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历史月考质量分析1.考试概述本次初三历史月考是对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一次重要考试。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了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考试共计100分,满分为100分。
2.总体情况本次考试共有200名学生参加,参考人数较上一次历史月考略有增加。
考试总体平均得分为75分,中位数为78分。
整体而言,学生的历史水平较为稳定,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难易程度分析根据本次考试的得分分布情况,可以确定本次考试的整体难度适中。
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得分分布较为集中,说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而简答题的得分分布相对较为分散,说明学生在思维拓展和综合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4.知识点分析从本次考试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在以下几个知识点上表现较好:古代中国的经济状况与社会结构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而在以下几个知识点上,学生表现相对较弱: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这些相对较弱的知识点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重点关注和加强。
5.能力要求分析本次考试的题型和内容设计旨在考察学生的历史分析与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整体上在历史分析与理解能力方面表现较好,而在综合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6.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针对学生在知识点掌握上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应用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加与世界近代史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世界历史的了解。
7.结论本次初三历史月考整体水平较为稳定,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提升。
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和教学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九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第一篇:九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九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一、测试的目的:9年级第一轮复习结束,为检查复习情况,在4月26日进行了4月份月考,通过测试查漏补缺。
以便进行第二轮复习。
二、试卷结构⑴。
试卷内容比例:中国近代史占45%左右,现代史占55%左右。
⑵。
试卷题型比例:客观性试题占40%,主观性试题占60 %.⑶。
试卷难易程度比例:试卷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6:3:1.下面我对9三、数据统计分析1.成绩分析:参考人数:11、最高分:55、最低分:10、优秀率:27%、良好率:9% 及格率:46%、平均分:37.22.试题难易程度分析本试卷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所用时间适中,符合历史科考试标准,教材中的图、表知识和探研性问题,渗透到选择、材料分析和问答题中进行了考查。
在注重考察历史知识点的同时,也注重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试卷分析第一题选择题。
本题的得分率为80%左右,出错较多的是第2小题,出错的原因是分析能力差。
第5小题和第9小题。
出错的原因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差。
非选题中的识图题的得分率约为75%,出错较多的是第14题。
此题出错的原因是学生缺乏思维拓展能力差。
第三题是材料解析题,本题得分率较低,约为50%左右,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是学生表达能力差。
对于题目的理解存在问题。
从答题情况看,多数同学都不能正确**误的回答,或是回答比较片面。
以后应该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五、改进措施1、优秀学生的复习方法。
优秀学生的复习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复习,形成自觉复习、主动复习、有效复习的习惯。
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以基础训练及自主复习资料为复习阵地,进行系统地复习,同时要求学生按照课程标准的重点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2、强化学生的考试意识。
强化学生考试意识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让学生形成审题、作答、检查的考试模试,消除考试紧张心理,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
九年级历史期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一、试题特点1.试卷基本构成这次月考是年级上统一命题,试卷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是材料题,有四个小题组成,共50分。
考试范围是世界史上册第一、二、三单元古代史的内容(第1课至第8课)。
2.试卷难易程度和得分情况:这次月考是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内容包括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古代海洋文明的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
试卷总体难度不大,但是平行班的均分很不理想,及格率不高。
二、学生考试得失分析(一)选择题情况:第4、8、14、15、20题丢分严重。
第14题和第15题是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区分,很多学生丢分,第20题是考查学生历史的基本常识,把年代换算成世纪,很多学生根本不懂,胡乱选择而丢分。
(二)材料题情况:第26题的第2小问丢分多,第28题的第1小问丢分相对较多,第29题的材料二丢分较多。
(三)各班均分情况:学生造成这次月考丢分的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1)基本功不扎实。
上课思想不集中,课后不注意复习(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比如: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区别,学生没有花时间去区分,造成答题失误(3)考试不冷静,胡乱下手。
很多学生材料题基本读不懂,历史的迁移能力有限。
