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放射性污染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81
第二节水幕系统水幕系统作用是使舰船不受放射性物质的沾染,同时,水幕系统可以作为防护舰船热辐射的工具,以及当作洗涤系统,消除舰体外表面的放射性沾染物。
当原子爆炸时,除了产生冲击波以及贯穿辐射外,同时形成强烈的光辐射(热辐射)和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中子流作用在大气和水中的结果,形成放射性物质,此外,爆炸物本身即是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掉落在舰体后,以及由于在中子流作用下,舰体表面上形成了放射性元素,结果使舰船产生放射性污染。
由于原子爆炸直接影响的结果,舰船外部、甲板、上层建筑和桥楼等出现放射性污染。
水下爆炸时,由于海水污染,通过各种系统管路而进入舰船中的海水,使舰船内部舱室污染。
当舰船在战斗中受到放射性物质影响时,或舰船通过沾染区,即进入放射雾区域时,舰船同样受到放射性沾染。
原子爆炸时,热辐射会造成舰船上发生火灾和各露天部位舰船人员受到灼伤。
由于热辐射短时作用,火灾主要是在露天地方和易燃材料燃烧,例如木材、油漆、帆布、麻制索具和船员服装等。
根据舰船外表面上所形成的水幕防护层的形状,水幕系统可分成二种型式:①水幕系统;②水膜系统。
第一种水幕系统,形成水幕形状的水幕系统,就是将来自消防系统的各单独支管引到上甲板和上层建筑甲板上。
各支管上安装定向作用和射向作用的喷头。
系统接通时,通过喷管喷出强烈的分散水流遮闭或覆盖甲板、上层建筑、桥楼、武器和布置在舰体外面的其他设备,在舰船的周围形成由水粒组成的水雾。
水幕系统的工作是不需要船员的,当系统工作时,船员在舰船内部密闭舱内。
系统不但应该有效地防护舰船不受放射性沾染,同时有效地消除舰船放射性沾染物。
放射性沾染时,水幕系统应该尽可能地使舰体主要部分的沾染降低到“无危险”水平。
然后继续以人工消除舰体各个部分的放射性沾染物。
水幕系统结构形式,在各种情况下,无论在线路方面或所采用喷头数量方面,各不相同。
为了防止放射性沾染,水幕系统按照最大遮闭舰体的原则设计。
为了消除舰体放射性沾染,系统应该有固定的强烈水流,保证消除舰体表面上的放射性沾染物。
放射性污染与健康影响的研究第一章:引言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是目前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放射性污染不仅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放射性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随着放射性污染产生量的增加和不断扩散,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人们暴露在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中时,他们的健康会受到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伴随整个人类生命的不同阶段。
本文将探讨放射性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
第二章: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及类型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包括核能工业、核试验、医疗放射、天然辐射和其他人工活动等。
根据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和稳定性,可将放射性污染分为两类。
一类是短寿命放射性污染,包括放射性铯、碘、锶等。
另一类是长寿命放射性污染,如放射性铀、钚等。
这些放射性物质可能进入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
第三章: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放射性污染会影响人类健康。
短时间的接触高强度辐射,可能会导致放射病。
长期的辐射暴露可能还会导致癌症、基因突变、免疫系统问题、DNA损伤等,危害人体健康。
人们摄入的放射性物质会被储存在身体内,在不断辐射下,危害人体健康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
第四章:放射性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放射性污染的情况下,空气中的辐射物质含量也会上升,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一旦发生核事故,放射性尘埃和小颗粒物会在空中漂浮,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另外,放射性物质还会改变空气中的温度、湿度、云和降水等特性,对气候和天气产生影响。
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放射性污染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影响水体环境。
一些放射性物质会通过工业废水以及其他方式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中,对水环境产生影响。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水中的生物链及水循环进入人类身体,危害健康。
此外,海洋也是一种存储辐射物质的介质,长期的放射性污染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
核医学技术中级职称考试:2021第五章放射卫生防护真题模拟及答案(5)共124道题1、经考核合格上岗的放射职业人员需()参加防护知识复训。
(单选题)A. 三年B. 半年C. 两年D. 一年E. 四年试题答案:C2、在申请核医学检查时,临床申请医生应注意()。
(单选题)A. 对育龄期妇女应注意其妊娠的可能性B.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后决定是否提出申请C. 申请单上注明核医学诊治项目及目的D. 申请单上写明患者现病史、既往史及其他诊治结果E. 以上均正确试题答案:E3、根据《电力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职业照射一年中四肢或皮肤所受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
(单选题)A.B.C.D.E.试题答案:E4、关于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下列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 131Xe应用特殊吸牧器收集放置衰变B. 固体废物应定期集中送交区域废物库处置C. 放射性碘蒸汽与放射性气溶胶需经过滤后才能排入大气D. 液体废物应经过有效减容、固化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置E. 专用化粪池内的排泄物贮存5个半衰期后排入下水道系统试题答案:E5、下列用具需要进行常规放射性监测的是()。
(单选题)A. 患者的卧具B. 放射性核素操作人员的防护用具C. 护理人员的防护用具D. 病房清洁人员的防护用具E. 以上均需要试题答案:E6、短寿命的放射性废物的半衰期应小于()。
(单选题)A. 15天B. 24小时C. 5天D. 2天E. 25天试题答案:A7、体内污染时,下列哪种核素可通过体外测定估计污染水平?()(单选题)A. 低能γ射线B. α射线C. 高能γ射线D. γ射线E. 以上均不可试题答案:D8、在进行核医学诊治前技术人员应仔细核对()。
