级初榨橄榄油 Virgin Olive Oil ≤2.0低级初榨橄榄油 Lampante Olive Oil >2.0精炼橄榄油 Refined Olive Oil ≤0.3调和橄榄油 Blended Olive Oil composed of ≤1.0(2)果渣油类:(单分出来的不能算橄榄油)橄榄果渣油原油 Crude Olive-Pomace Oil >0.5精炼橄榄果渣油 Refined Olive-Pomace Oil ≤0.3橄榄果渣油 Olive Pomace Oil ≤1.03、国际橄榄油理事会执行的橄榄油分类标准 COI/T.15/NC No.3/Rev.1 2003(1)橄榄油类:特级初榨橄榄油 Extra Virgin Olive Oil ≤0.8优级初榨橄榄油 Virgin Olive Oil ≤2.0普通初榨橄榄油 Ordinary Virgin Olive Oil ≤3.3低级初榨橄榄油 Lampante Virgin Olive Oil >3.3精炼橄榄油 Refined Olive Oil ≤0.3纯橄榄油 Pure Olive Oil ≤1.0酸性值超过3.3%的初榨橄榄油一般不适合于直接食用,需精炼。
橄榄油质量标准
一、品名:橄榄油
二、引用标准:GB 23347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
三、质量指标(特级初榨橄榄油)
(一)特征指标
橄榄油质量标准第2页共2页
(二)质量指标
(三)卫生要求:按GB2716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每种卤化溶剂残留量不得超过
0.1mg/kg,所有卤化溶剂残留量总和不得超过0.2mg/kg。
四、入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一)入厂检验
入厂检验项目包括:气味与滋味(感官评判),水分及挥发物。
(二)型式检验
1)型式检验项目为质量指标中规定的全部指标。
2)应每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3)型式检验由供应商委托合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五、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及避光处。
不得与有害有毒物质一同存放。
六、复验期:12个月。
七、储存期:12个月。
有机特级初榨橄榄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特级初榨橄榄油的技术要求、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通过有机认证种植园的油橄榄鲜果为原料,只经过有机加工过程清洗、破碎、融合搅拌、离心分离等物理方法生产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特级初榨橄榄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铜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GB 5009.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GB 5009.9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铁的测定GB 5009.1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GB 5009.2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GB/T 5524 动植物油脂扦样GB/T 5525 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GB/T 5535.1 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88 动植物油脂不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含第1号修改单)GB/T 19630.2 有机产品第2部分:加工(含第1号修改单)GB/T 19630.3 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含第1号修改单)GB/T 20769 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GB 23347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ISO 3656 动植物油脂紫外线吸光度的测定ISO 6800 动植物油脂甘三酯分子2-脂肪酸组分的测定ISO 12228 动植物油脂甾醇成分及甾醇总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ISO 15304 动植物油脂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ISO 15788.2 动植物油脂植物油中豆甾二烯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COI/T.20/Doc.no.5 油样品评玻璃杯COI/T.20/Doc.no.8 橄榄油中四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COI/T.20/Doc.no.15 橄榄油感官品评分析方法COI/T.20/Doc.no.18 橄榄油中蜡含量的测定-毛细柱气相色谱法COI/T.20/Doc.no.20 实际与理论ECN42甘油三酸酯成分含量的最大差值测定IUPAC 2.431 高根二醇含量测定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COFCC 有机产品认证风险检测项目目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油橄榄鲜果原料均来自于通过有机认证的种植园。
内幕LOW-DOWN橄榄油知多少?李建文橄榄油,用新鲜的油橄榄果直接冷榨而成,富含油酸及亚油酸等多种有益人体的天然营养成分,素有“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的美誉。
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橄榄油,是西方饮食文化的“标配”,如今也逐渐成为中国人厨房里的常客。
面对市场上包装各异、让人眼花缭乱的橄榄油,消费者怎样选择才能物有所值?不妨听听食品科学专家的解读和建议。
标签“六要素”一瓶特级初榨橄榄油,价格是其他普通植物油的几倍甚至数十倍,即使是等级次之的精炼橄榄油,价格也比一般食用油高出不少。
因此,一些掺兑了油橄榄果渣油、种子油甚至化学添加剂的假劣产品,也不时巧借名目蒙骗消费者。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生物研究所食品标准研究室主任冯德建副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橄榄油总体产量不高,主要依赖从传统生产大国进口。
无论进口还是国产,橄榄油产品都必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GB/T 23347-2021《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的规定。
消费者应注意从六个方面留心。
无论进口还是国产,橄榄油产品都必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GB/T 23347-2021《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的规定。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6 I FOOD INDUSTRY IFOOD INDUSTRY I LOW-DOWN一看产地。
产地对价格和质量影响较大。
进口橄榄油分为原装和分装两种,原装指在国外经原厂灌装的小包装产品,分装则是由代理商批量进口散装油再在国内灌装,前者安全概率相对较高。
消费者可通过产品的CIQ(出入境检验检疫标识)标签和QS(食品安全认证)标志以及“原装”或“分装”字样区分。
二看名称。
橄榄油品名的正确标注方式是按加工工艺标注为特级初榨橄榄油、优质初榨橄榄油、初榨橄榄灯油、精炼橄榄油、混合橄榄油5类,不能直接标注为“橄榄油”。
而油橄榄果渣油,任何时候都不能称作“橄榄油”。
所以,那些标称“精制橄榄油”“纯正原生橄榄油”“特级橄榄油”等的油品,尽管名头看起来高大上,都不是真正的橄榄油。
个人收集整理-ZQ
橄榄油检验油橄榄果渣油地试验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橄榄油中掺杂油橄榄果渣油地检验,用于判断其纯度. .原理概要
根据油橄榄果渣油完全皂化后,脂肪酸盐絮状物沉淀形成时地温度特性来检验该类油地存在.