三、存在问题(一)教师个人主要问题如下:1、平时缺少灌输优生意识,导致竞争意识缺乏,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2、上课时对差生不太关注,忽视了对他们的管理,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差生较多。
3、平时对学生要求太松,落实不够,效率偏低。
(二)学生的主要问题如下:。
中学历史教研组月考质量分析
介绍
本文档旨在对中学历史教研组进行月考质量分析,评估学生研究成果和教学质量。
数据收集
为了进行本次分析,我们收集了以下数据:
- 月考试卷成绩
- 学生答卷分析
- 教师反馈和评价
分析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表现:
- 平均分:月考平均分为XX分,相较于前一次月考的XX分有所提高/下降。
- 分数分布:XX%的学生取得了优秀成绩(大于90分),XX%的学生取得了良好成绩(80-89分),XX%的学生取得了及格成绩(60-79分),XX%的学生不及格。
- 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答卷分析,XX%的学生对某个重点考点
掌握较好,而XX%的学生对另一个考点掌握较差。
2. 教学质量:
- 教师评价:教师普遍认为本次月考难度适中/过高/过低,试卷设计合理/需要改进。
- 难度评估:根据试卷成绩和教师评价,月考难度被评为适中/
过高/过低。
- 反馈和建议:教师提供了关于本次月考的反馈和建议,主要
包括XX。
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中学历史教研组月考整体质量较好/有待改进。
建议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和自身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果。
以上为中学历史教研组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谢谢!。
初三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本次月考历史卷卷面总分为75分,考查的内容为1—7课的基础知识及重点内容。
统观试卷,除选择题和最后一道大题外,所出题目的题意都较清晰明了,试题大多以识记为主。
这次月考成绩总体偏低,达到优秀的只有3人,及格人数26人,不及格相对较多,学生的基础还是相对比较差。
分析学生试卷后发现,学生选择题错误比较多,从错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不是很熟悉,世界古代史的时间记不准,东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名言理解不到位,条条大路通罗马。
以后还是要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课本的东西掌握了才能谈活学活用。
非选择题存在的问题:一是错别字较多,像大化改新、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二是内容背诵不完整,大化改新内容,三点哪点也不完整;三、得分点抓不住,最后一题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只能答到态度一方面,它的重要性没有提,即使有的说了也说的不全面。
四是对出题人的意思理解不到位,第三大题考鉴真和唐招提寺这个建筑的关系,主要考鉴真设计了唐招提寺,很简单,可是很多同学答很多也答不到这点。
在下阶段教学中一是要重视基础,回归课本,保证基础知识要掌
握清楚;二是加强对易错别字的练习,以避免这些不应该错的地方在考试中出现;三是多教给学生审题、答题方法,如何从材料中找关键字、关键词,注重审题和答题方面的训练。
四是多关注后进生,通过课堂提问、鼓励,在作业本上写激励性评语等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争取每一个学生成绩都有进步。
九年级历史九月月考分析一、考试目的本次考试是学校每学期进行的常规考试,检测的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前段时间对知识学习和掌握情况,分析教学得失及进改进教法和补救措施,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长处”或“短处”,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二、试题分析本次考试内容是九年级上册的全部内容,进行综合性测试,命题涉及两大类型,其中选择题16 分,非选择题24 分,总共40 分。
试题属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由易到难规律,既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也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最高分是33 分,最低分是 2 分,下面把学生考试情况统计如四、考试存在问题和原因通过上面图表分析,本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存在下面几点:1、政史合卷答题,学生经验不足。
由于学生初次实行政史合卷,考试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顾此失彼。
2、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足,导致态度不够端正。
学生大部分认为历史是副课,并且考试实行开卷,而且只有40 分,所以学生在思想上不太重视,对知识没有认真识记。
3、基础差异大,导致严重两级分化。
由于九五班、九七班基础较好,九一、二班基础薄弱,四个班基础差异很大,加之教师自己对九一班、九二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这两个班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学习历史失去信心。
4、存在审题不清,漏题现象。
由于政史合卷,时间紧张,加之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学生不认真读题,粗心导致漏题、审题不清现象。
5、对材料题中分析说理不透彻。
甚至抛开材料进行想象来谈认识和启示。
五、改进方法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长处”和“短处”,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提出下列改进措施。
1、建立合谐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前提条件。
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出现浮躁心理,有的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关爱学生,听他们倾诉自己心声,同他们时进行交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存在问题,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教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对他们取得点滴成绩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所带的学科,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
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一、题型分析
本次考试共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题为选择题
45分,第二题为材料分析题55分,满分100分。
二、考试情况
这学期的考试仍为闭卷考试,难易程度适中,
参加考试共33人,及格率达76%, 全年级平均分为67.2分,年级最高分为87,最低分为49,我们学校
严抓考风考纪,采取不同年级交错参考,不同年级交
换改卷的方式以确保考试的绝对真实性.