(单选题)A. 检查的流程安排B. 患者姓名C. 患者的准备情况D. 放射性药物名称、化学形式和活度E. 以上均是试题答案:E9、关于放射源的运输与保管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题型:名词解释5*3’=15’简答题4*5’=20’计算题4*10’=40’综合题12’+13’=25’第一章绪论要求掌握:物理性污染基本概念,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物理性污染的定义: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物理性污染的特点,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特点:(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
(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物理性污染的(1)机理规律(2)评价标准(3)测试与监测(4)环境影响评价(5)基本控制方法与技术第二章噪声】噪声定义:噪声是一种主观评价。
心理学: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医学:大于 60 分贝,物理学:许多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波杂乱无章无规则的组合。
】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①交通噪声②工业噪声③建筑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噪声的危害:1、干扰正常生活2、诱发疾病3、损害设备和建筑物】噪声控制基本途径:①声源控制②传播途径控制③个人防护】声源控制技术:①改进结构和工艺,如减少振动、摩擦、碰撞等;②采用声波吸收、反射、干涉、隔离等方法。
③减小作用力:如改进机器的平衡,隔离机器振动;④减小振动:增加阻尼、润滑,改变共振频率等;⑤调整设备的使用时间:如夜间停开等;⑥新技术如有源消声、有源吸振等。
】噪声控制不是越低越好:一方面技术上难以达到,一方面投资大。
】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晴朗的白天传播的远一点?答:因为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向地面弯曲;而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声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影区,即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
环境放射性污染评价与治理技术研究第一章环境放射性污染简介近年来,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环境放射性污染日趋严重。
放射性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环境放射性污染的评价与治理已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深入研究环境放射性污染评价与治理技术。
第二章环境放射性污染评价技术2.1 评价指标环境放射性污染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环境中放射性物质浓度、空气质量、土壤污染、水污染等。
通过测定这些参数,可以对环境放射性污染的程度进行评估。
此外,根据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2.2 评价方法环境放射性污染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学模拟。
其中,现场调查是最为直观的评价方法;实验室分析是一种可靠性较高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数学模拟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对环境污染的传输和变化进行模拟。
第三章环境放射性污染治理技术3.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等生物防治污染的方法。
该技术具有环保、高效、低成本等优点,适用于土壤、水体等环境的污染治理。
3.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杀死污染源,或者通过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质转化成无毒物质的方法。
该技术适用于油污、重金属等化学类污染治理。
3.3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物力作用净化环境的方法。
例如,利用土壤渗透、氧化、紫外线等方式清除污染物质。
该技术适用于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第四章环境放射性污染治理实例4.1 日本青森、岩手等地土壤污染治理日本青森、岩手等地的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核实验和事故所导致。
为了治理污染,日本对土壤进行了大面积的生物修复,通过释放或注入微生物,加速自然界中的生物循环,加速有机废弃物质被分解成有利的物质,解决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污染问题。
4.2 美国夏威夷考艾岛污染治理美国夏威夷考艾岛是太平洋核试验场附近的一座小岛,全岛90%以上的土地均为格陵兰岩石,因此容易受到核辐射的污染。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2、物理性污染与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是有害物质和生物输入环境.或者是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超过正常含量所致.而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3、物理性污染与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物理性污染一般是局部性的,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即消失.4、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评价和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和监测(4)物理性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和技术.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噪声的定义:(心理学上)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物理学上)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2、噪声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3、简述噪声的特点.