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房管理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室管理规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简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位于枫林路180号中山医院内,是中山医院生物医学中心(ZS-BMC)的主要下属机构之一,主要为中山医院科研人员提供普通级和清洁级中小动物饲养和实验研究服务。
实验动物中心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一人,中级职称一人,本科以上学历3人。
拥有一栋使用面积约600m2的独立动物饲养实验综合楼,其中有8间共150m2的可以饲养普通级猪,犬的中动物室,两间共40m2的可以饲养普通级兔、大鼠和豚鼠的小动物室,两间40m2的普通动物手术室,包含一间手术室约90m2的屏障系统和30m2的IVC系统,可以饲养清洁级大、小鼠和豚鼠。
另有约40m2的标准细胞实验室,可以进行细胞生物学实验。
最多可以同时饲养清洁级小动物1000笼,普通级小动物120笼,普通级中等动物80只。
最多可以同时供8人开展清洁级动物实验和两台动物手术。
另外中心还有约150m2的动物实验教室,可以同时为50名学生开展20台动物术实验。
目录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 .............. .............. .............. .............. .............. (2)实验动物保护、福利、伦理小组....................... .............. .............. .............. .. (3)动物中心实验人员操作规章制度............................. .............. .............. .............. .. (4)应急预案.... ......................................................... ................ .............. .............. .............. .............. .............. . (8)实验动物人道处死与尸体的处理制度.......... .............. .............. .............. .. (12)外来人员进入动物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13)灭菌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14)实验动物购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5)实验动物标记标准操作规程 (16)饲料、垫料购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7)人员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18)实验用品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19)动物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0)动物饮用水、饲料进入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1)动物笼具、垫料,无菌衣进入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2)人员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3)实验用品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4)动物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5)动物饮用水、饲料进入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6)动物笼具、垫料,无菌衣进入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8)超净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29)清洁级动物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0)普通级动物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1)动物中心清扫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2)动物中心空调系统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33)附件:动物中心常用记录表格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朱同玉成员:姜红张博恒王向东刘银坤邹云增李卡1.贯彻落实实验动物管理的各项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并落实适合于本院实施动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与操作规程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实验动物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制度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管理制度1、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施负责人对中心内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设兼职安全员,对设施的安全工作负检查、监督责任。
3、各人对所在岗位的所有仪器设备及所使用的工具、器材负直接的安全管理责任。
4、动物饲养员必须对所饲养的动物负全部的安全管理责任。
5、所有工作人员均应严格遵守设施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6、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均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作好个人防护,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7、各种电器、动力设备在移动、检修之前必须切断电源。
饲养室和实验室内电、煤气设备及线路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程和设备的要求实施,不许乱接、乱拉电线,墙上电源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8、各饲养室和实验室的钥匙应由专人管理,不得私自配备或转借他人。
9、发现安全隐患,均应及时处理,并记录、汇报。
10、发生火警等险情,在采取扑救措施的同时,应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11、每日下班时,工作人员都必须查看水电、煤气和门窗等,切断电源,清扫易燃的纸屑等杂物,消灭隐患。
12、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凡是常年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1次体检。
凡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13、为了保证动物种群的健康和屏障设施安全,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4、工作中使用的酸、碱要放在指定的位置,须有专人保管,操作时必须按规定着装。
15、高压灭菌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操作。
16、对违反规章制度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17、普通环境的门窗及通向外面的管道附近要定期清理,做到无杂草、无异物,并且具有防止野生动物、蝇、蚊及其它昆虫混入的措施。
