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是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以一则富有想象力和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为载体,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学习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故事情节描述、角色设定、绘画步骤指导以及创作建议。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童话故事充满兴趣。
但在绘画技巧和创意方面,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2.学习绘画技巧,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
4.培养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绘画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故事情节,提高创作水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故事书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故事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思考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
3.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步骤,讲解绘画技巧。
4.练习: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和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创作。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6.总结: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强调绘画技巧和创作要求。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关键词或图示的形式,展示故事情节、角色设定、绘画步骤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合作等方面;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作品质量、创意等方面。
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巨人和小矮人的基本形象特点,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巨人和小矮人的基本形象特点。
2. 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巨人和小矮人形象的创意表现。
2. 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 美术用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巨人和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巨人和小矮人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巨人和小矮人的基本形象特点,如身材、面部特征等。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创作巨人和小矮人的形象。
3.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课堂练习。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独立创作一幅以巨人和小矮人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从形象、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教师总结评价结果,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巨人和小矮人的形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总结并板书。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巨人和小矮人的基本形象特点以及美术创作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练习、展示、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巨人和小矮人的基本形象特点,并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是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以一则富有想象力和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为主题,通过讲述巨人和小矮人一起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找到幸福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思维空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善于观察、想象和创造。
对于这样的童话故事,学生普遍感兴趣,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但同时,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表现和画面构图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2.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通过绘画表现故事场景。
2.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表现和画面构图的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采用示范法,教师演示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表现故事情节。
4.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评价,提高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2.欣赏: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的表现和画面构图的处理。
3.示范:教师演示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表现故事情节。
4.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绘画创作。
5.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故事情节为主线,突出人物形象和画面构图的关键点,简洁明了地展现本课的教学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是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课以一则富有想象力和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为载体,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绘画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然而,他们在绘画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绘画技巧的运用,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故事图片和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欣赏: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绘画的魅力。
3.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故事和绘画作品的看法。
4.实践:引导学生动手绘画,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5.展示:展示学生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6.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程标题、《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故事梗概、绘画技巧等方面。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是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以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意的故事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绘画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巨人和小矮人的形象,以及他们历险的场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对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充满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细节处理和创意表达方面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巨人和小矮人的形象特点,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历险故事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巨人和小矮人的形象特点,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历险故事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和示范引导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和手工制作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巨人和小矮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巨人和小矮人的形象特点,分析他们的外貌、动作和表情,为创作做准备。
