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第三版)各章节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19
参考答案第一篇财政篇第一章一、选择题1. ABC2. ABCD3. ABC4. B5. CE6. B二、判断题1. ×2. √3. ×4. ×注:其他类型题答案略去,请参见教材。
第二章一、选择题1. C2. D3. A4. D5. B6. C7. C8. B9. D 10. A11. A CE 12. BE 13. BD 14. BCE 15. A BD二、判断题1.×2.×3.×4. √5.×6. √7.×8. √9. √ 10.×注:其他类型题答案略去,请参见教材。
第三章一、选择题1. B2. BD3. AD4. ABCD5. AB6. A二、判断题1. ×2. √3. ×4. √5. ×注:其他类型题答案略去,请参见教材。
第四章一、选择题1. ABC2. ADE3. A4. C5. B6. C7. C8. D9. ABC 10. B二、判断题1. ×2. ×3. ×4. √5. ×注:其他类型题答案略去,请参见教材。
第五章一、选择题1. C2. A3. B4. A5. D6. ABCDE7. ABCD8. AB9. ABC 10. A B二、判断题1. √2. √3. √4. ×5. √注:其他类型题答案略去,请参见教材。
第六章一、选择题1. ABC2. A BCD3. ABC4. A C5. BD6. BC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注:其他类型题答案略去,请参见教材。
第二篇税收篇第七章一、选择题1. AD2. ACD3. ABC4. A5. C二、判断题1. ×2. √3. ×4. ×注:其他类型题答案略去,请参见教材。
财政与税收4--9章习题答案第四章税收原理一、单选题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A、增值税B、公司所得税C、消费税D、营业税1、下列税种中,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是:( C )A、统一的所得税B、统一的商品税C、人头税D、有差别的商品税2、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C )A、对资本收入课税B、对消费品课税C、对劳动收入课税D、对财产课税3、以下税种中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是:( D )A、统一的商品税B、统一的所得税C、有差别的所得税D、人头税4、以下关于税收超额负担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D )A、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B、税后福利水平相同,总额税税收收入大于差别税C、同等税收收入条件下,总额税福利水平高于差别税D、政府收到的税收大于纳税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5、以下关于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A、对商品征税采用反弹性法则B、大力推引人头税C、尽可能采用低税率D、尽可能采用相对中性的税收6、将目前的对汽车征收养路费政策改为燃油税的方式,符合税收原则中的(B)原则A、平等竞争B、谁受益谁负担C、充分且有弹性D、便利二、不定项选择题1、社会一般不选择总额税的原因有:( ACD )A、总额税不符合公平原则B、总额税不符合效率原则C、总额税无法纠正市场缺陷D、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有缺陷的2、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 ACD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3、影响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因素有:( ACDE )A、供求弹性B、买方纳税还是卖方纳税C、课税对象D、课税范围E、计税单位4、( A )情况下,税收全部转嫁,落在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身上。
A、需求完全无弹性B、需求完全有弹性C、需求富有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4、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 ABC )A、个人的收入水平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D、他转嫁给别人的税负5、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CD )A、加速折旧具有节税效应,而资金的贴现率越高,节税越多。
财政与税收4--9章习题答案第四章税收原理一、单选题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A、增值税B、公司所得税C、消费税D、营业税1、下列税种中,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是:( C )A、统一的所得税B、统一的商品税C、人头税D、有差别的商品税2、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C )A、对资本收入课税B、对消费品课税C、对劳动收入课税D、对财产课税3、以下税种中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是:( D )A、统一的商品税B、统一的所得税C、有差别的所得税D、人头税4、以下关于税收超额负担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D )A、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B、税后福利水平相同,总额税税收收入大于差别税C、同等税收收入条件下,总额税福利水平高于差别税D、政府收到的税收大于纳税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5、以下关于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A、对商品征税采用反弹性法则B、大力推引人头税C、尽可能采用低税率D、尽可能采用相对中性的税收6、将目前的对汽车征收养路费政策改为燃油税的方式,符合税收原则中的(B)原则A、平等竞争B、谁受益谁负担C、充分且有弹性 D、便利二、不定项选择题1、社会一般不选择总额税的原因有:( ACD )A、总额税不符合公平原则B、总额税不符合效率原则C、总额税无法纠正市场缺陷D、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有缺陷的2、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 ACD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3、影响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因素有:( ACDE )A、供求弹性B、买方纳税还是卖方纳税C、课税对象D、课税范围E、计税单位4、( A )情况下,税收全部转嫁,落在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身上。
A、需求完全无弹性B、需求完全有弹性C、需求富有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4、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 ABC )A、个人的收入水平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D、他转嫁给别人的税负5、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CD )A、加速折旧具有节税效应,而资金的贴现率越高,节税越多。
