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精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182.50 KB
- 文档页数:17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材分析第一篇: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万以内数的减法——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23页,万以内数的减法——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学习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一次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退位这一概念有基本认识。
这节知识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更多位数的退位减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准确灵活的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作十);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多位数的退位减法打下基础;3、情感目标:在学习退位减时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并且在教学中把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学生要记牢:哪位数头上有一点,要减一后在计算。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在本节课上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授课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两位数的退位减,对退位减法有一定的基础。
第二篇: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教案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计算方法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发展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的笔算减法,这里有两道题请你用竖式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两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出示:748 212-352-108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在数学中,减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方式,常用于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而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则是指减法中涉及到三位数相减时,出现了连续退位的情况。
一、连续退位的概念在进行三位数减法时,如果被减数的个位数小于减数的个位数,会发生退位的情况。
而在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中,不仅个位数退位,十位数也可能退位。
二、示例分析假设我们有一个三位数减法的例子:712 - 538。
从个位数开始计算:2 - 8 = -6,由于个位数不足以相减,需要从十位数中退位,变为12 - 8 = 4。
接下来,我们继续计算十位数:1 - 3 = -2,同样需要从百位数中退位,变为11 - 3 = 8。
最后,我们计算百位数:7 - 5 = 2。
综上所述,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712 - 538 = 282。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连续退位的过程,我们得到了最终的差值。
三、连续退位的规律通过上面的示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存在一定的规律。
首先,被减数的个位数小于减数的个位数时,会发生退位,差值为两个个位数的差。
当个位数退位后,十位数的计算会受到影响。
如果被减数的十位数小于减数的十位数,也会发生退位,差值为两个十位数的差。
同样的,如果十位数退位后,百位数的计算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被减数的百位数小于减数的百位数,同样会发生退位,差值为两个百位数的差。
四、连续退位的应用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运算中的退位过程,并更好地掌握减法运算。
其次,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也可以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两个三位数之间的差值时,如果出现连续退位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利用退位规律来进行计算。
五、总结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被减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的退位运算。
通过分析连续退位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希望本文对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对读者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教案:《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设计者:昌江县第二小学梁连明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22-P23页的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的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算理上是一样的,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没有直观的算法,而是直接呈现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迁移过来,解决新问题。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之前已学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也掌握了一定的算理,但是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在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的情况下应如何进行计算,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准备了课件和配套的画面,以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
另外,结合学生之前已学过的退位减法计算为基础,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和掌握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
3.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常规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一)简单描述昌江的一大旅游景点---棋子湾(二)出示课件:棋子湾从石碌到棋子湾61千米,路途经过乌烈时是38千米,还剩多少千米?1.指名演板,并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在做笔算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当作10来减)3.小组合作探讨问题:“把还剩多少千米?”改为“大约还剩多少千米?”应该怎么解答?[设计意图: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以我县的景点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产生学习动力,为下一个新知做铺垫。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22-P23页的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的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算理上是一样的,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没有直观的算法,而是直接呈现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迁移过来,解决新问题。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之前已学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也掌握了一定的算理,但是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在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的情况下应如何进行计算,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准备了课件和配套的画面,以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
另外,结合学生之前已学过的退位减法计算为基础,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和掌握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
3、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常规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一)简单描述昌江的一大旅游景点---棋子湾(二)出示课件:棋子湾从石碌到棋子湾61千米,路途经过乌烈时是38千米,还剩多少千米?1、指名演板,并说说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