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在古代,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都谈不上有“物理 学”。当时人们还不可能自觉地、系统地运用实验方法, 也不可能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形式进行科学的概括, 使之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这一阶段仍是物理学形成和 发展的先导和渊源。是物理学发展的孕育和萌芽时期。
在中国,自夏、商、西周起,随着手工技术的发展, 物理知识开始积累。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中 国古代物理学开始形成 ;秦汉时期,形成一个发展高峰; 宋元时期达到鼎盛。至此,在西方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中 国的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居世界领先地位。明末至清初 以后,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这一时期, 西方物理知识开始向中国输入。
长度:《孔子家语》记载:“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即:
从中指的指端到第一横纹叫一寸,拇指和中指一扎为一尺,两臂伸开 长八尺,叫一寻。《孙子算经》:“度之所起,起与忽。蚕吐丝为忽。 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
《汉书·律历志》记载:“度本起黄钟之长。…九十分黄钟之长, 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2.五行思想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元素。“水曰 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尚书·洪范》)
构成:世界万物皆由上述五种元素构成。“以土与金、木、 火、水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相互关系:相生与相克: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 火、火生金;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容量:一手所盛为“溢”,二手合盛为“掬”,“掬四谓之豆”
重量:古人将重量器具称之为‘衡’,衡的形式包括:等臂天平、
不等臂天平、杆秤。权就是砝码或秤砣。
公元21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对度 量衡进行了统一,制发了一大批度量衡标准器,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