18、凡进入设施饲养管理人员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出工作区域时,必须将工作、鞋、帽存放指定的衣柜中,严禁将工作服、鞋、帽穿出工作区域。
SPF级动物实验室使用管理规定一、前言SPF(Special Pathogen-Free)级别是指实验动物房内无特定病原体和其他致病微生物存在,并且房间内有完整的空气过滤系统、检测装置、人员洗浴、更换衣物和饲料等设施,以确保最高水平的实验动物环境卫生和生物安全。
如今,SPF级动物实验室已成为科学研究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实验动物的使用及其管理也同样重要。
因此,本文旨在制定SPF级动物实验室使用管理规定,以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与生命周期,同时保证实验的准确和科学性。
二、实验动物的使用1.实验动物的来源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并尽可能使用已有的数量和种类。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方可使用。
2.实验动物的种类及数量应与实验项目相适应,并做到记载和管理。
实验过程中,坚持严密的动物保护原则,实行无痛苦、无伤害、无死亡的实验操作原则。
3.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命周期。
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动物体检制度,实验动物体检应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确保动物的身体健康状况。
三、SPF级实验室管理1.实验室环境应按照SPF级实验室管理的要求建设和管理,包括:实验室设计、装修、空气处理、设备配备、环境监管等方面。
2.实验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考核,同时遵守实验室的特定管理制度,如实验人员入室前需更换专用服装,经过人员洗浴、消毒等处理,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3.SPF级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机制,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实验人员安全和实验动物安全。
4.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经常进行消毒处理,做到无菌无尘的环境。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垃圾分类和处理,防止实验室环境被污染。
四、实验动物的改进和使用的伦理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循“3R原则”:即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使用实验动物时避免带来的痛苦和苦难、优化实验程序,最大程度避免动物的痛苦和死亡。
一、目的为确保动物房内实验动物的安全,保障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动物房内所有实验动物及实验人员。
三、管理职责1. 实验动物中心负责制定动物房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2. 实验动物管理员负责动物房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
3. 实验人员应遵守本制度,积极配合管理员做好动物房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管理(1)进入动物房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动物房安全知识,取得动物房通行证。
(2)实验人员进入动物房时,应穿戴整齐,不得携带无关物品。
(3)非实验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动物房。
2. 环境管理(1)保持动物房内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动物房内禁止吸烟、饮酒,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3)动物房内禁止饲养宠物、昆虫等非实验动物。
3. 设备管理(1)定期对动物房内的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实验动物管理员负责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3)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不得擅自拆卸、改装。
4. 实验动物管理(1)实验动物应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分组、编号、饲养。
(2)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实验动物死亡、淘汰或转出时,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5. 应急处理(1)动物房内发生意外事故时,实验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实验动物的安全。
(2)实验动物管理员负责组织救援,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3)实验人员应积极配合管理员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五、监督检查1. 实验动物中心定期对动物房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 实验人员应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实验动物中心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实验动物房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制定本管理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实验动物房的管理工作,旨在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和保护,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实验效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来源和管理1. 实验动物的来源:实验动物应当从合法渠道采购,保证动物的品种、数量和健康状态满足实验要求。
2. 实验动物的登记管理:实验动物应当进行登记管理,包括实验动物的品种、数量、来源、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信息,并定期更新。
3. 实验动物的生活和环境: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应当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包括饲养箱的大小、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实验动物每天的饲养和活动水平符合生理需求。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使用1. 实验动物使用的目的:实验动物使用应当明确实验的目的,合理选择实验动物种类和数量,确保实验的科研目的和合法性。
2. 实验动物使用的程序:实验动物使用应当按照实验计划进行,严格遵守实验动物伦理和规范,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健康。
