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菌血培养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35.17 KB
- 文档页数:2
#述评#厌氧菌血培养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张军民周贵民20世纪70年代血培养厌氧菌分离率高达20%~30%[1],其中脆弱拟杆菌群占78%,在革兰阴性菌中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占第二位[2]。
厌氧菌主要来源为胃肠道和女性生殖道,占69%,死亡率达24%~31%[3]。
由于这一时期厌氧菌在临床的重要性,对厌氧菌的培养备受关注,如适合实验室常规开展厌氧菌分离培养的GasPak厌氧菌培养缸以及治疗药物甲硝唑就是这一时期研制并应用于临床。
血培养除需氧菌外也必做厌氧菌培养,形成了需氧、厌氧菌培养的常规血培养模式。
随着对厌氧菌菌血症的深入研究,临床对其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不断完善以及其他一些医院感染病原菌,如念珠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在血培养中的分离率有所增加,导致血液中厌氧菌分离率明显下降,仅占015%~9%,平均4%[3]。
常规血培养是否还采用需氧瓶加厌氧瓶模式成为争论的焦点,由此导致在很多医院,甚至一些三级甲等医院出现血培养只做需氧菌而放弃厌氧菌培养的现象。
形成临床得不到厌氧菌菌血症相关资料,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血液厌氧菌感染忽视的恶性循环。
关于厌氧菌菌血症的临床意义及治疗结果,Sa lonen等[4]对57例厌氧菌菌血症回顾性研究发现,28例经验治疗有效,该组死亡率为18%;另有18例起初用药不正确,但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了治疗药物,死亡率为17%;其余11例起初用药不正确,也没有修正治疗方案,死亡率高达55%。
可见临床经验治疗仅能覆盖一半的厌氧菌菌血症,而近年厌氧菌耐药性的出现使经验治疗面临挑战。
厌氧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显而易见,死亡率可由55%降至17%。
因此,忽视厌氧血培养将导致严重临床后果[4,5]。
近年来,尽管血培养厌氧菌各地报告结果不同,但由于厌氧菌的耐药性问题和血培养技术的不断改善,分离率已出现上升趋势,血培养厌氧菌问题再次受到关注。
韩国报道[3]一岁以下儿童1974)1983年脆弱拟杆菌菌血症为115%,1984)1993年上升至417%;儿童和成人厌氧菌菌血症同期则由217%上升至614%。
正确留取血培养一.目的:使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掌握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的方法,以保证标本检测的准确性,提高阳性率,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二.采血时机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和采取降温措施之前;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3.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9℃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三、采集方法1.手卫生:六部洗手法洗手或手消毒。
2.准备血培养瓶:根据检验申请单,选择合适的血培养瓶,一般是需养和厌养瓶各一瓶为一套。
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导管和外周,各自做好标记。
3.皮肤消毒: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用蘸有适量消毒液的安尔碘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三遍,同时旋转棉签,消毒范围为8×10cm,每遍擦拭后充分待干。
4.持真空采血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消毒血培养瓶瓶口,并充分待干,另一头刺入相应血培养瓶内,利用瓶内真空抽取血标本,如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需换针头注入血培养瓶(注最好先注入厌氧瓶再注入需养瓶,建议采血量在8—10ml。
真空采血针另一头须在接血培养瓶之前再拔掉针帽,以保证针头不被污染。
5.建议每套血培养同时接种至需氧瓶和厌氧瓶,有利于微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检出。
当厌氧菌感染不能除外的病人,如腹部手术合并感染的病人,必须同时做厌氧菌血培养。
如果不能满足推荐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婴幼儿血培养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进行培养,无需常规做厌氧瓶。
6.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后轻摇瓶子以防血液凝固。
