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的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25
税收负担的衡量标准
税收负担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民收入负担率。
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所有产品和服务负担税收的程度,通常代表一国的积累程度和税收总水平。
其计算公式为:税收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100%。
国民收入负担率与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相比,更能准确地衡量一国总体的税收负担水平。
其计算公式为:税收总额÷国民收入×100%。
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个人和家庭税收负担率、企业税收负担率以及个人和家庭实际税收负担率。
个人和家庭税收负担率是指个人和家庭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收入或消费的比率。
企业税收负担率是指企业所缴纳的税款与其利润或收入的比率。
个人和家庭实际税收负担率是指个人和家庭所缴纳的税款与其实际收入的比率。
这些标准都是用来衡量税收负担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衡量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税收负担的状况。
同时,这些标准也需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经济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比较。
第二部分:税收负担水平一、税收负担理论分析(一)税收负担的内涵及分类1.何谓税收负担指由于政府课税相应地减少了纳税人可支配的收入数量或份额,从而对其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或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反映一定时期内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通常用税收负担率这一相对量来表示。
2.税收负担分类(1)绝对税负与相对税负依据税收负担水平衡量方式不同进行的划分。
绝对税负:用绝对额表示的税负程度。
对纳税人个体而言,绝对税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缴纳的税款总额,一般用“负担额”表示。
对全社会所有纳税人而言,绝对税负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收入总额。
相对税负:用相对额(百分比)表示的税负水平,用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依率计征所缴纳的税额与其实际收益比较,一般称为“负担率”。
若是分析和计量全体国民的相对税负,则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做比较,即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2)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以纳税人实际承受税收负担的量度为依据划分。
名义税负: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依据税法应向国家缴纳的税额,考查的是纳税人的全部税款与其收入的对比关系。
实际税负: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的税额,用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实纳税额占其实际收益的比率来表示。
(3)直接税负和间接税负依据税收负担是否转嫁的角度划分。
直接税负: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的税款不能转嫁他人,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间接税负:税款由纳税人通过各种方式部分或全部转由让人负担。
(4)平均税负和边际税负从总量和增量的关系角度进行的划分。
平均税负:反映的是每单位的税基所承担的税收负担;边际税负:反映的是最后一单位税基所承担的税收数量。
平均税负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
考察某个税种的平均税负时,将在一定税率条件下的全部税款与课税对象相比较(此时,平均税负与平均税率是一致的)。
考察某个纳税人的平均税负时,用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缴纳的各种税收的总和与纳税人的全部收入相比较。
边际税负,也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考察。
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税收负担是政府征税而给纳税人或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或者转移。
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税收负担反映了国家征税对社会资源集中的程度,反映了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税负水平安排。
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1按照税收负担与国民经济整体的关系宏观税收负担微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
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宏观税收负担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反映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中集中程度的大小反映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职能的强弱微观税收负担是指微观经济主体的税收负担水平,反映经济活动中各个微观经济主体所负担税收的程度。
微观税收负担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微观税收负担微观经济主体税种个人税收负担企业税收负担综合税收负担分税种负担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2按照税收负担的真实程度名义负担实际负担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名义负担名义负担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名义税率所负担的税款,在相对指标上表现为税法规定的名义税率。
实际负担实际负担是指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
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3按照税收负担是否转嫁直接负担间接负担直接负担间接负担直接负担是指经济主体按照税法规定负担的税款。
间接负担是指由其他经济主体转嫁过来的税收负担。
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对于宏观税收负担,学界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具体而言就是用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比值来衡量。
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1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GDP )负担率国民生产总值(GNP )负担率国民收入(NI)负担率NI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2居民税收负担率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分税种负担率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通常用微观经济主体所缴纳的税款与其特定经济指标的比值来反映。
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第一讲税收负担理论居民税收负担率居民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所缴纳的各种税款占同期收入总额的比率。
国家税收-学习指南一、单项选择题1、税收是国家凭借()取得的收入。
A经济权力 B政治权力 C财产权力 D所有权2、某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自营出口自产货物,2004年10月末计算出的期末留抵税款为12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为18万元,则当期免抵税额为()。