3. 实验动物使用的监督:实验动物使用应当有专门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定期检查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条件,确保实验动物的使用符合规定。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保护1. 实验动物的健康保护:实验动物应当定期检查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2. 实验动物的精神保护:实验动物应当确保每天有足够的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实验动物受到惊吓和伤害。
3. 实验动物的合理使用:实验动物使用应当权衡风险和利益,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和操作,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损伤。
第五章实验室安全管理1. 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和消毒:实验室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 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实验室设备应当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的质量。
3. 实验室事故和应急预案:实验室应当建立事故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确保实验室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处理和救援。
试验动物房管理制度一、前言试验动物在科研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试验动物的福利和科研实验的顺利进行,试验动物房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试验动物房的管理工作,确保试验动物的生活质量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遵循道德原则和法律法规,保证实验动物的合法权益。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试验动物房的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试验动物的饲养、环境控制、健康监测、实验操作等方面。
三、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 试验动物的来源应符合相关规定,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法规,确保试验动物的合法来源。
2. 试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应符合动物福利要求,保证其生理和心理健康。
饲养环境应保持清洁干净,定期清洁消毒,保证空气流通和光照适宜。
3. 试验动物的饲养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需要,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健康状态。
定期更换饲料,确保新鲜干净。
4. 试验动物的饮水应清洁卫生,保证水质安全。
水质应符合卫生标准,定期更换和清洁水管。
5. 试验动物的日常监护应定期进行,注意观察试验动物的生理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6. 试验动物的健康管理应定期进行,包括健康检查、疫苗接种、疾病防控等措施,保证试验动物的健康状态。
四、实验操作管理1. 实验操作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法规,保证实验动物的合法权益。
2. 实验操作应符合实验计划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操作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试验动物的适应期、实验物质的准备、实验设备的检查等。
4. 实验操作应进行规范的记录和报告,包括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5. 实验操作应注意安全措施,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动物的安全。
五、设备设施管理1. 设备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环境的安全卫生。
2. 设备设施应符合实验要求,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设备设施的使用应遵循规程和操作指南,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4. 设备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修处理,保证实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检验动物房管理制度一、动物饲养环境管理1. 温度与湿度控制动物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动物房内的温度与湿度是影响动物的两个重要因素,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常用的室温为20~26摄氏度,湿度应该控制在40%~60%之间。
2. 光照管理动物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很高,在饲养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光线的规律与充足。
适量的光线可以影响动物的生物钟,维持生理环境的稳定,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
3. 通风系统动物房内的通风系统应该设计合理、通风良好。
保持空气的新鲜与循环,有效降低动物的感染率,提高动物的生活品质。
4. 噪声控制动物对于噪声的耐受程度有限,过大的噪声会导致动物的焦虑与不安。
因此,在动物房的设计与管理过程中,应该合理规划与控制噪声的来源,避免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活。
二、动物健康监测管理1. 动物的生物安全检测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定期进行动物的生物安全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病原体检测、寄生虫检测、动物健康指标检测等,以确保动物的健康状况符合实验要求。
2. 动物的健康检查动物房应该定期进行动物的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体重测量、寄生虫排查、疾病检测等。
对于有疾病迹象的动物应该及时隔离与治疗,以免疾病蔓延与实验数据的干扰。
3. 动物的饲养管理动物的饲养管理是动物健康的基础。
应该根据不同种类的动物特点,提供适宜的饲料与饮水,保证其养分摄入与水分补给,避免因为饲养不善而影响动物健康。
三、实验操作规范管理1. 动物实验的道德规范在进行实验动物实验之前,应该提前进行伦理审查,确保实验符合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的限制。
对于实验过程中的动物应该尽可能减少痛苦与损害,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与刺激。
2.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管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控制实验条件与环境变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 实验过程的监督管理实验动物的实验过程应该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实验操作符合规范与要求。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房管理规定(暂行)(本管理规定于2019年9月17日经生科院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即日生效)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房位于笃行北楼B104,分为外准备间和动物饲养间两部分。