四.标本运送1.已采集的标本应视为潜在性生物危险品,均应置于防漏、防渗、相对密封的容器中收集、存储与转运。
2.血培养采样结束后应由专人立即送至微生物实验室核收,一般不得超过2小时;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已采集好的血液培养瓶放在室温,切勿放入冰箱内冷藏或冷冻。
6.关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1).希望保留深静脉导管者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从导管采集,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并各自做好标记。
谈厌氧菌检验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目的:研究厌氧菌检验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回顾性阐述厌氧菌检验的注意事项。
结果:厌氧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致病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临床感染的很多实例证明开展厌氧菌检验极为必要。
结论: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厌氧菌的耐药谱不同,经验用药时要根据本地区和本实验室的药敏谱选药。
因此,为提高疗效,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治疗。
标签:厌氧菌;无氧;培养;检验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这类细菌缺乏完整的代谢酶体系,其能量代谢以无氧发酵的方式进行。
它能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包括阑尾炎、胆囊炎、中耳炎、口腔感染、心内膜炎、子宫内膜炎、脑脓肿、心肌坏死、骨髓炎、腹膜炎、脓胸、输卵管炎、脓毒性关节炎、肝脓肿、鼻窦炎、肠道手术或创伤后伤口感染、盆腔炎以及菌血症等。
厌氧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致病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临床感染的很多实例证明开展厌氧菌检验极为必要。
1 厌氧菌检验概况过去我国厌氧菌培养在实验室检验中开展的并不理想,临床医生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实验室没有将厌氧菌培养作为常规检验开展,加上厌氧菌培养方法学落后,且受培养基的配制和保存的限制,制约了厌氧菌培养在实验室中的正常开展,造成厌氧菌的漏检率很高。
据报道[1],我国从未开展过厌氧菌培养的实验室占77%之多,有90%的实验室没有鉴定厌氧菌的设备,几乎所有临床细菌室均不开展厌氧菌药敏试验。
近年来,国内从临床感染病例中分离出厌氧菌的报道日益增多,临床医生已认识到厌氧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性,并能识别厌氧菌的重要特征,能认真、正确地采样、送检,且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不断进步,厌氧菌检验已成为临床细菌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高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水平,开展厌氧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据资料显示,如仅做需氧菌培养,在23份漏检标本中检出9株厌氧菌,这说明在做细菌需氧菌培养的同时应做厌氧菌培养[2],否则将会造成大量病原菌漏检,它不仅关系到疾病诊断的正确性,且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治疗不彻底。
建议血培养使用双瓶(需氧/厌氧)培养
血流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其中绝大多数致病菌都是兼性厌氧菌,坚持需氧和厌氧双瓶培养,不仅可以获得双倍的培养血量,还可以增加兼性厌氧菌的检出率。
且一些细菌在厌氧环境更早报告阳性或只在厌氧瓶中生长。
建议临床科室常规血培养使用配对需氧/厌氧血培养瓶。
以下为血培养应重视的一些关键环节。
1.适应诊断的临床疾病
血流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不明原因感染;
假体植入后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关节炎;
细菌性肺炎。
2.最佳采血时间
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下次用药前采集);
尽可能在寒战和发热初起时;
一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宜立即采集,采用间隔式采血法。
3.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推荐常规血培养包括配对的需氧/厌氧血培养瓶;
CLSI要求每次采集2~3套标本,每套包括一个需氧培养瓶和一个厌氧培养瓶;成人血培养量8~10ml/瓶,婴幼儿2~8ml/瓶;
2小时内送检,常温保存,无须冷藏。
4.采集注意事项
皮肤消毒;
医务人员手消毒(预防血培养污染);
多次采血从不同部位采集静脉血;