A、0B、6万元C、12万元D、18万元3、税收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4、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国债 B国有企业上交利润 C税收 D罚没收入5、下列货物中只免税但不退税的项目有()A、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B、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C、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执普通发票的渔网鱼具D、计划内出口原油6、当前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改革中,增值税和()在税收体系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A企业所得税 B个人所得税C消费税 D营业税7、()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预提税率 D定额税率8、下列具有特定目的的税种有()A、资源税B、企业所得税C、城建税D、房产税9、下列应征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是()。
A中外合资企业 B中外合作企业 C个体工商户 D私营企业10、假设计税依据为100元,税率为10%,按规定要加征3成,则应征税款为()。
A 10元B 13元C 30元D 40元11、下列哪个指标属于税收负担中的微观税负()。
A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 B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C国民收入税负率 D企业所得税负率12、以()为分类标志,可以将税收划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A价格同税收的关系 B税收管理权限和支配权限C税负能否转嫁 D计税依据13、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是()。
A征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人14、税收三性的核心是()。
A 强制性B 无偿性C 系统性D 固定性15、下列经营中属于消费税纳税人的是()。
A卷烟厂 B烟酒批发公司 C化妆品专卖店 D收购鞭炮、烟火的供销社16、我国增值税基本税率是()。
A 13%B 17%C 14%D 18%17、税收的强制性意味着()A、国家可以随意强迫企业或个人交纳货币或财产B、国家对企业或个人贡献的货币或财产不予退还C、国家依法征税,企业或个人依法纳税D、全社会的个人或法人都必须向国家交纳同量的税收,否则要受到处罚18、当前我国流转税模式中,增值税与()实行平行征收。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微观经济学之市场结构理论在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中,税收的分担问题直接影响了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和行为。
比如,在商品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都需要承担税收,那么这种税收的分担是如何影响市场价格、消费量以及生产量等经济变量的呢?以下是有关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的内容分享,一起来看下吧。
1 个税概述1.1 我国个税税负的宏观指标个人所得税的宏观税收负担,通常以一定时期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表示。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宏观税负问题,主要是我国的整体税负与其他国家整体税负之间的比较。
宏观税负根据现实的国情不同又可区分为大(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中(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小(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三个统计口径。
在与财政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比较时,这些国家的收入比较规范,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税收收入,以“小口径”来反映这些国家的宏观税负较为合理。
在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时,用“小口径”不能真正的反映微观经济主体的真实经济负担水平,因此,与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比较采用以“大”比“小”,与发展中国家比较采用以“中”比“中”。
根据相关数据,采取估算的方式可得到我国宏观税负约在10%左右。
从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宏观税负正处于上升期,其宏观税负水平已出现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趋势,并且明显高于人均收入接近的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
由此可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
1.2 我国个税税负的微观指标2 个税税负的合理性分析2.1 个税宏观税负的合理性分析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指税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并且在税收征收环节实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
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更加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逐渐趋向于成熟,而且,对消费者课税更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实际资本的形成。
间接税会减少个人可利用的收入,并且它所减少的主要是用于消费的收入,具有促进储蓄的效能。
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实际资本的形成,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税收负担的分类
税收负担的分类如下所示:
税收负担是一个总体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又可以有多种形式。
(一)按负担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来表示。
研究宏观税收负担,可以比较国与国之间的税负水平,分析一国的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所谓微观税收负担,是指微观经济主体或某一征税对象的税负水平,可以用企业所得税负担率或商品劳务税负担率来表示。
研究微观税收负担,便于分析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税负水平,为制定合理的税负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二)按负担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等比负担、量能负担和等量负担第一,等比负担,即实行比例税的负担形式。
实行等比负担,透明度高,便于鼓励规模经营和公平竞争。
第二,量能负担,即根据纳税人负担能力的大小,实行累进课税的负担形式。
实行按能负担,有利于促进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公平。
但是,对低收入者课低税,对高收入者课高税,不利于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
第三,等量负担,即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负担形式。
实行等量负担,税额的多少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利于稳定财政收入。
但是,价格的变动对纳税人收益影响。
税收负担分析报告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金额与其经济收入或财产价值的比例关系。
它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个人的生活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将对税收负担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揭示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优化方向。