.主要试剂和仪器
.主要试剂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称取氢氧化钾溶于除二氧化碳蒸馏水中,再用%乙醇定容到;
%乙醇溶液:量取精馏乙醇,加入除二氧化碳蒸馏水;
/乙酸溶液:量取%乙酸溶液,用除二氧化碳蒸馏水定容到(调节溶液浓度:使该乙酸溶液恰好中和按条配制地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用酚酞为指示液). .仪器
回流冷凝装置:圆底短颈烧瓶,球形冷却器;
恒温水浴锅:能控制温度范围为~℃;
试管:管外径,管长;
温度计.
.过程简述
先将油过滤、干燥、混匀.称取油试样置于短颈烧瓶中,加入/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连接回流冷凝装置,在沸水浴中皂化,并从始至终不停摇动,使之皂化完全.将皂化液移入试管内,冷却至室温,再加入/乙酸溶液和%乙醇溶液,摇动混匀,在液体中间悬一温度计.将试管放入℃水浴中,达到此温度时拿出,让其自然冷却,观察溶液内现象及温度计指数.注意温度为℃时密切注视溶液内现象变化状况.如在℃以上液体内出现絮状沉淀,说明存在油橄榄果渣油.
或将试管内皂化液直接自然冷却(但不能低于℃),如液体中间出现云浊状物质,也说明存在油橄榄果渣油.
如皂化液在上述各冷却试验中始终没有絮状、云浊状物质出现,说明不存在油橄榄果渣油.
.结果表示
反应现象结果
有絮状沉淀存在油橄榄果渣油
有云浊状物质存在油橄榄果渣油
无絮状沉淀或无云浊状物质无油橄榄果渣油
.来源:
-。
个人收集整理-ZQ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检验杂质测定法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中杂质含量地检验.
.原理概要
油脂中地杂质系指其中不溶于石油醚地残留物.用石油醚可将油和杂质分离,并用失量法将杂质定量.
.主要试剂和仪器
.主要试剂
石油醚(~℃沸程).
.仪器
过滤坩埚:直径,规格号;
烧杯:;
抽滤瓶;
抽气泵或玻璃水泵;
干燥器;
玻璃棒:;
注射器:;
分析天平:感量;
电烘箱:可控制温度~℃.
.过程简述
.先将洁净地烧杯、过滤坩埚烘至恒量,分别记下质量(,准确到),放在干燥器内待用.
.称取(准确至)混合均匀地油试样置于烧杯内,加入石油醚,用玻璃棒搅拌使油样充分溶解.静止片刻,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缓缓倾泻到过滤坩埚中过滤并同时抽滤.用石油醚少量多次,充分洗净烧杯及玻璃棒,全部倒至过滤坩埚中.
.用注射器吸取石油醚洗涤过滤坩埚内壁及不溶物,直至洗净油迹为止,并全部滤出石油醚溶液.
.将过滤坩埚连同杂质放入±℃电烘箱内烘,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到),此后每烘冷却、称量一次,直至恒量(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 .结果计算
=-
×
式中:——杂质含量,%(/);
——恒量后过滤坩埚和杂质质量,;
——恒量后过滤坩埚质量,;
——试样质量,.
平行试样结果允许差不超过%,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二位.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