除非无法做静脉穿刺取血,否则不应从留置导管内取血;
留置导管取血仅为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
从静脉植入管取血,不要弃用初段血,不用抗凝剂。
规范做好血液培养卫生部北京医院 张秀珍什么是CLSI的M47文件★血液培养的临床价值 ★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从血液中检出致病菌的关键因素 特殊血液培养(真菌,分支杆菌,导管相关,感染性 心内膜炎,岢养细菌) ★血液培养危急报告 ★质量评定指标 ★生物安全血液培养是最有价值的诊断 败血症的方法 快速报告血培养结果可降低死亡率CLSI谈血培养的重要性在病人血液中培养出活的细菌可以明确病原及 提供抗生素敏感试验,合理的选择抗生素. 血培养阳性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说明原发感染 部位抵抗力下降,不能清除病灶,病原的种类有 重要的意义.血培养是危机感染的预警 败血症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血液中的微生物在3分钟内到达每个器官 阳性的血培养报告应被视为潜在的医疗紧 急状态警报。
发展为败血症的比率高达40%~90%。
血培养阳性的患者应尽可能快地给予适当 的抗感染治疗。
菌血症的结局 Outcome of Bacteremia死亡-菌血症 17% 死亡-疾病 15% 死亡-菌血症 9% 死亡-疾病 7%痊愈 68%痊愈 84%接受不适当的抗感染治疗接受适当的抗感染治疗Adapted from Phillips et al., 1990巴黎公立医院集团(AP-HP) 2003-2008年血培养数量 平均 : 5.5万瓶/年.2000床 130瓶/日.千床 (按200个工作日计)1.台大医院:2009年全年71,915套 (2000张床位的三级综合性大型医院) 2.美国:30,000套(565张床的三级综 合性医院),约20%的病人至少进行过 一次血培养。
3.中国医院现在的血培养量:2010年全年 11,661瓶(1300张床的三级综合性大型医 院)(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Oct. 2006,)不同部位感染败血症发生率 Sites of Primary Infection in Severe Sepsis50Patients With Sepsis (%)4036%3020%2019% 13%107%5%0 肺部 早期血流感染 腹腔感染 尿道 皮肤 其他Fish DN. 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02;59(suppl 1):S13-S19.血培养诊断败血症微生物或其产物在血液中引起 疾病•败血症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血液中的微生物在3分钟内到达每个器官. •在死于败血症的患者中,尽管采用抗生素给与合适 的治疗,1/4的人死亡时,血中循环的微生物为 10/cc或更少71620480102030405060SIRS SEPSIS SEVERE SHOCK 死亡率%血培养#1#2。
何时做血培养?在病原菌检测中,血培养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在临床上,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那么,应什么时间做血培养?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血培养简单来说,血培养是将新鲜的血液标本接种在营养培养基上,设置特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促进细菌生长繁殖,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具体病原菌。
目前,针对菌血症、败血症、真菌血症、脓毒败血症的诊断,血培养结果是重要依据。
临床上大多数的菌血症,均能在48小时内检测出来;针对难培养的病原体,自动化血培养监测系统可在5-7天内检测出来。
2.血培养的应用价值和指征(1)价值。
血培养是诊断细菌血症、真菌血症的金标准,能为抗生素的选用提供依据。
在发热患者中,约5%-15%血培养结果呈阳性。
在菌血症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是:泌尿生殖道25%,呼吸道20%,脓肿10%,外科伤口5%,胆道感染5%,其他已知部位为10%,未知部位为25%。
(2)指征。
危重患者入院后,在抗生素治疗之前,应及时进行血培养,具体指征包括:①高烧≥38℃,或低烧≤36℃;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9/L,特别是带状白细胞增多;④粒细胞减少,多核白细胞少于1×109/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或粘膜出血;⑦昏迷;⑧多器官功能衰竭;⑨血压明显降低;⑩呼吸频率加快。
3.血培养时的最佳采血时间患者进行血培养时,最佳采血时间是:①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min;或在寒战、发烧后60min。
②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如果已经使用抗菌药物,就要在下一次用药前采血。
③不要同时或在短时间内,完成几套血培养采集,除非是持续性的菌血症,例如感染性心内膜炎。
4.血培养的操作程序和要求(1)采集流程。
