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复习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33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有机化学复习课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2.基本概念与化学性质比较3.完成反应式。
4.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别。
5.有机化合物的合成6.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导。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习惯命名法: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
系统命名法:基本方法是:选择主要官能团→确定主链位次→排列取代基列出顺序→写出化合物全称。
次序规则:次序规则是各种取代基按照优先顺序排列的规则(1)原子:原子序数大的排在前面,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
几种常见原子的优先次序为:I>Br>Cl>S>P>O>N>C>H(2)饱和基团:如果第一个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类推。
常见的烃基优先次序为:(CH3)3C->(CH3)2CH->CH3CH2->CH3-(3)不饱和基团:可看作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
不饱和烃基的优先次序为: -C≡CH>-CH=CH2>(CH3)2CH-★次序规则主要应用于烷烃的系统命名和烯烃中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如果在主链上连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则取代基按照“次序规则”一次列出,优先基团后列出。
★按照次序规则,烷基的优先次序为:叔丁基>异丁基>异丙基>丁基>丙基>乙基>甲基。
★要点:1. 最低系列——当碳链以不同方向编号,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编号序列时,则顺次逐项比较各序列的不同位次,首先遇到位次最小者,定为“最低系列”。
2. 优先基团后列出——当主碳链上有多个取代基,在命名时这些基团的列出顺序遵循“较优基团后列出”的原则,较优基团的确定依据是“次序规则”。
3. 分子中同时含双、叁键化合物(1) 双、叁键处于不同位次——取双、叁键具有最小位次的编号。
第三讲有机化合物的命名Outline1、普通命名法2、系统命名法3、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烃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环烷烃)(2)卤代烃的命名(3)含氧化合物的命名(醇,酚、醚、醛、酮、醌、羧酸)(4)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和取代羧酸(卤代酸、羟基酸、酮酸、氨基酸)的命名优先次序原则:1、将直接连在双键碳原子上连个院子按原子序数大小为序排列。
大的优先,小的在后。
同位素原子以质量大的优先2、与双键碳原子相连的两个原子相同时,比较连在这两个原子上的其他原子,若第二个也相同则比较第三个,原子序数较大者优先。
3、与双键碳原子相连的基团有双键或三键是,可见其看作连接两个或三个相同的院子ZE命名:两个碳上的优先基团在双键同侧,Z型,异测E型单螺环烷烃的系统命名:双环桥环烷烃的系统命名:对映异构体构型的命名D、L命名:RS命名:1、将连在手性碳原子上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优先的在前;2、将次序最低的集团远离观察者,其他三个基团沿顺时针具有R构型,逆时针为s构型。
采用费歇尔投影式时,若次序最低的院子或基团处于垂直方向上,顺时针为r构型:若处于水平方向上,顺时针为s构型Objective requirements:1、掌握普通命名法2、掌握系统命名法3、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4、掌握优先次序原则5、熟悉常见基团的命名6、学会比较各类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异同点7、了解碳原子的类型与命名之间的关系8、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的俗名第四讲立体化学基础第二章构象异构(第四节)第三章顺反异构(第一节)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第一、二节)-------对映异构现象Outline第一节构象异构一、构象异构现象二、链烃的构象异构1、乙烷的构象异构2、丁烷的构象异构三、脂环烃的构象异构1、环己烷分子的构象异构2、一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异构3、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异构第二节顺反异构一、顺反异构现象二、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三、顺反异构的命名1、顺/反命名法2、Z/E命名法四、脂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五、顺反异构体的性质1、理化性质2、生物学性质第三节对映异构一、对映异构体的旋光性1、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2、旋光仪和比旋光度二、对映异构现象1、化合物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手性和手性分子(2)对映异构体(3)分子的对称性2、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基本规则:1、手性碳原子上任意两个基团的位置经偶数次互换,构型保持不变;奇数次互换内发生了改变2.