答:(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4)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的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4、听阈迁移(听觉疲劳):耳鸣持续时间不长,只要在安静的环境里停一段时间,听觉就会恢复原状.5、噪声性耳聋: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内耳听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听觉疲劳就会固定下来,造成听力损失,成为永久性的听阈迁移.6、暴振性耳聋:高强噪声(超过140dB)使得内耳骨膜破裂,导致双耳完全失聪,成为永久性耳聋.7、噪声的危害:(1)噪声对听力的影响;(2)噪声诱发疾病;(3)噪声妨碍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4)噪声对睡眠的干扰;(5)噪声损害设备和建筑物.8、噪声控制的途径:(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9、声波:压缩、膨胀交替运动由近及远向前推进的空气振动.10、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1)声波频率:指一秒钟内介质质点振动的次数;(2)波长:振动经过一个周期声波传播的距离;(3)声速: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11、频程:把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变化范围(20Hz-20KHz)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段落.12、频谱: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13、频谱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1)线状谱:由一些频率离散的单音形成的谱,在频谱图上是一系列竖直线段;(2)连续谱:指频率在频谱范围内是连续的.大部分噪声属于连续谱.(3)复合谱:连续频率和离散频率组合而成的频谱,有调噪声的频谱为复合谱.14、波阵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称为波阵面.15、声压:由于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16、有效声压的计算公式:P e=A2(Pa)17、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的计算公式:u e=A2(m/s),其中质点振动速度幅值u A=±P Aρ0c,±号取决于声波的传播方向.18、声抗阻率的计算公式:Z s= pu或Z s=ρ0c声抗阻率与声波频率、幅值等无关,仅与介质密度和声速有关,是介质固有的一个常数.19、声能密度: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称为声能密度,用D表示.22、声强的计算公式:I = ?DVS ?t = ?Dc =p e 2ρ0c 23、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 24、声功率的计算公式:W = SI = S p e 2ρ0c = S p e u e = S ρ0c u e 225、级:选定基准量(物理量),然后对被量度量与基准量的比值求对数,所得的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26、声压级:声音的有效声压与基准声压(2×10?5Pa )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27、声压级的计算公式:L p= 20lg P e P 0,将基准声压P 0=2×10?5Pa 代入,得L p = 20lg P e + 9428、声强级的计算公式:L I = 10lg I I 0,将基准声强I 0=10?12W/m 2代入,得L I= 10lg I + 120 29、声功率级的计算公式:L W = 10lg WW 0,基准声功率W 0=10?12W30、点声源:当声源的几何尺寸比声波的波长小很多,或者测量点离声源相当远时,则可将该声源视为一点,该声源称为点声源.31、球面声波振动速度的幅值计算公式:u A= A ρ0cr ,其中A 为声源辐射声波能力的常数. 32、声压级相加计算公式:L P = 10lg 100.1L pi n i =133、声压级相减计算公式:L Ps = 10lg[100.1L p ?100.1L pB ],L pB 为背景噪声,L Ps 为被测对象的声压级.34、相干波发生的条件:(1)频率相同;(2)有恒定的相位差;(3)在叠加处振动方向相同.35、扩散衰减:由于波阵面扩展,而引起声强减弱的现象.36、三种声源辐射的扩散衰减计算公式:(1)点声源辐射:L p2 = L p1- 20lg r 2r 1 (2)无限长线声源辐射(r 0≤l/π):L p2 = L p1-10lg r2r 1 当r 0>l/π时按照点声源辐射处理.(3)矩形面声源(a <b 且测点D 距声源中心距离为r 0):当r 0≤a/π时,声压级衰减值为0dB ;当a/π≤r 0<b/π时,按照无限长线声源处理;当r 0≥b/π时,按照点声源处理.37、城市绿地降噪计算公式:衰减量A g1 = (0.18lg f –0.31r)38、常用的环境噪声的评价量有:(1)响度、等响曲线和响度级;(2)A 声级和等效连续A 声级;(3)昼夜等效声级;(4)统计声级(累计百分声级);(5)更佳噪声标准(PNC )曲线;(6)噪声评价数(NR )曲线.39、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其单位是“宋(sone )”,定义1000Hz 纯音声压级为40dB 的响度为1sone.40、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与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响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41、连续等效A 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 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 声级.42、连续等效A 声级的计算公式:(1)L eq = 10lg 1T 100.1L A dt t 0;t 为噪声暴露时间,L A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 (2)L A 是非连续离散值时:L eq = 10lg[1t i i ( 100.1L Ai t i i )],t i 为第i 段时间,L Ai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43、昼夜等效声级:表示一昼夜24h 噪声的等效作用,用来评价区域环境噪声.44、昼夜等效声级的计算公式:L dn = 10lg[23×100.1L d + 13×100.1(L n +10)] 45、噪声掩蔽:由于噪声的存在,降低了人耳对另一种声音听觉的灵敏度,使听阈发生迁移的现象.46、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晴朗的白天传播的远一点?答:因为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向地面弯曲;而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声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影区,即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47、为什么逆风传播的声音难以听清?