三、存在问题。
1. 学生对教材不熟,答题格式不讲究.
2.书写差,错别字较多,答案不完整,条理不清楚,层次不分明。
3.重点内容没有掌握,课后归纳较少。
有一部分
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
4.新学的知识点不会整理,记忆不牢固。
5.背诵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
四采取的措施
1.仍然要继续对差生进行转化,多鼓励,多关心,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时获得乐趣。
2.应该要组织好课堂,积极响应学校的政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向45分钟要质量。
3.老师与老师之间也要更加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加强集体备课活。
4.协调进度,协调每一课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5.强化训练,精选习题。
习题体现层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6.加强答题技巧的培养。
杜绝写错别字。
7.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九年级历史考试质量分析
背景
本文旨在对九年级历史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考题的
难度、内容覆盖范围和学生表现等方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对考试的
整体质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数据收集与分析
我们通过对九年级历史考试的题目进行统计和分析来获取相关
数据。
考试题目难度的评估主要基于考试中正确率和平均得分指标。
同时,我们还考虑了考试题目的内容覆盖范围,以确保考核的全面性。
结果与讨论
根据我们的分析,九年级历史考试的整体质量较好。
以下是我
们得出的一些主要结论:
1. 难度评估:绝大部分考题的正确率较高,平均得分也在合理
范围内。
这表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考试难度适中。
2. 内容覆盖:考试的题目涉及了广泛的历史知识点,包括古代
文明、历史事件和人物等。
这有利于学生综合了解历史的各个方面。
3. 学生表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色,答题技巧和逻
辑表述较为清晰。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研究有一定的热
情和兴趣。
总结
九年级历史考试的质量较好,整体呈现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
握程度较高的态势。
同时,考试的内容覆盖面也比较广泛,有助于
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学科。
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继续保持
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爱,以推动他们更好地发展历史学习能力。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的质量进行分析,以便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教学效果。
通过对试卷的综合分析和学生答卷的评价,我们将形成对考试质量的全面了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试卷分析根据对试卷内容的审查,我们对试卷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评估。
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的分析结果:1. 题型分布:试卷中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不同题型。
选择题占据了较大比重,占试卷总分的50%。
填空题和简答题则分别占30%和20%。
这种题型分布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
2. 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答卷的情况,试卷中的选择题整体难度适中,可以很好地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
填空题的难度适中偏易,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填写。
而简答题的难度较高,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考察内容:试卷中的考察内容较为全面,覆盖了历史的不同时间段和不同主题。
这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拓宽他们的历史研究视野。
4. 题目质量:试卷中的大部分题目质量较高,能够很好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
但也存在部分题目表述不够清晰或难度过大的情况,这需要在后续教学中予以改进。
学生答卷评价对学生的答卷进行评价是了解他们研究情况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学生答卷的评价结果:1. 选择题:大部分学生对选择题的答案选择准确,但也有少数学生在对题目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答案错误。
2. 填空题:填空题的正确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好。
但在解答较长的填空题时,部分学生存在表述不清晰的问题,导致答案不完整。
3. 简答题:部分学生在简答题的回答中表现出较好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但也有学生在回答时未能给出充分的论证或存在表达不清楚的情况。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试卷分析和学生答卷评价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题目设计:在后续的月考中,应注重题目表述的清晰度,避免给学生造成理解困难。
同时,合理设置试题难度,确保能够准确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
南强中学九年级5月考试卷分析南强中学唐丽娟一、基本情况:我任教的历史科目本次月考中共有82个考生参加,其中60分以上60人,及格率为73.1%;均分69.7分(其中120班83.3分,121班56.1分),最高分95分,优秀人数为32人。
总体来看,学生成绩基本达到预期,但是120班优秀率有待加强,121班及格率有待提升。
二、试卷分析本份历史试卷考查知识点特别广,比起往年要多得多。
甚至出现一道大题必须完全答出意义中的所有要点的现象。