投影式不离开纸平面旋转180或其整数倍,构型不变,若旋转90或其整数倍,转变为其对映异构体3、若固定投影式的一个基团不动,其余三个基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构型保持不变3、对映体的表示方法对映体的标记(1)相对构型命名法-----D/L标记法(2)绝对构型命名法-----R/S标记法三、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1、含两个不同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含有不同手性碳原子分子具有旋光异构体数目为2的n次方个(n为手性碳原子数目),对映体为2的n-1次方对2、含两个相同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只有3个旋光异构体四、对映异构体的性质Obejective requirements:1、构象异构现象(1)掌握同分异构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环己烷的构象异构及稳定性的排列(3)熟悉链状化合物的构象异构(4)了解含两个以上取代基环己烷的构象异构2、顺反异构现象(1)掌握顺反异构产生的条件,学会判断分子是否具有顺反异构、(2)掌握顺反异构体的表达方式(3)掌握顺反异构体的命名,顺反命名法和Z/E命名法。
化学考试《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答题技
巧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化学考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正确的命名是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是考试中获
得高分的关键。
下面是一些答题技巧,帮助你在有机化合物命名题
中取得好成绩。
1. 熟悉命名规则
首先,要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碳原子数目的表示、主链的确定、官能团和取代基的命名等。
掌握这些规则是理解有机
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2. 观察化合物结构
在答题过程中,仔细观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化合物
的分子式和结构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命名规则和确定命
名顺序。
3. 逐步命名
当遇到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时,可以采用逐步命名的方法。
首先
确定主链,然后确定官能团,最后命名取代基。
逐步逐个确定命名
的步骤,可以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4. 多做练题
多做有机化合物命名的练题,提高自己的命名能力。
可以选择
一些题集进行练,或者参加化学考试模拟题的答题训练。
通过不断
的练,熟悉命名规则,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和速度。
5. 注意特殊情况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有些情况比较特殊,需要特别注意。
比如,立体异构体的命名、环状化合物的命名等。
针对这些特殊情况,要仔细掌握相应的规则,并在练中多加注意。
总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并通过练提高自己的命名
能力,是在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希望上述答题技巧对你
有所帮助,祝你考试顺利!。
第一部分 命名规则一、习惯命名法(一)烷烃正(或异、新)某烷。
其中:“某”代表碳原子数目。
10个碳以内用“天干”表示;多于10个碳用“十一、十二……”表示。
习惯命名法的特征:用“正”、“异”、“新”表示链端第2位碳原子连接的支链。
直链——正;有一个分支——异;有两个分支——新;如:CH 3CH 2CH 2CH 2CH 2CH 3 CH 3CHCH 2CH 2CH 3 CH 3CCH 2CH 3CH 3CH 3CH 3正己烷 异己烷 新己烷(二)烯基的习惯命名法和衍生物命名法烯烃和二烯烃的个别化合物采用习惯命名法,简单的炔烃可以采用衍生物命名法,命名为“某某乙炔”例如:正丁烯异丁烯 异戊二烯二甲基乙炔环戊基乙炔(三)卤代烃 “某烃基卤”(四)醇 烃基后面加“醇”字 例:异丙醇(五)醚 结构简单的单醚,称为“二某醚”,如二乙醚、二苯醚混醚在命名时,将较小的烃基放在前面;若有芳基,芳基放在前面。
(六)醛醛的习惯命名法与伯醇相似,命名成“某醛”。
丙醛 CH3CH2CHO 丙烯醛CH2=CHCHO乙醛 丙烯醛α-氯丙醛(七)酮酮的命名是在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名称后再加上“酮”字,次序规则中较优先的烃基写在后面。
(八)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吡咯咪唑噻唑吡啶吡喃嘧啶吡嗪吲哚喹啉异喹啉嘌呤苯并噻唑二、系统命名法(一)烷烃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的步骤:(1)直链烷烃——“某”烷(2)支链烷烃——命名思路:直链部分作为母体,支链部分作为取代基。
命名主要分3步:1.选取主链选最长碳链,且含取代基最多。
2.编号从靠近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用1、2、3、……等表示。
3.写出取代基位次和名称小的在前,大的在后;如有几个相同的取代基合并一处。
4.支链上有小取代基时应和名称一起放在括号内。