《国家税收实训教程》各章参考答案第一章税收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D 2.B 3.C 4.B 5.C 6. C 7. B 8.A 9.A 10.A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CD 3.ABC 4.ABCD 5.ABCD 6.ABCD 7.ABCD三、判断题:1.×2.×3.×4.×5.√6.×7.×8.√9. √10.√11. √第二章税制要素与税制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B 5.C 6. A 7. C 8.C 9.D 10.C 11.B 12.B 13.C 14.D二、多项选择题:1.ABC 2.BD 3.ABC 4.CD 5.ABC 6.ABD 7.AB 8.BC9. ABD 10.AB 11.ABCD 12.ABCD三、判断题:1.×2.×3.×4.×5.×6.×7.√8.√9. √10. ×11. ×第三章增值税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C 5.C 6.A 7.C 8. A 9. C 10. D 11. C 12.C 13.A14.D 15.D 16.B 17.D 18.C二、多项选择题:1.AC 2.CD 3.AC 4.ABC 5.AB 6.BC 7.ACD 8.ABCD 9.CD 10. ABCD11.ABD 12.BCD 13.ACD 14.ACD 15.CD 16.ABCD 17.BCD 18.CD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四、计算题1.【答案】(1)销售额=18+(38+1.78)/(1+17%)+(0.65 × 20)/(1+17%)=63.11(万元)(2)销项税额=63.11× 17% = 10.73(万元)(3)可抵扣的进项税=(3.4+6.12)+(0.26+4)×7%=9.8182(万元)(4)当期应纳税额=10.73-9.8182=0.1818(万元)2.【答案】(1)11月份:当期进项税额=144.5+25.5×80%+5.1+10×7%+18×7%=171.96(万元)①A=0②B=500×(17%-13%)=20(万元)③C=300×17%-[(144.5+25.5×80%+5.1+10×7%+18×7%)-20]=-100.96(万元)④D=0⑤E=500×13%=65(万元)⑥当期应退税额=65(万元)当期免抵税额=65-65=0(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00.96-65=35.96(万元)(2)12月: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300+50)×(l+20%)=420(万元)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140.4÷(1+17%)×17%+140.4÷600×200÷(1+17%)×17%=27.2(万元)①A=(300+50)×(l+20%)×(17%-13%)=16.8(万元)②B=600×(17%-13%)-16.8=7.2(万元)③C=27.2-(0-7.2)-35.96=-1.56(万元)④D=420×13%=54.6(万元)⑤E=600×13%-54.6=23.4(万元)⑥当期应退税额=1.5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23.4-1.56=21.84(万元)3.【答案】(1)8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①销售汽车应缴纳的增值税:不含税的销售额=(9000)/(1+17%)=7692.31(万元)应纳增值税=7692.31×17%-800=507.69(万元)②汽车修理修配业务应缴纳的增值税:应纳增值税.=30×17%-4=5.1-4=1.1(万元)③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507.69+1.1=508.79(万元)(2)8月份应缴纳的消费税:应纳消费税=9000/(1+17%)×8%=615.38(万元)(3)8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应纳营业税=50×5%=2.5(万元)4.【答案】(1)当期进项税额=3400+1700+1590/(1+6%)×6%=5190(元)(2)当期销项税额=/10×11×17%=18700(元)(3免税药品不可抵扣进项税额=5190×11000/(+11000)=471.82(元)应纳增值税.=18700-(5190-471.82)=13981.82(元)五、业务核算题1. 【答案】(1)借:原材料——甲材料 3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贷:银行存款 35100(2)借:原材料——乙材料 1333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110贷:银行存款 15440(3)借:预付账款——新华工厂 30000贷:银行存款 30000借:预付账款——新华工厂 10950贷:银行存款 10950借:原材料——甲材料 3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950 贷:银行存款 40950 (4)收到发票委托付款:借:在途材料——乙材料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贷:银行存款 11700 将证明单交付销货方:借:应收账款——红利工厂 11200贷:在途材料——乙材料 10000 银行存款 1200 收到销货方代垫款和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借:银行存款 129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收账款——红利工厂 11200 (5)借:原材料——丙材料 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 贷:待转资产价值 70200 (6)借:固定资产 46800 贷:待转资产价值 46800 (7)发出甲材料时:借:委托加工物资 18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18000支付加工费和增值税时:借:委托加工物资 3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12 贷:银行存款 4212用银行存款支付往返运杂费:借:委托加工物资 359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1贷:银行存款 380 (8)借:其他业务支出——汽车配件 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 贷:现金 1170 (9)借:制造费用 9500管理费用 2500应交税金 1560贷:银行存款 135602.【答案】(1)借:原材料——钢材 10530 贷:银行存款 10530 (2)借:包装物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3)借:应收账款——华达工厂 212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200(4)借:银行存款 15900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9003. 【答案】(1)商品购入时:借:物资采购 2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 贷:应付账款 23400验收入库:借:库存商品 20000贷:物资采购 20000实际付款时:借:应付账款 23400贷:银行存款 23400(2)支付货款时:借:物资采购贷:银行存款——美元户(USD*8)支付进口货物增值税和关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物资采购贷:银行存款支付国内运杂费时:借:营业费用 226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0贷:银行存款 2400结转商品采购成本时:借:库存商品贷:物资采购(3)支付货款时:借:物资采购 81416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584贷:现金 92000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毛茶 81416贷:物资采购 81416(4)企业付款时: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物资采购贷:银行存款借:库存商品——DCD贷:物资采购——DVD商品进销差价 560004.【答案】(1)借:在建工程贷:原材料——钢材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专出) 17850 (2)借:主营业务成本(农用薄膜) 32708.19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专出) 32708.19 (3)借:应收账款——光明厂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0银行存款 1000 (4)所售产品不含税价:3000÷(1+17%)=2564非应税劳务价:100÷(1+17%)=85.5混合销售行为增值税销项税:(2564+85.5)×17%=450.4借:现金 3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64.1 其他业务收入 85.5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50.4(5)借:应收账款——明天公司银行存款 1100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借:在建工程 6880 贷:库存商品 32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7)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原材料 9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8)借:长期股权投资 70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00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50000 (9)借:应付福利费 48500 贷:库存商品——抽油烟机 4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10)借:营业外支出 12040 贷:库存商品——乙产品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5. 