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
- 格式:pdf
- 大小:82.92 KB
- 文档页数:3
甄别及调整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试验方法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相适应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在使用泵送减水剂时,这种现象更加频繁。
不相适应的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扩展度更小,而此时的减水剂用量已经相当大,通俗的说法就是“打不开”;二是坍落度损失大,有时甚至出现假凝, 即在搅拌开始时水泥浆很稀,随即迅速发粘、变干,出机后混凝土和易性很差;三是虽然坍落度和扩展度都不小,但混凝土泌水,有时滞后1~3小时泌水并且严重;四是砂浆包裹不住石子,发生离析但却并未大量泌水;五是新拌混凝土中未观察到明显不适应,可是硬化后强度偏低。
特定外加剂与特定的水泥发生不相适应的原因可能来自三个方面:水泥特性引起;混凝土组成材料,特别是其中的砂及掺和料引起;外加剂本身匹配不当所引起。
究竟哪个是主要原因,需要经过试验和分析,要想调整到相适应,就必须进行试验。
于是,从何处着手开始试验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了。
第一步宜从检测拟用的水泥pH值开始,也就是水泥的碱度。
用pH试纸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当然用pH计或pH笔更好。
可以用三份水溶解一份水泥(以重量计),充分搅拌后沉淀澄清,取清液一滴置于广泛pH试纸上,观察试纸背面变色程度以确定水泥的碱性。
一般pH值应在12以上,但也有普通硅酸盐水泥pH值只有9~10,个别的更低。
试验结果让我们能初步判断:水泥中可溶性碱量大还是小;水泥中的混合材是否是含偏酸性的材料或石粉类惰性材料而使pH值偏低。
第二步是考察。
考察的第一部分是要尽量设法取得该种水泥的熟料分析结果。
水泥厂每班做一次熟料的萤光快速分析,每个月有一个平均值,虽然不可能写在水泥合格证上,但也不是一个保密资料。
如果我们能得到近期任何一日的熟料分析结果也可以。
根据分析数据可以计算出水泥中的四种矿物:铝酸三钙C3A,铁铝酸四钙C4AF,硅酸三钙C3S和硅酸二钙C2S的数量。
影响水泥适应性的矿物是C3A、C3S和C4AF。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选择缓凝剂的品种。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法郭岩摘要:随着我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外加剂作为混凝土拌合物中重要组成材料,对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总结了各规范对外加剂匀质性能指标以及几种常用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能;影响引言通过各类胶质材料混合沙子以及石质,按照相对的比例进行配置,常见的混凝土使以水泥作为混合料广泛使用的水泥混凝土。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借助机械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同步加入水和有机或者复合的外加剂来强化混凝土结构黏性。
混凝土的使用用途较广,包括土木建筑,机械工程,开发工程以及能源建筑工程等。
混凝土的制造工艺和材料配比以及竣工密度的规范程度,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荷载效应和使用弹性。
而外加剂的使用可以释放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同时可以使混凝土中的沙石颗粒形成规律的网状结构,强化混凝土的硬度。
1外加剂种类现代土木工程中用到的混凝土,在其搅拌过程中都会加入少量不同功能的外加剂,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现在国内外混凝土建筑物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类型有早强剂、减水剂、引气剂、泵送剂、缓凝剂等几种。
我国根据各类建筑物的特性,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建筑物的外加剂的匀质性能标准,见表1。
表1 各规范外加剂匀质性能指标2常用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2.1引气剂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混凝土的综合质量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风蚀造成的影响,包括空气中的氧元素和水分对混凝土的渗入。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除了混合时掺入水分对其造成的影响,还会受到混入空气的影响,空气占据相对空间,会影响石料的排列。
但在此基础上,石料中混入的空气值,能够起到绝对的支撑作用,降低因水分流失造成的混凝土干缩反应,加强混凝土体积的饱满度,从而增强抗裂性能。
日常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通常会伴随钢筋结构进行,要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结构的黏连,就必须严格控制相关配料的计量,主要是外加剂,某些工程为了加强混凝土的硬度和抗收缩能力,加大了引气剂的计量,导致混凝土弹性饱和,不能很好的与钢筋架构黏连,形成开放式裂口。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摘要:本文在总结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性的表现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从而得到提高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适应性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混凝土和(或)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
混凝土外加剂是提升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实现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
但在其使用过程中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就是问题之一。
1 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从功能上分,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防水剂、膨胀剂、防冻剂、泵送剂、加气剂、阻锈剂、速凝剂、保水剂、增稠剂、减缩剂、保塑剂以及矿物外加剂。
