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性状异常分析诊断与解决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1、污泥腐化:现象:活性污泥呈灰黑色、污泥发生厌氧反应,污泥中出现硫细菌,出水水质恶化;原因:1) 负荷量增高;2) 曝气不足;3) 工业废水的流入等;对策:1) 控制负荷量;2) 增大曝气量;3) 切断或控制工业废水的流入。
2、污泥上浮:现象:污泥沉淀30 60分钟后呈层状上浮,多发生在夏季;原因:硝化作用导致在二沉池中被还原成N2,引起污泥上浮;对策:1) 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HRT;2) 减少曝气量。
3、污泥解体:现象: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微小絮体,出水透明度下降;原因:污泥解体;曝气过度;负荷下降,活性污泥自身氧化过度;对策:减少曝气;增大负荷量。
4、泥水界面不明显:原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流入,使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污泥形成的絮体性能较差;对策:降低负荷;增大回流量以提高曝气池中的MLSS,降低F/M值。
5、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异常增高,可达400以上。
1) 因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主要是由于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引起的,主要的丝状菌有:球衣菌属、贝氏硫细菌、以及正常活性污泥中的某些丝状菌如芽孢杆菌属等、某些霉菌;(1) 污泥膨胀理论:①低F/M比(即低基质浓度)引起的营养缺乏型膨胀;②低溶解氧浓度引起的溶解氧缺乏型膨胀;③高HS浓度引起的硫细菌型膨胀。
2活性污泥中存在着两大类群微生物,一是菌胶团细菌;一是丝状菌。
二者的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的关系正好相反,即:在低基质浓度下,丝状菌的生长速率要高于菌胶团细菌;而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菌胶团细菌的生长速率则要高于丝状菌。
在常规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需要获得较高的出水水质,即至少在曝气池的出口处要求其中的有机物浓度要达到很低水平,即维持在很低的基质浓度,因此常常会引起丝状菌的生长占优,而引起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问题。
(3) 污泥膨胀的对策①临时控制措施:a. 污泥助沉法:①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投加絮凝剂如:硫酸铝等;②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投加粘土、消石灰等;b. 灭菌法:①杀灭丝状菌,如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等的药剂;②投加硫酸铜,可控制有球衣菌引起的膨胀。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一、污泥上浮原因分析焦化废水处理调试期间,工艺采用A/O/O,在曝气池,二沉池存在污泥上浮原因分析1、有可能曝气量太大,使活性污泥颗粒不能充分絮凝成菌胶团,被打散,从而上浮。
2、有可能是厌氧发酵是造成积泥而上浮3、水质太差引起丝状膨胀,4、水温较低污泥负荷太高导致非丝状菌膨胀5、也有可能二沉池中反硝化生成氮气是污泥上浮综合以上有可能是1、3、5建议:控制曝气量,调整PH值,增加厌氧的停留时间,或者重新改造吧二、污泥解体后怎么办?1、废水中存在难生化的新污染物,有毒性物质的可能,确定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是否高出生物降解的可能,已经形成抑制。
容积负荷不低,生活污水也没有这么高的负荷,不能成级数的增加。
2、冬季运行温度较低,营养盐N/P的控制。
控制进水浓度,楼上说的很好,闷它一段时间。
3、控制ph.4、水浓度偏高,建议画出水解酸化部分,正要厌氧停留时间不能保证。
再确定原因后再讨论污泥的增加,可能不会解决真正的问题。
检测出水进水的主要的污染物浓度。
很可能是这方面的原因。
泡沫的问题,可能就是生物性解体泡沫,污泥持续的解体,还会出现。
气浮的效果不好,可能是气浮的运行有问题,或者是污泥解体残体不多,已经完全的无机化,但是控制好药剂的投加,是可以去掉的。
水质混浊、絮体解散,处理效果降低既是污泥解体现象,运行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污泥中毒,微生物代谢功能受到损害或消失,污泥失去净化活性和絮凝活性。
多数情况下为污水事故性排放所造成,应在生产中予以克服,或局部进行预处理;正常运行时,处理水量或污水浓度长期偏低,而曝气量仍为正常值,出现过度曝气,引起污泥多度自身氧化,菌胶团絮凝性能下降,污泥解体,进一步污泥可能会部分或完全失去活性。
此时,应调整曝气量,或只运行部分曝气池。
三、解决污泥膨胀的方法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各种废水的运行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怕曝气池活性污泥致毒、活性受到抑制产生的微生物性质和类群的改变,有些微生物(如丝状菌)的过量增长形成泡沫或浮渣,以及运行时机械应力、挟裹气论等出现活性污泥比重降低而上浮。