一、税收负担的定义与分类税收负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从纳税人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企业税收负担和个人税收负担。
企业税收负担主要包括各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其他相关税费(如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个人税收负担则涵盖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在部分地区)等。
从税收的性质划分,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分。
直接税如所得税,税负通常难以转嫁,由纳税人直接承担;间接税如增值税,税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转嫁给消费者。
二、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一)宏观税负指标宏观税负通常用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衡量。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
然而,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并不能简单地判断税收负担的合理性,还需结合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支出需求、税收结构等因素综合考量。
(二)微观税负指标对于企业,常用的微观税负指标有企业综合税负率(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总和除以企业营业收入)、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企业所得税除以企业利润总额)等。
对于个人,个人所得税税负率(个人所得税除以个人收入)是常见的衡量指标。
三、我国税收负担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税收负担也在发生变化。
在企业方面,随着增值税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实施,消除了重复征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流转税负担。
但同时,企业所得税等其他税种的负担情况因企业的规模、行业、盈利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对于个人而言,个人所得税改革通过提高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等措施,减轻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但高收入群体的税负相对较重。
总体来看,我国的税收负担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和个人之间存在差异。
税负分析基础知识一、宏观税负及相关概念(一)税收负担分类1、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征收的税款占纳税人税源数量的比重,反映出税款与社会新增财富之间的内在关系。
以不同主体为出发点,税收负担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从国家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反映出国家在税收课征时的强度要求,即:要征收多少税收;另一方面,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反映出纳税人在税收缴纳时的负担水平,即:承担了多少税款。
2、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反映出一定时期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水平,是一个受制于国家政治、经济、财税体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经济指标。
计算公式:宏观税收负担率=税收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100%3、单项税种的税收负担单项税种的税收负担是指某一税种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占该税种税基的比重,反映该税种的征税强度,是分析和研究税收制度和税制结构的重要内容。
计算公式如:增值税负担率=实纳增值税税额/含税销售额*100%(或不含税销售额)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实纳所得税额/实现利润额*100%本次税负调查分析中分行业增值税负担率分母统一为不含税销售额。
4、行业税收负担行业税收负担是指按照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测算某行业的税收与相关税源之比,计算出某行业税负。
如增值税行业税负为某行业增值税与该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之比。
在计算单项税种行业税负过程中,根据分析需要,既可以计算实际税负(如实缴增值税税负,以实缴增值税作为分子),也可以计算名义税负(如应缴增值税税负,以应缴增值税作为分子),既可以计算销售收入税负(如以计征增值税销售收入作为分母),也可以计算增加值税负(如以增加值作为分母)。
如某行业增值税宏观税负==某行业增值税÷该行业增加值;某行业增值税微观税负==某行业增值税÷该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由于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商品批零贸易业与餐饮业是一个产业,单独测算商业增加值比较困难。
房地产业第1:我国19个主要行业“税收负担排名”结合《中国统计年鉴2021》和《中国税务年鉴2020》数据,计算得我国国民经济分类中的19个行业大类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行业增加值)排名如下(详见文末表格):房地产行业排名第1,税收负担高达37.2%,超过我国各行业平均税负的2倍。
这是我国地方政府热衷于发展房地产的重要原因。
金融业排名第2,税收负担为26%,是我国各行业平均税负的1.5倍。
金融业税收带动我国金融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税收总额排名全国各城市之首。
采矿业排名第3,税收负担为24.5%,仅比金融业低1.5个百分点。
所以,资源型地区的税收总额也较高,比如人均GDP排名全国第21位的山西省的税收强度排名全国第9位(参见以前文章)。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排名第4,税收负担为24.3%,与采矿业基本相当、仅比金融业低1.7个百分点。
所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达的一线城市,往往税收也较高。
批发和零售业排名第5位,税收负担为23.9%。
制造业排名第6位,税收负担为20.8%,也高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
所以,我国制造业发达的深圳、苏州等城市税收排名均居于全国前列;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都很发达的上海,税收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剩余的13个行业的税收负担均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
这些行业要么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属性,要么是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要么是服务民生的行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排名第7位,税收负担为15.6%,略低于全国各行业税收平均水平。
建筑业排名第8位,税收负担为13.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排名第9位,税收负担为12.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排名第10位,税收负担为11%。
较低的税收负担支撑了过去十几年我国软件和互联网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排名第11位,税收负担为9.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排名第12位,税收负担为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