答:当有风时,声速应叠加上风速,叠加效果使声速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将向上空弯曲,距离声源一定距离处形成声影区,所以较难听清.第三章振动控制技术1、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2 、振动的评价评价指标:(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振动级.评价标准:(1)振动的“感觉阈”;(2)振动的“不舒服阈”;(3)振动的“疲劳阈”;(4)振动的“危险阈”.3、振动控制方法包括:(1)隔振;(2)吸振;(3)阻振;(4)消振;(5)结构修改等.4、简述常用的振动控制技术答:一.振动源控制: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提高制造加工装配精度,使其振动减小.二.机械振动控制:(1)降低机械的振动加速度;(2)利用支承台架质量的减振措施;(3)利用动力吸振的减振措施.三.弹性减振:利用弹性材料支承机械,使传递到基础的激振力减少.常用的弹性减振方法有积极隔振和消极隔振.四.阻尼减振:对于薄板类结构振动及其辐射噪声,在其结构或部件表面涂贴阻尼材料能达到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五.冲击减振:与周期性激励力的振动隔离相似,对脉冲冲击的隔离减振也分为积极冲击隔离和消极冲击隔离两类.六.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1)增大距离,使受影响对象远离振源;(2)采用防振沟和隔墙.七.振动衰减:从振源传播经过地面的波动随距离而衰减,因而可将振源和可能出现问题之处的距离拉开,以确保机械安装场所和用地.5、振动:任一物理量围绕一定的平衡值作周期性的变化均称为振动.6、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7、简谐振动:物体运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或角位移)按余弦(或正弦)规律随时间变化.8、振动污染的特点:(1)主观性;(2)局部性;(3)瞬时性.9、环境振动污染的主要来源:(1)自然振动;(2)人为振动10、人为振动污染源主要包括:(1)工厂振动源;(2)工程振动源;(3)道路交通振动源;(4)低频空气振动源等.11、简述振动的影响答:(一)振动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二)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三)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四)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从振源发出的振动可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筑物,导致构筑物破坏,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2、电磁辐射污染按场源可分为:(1)自然电磁场源污染;人工电磁场源污染.3、论述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答:(一)屏蔽: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二)接地技术:射频接地是将场源屏蔽体或屏蔽体部件内感应电流加以迅速的引流以形成等电势分布,避免屏蔽体产生二次辐射所采取的措施.(三)滤波:即在电磁波的所有频谱中分离出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有用波段.(四)其他措施:(1)采取电磁辐射阻波抑制器,通过反作用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无用的电磁辐射;(2)新产品和新设备的设计制造时,尽可能使用低辐射产品;(3)从规划着手,对各种电磁辐射设备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并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电磁辐射区的次数或工作时间.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放射性污染:指沉积在材料、结构物或设备表面的放射性物质.2、简述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答:(一)固化技术:(1)水泥固化:基于水泥的水合和水硬胶凝作用而对废物经行固化处理.(2)沥青固化:在一定的碱度、配料比、温度和搅拌速度下,放射性废液与沥青发生皂化反应,冷却后得含盐量可高达60%的均匀混合物.(3)塑料固化:将放射性废物浓缩物掺入有机聚合物而固化.(4)玻璃固化:以玻璃原料为固化剂与高放废物以一定配料比混合后,在高温(900-1200℃)下蒸发、煅烧、熔炼、烧结,废液中的所有固体组分都在高温下结合入硼硅酸盐玻璃基质中,装桶后经退火处理就成为稳定的玻璃固化体.(二)减容技术:(1)压缩:依靠机械力作用,使废物密实化。
辐射放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辐射放射环境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公司探区范围内购买、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以及转让、进出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第三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或进行伴有该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
第四条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第二章建设项目管理第五条一切涉源的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和退役辐射项目必须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六条伴有辐射放射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取得原审批环境影响文件的环境行政保护主管部门颁发的合格证。
第七条需退役伴有辐射放射的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文件审批制度,经环保部门批准后实施退役。
第三章许可和备案第八条在公司范围内购买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甲乙方各单位,应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变更或延续需到原发证机关办理。
第九条由外省转移到公司范围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在自治区环保部门办理备案后,并经公司环境管理部门备案后方可在公司应用。
第四章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管理第十条公司各单位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物品需经直线领导批准后方可采购。
第十一条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台帐。