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中常见的异常现象1.活性污泥颜色:污水中色度不大时,为黄褐色.有些受污水色度而变化.Eg:印染废水常是黑褐色.若颜色有变异,如变成灰色说明运转不正常.2.污泥絮体若生物氧化正常情况下,测定SV时,混合液体在量桶内两分钟(甚至数秒钟)就凝聚成絮体下沉.3.DO良好的活性污泥需氧量大,取样后混合夜的溶解氧很快消失.即使充氧饱和数分钟也就消耗了,而失去活性的污泥经过数分钟也不会消耗,此时用显微镜检测生物相,原生动物有萎缩变异.4.污泥膨胀污泥结构松散,污泥体积指数SVI上升,颜色变异,混合夜在量桶浑浊而不下沉,含水率上升,往往排泥也降低不了污泥体积等现象,说明污泥已经膨胀.膨胀的原因:一般丝状菌繁殖所引起的.生物氧化使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若供氧量不足,则分解产物是有机酸和有机醇,利于丝状菌繁殖,丝状菌的含N量比菌胶团低,表面积大,在N不足的情况下,丝状菌可以繁殖.另外夏季温度高,PH值较低,溶解氧不足或曝气池内循环不好,部分缺氧或者有过多的短流,以及超负荷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解决的方法:除因水质发生变异和活性污泥中毒外,可从充氧量和含N量着手.如充氧量不足,则可以加大或使一部分污水从安全出口排出,以减轻负荷.夏季需氧量较大,可以适当降低污泥浓度:必要时还可以停止进水,将沉淀池的污泥抽回曝气池闷曝一段时间.若PH较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帮助菌胶团生长,或投加漂白粉,抑制丝状菌生长繁殖.总之,运行中要根据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5.污泥解体混合液浑浊而污泥松散,絮凝体微细化,泥水界面不清出水浑浊,处理效果坏等.原因:a.过氧化(充氧量过大,负荷低,污泥氧化超过合成,一部分被氧化成灰分,使活性污泥微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而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质密,SVI 降低.b.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微生物受到抑制或伤害,净化能力下降或完全停止,造成污泥活性下降或丧失.解决的方法: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产生的原因,当认为是曝气量过量时,应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加以调整,根据SV,MLSS,DO等多项指标决定调节量.如果污泥解体是水质问题,应该考虑这是工业污水混入的结果,需查明来源,按国家排放标准,责成其加以局部处理.6.污泥上浮发生在二沉池,一般有三种现象:a.污泥脱N(反硝化)或者是污泥腐化,成块上浮.原因a1: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污水在曝气池氧化进入硝化阶段.污泥在沉淀池中耗尽溶解氧后,就向氧的化合物硝酸盐夺氧,转化的气态氮使3污泥减轻,而上浮.其产生的原因是溶解氧<0.5mg/l,或静沉时间过长SLOVE1: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出剩余污泥,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原因a2:污泥腐化造成的污泥呈块上浮是由于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因厌氧而产生沼气CH4和H2S气体而使污泥呈块上浮.它与污泥脱氮上浮不同,污泥呈黑色糊状,产生恶臭.这种现象一般只是发生在池子构造上的四角地区.SLOVE2:消除二沉池的四角地区: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及时排泥.成块上浮的污泥可以用高压水冲碎,气体飘逸出后可下沉.b.污泥颗粒细小分散上浮,然后在池面成片凝聚.原因:可能是受水质影响,气泡不能在中心除尽,使气泡附着在沉淀区泥上,造成污泥上浮.这种现象在印染废水中常见,一般在PH>12时发生.严重时污泥覆满池面,但镜检原生动物还很活跃,可能是污水中表面活性剂所引起,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使更多更细的气泡浸入水中.可用高压水冲碎池面及成片聚集的上浮污泥,使污泥下沉.c.污泥大量上翻流失.原因:此种现象情况比较复杂,如沉淀区上升流速过大,进水温差较大,发生异重流和对流等.跑泥严重时可暂停进水若系上升流带大而引起,可适当降低浓度,或扩建沉淀池解决.。
12种活性污泥性状异常及其分析及解决对策CASS工艺每个运行周期曝气期为120分钟,沉淀期50分钟,滗水期为70分钟,用活性污泥处理污水,污水在曝气池停留一段时间后,污水中的有机物绝大多数被曝气池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成无机物。
为了使曝气池保持高的反应速率,除需要氧气外,还必须使曝气池内维持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
活性污泥法工艺最关键之处在于维持污泥的活性和凝聚性(沉淀性能)。
1 工艺构筑物和主要设备工艺构筑物有:(1)格栅槽内设机械格栅一台,全过程有PLC控制每二小时运行十五分钟。
(2)集水池内设污水提升泵两台(上海熊猫集团生产)全过程有PLC控制,低液位停泵,中液位启泵,高液位两台泵同时运行,每四个小时切换一次,集水池作为收集污水,调节污水浓度所用。
(3)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如:砂,铄石,盐类和重金属等。