5.如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时,按次序规则较优的基团写在后面,简单基团写在前面。
常见烷基的排列顺序: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异戊基<异丁基<异丙基例1:(C 2H 5)2CHCH(C 2H 5)CH 2CH(CH 3)2例2:CH 3CH 2CHCHCH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3CH 2CH 2CH 32—甲基—4,5—二乙基庚烷3-甲基-4-乙基-5-丙基壬烷例3:C C C C C C C C C CC CCCCC C CC CC 1 C C CCC12346789101152,3,9—三甲基—4—丙基—8—异丙基—5—(1,1—二甲基丁基)十一烷 (二)烯烃和炔烃(1)直链烯烃(炔烃)——“某”烯(炔)或者“某”碳烯(炔)还要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双(叁)键位置。
大学化学教案: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1. 引言有机化合物是指由碳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在化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对于学习和理解有机化学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命名原则、基本命名法和常见的官能团命名。
2. 命名原则2.1 化合物分类:根据它们所包含的官能团或结构特征,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醇、酮、醛、酸等不同类别。
2.2 命名顺序:根据碳链中碳原子的编号确定主链,并依次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命名。
2.3 功能团识别:根据官能团在分子中出现位置以及在主链上替代基团的个数来识别官能团。
3. IUPAC 命名法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制定了一套通用且统一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法,以下列举其中几个常用的:3.1 烷烃:根据碳原子数目,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3.2 碳链命名和取代基:确定主链的命名及其上的取代基命名。
3.3双键和三键:如烯烃和炔烃,命名时需要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
4. 常见官能团命名4.1 醇:醇是由羟基(-OH)官能团组成的化合物,根据主链中羟基的位置进行命名。
4.2 酮和醛:酮是由羰基(C=O)官能团组成的化合物,醛是只有一个与主链相连的羰基。
根据主链中羰基的位置进行命名。
4.3 酸:酸是带有羧基(-COOH)官能团的化合物,根据主链中羧基的位置进行命名。
5. 示例和练习提供一些示例化合物,并要求学生进行正确的命名。
6.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了解IUPAC 命名法以及常见官能团的命名方法。
这将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打下基础。
以上是关于大学化学教案: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的文档内容编写。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应用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1.碳原子数的确定:以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靠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2.取代基的命名:取代基的名称取决于其结构,通常含有官能团的取代基命名时,官能团的名称优先。
3.主链的命名:主链的名称根据碳原子数确定,如:甲、乙、丙等。
4.双键、三键的命名:双键、三键的存在用“烯”、“炔”表示,分别位于主链的第几位,就在该位置前加上“二”、“三”。
5.分支链的命名:分支链的命名从靠近双键或三键的一端开始编号,如:1-丙烯中的“1-”表示分支链位于第1位。
6.立体化学的命名:根据分子的立体化学构型,用“顺”、“反”、“对”等词汇表示。
7.含有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官能团的名称优先,如:醇、酚、酮等。
二、有机化合物的应用1.燃料:如石油、天然气、酒精等。
2.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3.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腈纶等。
4.农药:如DDT、六六六等。
5.医药: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
6.食品添加剂:如味精、糖精等。
7.涂料:如油漆、胶粘剂等。
8.润滑油:如机油、齿轮油等。
9.日用品:如肥皂、洗发水、香水等。
10.有机溶剂:如酒精、苯、丙酮等。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应用十分广泛,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有机化合物。
习题及方法:1.习题:将下列化合物进行命名。
化合物:CH3-CH=CH-CH3解题方法:这是一个烯烃,首先确定主链,这里有4个碳原子,所以主链是丁烯。
双键位于第2位和第3位之间,所以名称为2-丁烯。
2.习题:将下列化合物进行命名。
化合物:CH3-CH2-CH(CH3)-CH2-CH3解题方法:这是一个分支链的烷烃,首先确定主链,这里有6个碳原子,所以主链是己烷。