设有储物柜、操作台、清洗池等,可供容纳240笼小鼠同时饲养。
为了加强实验动物房的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的正常、安全运行和动物实验的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实验动物房所有工作人员和实验人员。
第二章 申请使用第三条 实验人员需在使用前一周向实验动物房管理员提出申请,填写“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房使用协议”(一式三份),报生物实验中心主任签字,由申请人、使用人以及实验中心存档。
第四条 除特殊原因(如:火灾、地震、停电、停水或学院其他的紧急安排)外,实验动物房管理员必须保证实验动物房能够正常运行,实验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实验项目,不能按规定日期完成实验的,需要续约办理申请再使用手续。
第五条 实验动物房管理员对实验人员使用实验室前进行入室培训,实验人员拒绝接受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实验动物房有权拒绝承担其所申请的实验。
培训结束后,签订使用协议,动物房管理员分发外准备间柜子和动物饲养架子编号,实验人员须在指定的位置饲养动物。
第六条 实验人员自行准备实验动物、饲料以及实验过程中所用药品、试剂、手术器械等,非实验所需的一切物品严禁带入实验室。
饲料和垫料不得存放在动物房内及外准备间,当次实验完毕需要及时带离动物房。
第三章 运行管理第七条 实验进行过程中实验动物房管理员和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实验动物房制定的相关制度,如防火及水电管理制度。
第八条 使用动物房的实验人员可以是申请人本人,也可以是申请人指导的学生),不得私自带外单位人员进入动物房。
第九条 实验人员必须在标签上标明实验项目负责人、实验人员及小鼠详细信息,不得在鼠笼上记录信息。
第十条 实验动物应及时照看,添加饲料和饮用水,不准出现无水无粮的情况(特殊实验要求除外)。
实验动物房管理使用条例第一条动物实验室是基础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开展动物实验,并对外开放,积极为科研、医疗和教学服务。
第二条开展动物实验要尊重科学,遵守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和管理办法,以及《XX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尊重实验动物的相关福利要求和伦理道德。
第三条使用实验动物房需提前一周向科研实验中心提出申请,填写《动物房使用申请表》。
第四条实验动物进入动物房前,应彻底清扫动物房。
实验动物进、出动物房均应做好记录。
第五条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动物房必须穿工作服、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戏,严禁吸烟、随地吐痰、不准乱丢污物。
第六条对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实验动物,必须分开饲养;建立定时喂养制度。
当动物逃出实验室时,应立即捕获,逃出的动物应采取安乐死处理,不得继续实验。
第七条不得给动物饲喂霉变的饲料及饮用不清洁的水。
更换动物笼具时注意防止动物逃逸,做好自身防护,避免被动物咬伤。
如被实验动物咬伤,立即向带教导师报告,同时做好应急创面处理,严重者迅速送往医院并注射狂犬疫苗。
第八条实验结束后,受试动物尚未死亡,应采用安死术处理,尸体不得随意丢弃或者出售,应用动物处理带装好,放置于A109动物处理室冷冻储存集中处理。
第九条发生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并立即上报主管部门。
第十条实验人员每天定时检查水、电、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观察仪器设备的运行与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并详细记录。
第十一条每天实验结束后及时打扫,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并做好实验记录,锁好门窗。
第十二条每周更换1〜2次垫料及饮水瓶,更换垫料时务必先倒干净后再洗涮,以免阻塞下水道。
更换的笼具及饮水瓶要及时清洗、晒干、消毒后再用;实验室每周至少消毒1次。
第十三条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爱护公共设备,如空调、排风扇等,避免人为损坏。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动物房管理,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健康,保障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动物房,包括所有从事动物实验、繁殖、饲养、管理等工作人员。
第三条动物房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动物房的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第二章动物房出入管理第四条动物房出入实行登记制度,所有进出动物房的人员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第五条动物房出入登记应包括以下内容:姓名、单位、部门、职务、联系方式、进出时间、事由等。
第六条动物房出入登记表应妥善保管,定期汇总分析,为动物房管理提供依据。
第七条动物房出入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经动物房管理部门培训,了解动物房管理要求及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2. 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动物房环境整洁;3. 遵守实验动物福利法规,尊重动物权益。
第八条以下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动物房:1. 未进行动物房培训的人员;2. 患有传染病或可能对动物造成危害的人员;3. 偷窃、破坏实验动物设施设备的人员;4. 被禁止进入动物房的人员。
第三章动物房内部管理第九条动物房内部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定期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
第十条实验动物饲养区域与办公区域应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第十一条动物房内禁止吸烟、饮食、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第十二条动物房内禁止饲养宠物、观赏动物等非实验动物。
第十三条实验动物饲养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第十四条实验动物死亡、失踪或出现异常情况,饲养人员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十五条动物房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动物房管理、实验动物知识培训。
第十六条培训内容包括动物房管理制度、实验动物福利法规、实验动物饲养技术等。
第十七条培训结束后,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动物房工作。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动物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动物房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实验动物实验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动物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实验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实验室工作秩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实验动物实验室是为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而设立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科学实验。