【答案】(1)借:应付福利费 35100 固定资产 468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专出) 11900 库存商品——抽油烟机 30000 ——空调机 40000 (2)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为60000×(1-20%)×17%=8160元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68160 贷:库存商品——彩电 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专出) 8160借:商品进销差价 12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12000(3)借:银行存款 17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0 (4)借:委托代销商品 30000贷:库存商品——A商品 30000借:银行存款 33600营业费用 1500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5)收到代销商品:借:委托代销商品——B商品 18000待:代销商品款 18000代销商品全部售出:借:银行存款 18000贷:应付账款——代销 18000借:应付账款 2615.38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615.38借:代销商品款 18000贷:受托代销商品 18000收到委托单位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615.38贷:应付账款 2615.38开具代销手续费发票:借:应付账款 769.23 贷:代购代销收入 769.23支付口处代销手续费后的代销款:借:应付账款 17230.77 贷:银行存款 17230.77 (6)借:银行存款库存商品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答案】首先,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1)借:银行存款(美元户)贷:产品销售收入--外销(2)借:银行存款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0借:银行存款10000贷:其它业务收入8547.01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52.99借:银行存款50000贷:其它应付款--包装物押金50000(3)借:银行存款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85470.09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529.99(4)借: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借:原材料贷:物资采购(5)借:在建工程24400贷:银行存款24400(6)借:在建工程11700贷:原材料1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0其次,计算增值税出口销售收入=80000×8.3=(元)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17%-13%)=26560(元)会计分录为:借:产品销售成本2656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当期应纳税额=(68000+1452.99+14529.99)-(-1700-26560)=-6757.02(元)计算免抵退税款: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人民币牌价×退税率=80000×8.3×13%=86320(元)计算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6757.02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86320-6757.02=79562.98(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79562.98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79562.98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6757.02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757.02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6757.02贷:应收补贴款--增值税6757.02第四章消费税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C 4.D 5.C 6.B 7.A 8.D 9. B 10.C二、多项选择题:1.ABC 2.BD 3.BCD 4.BCD 5.ABC 6.BD 7.BCD 8. ABCD 9. ABCD 10. BCD 三、判断题:1.× 2.√ 3.× 4.√ 5.√ 6. × 7. √ 8. √ 9. √ 10. √四、计算题1.【答案】应纳消费税:(1)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植的小车,消费税减征30%;(2)用应税小轿车底盘组装的抢险车,不属应税消费品;(3)外购轮胎汽车生产小汽车,不能抵扣轮胎已纳消费税;应纳消费税=400×5%+234/(1+17%)×5%×(1-30%)=27万元应纳增值税(1)进口发动机的增值税=(300+300×35%)×17%=68.85万元(2)本月进项税额=17+68.85+1×7%=85.92万元(3)本月销项税额=400×17%+234/(1+17%)×17%+(13+2)/(1+17%)×17%=104.18万元(4)本月应纳增值税=104.18-85.92=18.26万元2.【答案】(1)对外购粮食和薯类、糠等多种原料混和生产的白酒,按粮食白酒税率征税。
《财政与税收》习题答案解析《财政与税收》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5小题,每小题2分)1.从财政学对物品的区分标准角度分析“设置岗亭不允许载货汽车通过的桥梁”属于(B )A.纯公物品B.混合物品C.私人物品D.以上都不是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B )。
A.花园 B.国防 C.教育 D.私人住宅3.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体现的是( B )。
A.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B.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C.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D.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分配关系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是( C )。
A.公务员的工资 B.法院法官的工资 C.企业职工的工资 D.解放军战士的津贴5.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C )A. 生产力的发展B. 剩余产品的出现C. 国家的产生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6 .把财政思想上升到理论进行论述,使财政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A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萨缪尔森 D.马斯格雷夫7.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财政应采取的政策是BA. 财政平衡政策B. 财政结余政策C. 财政赤字政策D. 略有赤字政策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A )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
A.市场失灵 B.计划失灵 C. GNP D.GDP9.如果政府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B )。