(4)曝气池(CASS池)分二格,称前段和后段,内设五台自吸式潜水曝气机和一台漂浮式滗水机,其全过程由PLC控制无需人工控制。
(5)中间水池内设二台污水提升泵,提升至机械过滤器,进行中水回用,其余部分达标排放。
(6)中水池储存中水,用于浇花绿化等。
内设二台中水泵,变频控制。
一台过滤反冲泵用于机械过滤器的反冲洗,手动控制。
主要设备部分:1. 机械格栅一台用以去除悬浮杂质等,减少对集水池提升泵堵塞的机会。
2. 集水池提升泵二台用以提升污水至沉砂池。
3. 自吸式潜水曝气机五台提供氧源为活性污泥微生物提供繁殖所需的氧气。
4. 中间提升泵二台提升中间池水至机械过滤器,进行混凝过滤。
5. 滗水机一台经过活性污泥曝气池处理的水引至中间池用以达标排放和制造中水。
6. 中水泵二台供给中水回用,用以绿化用水,变频控制。
7. 反冲洗泵一台为过滤器反冲洗提供水源。
手动控制。
8. 加药装置一台包含计量泵一台,搅拌机一台。
提供混凝剂输送至过滤器前段。
9. 消毒装置一台,化学法合成制备二氧化氯输送至过滤器后段,对过滤出水进行消毒。
活性污泥异常形态及应对措施一、引言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厂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之一,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有益物质。
在活性污泥法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形态的污泥,如膨胀、沉降、结团等,这些异常形态的污泥可能会对污水处理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活性污泥异常形态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帮助运营管理人员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活性污泥异常形态的原因1.膨胀: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污泥体积增大、沉降性能恶化的一种现象。
主要原因是丝状菌过度繁殖、进水中含有过量的溶解性有机物等。
2.沉降:活性污泥沉降是指污泥颗粒变大、沉降速度加快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进水中含有过量的悬浮固体、有机物等。
3.结团:活性污泥结团是指污泥颗粒变大、凝聚成团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进水中含有过量的胶体物质、高分子物质等。
4.泡沫:活性污泥泡沫是指污泥表面出现大量泡沫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进水中含有过量的表面活性剂等。
三、活性污泥异常形态的应对措施1.膨胀:针对膨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进水水质控制,减少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曝气量,提高溶解氧的含量;投加适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更换部分污泥,保持活性污泥的活性和代谢能力。
2.沉降:针对沉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进水水质控制,减少悬浮固体和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曝气量,提高溶解氧的含量;投加适量的絮凝剂,促进污泥颗粒的凝聚和沉降;适当降低反应池的水位,提高沉降效果。
3.结团:针对结团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进水水质控制,减少胶体物质和高分子物质的含量;增加曝气量,提高溶解氧的含量;投加适量的絮凝剂和助凝剂,促进污泥颗粒的凝聚和沉降;适当降低反应池的水位,提高沉降效果。
4.泡沫:针对泡沫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进水水质控制,减少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增加曝气量,提高溶解氧的含量;投加适量的消泡剂,降低泡沫的产生量;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曝气设备、搅拌设备等正常运行。
污水处理站活性污泥异常状况诊断及分析污水处理站是处理废水的设施,其中对于污水处理的核心技术就是活性污泥法。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活性污泥可能会出现异常状况,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因此,对污水处理站活性污泥的异常状况进行诊断和分析,对于保证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其次,活性污泥浓度的变化会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浓度过高会使微生物过度压迫,导致微生物堆积,浓度过低则会使污泥中微生物数量不足,活性下降。
可以通过监测活性污泥的比容和VSS浓度来了解活性污泥的浓度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曝气量、混合速度和收集污泥的方式,以维持适宜的浓度。
另外,氧化还原电位异常可能会影响活性污泥的正常功能。
过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会抑制一些需要低氧或缺氧环境下生长的菌种,导致活性下降。