第三条实验动物实验室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原则,在保护实验动物权益的同时,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实验动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关实验操作资格以及实验动物伦理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规范。
第五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保障实验动物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实验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第六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根据实验需求,合理选种饲养适合的实验动物种类和数量,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第七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动物的饲养标准、饲养环境、饲养方法等。
第八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负责实验动物的定期健康检查、疾病防控和治疗。
第九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
第十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定期开展实验动物福利评估,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幸福。
第三章实验动物实验管理第十一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遵循替代、减少、改进(3R)原则,最大程度减少实验动物使用,确保实验动物实验的伦理合理性。
第十二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按照实验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要求,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记录和数据管理制度,确保实验数据的可追溯和可验证性。
第十四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实验动物事故和意外发生。
第十五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经费管理制度,确保实验经费使用合理、透明、公正。
实验动物房的管理制度1.实验动物房设立及管理机构1.1实验动物房的设立应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并由专业机构或专门负责的团队进行管理。
1.2实验动物房的管理机构应有明确的负责人,负责实验动物房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2.2采购的实验动物应具备健康合格证明,并具备相关基因型和表型信息,以满足实验需求。
3.实验动物的养殖和饲养3.1实验动物的养殖和饲养应按照相关的动物福利法规进行管理,确保实验动物的生活质量。
3.2养殖环境应保持清洁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提供恰当的实验动物生存环境。
3.3实验动物的饲养应提供合适的饮水和食物,保证其正常成长和发育。
4.实验动物的标识和记录4.1实验动物应进行身份标识,如耳标、鼻环等,以便于个体辨认和记录。
4.2对实验动物的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基因型等应进行记录和更新,以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
4.3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体重、用药等信息应定期记录,以便于监测和评估实验动物的实验效果和健康状况。
5.实验动物的实验使用5.1在实验动物房使用实验动物前应进行适当的术前准备,包括麻醉、消毒等程序,确保实验动物不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5.2实验动物的实验操作应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5.3实验动物的实验后护理应及时进行,如伤口处理、饮食调整等,以促进实验动物的康复和恢复。
6.实验动物房的卫生与消毒6.1实验动物房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
6.2使用的器具、器材应用完后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6.3实验动物房内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和噪音监测,以确保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符合要求。
以上是一个关于实验动物房管理制度的简要描述,具体实施过程还需要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目标是确保实验动物的生活质量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同时遵守相关的动物福利法规和伦理准则。
实验动物房的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动物房环境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建立和实施一套有效的实验动物房环境控制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关于实验动物房环境控制管理的详细指南,以确保动物的福利和研究的质量。
二、设施要求2.1 动物房选址实验动物房应远离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干扰源,选址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2 建筑结构动物房应具有合理的建筑结构,包括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温和隔音性能。
内部空间应满足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动物饲养需求。
2.3 空气净化系统动物房应配备高效空气净化系统,以去除空气中的微粒、气态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4 温湿度控制动物房应根据饲养动物的品种和习性,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并配备相应的调控设备。
三、动物管理3.1 动物来源与检疫实验动物应从具有合法资质和良好信誉的供应商处采购,进入动物房前应接受严格的检疫和隔离观察。
3.2 饲养密度与分组动物的饲养密度应根据其品种、年龄、性别和体重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以确保其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3.3 饲料与饮水实验动物应提供符合营养需求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并定期更换和消毒饮水器具。
3.4 动物健康监测与记录应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重、行为、外观等方面的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