A.物价水平下降或就业增加 B.物价水平上升或就业增加C.就业机会减少或通货膨胀 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增加10.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看,我国在近期内应( B )。
A.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牺牲公平以实现效率 D.牺牲效率以实现公平11.对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的支出是( C )。
A.社会保障支出 B.流动资金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12.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的支出是( D )。
财政与税收一、单项选择题1.(2018 ·南师附中模拟)2018 年连续推行踊跃的财政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支出构造,保证对要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以下做法切合这一要求的是()A.下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B.对污染物排松开征环境保护税C.加大对落伍地域的财政转移支付D.大幅降低国债刊行数目和规模答案C分析踊跃的财政政策包含扩大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 C 切合题意; A 属于钱币政策; B 表现了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 D 属于收缩性财政政策。
2.(2018 ·苏州一模) 开征房产税成为近几年来国人比较关注的话题。
只管房产税征收饱受争议,但不论是从完美税制的角度,仍是稳固房价的角度,房产税开征都势在必行。
这有益于()①进一步刺激房地产的需求②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③充足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④能够增添国家的财政收入A.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分析房产税开征旨在完美税制,稳固房价,因此有益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②正确。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根源,开征房产税能够增添财政收入,④正确。
开征房产税是为了克制房地产市场过快增添,不是刺激需求,①清除。
税收属于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不是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清除③。
3. 2018 年 1~ 5 月,全国一般公共估算收入86 650 亿元,同比增添12.2%。
此中,中央一般公共估算收入41 880 亿元,同比增添15.3%。
致使国家财政收入增添的因素是()①国家实行构造性减税政策②国家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③我国小微公司的发展壮大④供应侧改革助推经济的发展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B分析构造性减税,致使财政收入减少,清除①。
营改增会致使税收收入减少,清除②。
经济的发展,小微公司的发展,能够促进财政收入的增添,③④正确。
4.(2018 ·镇江一模) 美国联邦贮备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显示,近几年美公公众收入差距连续拉大,两极分化趋向更加显然。
财政与税收课后答案【篇一:财政与税收4--9章习题答案】、单选题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a、增值税b、公司所得税c、消费税d、营业税1、下列税种中,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是:( c )a、统一的所得税 c、人头税b、统一的商品税d、有差别的商品税2、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c )a、对资本收入课税 c、对劳动收入课税b、对消费品课税 d、对财产课税3、以下税种中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是:( d )a、统一的商品税 c、有差别的所得税b、统一的所得税 d、人头税4、以下关于税收超额负担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d )a、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b、税后福利水平相同,总额税税收收入大于差别税c、同等税收收入条件下,总额税福利水平高于差别税 d、政府收到的税收大于纳税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 5、以下关于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a、对商品征税采用反弹性法则 c、尽可能采用低税率b、大力推引人头税d、尽可能采用相对中性的税收6、将目前的对汽车征收养路费政策改为燃油税的方式,符合税收原则中的( b )原则a、平等竞争b、谁受益谁负担c、充分且有弹性d、便利二、不定项选择题1、社会一般不选择总额税的原因有:( acd )a、总额税不符合公平原则 c、总额税无法纠正市场缺陷b、总额税不符合效率原则 d、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有缺陷的2、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 acd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 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 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3、影响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因素有:( acde )a、供求弹性b、买方纳税还是卖方纳税c、课税对象d、课税范围e、计税单位4、( a )情况下,税收全部转嫁,落在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身上。
a、需求完全无弹性b、需求完全有弹性c、需求富有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 4、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 abc )a、个人的收入水平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 d、他转嫁给别人的税负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5、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cd )a、加速折旧具有节税效应,而资金的贴现率越高,节税越多。
第1章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指专门用于满足维系整个社会群体共同需要的产品或劳务。
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产品需要,而凭借政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无偿的征收实物或者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1、公共产品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公共产品指专门用于满足维系整个社会群体共同需要的产品或劳务。
(1)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用,而不能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单独享用。
(2)受益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或劳务不因为一部分人的使用,而将其他人排除在外。
(3)非竞争性:对于公共产品而言,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消费量,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2、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税收答:(1)外部效应与政府税收: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2)收入分配公平与政府税收贫富差距是市场机制效率原则的必然结果。