第十二条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运输资质。
运输车辆必须是专车,不得搭乘无关人员和捎带其它物品,并设置醒目的放射性标志。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主要有哪些?答:(1)天然辐射源(天然本底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内放射性物质,人体内放射性物质。
(2)人工辐射源包括核试验放射性污染,核能、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材料贮存、运输,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核设施退役。
2.辐射对人体的作用和危害是什么? 答: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有(1)躯体效应:辐照对受照者本身的有害效应;是由于人体普通细胞受损引起的;只影响到受照者个人本身。
(2) 遗传效应:辐射引起人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是生殖细胞受损伤引起的有害效应;影响到受照者后代的身体缺陷。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1)急性放射病:由大剂量急性照射引起,多为意外核事故、核战争造成。
主要是慢性放射病和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属于随机效应。
慢性放射病是由于多次照射、长期累积的结果。
危害取决于受辐射时间和辐射量(2)远期影响主要是慢性放射病和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属于随机效应。
慢性放射病是由于多次照射、长期累积的结果。
危害取决于受辐射时间和辐射量。
3. 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照射量定义:表示γ或X 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能力大小的辐射量。
吸收剂量定义: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
剂量当量定义:组织内某一点的剂量当量H = DQN4. 有效剂量、集体有效剂量、待积剂量当量这些概念的引入是为了什么目的? 答:有效剂量当量定义:受照器官和组织的总危险度按有效剂量当量计算。
HE=∑WTHT一次大的放射性实践或放射性事故,会涉及许多人,因此采用集体剂量当量定量表示一次放射性实践对社会总的危害。
集体有效剂量定义:量度某一人群所受的辐射照射,则按集体有效剂量计算,即待积剂量当量 定义:单次摄入某种放射性核素后,在50年期间该组织或器官所接受的总剂量当量,即 9. 什么是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说明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的特征。
第一章绪论1、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
2、物理环境:物质能量交换与转化的过程,分为天然和人工的3、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及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特点<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
<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4、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的评价与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与监测<4)物理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与技术第二章噪声污染及控制1、噪声: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声音。
2、噪声的特点:①相对性<主观性)②局部污染性③无残余性④声源停止,污染消失⑤缓致病性3、噪声的危害:①损伤听力②干扰睡眠③影响人体生理机能④干扰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⑤对精密仪器的影响4、噪声控制途径:①从声援降低噪声②从传播途径降低噪声③在接收点进行防护5、声源:振动而发出声音的物体6、频程:为研究应用需要,在声学学科中把20—20千赫兹这一范围划为若干个小的段落,即为频程。
7、声能密度:单位体积介质所含声波能量8、听力损失大于或等于25分贝为耳聋标准9、频谱形状:线状谱、连续谱、复合谱10、波阵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11、平面声波:波阵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12、声强: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的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13、听阀:正常年轻人听到的最小声音14、痛阀:超过可容忍程度,使人耳发痒或疼痛,一般130-140分贝15、掩蔽效应: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敏感因另一个声音而降低现象16、F:计权因子倍频程F=0.3,1/2倍频程F=0.2,1/3倍频程F=0.1517、计权声级:为使声音客观量度和人耳主观感觉近似取得一致,通常对不同频率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在叠加计算后得到噪声总的声压级。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一章略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答:从心理学出发,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 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3。
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试求出500 Hz 、5000 Hz 、10000 Hz 的声波波长。
解:, c=340m/s,3400.6815003400.068250003400.0034310000c fm m m λλλλ======= 4。
声压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声压级提高多少分贝? 解:2'20lg , 20lg 20lg20lg 2000'20lg 26()p ppe e e L L p p p pp L L L dB p p p===+∆=-==5.一声源放在刚性面上,若该声源向空间均匀辐射半球面波,计算该声源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22S 4==2 DI=10lg 10lg 2 3.01W S 2S WS Ir Q Q I r θππ=====半全,半全6.在一台机器半球辐射面上的5个测点,测得声压级如下表所示。
计算第5测点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0.18.58.78.68.48.91110lg(10)10lg (1010101010)86.6()510.110220.10.10.1(8986.6)01010 1.7420.1102010lg 10lg1.74 2.4L n piL dB p n i LpL L I p p p p I L p pp DI Q θθθ==++++=∑=--=========. 7。