实际应用中,还会涉及其他具有特殊功能的外加剂。
2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指外加剂掺入后对水泥及新拌混凝土性能和硬化后性能的影响。
最直观的是对水泥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影响,通常用混凝土拌和后的坍落度损失来表示。
2.1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性的表现(1)水泥异常凝结水泥以硬石膏为调凝剂时,由于这类石膏对木质素系减水剂、糖钙类减水剂以及多元醇类减水剂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导致石膏的溶解度降低,无法提供足够的硫酸根离子与C3A反应生成钙矾石,会使C3A急剧水化,当水泥中C3A含量较高时(大于8%),可使混凝土产生“假凝”现象。
案例:某搅拌站用所在地区某品牌水泥给建筑工地供应C40混凝土,由于没有坚持对每一批水泥在开盘前做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致使出厂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目测有200mm,而到工地往混凝土泵车中卸料时,却发现该车混凝土已经卸不出来,通知厂内送一桶减水剂加入搅拌后,目测坍落度有170mm,基本可以满足泵送要求,但刚卸1m左右时,又卸不出来,立即把该车混凝土返厂,加入大量水及少量的减水剂,才勉强卸出,险些凝固在搅拌车中。
此外,水泥过分缓凝是减水剂导致水泥异常凝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十分关键。
若因外加剂与水泥不相适应,而导致混凝土过于快凝或者是坍落度损失过大等问题,总是会归咎于外加剂。
混凝土如果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将会导致严重的工程质量,甚至埋下安全隐患,仅归咎于外加剂是较为片面的。
从具体实践来看,通过分析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导致混凝土不达标的原因,可以看出原因是很多的,既有外加剂质量的影响,也有水泥化学成分的影响,因为水泥本身就是由各种矿物构成的,其所用的石膏种类、掺和物、所含碱量高低等,也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1水泥矿物构成对外加剂的影响分析从结构上来看,水泥矿物主要是由铝酸三钙(C3A)、硅酸二钙(C2S)、硅酸三钙(C3S)、铁铝酸四钙(C4AF)等构成,其中,C3A 的水化速度最快,其次是C3S,再次是C2S和C4AF。
以回转窑生产的水泥熟料为例,其矿物构成通常是C3S:45%~65%。
C4AF:10%~18%。
C2S:15%~32%。
C3A:4%~11%。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与外加剂匹配程度上,C3A水化最快,而且,其对外加剂的吸附也最快,其次是C3S。
可见,C3A和C3S对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产生主要影响。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只要C3A,C3S能达到如下两个条件,一般都能满足施工要求:C3A不大于8%或C3A+C3S不大于65%,即只要能确保C3A不大于8%,C3S在50%~55%范围内,同时,采用二水石膏进行配制,这样的水泥强度通常能有良好的外加剂适应性。
将其与萘系高效复合减水剂、一般木质素类减水剂、泵送剂等进行配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都是比较小的,能较好地满足施工标准要求。
但如果C3A大于8%或C3A+C3S大于65%,即会发生水泥与外加剂不适应的问题,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也会比较大。
在水泥各种矿物中,C3A是影响外加剂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提高水泥早期强度,水泥厂都会提高C3A含量,但也给外加剂应用带来很大难度。
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指,在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基础之上,将检验合格的部分外加剂,按照标准投入水泥之中,若两者间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说明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相适应,反之,则不适应。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涉及水泥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表面物理化学、电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使用掺合料的目的是改善新混凝土、砂浆、水泥砂浆的性能与和易性,减少水的消耗,并根据实际施工需要缩短或延长凝结时间,减少滑坡损失,提高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降低钢筋腐蚀,减少扩张损伤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混凝土外加剂有了很大的改进,品种较多,适应性也更加广泛,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
从工程使用来看,同种类、同剂量的外加剂对不同水泥品种有不同的效果;同种水泥品种因环境和时间段的不同,其水泥净浆流动度也会时大时小,甚至泌水情况与凝结时间也都有差异。
因此,外加剂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现场环境方便、快捷地进行调配,在生产过程中,水泥企业应尽量提高水泥质量,以避免因水泥质量导致的混凝土外加剂不适应问题。
2水泥生产质量中影响水泥和外加剂适应性的因素2.1熟料质量的影响外加剂是由熟料矿物的水化速率和产物的比表面积所决定的,它主要吸附在水化产物上。
熟料中所含矿物材料有铝酸三钙(CsA)、铁铝酸四钙(GAF)、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4种。
此4种矿物对外加剂的吸附量不同,按吸附量排序为:GA>C4AF>C3S>C2S,特别是铝酸三钙(GA),其吸附量远超其他3种,但高CsA含量的外加剂适应性却相对较差,另外,铝酸三钙含量相同的不同熟料,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也•定都相同。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部分工厂为了控制熟料中C3A的含量,通常都会增加氧化铁(Fe2O3)的含量来降低熟料的口1,途中,如果烧成温度不够,就会对熟料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出现大量黄色芯材,影响熟料密度,使熟料f-CaO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