税收是政府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3、对税收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可以从哪几方面理解?答:(1)外部效应与政府税收: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2)收入分配公平与政府税收:贫富差距是市场机制效率原则的必然结果;税收是政府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第2章税收职能税收乘数作用机制:税收增减引起的国民经济变化量与税收变化量之间的倍数作用。
1、如何理解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答: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税收在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封闭经济状态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S≡D,即总供给=总需求C+S+T≡S+I+G,即消费+储蓄+税收=消费+投资+财政支出当(C+S) >(S+I),即经济萧条,总供给>总需求时,T↓(减税)或G↑(增加财政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恢复均衡。
当(C+S) <(S+I),即经济膨胀,总供给<总需求时,T↑(增税)或G ↓(减少财政支出),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恢复均衡。
《财政与税收》习题集答案第 1 章财政概括一、单项选择题1.A2.B3.C二、名词解说1.财政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经过政府进出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知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它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成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发达的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3.市场失灵在西方经济学的看法来看,在完好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的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使现有的社会资源获取充足、合理的利用,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实质上,其实不完好部是这样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市场经济自己所不可以战胜的固有的缺点和弊端,统称“市场失灵” 。
三、问答题1.财政活动带来的各样好处有哪些?(1)、为人们的生产生活供应方便(2)、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次序(3)、提升民族素质(4)、促使公民经济发展(5)、供应生活补助2.现实生活中的税收活动有哪些?人们在享受政府经过财政活动供应的福利的同时,也一定肩负必定的义务,居民和公司经过缴税等方式为政府供应财政收入根源。
(1)与个人利益相关(2)对个人花费、公司投财富生影响(3)与生产和花费构造等社会经济相联系(4)税收关系到提升民族综合素质(5)税收关系到生产活动的踊跃性。
3.国家财政税收碰到的挑战有哪些?(1)怎样提升基本建设的效率。
国家耗资巨资负担投资兴建大型基本建设工程,鉴于对纳税人负责的态度,怎样兼备安排兼备不一样地区、不一样部门的利益,怎样提升工程的效率和社会效率,成为一个问题。
(2)行政事业花费怎样使用。
行政事业花费支出占有了财政支出的一大多半,怎样使用行政事业花费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3)怎样为生活困难公民供应基本生活保障。
政府负有保证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权益的职责,但是,关于丧失劳动能力、失掉就业时机以及碰到事故等生活磨难的公民,政府怎样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成为一个问题。
第一章习题一、选择题1.财政的职能主要有()。
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经济稳定D.财政监督2,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A,公共产品B,外部效应 C.信息不充分D,自然垄断3.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区别的主要标准是()。
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C,不可分割性 D.排他性4.财政分配的主体是()°A.企业B,国家 C.家庭D,社会团体与组织5.财政产生的条件有()。
A,社会条件 B.文化条件C,经济条件D,历史条件E,政治条件6.属于典型的负外部性的例子是()°A,海上灯塔B,汽车尾气 C.企业对资源的配置D,义务教育二、判断题1.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下,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着这样一些物品,它们满足我们的共同需要,在同一时间中可使多个个体得益,并无须通过竞争来享用,这些物品被叫做公共产品。
()3.税负不变是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目标构成要素。
()4.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政治条件。
()三、名词概念1.财政2,市场失灵3.外部效应 4.公共产品5.资源配置四、问答题1.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表现。
2.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以及实现该职能的财政手段。
3.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以及实现该职能的财政手段。
4.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以及实现该职能的财政手段。
第二章习题一、选择题1.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
A,政府预算 B.财政收入 C.财政支出 D.财政政策2.当产生()的结果时,是因为购买性支出增加。
A,劳动力的工资率降低B,社会生产萎缩C.资本的利润率降低 D.国民收入增加3.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财政支出总量及占GDP 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A.绝对量增长,相对量也增长B.绝对量下降,相对量也下降6. 政府增加购买性支出,对壮会的生产和就业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 )。
A. 对两者的影响都是直接的B. 对两者的影响都是间接的C. 直接影响社会的生产和就业,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D. 间接影响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财政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是()。
必修一第八课《财政与税收》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2016 年7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 63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85 514 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64 979 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同比增长9.4%。
上述材料表明( )①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②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③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④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
根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税收收入的增长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①④当选。