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加大了难度。
这也体现了中考的新趋势,注重细化知识点。
另外,本份历史试卷注重考查专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各个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综合应用的能力。
这也为以后中考复习指明了指导作用。
(一)选择题选择题满分4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34分左右。
出错较多的是7、8、9、12、17、18、19几个小题。
7、8、9、12这三道题题学生存在问题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导致出错。
第17、18、19这三道题则是因为学生对湖南省基础知识不了解导致失分。
(二)判断题判断题总分10分,大部分学生在7分左右。
易错题23、24、26、30题。
其中23、24题为学生粗心造成,审题不仔细。
26、30题则是学生对该问题了解造成。
因此导致失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次的材料解析题考查知识点较为全面,充分结合了历史史实进行考查,31题材料题刚好学生复习过,因此此题学生得分率稍微较高,但是本考查的是综合归纳能力,学生归纳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得分率不高。
32题第(1)小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意义,因为平常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因此没有要求他们进行每条意义进行背诵,导致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因此失分严重。
(四)探究题33题第(1)小题的问题,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或者没有理解提议,导致答题不规范。
(34)第三问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拓展能力。
部分学生归纳能力有所欠缺。
四、采取措施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面对今年的毕业考试,我们作为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注重对知识进行巩固、整合,形成知识体系,着重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1.夯实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从落实知识做起。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分析一、定量分析:本次月考参加考试学生人数234人,40分以上43人,优秀率18.37%;30分以上117人,及格率50%;平均分28分。
二、定性分析:试卷按中考标准命题,第一题为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第二题为材料分析题,共35分,其中第16题10分;第17题10分;第8题9分;第9题6分。
试卷总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比中考少10分钟)。
选择题得分优等生一般在13分左右,得分率87%,中等生一般在10分左右,得分率66%,学困生得分大多低于10分。
其中第1、3、10小题出错较多。
究其原因,第1小题识图不准确,B图是原始居民挖掘的水井,许多学生没有认出来。
第3小题因材施教是教学方法,而不是学习方法,学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出错。
第10小题本是常识性的题,但题干要求却是反向选择,问的是其中搭配不当的是那一项,许多学生却没有认真申清题意要求,直接选了与题意要求不符的答案。
非选择题4个材料题分别考查历代中央政府(西汉、清前期、19世纪70年代)对边疆地区(新疆)的管辖;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台湾问题;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专题知识点。
16题得分率最高,尖子生基本不会失分;17题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元代行省制度复习得不错,但对其作用分析不准确、不全面,或完全不知。
答题不规范,造成失分。
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曾三次分离知识点识记不准确,似是而非,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说成是西班牙、英国、沙俄侵占台湾,不同历史时期对台湾的称谓夷洲、琉球、流求、台湾混淆不清。
或能提取知识点但表达不准确,不清楚,不严密。
此题得分率60%左右,很不理想。
18题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状元实业家张謇的“謇”字许多学生写成错别字“骞”字。
主观题回答太简单,如第(4)小题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近代化探索充满了艰辛。
初三历史月考试卷分析三例初三历史月考试卷分析精选模板三例初三历史月考试卷分析篇一:历史月考试卷分析3一、试卷特点:1、命题范围: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必修2经济史、必修3思想文化史,侧重点是在考察必修1与必修2。
2、命题难度:试题或选自高考真题,或选自高考模拟题,与高考文综合历史试题的难度相适应,本次月考试题的特点是:选择题注重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对比的要求,非选择题突出理解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一些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选择题12道每题4分共48分:5道政治史(必修1)、5道经济史(必修2)、2道思想文化史。
非选择题两题共52分:第一道考察范围为政治史,四小问共26分;第二道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共三个问,每个问均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的内容,对学生知识的归纳与横向迁移能力要求较高。
二、学生答卷情况:1、选择题错误率过半的试题有7道,据错题分析错误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主要错题有四道是涉及经济史的内容,说明学生对于经济史的基础掌握不牢固;第二,主要错题有四道是关键词涉及到时间,说明学生对于具体时间记不清楚而选错。
2、材料分析题第一题材料题失分最高的是第4小问“有人认为世纪之交的欧洲是发展与动荡并存,请举史实说明”,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有二:一,不理解“世纪之交”所指的具体时间;二,1990—1999年欧洲所发生的具体史实不了解。