过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则可能引起硫酸盐还原菌增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因此,要对氧化还原电位进行定期监测,并采取适当的操作措施,调整供氧和曝气设备的使用。
此外,异味和气泡异常也是活性污泥异常的表现之一、异味通常是由于污水中含有硫化物、氨气等,或是发生硝化/反硝化过程异常引起的。
气泡异常可能是由于曝气设备故障、曝气孔堵塞或曝气量不足等引起的。
对于这些异常,要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异常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增加曝气量、清洗曝气设备等。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站活性污泥的异常状况诊断和分析是确保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的关键。
只有及时发现和解决异常问题,才能保证活性污泥的正常功能,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因此,运营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活性污泥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
活性污泥系统在运行中有哪些常见的异常现象?如何解决?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种种异常情况,造成处理效果降低,污泥流失,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异常现象和解决措施。
(1)混合液溶解氧不足现象:活性污泥呈灰黑色,污泥发生厌氧反应,污泥中出现硫细菌,出水水质恶化。
原因:①负荷量增高;②曝气不足;③工业废水的流入等。
对策:①控制负荷量;②增大曝气量;③切断或控制工业废水的流人。
(2)SV值异常①污泥沉淀30~60min后呈层状上浮(污泥上浮),多发生在夏季。
原因:硝化作用导致在二沉池中被还原成N2,引起污泥上浮。
对策: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HRT;减少曝气量。
②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微小絮体,出水透明度下降。
原因:污泥解体,曝气过度;负荷下降,活性污泥自身氧化过度。
对策:减少曝气;增大负荷量。
③泥水界面不明显。
原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流入,使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污泥形成的絮体性能较差。
对策:降低负荷;增大回流量以提高曝气池中的MLSS,降低F/M值。
(3)SVI值异常原废水水质的变化和运行管理不善都会使SVI异常。
(4)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异常增高,可达400以上。
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两种。
①因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
主要的丝状菌有球衣菌属、贝氏硫细菌、以及正常活性污泥中的某些丝状菌如芽孢杆菌属、某些霉菌等。
②因黏性物质大量积累而导致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当出现污泥膨胀时,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①杀灭丝状菌,如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等的药剂。
②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投加絮凝剂如硫酸铝等。
③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投加黏土、消石灰等。
④加大回流污泥量并在其回流前进行再生性曝气。
⑤使废水经常处于好氧状态,防止厌氧反应的发生,如预曝气。
⑥加强曝气,提高混合液的DO值。
⑦考虑调节水温;水温<15℃时易于发生高黏性膨胀;而丝状菌膨胀多发生在20℃以上。
遇到活性污泥系统异常有什么解决方法活性污泥系统异常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处理过程出现了问题,可能导致废水的处理效果下降或者系统运行出现故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活性污泥系统异常以及解决方法:1.污泥沉降异常:污泥沉降异常是指污泥在系统中沉降速度变慢或者完全不沉降。
这可能是由于过度拔节、过度膨胀、污泥浓度过高或者污泥细菌活性不足等原因引起的。
解决方法包括适当增加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氧气供应,减少污泥的负荷,加强污泥的曝气以增加氧气供应,或者添加剂来改善污泥细菌的活性。