材料未涉及税收的作用和分配政策,②③不符合题意。
2.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
这说明( )①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②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③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④财政收支要保持完全相等的最佳状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选C。
财政盈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被闲置,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因此,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①当选;“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②当选。
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促进经济发展,③错误;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④错误。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 年该比例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②表明我国财政收支出现赤字③是财政保障民生的具体体现④必将减少国有企业利润收入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
利润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①正确;“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财政保障民生的作用,③正确。
《财政与税收》练习题《财政与税收》练习题吴凯第一章财政概论1.简述财政的含义。
2.简述财政的特征。
3.简述公共物品的特征。
4.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5.简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6.简述科斯定理的内容。
7.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
8.简述财政的无直接偿还性。
9.简述市场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实现财富分配的社会公平的原因。
10.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分析1.简述我国将财政支出按照国家职能分类的内容。
2.简述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3.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4.简述瓦格纳法则。
5.简述皮库克与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6.简述财政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
7.简述政府对文教科卫干预的原因。
8.简述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9.简述基础产业的特点。
10.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11.简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2.简述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13.简述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14.简述现收现付制。
15.简述完全积累制。
第三章财政收入分析1.简述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简述财政收入的分类。
3.简述预算外收入的内容。
4.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
5.简述非税收入的概念。
6.简述公债的特点。
8.简述公债的功能。
7.简述公债与私债的区别。
9.简述衡量国债限度的常用指标。
10.简述公债的偿债的资金来源。
第十章政府预算1.简述政府预算的含义。
2.简述政府预算的功能。
3.简述政府预算的特性。
4.简述政府预算的分类。
5.简述国家预算的编制原则。
6.简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建立的原则。
7.简述部门预算的特点。
8.简述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
第十二章财政管理1.简述财政管理的含义。
2.简述财政管理的目标。
3.简述财政体制管理的内容。
4.简述公平征税的实现方式。
5.简述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
6.简述财政管理体制的构成。
7.简述分税制的含义及其内涵。
8.简述分税制改革的意义。
9.简述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财政与税收》平时作业参考答案第一、二、三章习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公共财政(参见教材P11-12)2、公共物品(参见教材P13)3、市场经济(参见教材P5)4、税收效应(参见教材P65)5、税收(参见教材P63)6、税制结构(参见教材P74)7、税收负担(参见教材P80)8、税负转嫁(参见教材P81)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公共产品的特点为产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产品使用的非排他性和产品使用不具有可阻性。
2、政府财政支出围的确定实质就是根据社会产品(劳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界定支出主体的问题。
目前各国政府确定财政支出围的理论依据的为公共产品的理论。
3、财政支出规模研究中一般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参考数据。
4、体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支出有经济建设支出、债务支出;体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支出有文教及公益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等。
5、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可以从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等三个方面来进行。
6、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7、税制结构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经济发展总水平是决定税制模式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税源结构和税制结构;影响税制模式的是职能模式。
8、税收按课税对象分类,可分为所得税、流转税、增值税和财产税、行为税等五大类。
9、现代税收的原则包括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其中公平税负的衡量标准为受益标准和负担能力;效率原则包括税收经济效率和税收征收效率。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B2、B3、A4、B5、C6、B7、D8、B9、B 10、C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ABCDE2、BC3、ABCDE4、ADE5、BCE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财政的一般特征。
(参见教材P4)2、试比较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参见教材P33)3、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财政与税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音箱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产品,这是公共产品的特征之一,通常称为 (B) 。
