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历史高考单元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
- 格式:ppt
- 大小:886.00 KB
- 文档页数:22
单元知识归纳与教材扩展拾遗一、比较中国近代五种经济方式二、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四点启示(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
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对中国市场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条件。
(2)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
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正是抓住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及科技革命都为我们振兴民族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机遇。
(3)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
近代官僚资本的垄断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重大障碍。
当前建立公平、公正的经营投资环境,是推动我国民族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条件。
(4)提供充足的资金,以科技为先导。
近代中国民族经济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是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依赖性强。
可见,民族经济若要发展,不但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健全的金融体制,同时要注重技术的研发,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五、列表比较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六、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几个角度(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看,近代以来的160多年,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定位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通过纵向对比,总结变化的特点,了解变化的原因。
(2)从近代化的角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等共同构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推动。
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中国近代化的大背景之下,便于认识它发生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
(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序中国近代史概述一、含义和分期1.含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分期:184019191949年鸦片战争爆发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前期基本线索和社会主要矛盾1.基本线索:①反帝反封斗争,实现民族独立;②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近代化.*专题:①资本主义的侵华史;②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③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史;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⑤近代社会政治思想史.2社会的主要矛盾:①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②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何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沦落:“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②进步:“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③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半殖民地”是政治的,“半封建”是经济的。
两者都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内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四个阶段):♑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日甲午战争后,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各个阶段分期:♎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时期(1840-19世纪60年代);♎半殖半封社会形成时期(19世纪6、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半封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1919-192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世纪60年代)*重要事件:1.鸦片战争(1840-1842)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4.新思潮的萌发(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阶段特征殖民者用战争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对主要矛盾;晚清开明士大夫指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萌发;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朝政局也发生大变动.二、重点解读1.鸦片战争(1840-1842)P1-10直接目的: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3)性质:英国侵华战争.(4)中国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③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5)影响:①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A.政治上: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开始丧失.B.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附庸.②西方势力的侵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发展.A.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统治遭到削弱.B.经济上:中国闭关状态被打破,开始面向世界。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国近代史部分第⼀单元复习导航:⼗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命和⼯业⾰命后强⼤起来的西⽅列强开始侵略中国。
从此,中国⼀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与此同时,中国⼈民进⾏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争。
1. 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及虎门销烟图1839年6⽉,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在⼴东虎门将从英美商⼈处缴获的鸦⽚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胜利。
意义: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焰,表明了中国⼈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
为世界禁毒⽇(6⽉26⽇)的起源。
2. 识记鸦⽚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时间:1840年6⽉,英国舰队封锁珠江⼝进⾏武装挑衅,鸦⽚战争爆发。
1842年8⽉,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中国割让⾹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岸;④英商在华进出⼝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在鸦⽚战争形势图上记住⾹港、⼴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南京七个地点要素。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岸租地建屋并永久居住等特权。
3. 理解鸦⽚战争的影响从三个⽅⾯的变化来理解鸦⽚战争的影响:①鸦⽚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变化);②鸦⽚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盾变为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盾(社会最主要⽭盾变化);③从鸦⽚战争开始,中国⼈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中国⼈民⾰命资本主义争任务变化)。
鸦⽚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 识记第⼆次鸦⽚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烧圆明园及圆明园残迹图1860年,英法联军⽕烧圆明园。
从圆明园残迹图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国耻,要把祖国建设富强”等道理。
5. 识记俄国侵占我国北⽅150多万平⽅公⾥的领⼟第⼆次鸦⽚战争期间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侵占我国北⽅150多万平⽅千⽶(公⾥)的领⼟,是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最多的国家。
中国近代史部分必修一政治史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①英国侵华的根源: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打开中国市场。
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应危害:《南京条约》1842危害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赔款 2100万银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开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其他权利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 (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主权。
便于外国商品输出。
③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
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社会革命任务(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南京条约》附件即指《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主要内容为:a、“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英国取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b、英国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
英国获得了在通商口岸居住及租地权。
c、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人(即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馆)照办”,即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原因:主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因:列强修约遭到拒绝①《天津条约》《天津条约》1858危害割地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埠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同航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内河行驶主权),便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其他权利允许英国公使进驻北京列强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成为外国人到中国各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天津条约》内容记忆方法——“一开二赔三外”:“一开”——增开十处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试题试题一一.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主义的腐朽。
()标准答案:错2.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标准答案:错3.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史实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之后()标准答案:错4. 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化主要指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
()标准答案:错5.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标准答案:对6.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标准答案:对7.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主要指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标准答案:错8.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
()标准答案:错9. 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标准答案:对10.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标准答案:对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
(得分:0.0)11.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标准答案:DA. 官僚买办资本家B. 农民阶级C. 民族资本家D. 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12.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标准答案:DA. 龚自珍B. 林则徐C. 洪仁玕D. 魏源13.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标准答案:C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中法马尾海战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14.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复习资料第⼀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民的抗争1、中国是怎样⼀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A、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次鸦⽚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进⼀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1894-1895年,⽇本发动甲午中⽇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1900-1901年,⼋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丑条约》,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民的抗争典型:(他们都是民族英雄)A、1839年6⽉,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图),表明了中国⼈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
B、在甲午中⽇战争中,邓世昌⾎战黄海,壮烈殉国。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主要内容及其影响:①中国割让⾹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主权②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了中国⼈民的负担③开放⼴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岸。
——使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也更便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④英商进出⼝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4、鸦⽚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三个变化⼀个标志):①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战前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盾,战后则是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盾。
③中国⼈民的⾰命任务的变化: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要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④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和旧民主主义⾰命的开端。
5、第⼆次鸦⽚战争(1856-1860年)A、1860年,英法联军⽕烧圆明园。
B、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150多万平⽅公⾥的领⼟,是近代侵占中国领⼟最多的国家。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㈠鸦片战争(1840—1842)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⑵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结果: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影响(危害)⑹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⑺“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⑴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⑵侵略国: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⑵过程:①黄海大战: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旅顺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内容、影响(4)《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⑴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2)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第二次遭劫)。
(3)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内容、影响)(4)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5)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㈤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⑴从《南京条约》的签订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