3.创作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巨人和小矮人的历险经历,鼓励他们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场景和情节。
4.动手实践:学生分组合作,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和手工制作工具,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历险故事作品。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巨人与小矮人历险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时间一、导入-故事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知道他是谁吗?(把画好的卡通人物大雄贴在黑板上)生:哦!是大雄师:大雄今天他拿了哆啦A梦的法宝---一颗药丸,你猜猜看大雄变成了什么呢?(边说边拿粉笔在黑板画背景-楼房-大树)生:啊,是巨人!师:同学们真聪明,此刻大树相当于大雄的一颗小草了(把“巨人”二字贴在黑板上)大雄他又调皮多吃了一颗药丸我们猜猜看大雄变成了什么呢?(把另一个大雄贴在黑板上然后画背景-花)生:哈哈哈,大雄变成了小矮人了他在花蕊里面。
师:嗯,同学真聪明,好,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与什么有关的吗?生:巨人与小矮人!师:是的,我们给它们添加一个故事叫“巨人与小矮人历险记”(出示课题)2-3分钟二、新授-假设法师:如果有一天我们变成了巨人你会怎么去帮助森林里的小矮人呢?(提问2-3个同学)生:我会抱小矮人过河师:证明这个同学是非常乐于助人的孩子,因为我是巨人河相当于我来说不算什么!好,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生:我会帮助小矮人建房子师:这个想法真好!小矮人们估计建一栋房子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如果我是巨人的话我一会就能建好了!非常棒!请坐下,好,最后再请一个同学。
生:我可以给小矮人摘水果吃师:这个同学想法真有趣哦!这些水果树对于我这个巨人来说实在太容易了对吧!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又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和我们小朋友想的一样呢,他们还把自己想到的用画笔画下来呢,我们一起去看看!7分钟以上在播放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过程中老师分别每幅图简略讲述一下经历了怎样的历险记。
师:我们欣赏完了“我是巨人”故事了,那如果你是小矮人的话,你会怎么过快乐的生活呢?(请2-3个同学回答问题)生:我会找巨人帮忙师:这个同学第一时间会想到巨人,那如果巨人不帮忙怎么呢?我们打开脑洞再大胆想象生:我会拿一张树叶来当船去游玩世界师:这个同学看来很懂得享受生活哦,搞到林老师都想去呢,如果有一天林老师变成了小矮人我要吃尽全世界所有最美味的美食,因为一点点食物对于我来说就是很庞大了所以很开心很满足。
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是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以一则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探索绘画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故事的解读、绘画技巧的指导、创作实践和评价反思。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富有创意的活动,对于故事情节容易产生共鸣。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对绘画技巧的掌握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巨人、小矮人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绘画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巨人、小矮人的形象特点。
2.重难点二: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巨人、小矮人的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学生跟随实践。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绘画心得。
4.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巨人、小矮人的图片、绘画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好奇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讲述《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巨人、小矮人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巨人、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象特点,如身高、体型、面部特征等。
学生分享观察心得。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如如何画出巨人、小矮人的身高差异、如何表现体积感等。
学生跟随教师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绘画心得,互相学习。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点评和建议。
5.拓展(5分钟)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巨人、小矮人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第二单元:奇异的旅行年级:三年级(上)课题名称: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课型/课时:造型表现/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感知巨人与小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②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①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②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与态度:①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②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教学重点:扩大想像的空间,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
教学难点: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课前准备:教学软件、范例、彩笔、双头笔教学过程与方法:1、动画导入:欣赏动画《米老鼠与豌豆茎》片段:出现巨人与小矮人。
设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世界是不是很奇妙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巨人与小矮人历险记这个奇妙的世界去看一看吧。
2、出示课题:巨人与小矮人历险记。
3、讲授新课:(1)设问:童话世界中的人可以变大变小,那我们现实中的人变大变小了,会发生那些有趣的故事呢?欣赏小矮人图片(图1、图2、图3):这些小矮人有趣吗?他们在干什么呢?是什么变大,什么变小了?生:回答(略)图1图2 图3(2)欣赏动画:你们想不想知道动画中的巨人与小矮人会发生那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看看吧。
(3)情感体验游戏活动:闭上眼睛想一想:他们的故事有趣吗?假如你变大或变小了,会是什么样子?会发生那些有趣的故事呢?会不会比他们更有趣呢?编一编抓住主题,编一个你变大或变小的故事?向你的同学描述。
(叫一两个学生描述自己编的故事)生:我变大了,可以看见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像在高山上看山脚下的风景一样。
所有的物体都变小了。
师:引导:变大时有那些好处,变小时有那些好处?(4)师:想一想:如何以周围的环境来衬托出你变大或变小了?出示作品展示:先出示没有环境衬托的人物,设问:这是小矮人还是巨人啊?学生思考后在人物中间贴上一片大西瓜,设问:是小矮人还是巨人啊?为什么?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对比、夸张(教师分析讲解)。
第4课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巨人与小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教学重点
扩大想像的空间,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
教学难点
如何以周围的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童话故事在古今中外都广为流传,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这个童话故事。
二、提出问题
1、假如你变大或变小了,你周围的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有这方面的体验吗?(提示:如站在高楼上看地面,游览世界之窗的感受等等。
)
2、角色游戏――让学生想一想:我变大或变小后有何奇遇?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能否把自己想像的《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描述出来?
三、欣赏作品
展示范画,让学生欣赏。
――提示学生注意范画中的巨人和小矮人与周围的环境有何区别。
四、布置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自由作画:看看谁的想像力丰富,谁的表现能力强。
2、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点评
1、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2、展示画得好的画,让学生点评,教师作小结。
六、课后延伸课后找寻有关的巨人和小矮人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同学听。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想像力,在作业的完成中能注意到人物变大或变小后的周围环境变化,能表现出一定的情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