第二道材料题失分最高的是第2小问和第3小问。
第2小问“这一时期欧洲国家经济、思想、政治领域的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很多学生在理解题意时出现问题,忽视了三者之间的双向影响,如“政治既影响经济又影响思想,反之亦是”,而片面地认为是单向的影响,如“政治影响经济,经济影响思想,思想影响政治”,所以失分一般过半。
第3小问“你同意材料二两种观点中的哪一观点?依据16—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社会状况,阐明你的理由”,很多学生所支持的观点与其阐述的理由不符,明明支持观点一却在阐述观点二的理由。
初三历史质量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初三历史质量分析试卷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难易适中,知识点覆盖面较广,突出重点,热点,很好地完成了检测教学目标,起到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表现在选择题上,有些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说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2、学生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表现在问答题上,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导致答题跑偏。
3、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表现在材料分析题上,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师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题意。
3、提高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四、反思与展望本次质量分析不仅让我了解了学生的答题情况,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初三历史质量分析,初三历史质量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简单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教学方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覆盖面广,重点强调基础试题考点覆盖了初中历史多版本教材,对每单元都进行了考查,重点考查了七年级上册1-6单元、下册1-3单元及八年级上册1-4单元、下册1-3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如: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唐太宗贞观之治、红军长征等重要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考查,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2、实际,体现学以致用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如:洋务运动对我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唐太宗善于用人,得到谏臣魏征等辅佐;红军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等题目,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知识对现实人生有指导意义。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陶拴珠一、试题分析本次月考试题总分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材料解析题三种。
主要考查的是世界古代史部分内容,难易程度适中,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二、成绩分析班级考试人数及格人数优秀人数平均分及格率% 优秀率% 2班40 22 11 64.53 55.00% 27.50% 4班41 27 6 65.24 65.85% 14.63% 6班39 33 15 73.54 84.62% 38.46% 8班 36 23 12 65.97 63.89% 33.33%67.30 67.31% 28.21%从4个班的成绩来看,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差距依然很大,最高分98分;最低分:14分。
6班成绩较好,2班和4班差一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学生方面:1、本学期因为上课时间紧张,没有系统复习的时间,加之学生不重视这门学科,课外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记忆;2、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3、审题不清,学生对题目理解不准确。
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审题不清,缺乏一定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不能认真仔细地阅读,知识的概括、迁移能力尚待训练。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更有待提高。
答题不准确,有答非所问、问少答多、问多答少等现象;4、基础知识不扎实,掌握不牢,对学过的知识遗忘过多,张冠李戴,答案不完整。
知识点、得分点把握不住,关键的词、句想不出来。
(二)教者方面:1、上课讲得太细,重点突出不够;导致学生记忆混乱;2、对学生的课后巩固情况检查落实不到位,仅考组长和学生自觉去落实,效果差;3、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扭弱转差工作做得欠缺;4、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导致学生不重视、应付、作业拖拉、书写潦草、预习习惯差等。
四、下一阶段教学思路1、勤跟严管,切实抓好学生识记、本人做好督促检查,以夯实基础,把工作做实做细;2、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落实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学生多想,想知识主干,想思维方法,想命题意图,想时政热点联系,想审题解题思路,想规范答题。
初三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初三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概述本次初三历史考试共设置了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个部分,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试卷难度适中,题目设计较为合理。