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
股份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参)股子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作业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并满足所在国家(地区)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三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许可、贮存、运输和使用,以及人员与场所监测、放射性废物贮存与处置、辐射事故应急等全过程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第四条股份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是股份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归口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组织制定股份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章制度;(二)指导和监督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三)组织较大及以上辐射事故的调查。
第五条股份公司总部其他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放射性污染防治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专业分公司负责业务归口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落实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指导和监督业务归口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二)负责督促业务归口企业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放射防护措施投资,监督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以及隐患整改情况;(三)组织放射性污染防治培训;(四)根据专业管理需要制定事故报告管理程序,建立辐射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五)组织业务归口企业一般辐射事故调查。
第七条所属企业是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执行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实施办法;(二)负责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许可、采购、贮存、运输、使用、报废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合法处置与管理;(三)负责对辐射工作人员及场所开展监测;(四)负责落实辐射安全隐患整改;(五)负责组织放射性污染防治培训,配备放射性防护用品,组织辐射工作人员的专项体检;(六)负责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七)负责辐射事故的报告及现场应急处置,配合辐射事故调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放射性三废(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管理,确保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涉及放射性物质使用、产生、储存和处理的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放射性三废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实现放射性三废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医院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放射性三废的综合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组织制定放射性三废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二)负责放射性三废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的许可申请和监管;(三)定期检查放射性三废处理设施运行状况,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四)负责放射性三废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报告。
第五条医院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放射性三废的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核医学科:负责放射性药品的采购、使用、储存和废弃物的收集;(二)放射科:负责放射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收集、分类和储存;(三)药剂科:负责放射性药品的储存、运输和废弃物的处理;(四)后勤部门:负责放射性三废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第三章放射性三废的产生与处理第六条放射性三废的产生分为以下类别:(一)废气: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放射性气体和放射性药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气体;(二)废液:放射性同位素溶液、放射性药品的废液和放射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液;(三)固体废物:放射性药品的包装材料、放射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等。
第七条放射性三废的处理原则:(一)废气:采用通风、吸附、过滤、吸收等方法处理,确保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二)废液:采用沉淀、过滤、中和、固化等方法处理,确保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三)固体废物:采用分类收集、封装、暂存、运输、处置等方法处理。
第八条放射性三废的处理流程:(一)收集:按照类别将放射性三废进行分类收集,并做好标识;(二)储存:将收集到的放射性三废存放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设施内;(三)运输:采用专用车辆运输放射性三废,并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四)处置:将放射性三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