四、人员管理4.1 培训与资质要求实验动物房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证书,以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4.2 个人防护与卫生要求工作人员在进入动物房前应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口罩等,并遵守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4.3 动物实验操作规范工作人员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遵循相关操作规范,确保动物的福利并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对于涉及伦理问题的实验项目,应提前向伦理委员会申请并获得批准。
动物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动物室内动物的健康和安全,维护实验室的治安和秩序,建立和完善动物室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动物室内的各项工作,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动物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场所,所有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共同维护动物室内的秩序和环境。
第三条动物室管理遵循“保障动物健康,尊重生命,保障实验员安全”的原则,确保科研实验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动物室管理机构第四条动物室内设立管理机构,由主管科研工作的负责人任命,负责动物室内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动物室管理机构由主任、副主任等组成,设立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和环节。
第六条动物室管理机构负责动物室内的设备维护、动物饲养、实验器材消毒等工作,确保动物实验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动物室内工作人员第七条动物室内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爱护动物,不得虐待、残害动物。
第八条动物室内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第九条动物室内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动物实验操作规程,做好实验记录和数据整理工作。
第十条动物室内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自身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传染病。
第四章动物室内动物饲养管理第十一条动物室内动物饲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饲料。
第十二条动物室内动物饲养必须定期检查动物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三条动物室内动物饲养必须定时喂食给水,保证动物的正常生活需求。
第五章动物室内实验操作管理第十四条动物室内实验操作必须遵守动物保护原则,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死亡。
第十五条动物室内实验操作必须经过审批和备案,确保科研实验的合法合规。
第十六条动物室内实验操作必须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整理,及时汇总实验结果。
第六章动物室内设备维护管理第十七条动物室内设备维护必须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
第十八条动物室内设备维护必须保持设备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实验动物房管理制度一、引言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良好的实验动物房管理制度对于确保动物福利和实验数据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善的实验动物房管理制度。
二、实验动物房的基本要求1.动物环境:实验动物房应当提供适宜的空气、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符合相关动物福利标准。
2.配置设施:实验动物房应当配备适当的笼具、自动喂水器、温度控制装置、灭菌设备等。
3.卫生条件:实验动物房应当保持清洁,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三、实验动物管理操作规范1.动物配送:所有动物在进入实验动物房前都应进行充分的健康检查,确保没有传染性疾病和其他异常情况。
2.动物标识:每个动物在进入实验动物房后都应进行编号和标识,确保每只动物的身份可以追踪。
3.健康监测与记录:对实验动物应进行定期健康监测,包括体温、体重、食物摄入量等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
4.实验用药管理:对于需要给实验动物使用药物的实验,应进行合理、安全的药物管理,控制剂量和给药途径。
5.输液管理:对于需要进行输液的动物,在输液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输液过程中无交叉感染和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
6.废弃物处理:对于实验动物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安全、合规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四、实验动物福利保障措施1.饲养和饮水:实验动物应获得适当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和水源供给。
2.温湿度控制:实验动物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符合动物福利要求,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对动物的不良影响。
3.照明控制:实验动物房应提供充足的光照,确保动物的生物节律和行为正常。
4.社交环境:为保证动物的心理健康,饲养动物应建立适当的社交环境,防止动物孤寂和压力过大。
5.病患动物处理:如有动物出现疾病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以保证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的可靠性。
五、动物实验项目审查与监管1.项目申请:所有的动物实验项目需提交详细的实验方案和动物使用计划,并经过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
实验动物房管理规定
1、新增笼位及标签需向动物房管理人申请领用,不得自行添加笼位,不得擅自
改变鼠笼位置。
2、在标签上必须标明实验负责人及小鼠详细信息,不得在鼠笼上记录信息。
3、及时给小鼠添加饲料和饮用水,不准出现无水无粮的情况(特殊实验要求除
外)。
4、垫料应3天更换一次,最长不要超过7天;若有死亡动物及时拣出。
5、实验用过的废弃物、垫料、动物尸体等必须及时清理并放入指定位置(注射
器放到利器盒中),不得随意丢弃。
尤其垫料更换后须移出动物房,否则会污染动物房的环境。
6、用过的鼠笼必须及时清洗消毒并放置到指定位置,若有事不能及时清洗,也
必须先把垫料清出动物房。
7、实验结束后需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并打扫桌面和地面,保证动物房的整洁。
8、发现垫料和饲料快使用完时请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订购。
20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