根据试卷回收情况和同学们的考试反馈,总体考试质量良好。
二、试题分析1. 选择题本次考试的选择题部分设置了20个小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选择题的题目设计较为多样,考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题目难易程度适中,既有直接询问历史事件的题目,也有需要进行逻辑思考和分析的题目。
2. 简答题本次考试的简答题设置了5个题目,每题10分,共计50分。
简答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思维能力。
题目设计较为灵活,既有要求学生叙述历史事件的经过和结果的题目,也有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题目。
整体难度适中,对于细节把握能力和条理性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
3. 论述题本次考试的论述题设置了3个题目,每题20分,共计60分。
论述题是对学生综合应用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的真实考验,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目设计较为具体,要求学生通过论述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整体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考试结果分析根据班级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本次考试的得分情况如下:平均分为75分,优秀生占比15%,良好生占比55%,及格生占比20%,不及格生占比10%。
从考试结果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较为良好,基本达到了考试要求。
但一些学生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时,表达不够清楚和准确,需要加强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改进措施建议1. 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需要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理清知识脉络和关联,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能力。
2. 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学生需要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分析和综合评价,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初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质量分析本次月考历史试卷考查的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前三单元内容,本次试题难易程度适中,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设问突出了前三单元的重点,考察知识比较全面,仔细。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我们历史科的考试进行以下分析:一、试卷的分析试卷满分50分,其中,单项选择10分,每小题2分。
材料题3个,共30分。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选择题4、6、7、8、9、10等体学生失分较多。
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民主政治,对古代战争的认识,亚历山大东征等知识点存在识记混乱、理解不清,尤其是第4选择题,对伯利克里改革内容认识不清,导致第4题失分较多。
随之而来的是材料题回答混乱,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为数不多的成年男性公民”与全体成年公民的差别。
其次为选择题8学生对战争的认识不到位,对战争的认识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古代战争一方面具有侵略性,另一方面也不自觉的充当了文明传播的工具。
(2)第11题,材料题,总分8分,平均成绩大都在3、4分左右,学生回答问题失误较多的是第二问,“全体公民”实质上是指全体成年男性公民,但是大多数学生回答“男性公民:导致失分。
第三问评价民主政治,学生只简单进行了说明,没有说明这种民主本质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因而失分。
(3)材料题12题,是本试题分值最大的一题,12分,比较简单,学生普遍回答较好,基本分值都在8分左右,失误较多的是“种姓战争“的根源学生回答失误较多,占50%左右。
(4)材料题13题,考察西欧封建分级制度,10分,大约30%左右的学生回答是没有看材料所给的图,而是看课本上的图,导致失误,错误的认为被统治阶级是骑士,因而失分。
二、本试题有以下特点:(1)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重视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日本大化改新这个中考考点材料题没有涉及。
三、建议1、个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九年级历史考试质量分析(3月份)一.学情分析本次月考中:参考学生共有73人。
九(一)班46人,九(二)班27人分,最高分44.5分,最低分6分。
本次考试中,和以往几次月考相比较,成绩起伏很大。
其原因主要有:(1)从试卷结构来看,试卷分为选择和非选择两部分,参照的是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从整份试卷来看,难度很大,几乎没一道题都不能直接从选项中选取答案,综合性很强,非选择题部分更是如此。
另外,这次月考的的范围很广,涉及了初中历史的所有内容。
全面的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从学生的考试情况:及格0人,40分以上2人,30分以上5人,50分的选择题中,能够做到30分以上的只有两人。
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只拿到10-15分。
非选择题部分最高的拿到19分。
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同学就在5-8分左右,丢分很严重。
综合以上分析:导致这次丢分严重的原因:(1)整套试卷难度偏大。
(2)没有复习。
有65分的题同学们只能凭借初一.初二的基础来答题,凭想象做题。
(3)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答非所问,答题思路不清晰。