A.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B.收益的非排他性C. 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D.提目的的非盈利性2.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给时,财政预算应该采取的政策是( C )。
A. 收支平衡政策B. 赤字政策C.结余政策D. 积极财政政策3.征收遗产税所执行的财政职能是( C ) 。
A. 资源配置职能B. 收入分配职能C.经济稳定职能D.经济发展职能4.国债利息支出属于 ( C ) 。
A. 购买性支出B.一般利益支出C.不可控制性支出D.预防性支出5.财政购买性支出减少会导致 ( D ) 。
A. 市场价格上升B.所需生产资料增加C.充分的就业D.社会生产萎缩6.按照“经济发展阶段论”的理论,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支出的重点是( )。
A. 基础设建设B.教育、保健等领域C.社会福利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7.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中最基本的制度是( ) 。
A.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规定B. 事业单位财务规划C. 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D.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8.关于财政投资的说法,正确的事( ) 。
A. 财政投资中包括生产性投资B.财政性投资必须注重经济效益C. 财政性投资的资金来源全部都是无偿的D.财政投资只能投资于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项目9.财政投融资的资本金投入者是 ( ) 。
A. 政府B. 中央银行C. 商业银行D. 邮政储蓄10.政府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交给某一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议的期限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这种投资的提供方式是 ( ) 。
A. 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方式B.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C.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方式D. BOT投资方式11. 社会保险费用完全靠代际之间收入转移的筹资模式是( ) 。
第一章习题一、选择题1. 财政的职能主要有( )。
A. 资源配置B. 收入分配C. 经济稳定D. 财政监督2.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
A. 公共产品B. 外部效应C. 信息不充分D. 自然垄断3.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区别的主要标准是( )。
A. 非排他性B. 非竞争性C. 不可分割性D. 排他性4.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
A. 企业B. 国家C.家庭 D. 社会团体与组织5. 财政产生的条件有( )。
A. 社会条件B. 文化条件C. 经济条件D. 历史条件E. 政治条件6. 属于典型的负外部性的例子是( )。
A. 海上灯塔B. 汽车尾气C. 企业对资源的配置D. 义务教育二、判断题1.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下,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 )2. 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着这样一些物品,它们满足我们的共同需要,在同一时间中可使多个个体得益,并无须通过竞争来享用,这些物品被叫做公共产品。
( )3. 税负不变是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目标构成要素。
( )4. 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政治条件。
( )三、名词概念1. 财政2. 市场失灵3. 外部效应4. 公共产品5. 资源配置四、问答题1. 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表现。
2.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以及实现该职能的财政手段。
3.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以及实现该职能的财政手段。
4. 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以及实现该职能的财政手段。
第二章习题一、选择题1.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 )。
A.政府预算 B.财政收入 C.财政支出D.财政政策2.当产生( )的结果时,是因为购买性支出增加。
A.劳动力的工资率降低B.社会生产萎缩C.资本的利润率降低D.国民收入增加3.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财政支出总量及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A.绝对量增长,相对量也增长B.绝对量下降,相对量也下降C.绝对量增长,相对量下降D.绝对量下降,相对量增长4.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运行模式是( )。
A.全部为社会统筹B.社会统筹,企业分管C.全部为个人账户D.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5.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方面的支出属于( )。
A.补偿性支出B.购买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D.积累性支出6.政府增加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 )。
A.对两者的影响都是直接的B.对两者的影响都是间接的C.直接影响社会的生产和就业,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D.间接影响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财政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是( )。
A.基本建设支出B.文教科学卫生支出C.行政管理支出D.国防支出8.下列关于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其支出应全部由政府财政承担B.公共卫生支出应由政府财政承担C.应用科学研究的经费应由政府财政提供D.我国现行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法为全额管理9.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应由( )承担。
A.农民自身B.商业银行 C.社会力量D.国家财政10.当购买性支出增加时,其对市场价格和企业利润的影响是( )。
A.价格上升,利润提高 B.价格上升,利润下降C.价格下降,利润上升D.价格下降,利润下降11.关于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购买性支出对企业预算约束较强B.购买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弱C.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生产D.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强E.转移性支出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12.具有财政补贴性质的退税形式有( )。
A.多征退税B.再投资退税C.误征退税D.提取代征手续费退税E.出口退税13.下列支出中,属于特殊利益支出的有( )。
A.国防支出B.教育支出C.司法支出D.医疗卫生支出E.行政支出14.企业亏损补贴与价格补贴之问的区别有( )。
A.价格补贴是行政性补贴,企业亏损补贴是法律性补贴B.价格补贴的直接受益人是居民,企业亏损补贴的直接受益人是企业C.价格补贴的对象是商品,企业亏损补贴的对象是企业D.价格补贴是在分配环节上的补贴,企业亏损补贴是在生产环节上的补贴E.价格补贴与市场零售商品有关,企业亏损补贴主要与工业生产资料有关15.与企业生产效益比较,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有( )。
