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按物体的数量分类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8
按物体的数量分类(中班上数学活动)活动目标1.学会用目测的方法感知5以内的数量2.学会并能将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放在一起3.喜欢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中班的幼儿已经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
2.物质准备:(1)准备好的PPT(数量为1~5的各种物品图片)(2)“小小超市员”和“送水果宝宝回家”的分组操作材料(与PPT配套图片和水果图案卡片,房子图案卡片)(3)可移动的小黑板一个(黑板上分别贴上“水果宝宝“5”的家”、“水果宝宝“4”的家”,以此类推)3.环境创设:五个小篮子和一张小桌子,创设为一个超市的供货架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谈话创设超市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将幼儿带入生活情境中。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平时会不会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去超市啊?那超市里是不是有好多好多东西呢?不过啊,老师今天可不是要让你们逛超市,而是要小朋友们帮忙整理超市,把数量一样多的物品分到一起。
(二)基本部分1.认一认(1)给小朋友展示准备好的PPT教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屏幕上的图片都是些什么图案,数量分别是多少呢?(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引导小朋友用“一样多”来表达。
)衔接语:好了,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基本的数字,那么现在我们赶紧出发去帮超市阿姨整理超市吧。
2.分一分——小小超市员(1)教师:教师通过PPT将数量相同的物体分在一起,展示给幼儿看。
(通过PPT展示引导幼儿将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放在一起,学会按物体的数量来进行分类。
)(2)幼儿操作:给幼儿发与PPT配套的打印图片,让幼儿模仿PPT上的分类,把图片按照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通过让幼儿动手实践引导幼儿理解“按物体的数量分类”这一主题。
)(3)师幼小结: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类。
(通过小结重复向幼儿强调“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这一主题) (4)集体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回收这一环节的教具。
(为避免下一环节幼儿的注意力被玩教具分散)3.玩一玩——“送水果宝宝回家”(1)教师推出可移动的小黑板,小黑板上贴好水果宝宝的家即准备好的房子图案卡片,出示准备好的水果图案卡片。
幼儿园《数学分类》中班算术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数学分类》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对日常生活中不同物品的分类,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实物,让孩子们理解分类的概念,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知道物品可以通过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能够发现物品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简单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物品分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如水果、蔬菜、玩具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分类的概念,以水果为例,演示如何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动手操作,将教具中的水果、蔬菜、玩具等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5. 游戏环节(5分钟)设计一个分类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类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分类》2. 内容:分类概念分类方法(大小、颜色、形状等)实物举例(水果、蔬菜、玩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分类,如:家庭成员、家具、电器等。
2. 答案:根据观察,将所选主题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描述分类的标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家庭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实践,提高幼儿对分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物品分类。
中班数学按物体的数量分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章《分类》,具体内容为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分类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分类卡片。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混合在一起的物品,如玩具、书籍、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进行分类。
2. 讲解演示: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按数量分类的方法,如5个一组进行分类。
同时,教师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类过程。
3.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些物品进行数量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分类题目,如“请把下面的物品按照数量分成两组”、“请把下面的物品按照数量分成三组”等。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类练习题,如“请把下面的物品按照数量分成一组”、“请把下面的物品按照数量分成两组”等。
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7. 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如“请帮助超市的阿姨把水果分成一组”、“请帮助同学把书籍分成一组”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按数量分类5个一组10个一组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的方法,把你身边的物品进行数量分类。
答案:如将文具分为一组,将玩具分为一组。
(1)请把下面的物品按照数量分成一组:()答案:如将3个书本分为一组。
(2)请把下面的物品按照数量分成两组:()答案:如将5个文具分为一组,将2个玩具分为一组。
篇一:中班数学按照物体数量分类中班数学:按物体数量分类活动目标:1、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3、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乐意使用新的方法数数。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数字1——7。
2、物质准备:教具:7以内的动物卡片若干。
学具:7以内的动物卡若干,数字卡片1——7若干。
3、环境:在黑板上创设动物新房。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师: 今天先来做一个游戏,我有一个要求,和平时不一样,我说一个数,你们接着往下数,数到7,好不好?听好要求我说一个数你们接着往下数啊,我数2你们接着往下数(第一遍)…我数3(第二遍加速)…我数4(第三遍再快一点)…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啊就叫做接着数的游戏,跟老师说接着数。
二、学习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师:今天森林里开运动会,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7只兔子、6只长颈鹿、5只鸵鸟…)1、那有几只兔子、长颈鹿、鸵鸟?(请3个小朋友上来试试数数)2、刚才他们怎么数的?(用手指点着数的)那有没有别的小朋友有其他不同的方法数的?(眼睛看嘴巴说,请小朋友数)这是看数。
还可以怎么数呢?(……)3、有的说点着数,有的说看着数,有的说…都是好办法。
现在我请你们试一试一个新的方法好不好,还记得我们刚才玩的游戏吗?(数数)怎么数数的游戏啊?(接着数)4、下面考考你们谁会用接着数的方法来数数?(请小朋友们数,2、3、4、5…)师:你怎么不数1啊?你眼睛一下子看到这3只兔子了是吧,你接着往下数对不对。
5、还有谁有更大本领的吗?眼睛可以一下子看到几条,然后记在心里接着往下数?(请小朋友数)那么我们用的是什么办法来数的?是点数、看数还是接着数的办法?(接着数) 5、谁还想来试试用这个好办法数数长颈鹿的?你们都想来试试用接着数的方法数数有多少小动物吗?师:今天呀,有很多小动物来参加动物会,老师请你们来用接着数的方法来数一数,数好以后在旁边有很多数字点卡,是几只动物就把相同点数的点卡放在小动物的下面。
中班科学——按物体的数量分类(二)活动目标:1、能按照数量,对10以内的物体进行分类。
2、能用“都是XX”“一样多”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过10以内的数。
材料准备:不同颜色的吸管、杯子、水果卡片、盘子各若干,红、黄、蓝颜色的小筐子若干,“分苹果”分组游戏材料,“分水果”分组游戏材料。
配套材料: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卡片1—10》《科学卡片连连看》。
活动过程:1、复习10以内的数。
通过游戏“数一数”,引导幼儿点数吸管、水果等,说出总数,并找出相应的数字。
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不同颜色的吸管、水果卡片,你们自己选择物体并数一数,数出来的同一颜色的吸管要插在同一个杯子里,数出来的同一种水果要放在同一个盘子里,想一想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把数字卡片摆在杯子或盘子前面。
分享交流:你数了什么?有多少?用数字几表示?2、学习按数量分类。
通过游戏“数一数,分一分”,引导幼儿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引导语:这里有红、黄、蓝不同颜色的小筐子,请你们把一样多的吸管和水果放在同一个筐子里。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分类的理由。
分享交流;引导语: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这样做?3、分组活动,巩固按照数量分类。
第一组“分苹果”:提供不同大小、不同排列的苹果卡片,请幼儿把数量相同的苹果卡片放在一起。
第二组“分水果”:提供不同大小、不同排列的水果卡片,请幼儿把数量相同的水果卡片放在一起。
第三组“卡片连连看”:投放操作材料《卡片连连看》,让幼儿用线将物体数量一样多的卡片连起来。
活动延伸:游戏活动:在数学区投放分组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玩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生活活动: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物体的数量,并说说数量一样多的是哪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