(4)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比如:在材料分析题第3题中,材料中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国家,但是问题中已经显示出来是美国,那么同学们只要根据材料中所给出单的国家就能知道考到的是美国的南北战争。
(5)平时训练的较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本次月考,我制定了以下复习计划:(1)课程刚结束,转入第一轮的复习阶段。
(2)在复习过程中,参照云南省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进入复习。
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常考点,易混点进行重点讲解。
基础性的知识点一定要背诵。
(3)多训练,培养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审题。
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
总之,经过这次月考,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正在仅剩的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奋斗,尽我所能争取让学生考出更理想的成绩。
2018—2019第一学期九年级月考质量监测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
1、试题的基本情况:
本次历史考试卷分值为75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共四道大题,19个小题。
本套试题设计突出能力立意,重视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历史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查,彰显了历史新课程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
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难度偏大,重视主干。
本套试题在选择题部分,突出基础知识的考察最为明显。
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选择题的1、2、3、4、5、8、11、12、13、14、15题、简答题16题、材料解析题17题的1、2、4小问。
(2)重视基本能力考查。
在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试卷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功能,主要表现为知识的运用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例如选择题第6题、简答题16题的3小问;材料的阅读能力和材料的归纳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例如材料解析题17题3小问和18题,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题目设计明确。
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特点,试卷的设计比较明确简练。
选择题的题干的阅读量小,问题的提问要求比较清楚。
材料信息丰富多样。
主观试题中除了文字材料外,增加了的插图,例如16题、19题。
二、答卷情况分析:
1、大部分同学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例如选择题(除6小题)16、17、19题。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例如选择题的
3、7、9题.
第一大题是选择题,本大题满分30分,10%左右的学生能得到满分,其中第6和11小题失分较为严重。
第二大题是简答题,满分10分,一半左右的学生能得7分及以上。
失分严重的是3小问。
印度独立的原因答题不完整。
第三大题是材料解析题题(第17和18小题),满分20分,其中第17题1、2、4问得分情况良好,第3问失分较多。
第18题3、4小问得分情况较好,1、2小问失分较多。
个别小问如第1小问有部分学生不能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第四大题是探究题(第19小题),满分15分,失分较为严重的是第1-3问。
学生对图片信息的分类不准确,答题和语言的组织不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史论结合。
比如3小问,举例谈谈科技革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举例或
者只举出一次科技革命的例子。
3、存在问题
(1)审题不认真、粗心大意。
例选择题的2、7、9.
(2)文字书写不规范。
部分学生平时书写马虎,造成字迹模糊,错别字较多。
不加书名号。
(3)对教材的内容不熟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例如19题。
(4)重点知识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
例18题的第二、三问。
(5)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记忆能力、材料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
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部分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不强,无法准确理解图意,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差,缺乏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待提高。
例如
简答题,学生就没有注意到题的要求,凭自己的想象答题。
三、改进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保证。
2.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深层次的解读课标,更好的掌握和驾驭教材。
3.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加强历史学科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没有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就没有保证。
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引导自主学习,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杜绝错别字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