A.计算的所费范围宽B.计算的所得范围宽C.效益考核全部采取货币指标D.择优的方法不同E.选择的时间周期不同二、判断题1.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GDP的比重、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 )2.通常在经济衰退阶段,转移性支出会自动降低。
( )3.政府采购行为的目的是使盈利最大化。
( )4.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
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
( )5.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再分配,属于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一阶段。
( )6.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及社会因素。
( )7.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 )8.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政府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 )9.最低费用选择法的难点在于备选方案的确定。
( )10.招标性采购,亦称非竞争性招标采购,是国际竞争招标采购、国内竞争招标采购的总称,它是政府采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 )三、名词解释1.财政支出2.购买性支出3.转移性支出4.政府采购制度5.社会保障制度6.财政补贴7.税收支出8.国防支出9.社会保险10.社会福利四、简答题1.试述财政支出的原则。
2.财政支出有哪些常用分类方法?3.试分析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成因。
4.一国财政支出规模应如何衡量?5.从经济性质上如何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6.分析我国行政、国防、文教科卫财政支出的现状。
7.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8.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何不同?9.简述税收支出的含义及其主要形式。
10.如何正确评价财政补贴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第三章习题一、选择题1. 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
A. 存款B. 国债C. 税收D. 罚款2. 关于财政收入表述正确的是( )。
A.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B.我国现阶段财政收入形式由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国债和其他收入构成C.专项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各类组织机构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D.在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要靠税收来保证,以至于可以近似地用税收收入的分析来观察整个财政收入的状况3. 关于财政收入规模表述正确的是( )。
A.正常环境下,财政收入绝对规模会随着财源的扩大而保持上升势头B.正常环境下,财政收入相对规模呈现出上升状态C.中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变化轨迹基本平稳D.中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变化呈马鞍形4.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
A.经济发展水平B.分配政策C.价格水平D.税收征管水平5. 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方法( )。
A.绝对规模B.相对规模C.数量规模D.质量规模6. 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二、判断题1. 预算内收入是按照国家财政、财务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使用的财政性资金。
( )2.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活动的基本阶段,是一个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
( )3. 财政收入规模与财政支出规模密切相关,但在变化趋势上一般不具有一致性。
( )4. 一个国家取得多少财政收入也就决定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
( )5.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财政收入主要是为满足全社会生产建设资金需要。
( )三、名词概念1. 财政收入2. 财政收入形式3. 财政收入来源4. 财政收入规模5. 预算内收入6. 预算外收入7. 国有资产收益8. 财政收入结构四、问答题1. 财政收入的分类方法有哪些?2. 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各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你认为我国的哪些财政收入形式是合理的,为什么?3. 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有哪些?4.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 如何从财政收入的产业来源角度理解财政收入结构?6. 我国转型时期的财政收入比重为什么会先降后升?7.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各会有什么影响,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第四章习题一、选择题1.国债的财政特征主要有( )。
A.有偿性B.自愿性C.灵活性D.无偿性E.固定性2.我国国债的功能包括( )。
A.筹集建设资金B.调节收入分配C.调节国际收支D.弥补财政赤字E.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3.国债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
A.弥补财政赤字B.筹集建设资金C.调节货币流通D.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4.国债因其有很高的信誉,故经常被称为( )。
A.信誉债券B.公共债券C.金边债券D.契约债券5.在国债的偿债资金来源中,在理论上成立,而实际生活中很难实现的是( )。
A.建立偿债基金B.依靠财政盈余C.通过财政列支D.举借新债6.下列关于国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中央政府举借的债务B.是非经常性财政收入C.不列入国家预算D.遵循“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7.发行短期国债从财政上说,其主要的目的是( )。
A.平衡国家收支B.平衡社会总需求C.平衡国库短期收支D.发展基础设施建设8.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
A.设立偿债基金B.依靠财政盈余C.通过预算列支D.举借新债9.国债的发行价格包括( )。
A.平价发行B.溢价发行C.折价发行D.议价发行10.国债的担保物是( )。
A.国库 B.政府信誉C.国家储备D.国家财政二、判断题1.国债负担率反映了财政支出对债务式财政收入的依赖程度。
( )2.国债流通市场一般发生在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之间的交易,以及国债持有者或政府与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
( )3.国债偿债率是指一国一定时期的国债累积发行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
( )4.国债的财政特征表现为: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
( )5.国际上公认控制线是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为8%~10%。
( )三、名词概念1.国债2.国债市场3.国债依存度4.国债负担率5.国债偿债率四、问答题1.简述国债的含义与特征。
2.国债具有哪些功能?3.如何理解国债负担?4.衡量国债规模合理与否的指标有哪些?请运用这些指标对我国国债规模现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