分支链有2个甲基,位于第3位和第4位之间,所以名称为3-甲基己烷。
3.习题:将下列化合物进行命名。
化合物:C6H5-CH2-CH2-CH2-CH2-CH3解题方法:这是一个苯的同系物,首先确定主链,这里有6个碳原子,所以主链是己烷。
高中化学易考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在化学中,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与氢、氧、氮等非金属元素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为了便于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研究和命名,化学家们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命名规则,即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
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的正确应用,对于理解有机化学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有机合成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碳链长度的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首先要确定分子中长碳链的长度。
具体来说,就是找到连续碳原子的最长链,并以最长链的碳数作为有机化合物的前缀。
例如,当一个分子中有5个碳原子形成的最长链时,这个有机化合物的前缀就是“pent”。
二、侧链的命名有机化合物中,除了最长链上的碳原子之外,还可能存在一些连接在最长链上的侧链。
侧链的命名按照它们的长度以及它们与最长链的连接位置来命名。
具体来说,当侧链中只有一个碳原子时,名称为“甲基”;当侧链中有两个碳原子时,名称为“乙基”;当侧链中有三个碳原子时,名称为“丙基”;以此类推。
连接位置上,选择最长链上最低编号的碳原子作为连接位置。
例如,当有一个侧链连接在最长链的第2个碳原子上时,命名为“2-甲基”;当有两个侧链连接在最长链的第2个和第3个碳原子上时,命名为“2,3-二甲基”。
三、确定官能团确定完长碳链和侧链之后,还需要确定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官能团。
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和碳链上的碳原子连接的含氧、氮、卤素等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羟基(-OH)、甲基(-CH3)、氨基(-NH2)等。
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它们在命名中具有不同的后缀。
例如,当有一个羟基存在时,后缀为“-醇”;当有一个甲基存在时,后缀为“-甲烷”;当有一个氨基存在时,后缀为“-胺”。
四、组合命名最后,根据分子中存在的不同官能团和侧链的情况,将侧链和官能团的命名按照一定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有机化合物的名称。
在命名中,宜遵循先给长侧链命名,再给短侧链命名,最后是官能团命名的原则。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总结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化学领域中的基础知识之一,正确的命名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和表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进行总结,并对常见的命名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概述1. 碳原子数作为结构描述的起点,根据碳原子数量确定前缀;2. 按照碳原子间的连接顺序确定主链,主链中的碳原子数最多;3. 确定主链后,对主链上的取代基进行编号,取代基用前缀表示;4. 确定主链中的官能团名称,并在主链的前面用后缀表示;5. 同一种功能团内的不同基团按字母顺序排列。
二、常见的命名方法1. 碳原子数前缀命名法根据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数量,确定前缀。
主要有甲(1个碳原子)、乙(2个碳原子)、丙(3个碳原子)、丁(4个碳原子)等前缀。
2. 功能团后缀命名法根据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的种类和位置,确定后缀。
常见的官能团包括烯烃(-ene)、炔烃(-yne)、醇(-ol)、醛(-al)、酮(-one)、羧酸(-oic acid)等。
3. 取代基的编号根据取代基在主链上的位置,进行编号。
编号应使得取代基的编号序号和字母序号之和最小。
4. 取代基的前缀命名法根据取代基的种类和数量,确定前缀。
常见的前缀包括甲基(methyl-)、乙基(ethyl-)、氯代(chloro-)、羟基(hydroxy-)等。
5. 环状化合物的命名对于环状化合物,要注意使用环烷(cyclo-)前缀来表示。
同时,环上的取代基也需要进行编号,遵循取代基编号的原则。
三、注意事项1. 确定主链时,要选择碳原子数最多的链作为主链;2. 确定取代基的编号时,要使得编号序号和字母序号之和最小;3. 命名时要根据字母表的顺序对取代基进行排序;4. 需要注意官能团前缀和取代基前缀之间的字母缩写,以避免出现歧义;5. 对于立体异构体,要使用立体化学描述符号来表示,如顺式(cis-)和反式(trans-)。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的总结,我们可以根据命名规则准确命名化合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其结构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