2.污泥脱水异常:污泥脱水异常是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泥脱水效果下降或者存在脱水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污泥浓度过高、污泥成分变化、污泥颗粒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或调整污泥的絮凝剂投加量,调整污泥浓度、颗粒大小,或者使用机械加工方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3.污泥气味异常:污泥气味异常是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产生了刺鼻、难闻的气味。
这可能是由于污泥中存在硫化物、硝化物、氨或者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产生的。
解决方法包括添加氧化剂来降解有机物,添加酸或碱来调节污泥的pH值,消除硫化物和硝化物的产生,以及适当控制污泥的温度和湿度等,以减少气味的产生。
4.污泥损耗异常:污泥损耗异常是指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泥的浓度和数量出现快速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污泥中损失了一部分固体物质,或者系统中有异常的流量导致了污泥的损耗。
解决方法包括审查系统中的流量平衡和化学物质利用情况,修复任何产生污泥损耗的问题,并适当调整废水的进水流量和负荷,以保持污泥的稳定性。
5.活性污泥系统厌氧状态异常:活性污泥系统需要在厌氧和好氧条件下交替进行,以完成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如果系统中厌氧状态异常,可能导致废水处理效果下降,甚至出现系统堵塞现象。
解决方法包括检查系统中的氧气供应是否足够,适当调整污水的进水流量和负荷,以及优化污泥的曝气和搅拌等设备,以确保厌氧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活性污泥异常问题及解决办法
1、污泥不增长或减少的现象
污泥量长期不增加或增加后很快又减少了,主要原因有:
(1)污泥所需养料不足或严重不平;
(2)污泥絮凝性差随出水流失;
(3)过度曝气,污泥自身氧化。
解决办法:
(1)提高沉淀效果,防止污泥流失,如污泥直接在曝气池静止沉淀,或投加少量絮凝剂。
(2)投入足够的营养,或提高进水量,或外加营养(补充C、N或P),或高浓度易代谢废水;
(3)合理控制曝气量,应根据污泥量、曝气池溶解氧浓度来调整。
2、溶解氧过高或过低
(1)DO过高,可能是因为污泥中毒,或培训初期污泥浓度和污泥负荷低;
(2)DO过低,可能是排泥量少曝气池污泥浓度过高,或污泥负荷过高需氧量大。
解决办法:
遇到此类问题应调节进水水质、排泥量、曝气量等。
3、污泥解体
水质浑浊、絮体解散、处理效果降低即是污泥解体现象,运行中出
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1)污泥中毒,微生物代谢功能收到损害或消失,污泥失去净化活性和絮凝活性。
(2)多数情况下为污水事故性排放造成,应在生产中予以克服,或局部进行预处理;
(3)正常运行时,处理水量或浓度长期偏低,而曝气量仍为正常值,出现过度曝气,引起污泥多度自身氧化,菌胶团絮凝性能下降,污泥解体,进一步污泥可能会部分或完全失去活性。
解决办法:
应调整曝气量或运行部分曝气池。
出水中悬浮固体(ESS)的多少会极大地影响到处理的效果。
由于进水中 SS 大 部份已通过格栅、沉砂、初沉等预处理工艺而被去除,残留的少量 SS 在进入曝 气池后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构成为了污泥的组成部份,因此 ESS 实际上系由外漂 的污泥所组成, ESS 的多寡与活性污泥的沉降凝结性能以及二沉池的运行工况有 关。
对正常的处理系统,ESS 应小于 30mg /L 或者仅占活性污泥浓度的0.5%以下, 即曝气池中污泥质量浓度为 2~4g /L 时, ESS 应为 10—20mg /L 。
若超过这一 限度,即说明污泥性状不良, 其往往是因大块或者小颗粒污泥上浮及污泥膨胀所致。
引起大块污泥上浮有两种情况:上浮污泥色泽较淡, 有时带铁锈色。
造成原因是曝气池内硝化程度较高, 含 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 N03-—N 浓度较高,此时若沉 淀池因回流比过小或者回流不畅等原因使泥面升高, 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 沉淀池 底部污泥可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 产生的氮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 最终 污泥大块上浮。
多排泥以降低污泥浓度; 还可适当降低曝气池的 DO 水平。
上述措施可降低硝化 作用,以减少硝酸盐的来源。
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的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 并有强烈恶臭。
产生原因 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时间长后,即厌氧腐化,产生 H 2S ,C02 ,H 2 等气 体,最终使污泥向上浮。
解决办法为消除死角区的积泥, 例如时常用压缩空气在死角区充气, 增加污 泥回流等。
对容易积泥的区域,应在设计中设法予以改进。
引起漂泥的原因大致可分如下几种:a.进水水质,如pH 值、毒物等突变,使污泥无法适应或者中毒,造成解絮。
b.污泥因缺乏营养或者充氧过度造成老化。
c.进水氨氮过高、C/N 过低,使污泥胶体基质解体而解絮。
d.池温过高,往往超过40℃。
e.机械曝气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解决办法为弄清原因,分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