血培养操作的流程是:①按照标准洗手法洗手,保持手部卫生;②对培养瓶的瓶塞消毒,等待表面干燥;③选择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处理,等待皮肤干燥;④戴无菌手套,必要时对穿刺部位触诊;⑤采血,使用无菌注射器、真空采血器等,刺入静脉抽血,直至达到刻度线;⑥止血,拔除针头,颠倒培养瓶,避免血液凝固;⑦标记信息,包括抽血部位、日期、准确时间等;⑧在对侧采血,操作方法相同,获取第2套血培养标本;⑨标本送检。
血液培养常见问题血培养是一种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
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目前是临床上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也是获得血流感染病原菌,并进行下一步鉴定药敏试验的主要途径。
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但据文献报道目前国内的血培养阳性率仅为17.8%和18.4%。
为了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客观的反映出败血症患者血内存在病原菌的实际状况,临床医生精确选用血培养,检验科室精心分离鉴定。
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在什么时间采血最好?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 0.5~1h 内采血;也可于寒战或发烧后 1h 进行;在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采血;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无需同时或短时间内完成几套血培养采集,除非怀疑存在持续性菌血症时(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为什么每套标本中应包含厌氧培养?厌氧培养能提高厌氧菌感染患者的诊断率;提高临床兼性厌氧菌的检出率;注:(1)厌氧瓶除了检出厌氧菌,另外对葡萄球菌、肠杆菌菌科细菌以及苛氧菌的检测有优势。
(2)资料显示 16% 的链球菌和 17% 的肠杆菌科细菌血培养时仅厌氧瓶报告阳性。
(3)有研究者对 7072 份同时做需氧瓶和厌氧瓶的血培养结果分析显示,640 份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 9%,其中需氧和厌氧瓶同时阳性为 55%,仅需氧瓶阳性为 26%,仅厌氧瓶阳性为 19%。
研究显示需氧瓶有 9% 比厌氧瓶早 1 天报告阳性结果,而厌氧瓶有 5% 比需氧瓶早 1 天报告阳性结果。
采血量和血培养的数量采血量:对从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病人血培养中获得的微生物,每个培养瓶抽取的血量是唯一重要的变量。
对婴幼儿和儿童,一般采血1~5ml用于血培养。
成人血培养的标本量为10ml,血液和肉汤比一般推荐为1:5~10。
革兰阳性厌氧杆菌检测发表时间:2011-02-23T09:30:22.0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吴彩虹[导读] 除了与口腔致龋有关外,放线菌还能引起面颈部放线菌病。
吴彩虹 (黑龙江省呼玛县人民医院 165100)【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470-02【摘要】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大致包括9个菌属(包括新增3个菌属),本文仅介绍5个菌属。
A.放线菌属放线菌属(Actinomyces)细菌是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丝状杆菌,据1986年第9版《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卷所记载,包括12个菌种。
【关键词】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检测(一)生态放线菌是人口腔、肠道、女性生殖道正常菌群。
不少菌种也是动物口腔或肠道正常菌群,如牛型放线菌(A.bovis)、粘性放线菌(A.viscosus)、住齿放线菌(A.denticolens),以及豪威放线菌(A.howellii)、受损大麦放线菌(A.hordeovulneris)和猪放线菌(A.suis),而个别菌种如腐生放线菌(A.humiferus)是肥沃土壤中常住菌之一。
(二)生物学性状1.形态放线菌属细菌形态多样,有直,有弯,不分枝或分枝,多半为革兰阳性丝状杆菌,菌丝可断裂成细长杆菌,形态似假白喉杆菌。
菌体呈棒状,染色不均,排列成X、Y、V、栅状或短链。
无荚膜,无鞭毛,有些菌种所产生菌丝可缠绕成团,形成小菌落,可在病人的脓汁中出现,呈黄色,又称为硫黄颗粒,是放线菌感染的重要特征之一。
2.培养除了衣氏放线菌、溶牙放线菌、梅氏放线菌为微需氧菌外,其余多为兼性厌氧菌,故在含5%~10%CO2时生长最好,但生长仍很缓慢,需5~7 d才出现菌落。
直径0.5~3mm的典型菌落为粗糙型、灰白色,有些菌如溶牙放线菌形成红色菌落,粘性放线菌形成粘性菌落,不易挑起和乳化。
但约有1/3菌落呈光滑型,直径1mm,圆,发亮,微凸,边缘整齐,生长快,2~3 d就出现菌落,也易于挑起和乳化。
厌氧培养和需氧培养在血培养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厌氧培养和需氧培养在血培养中的应用,分离菌阳性率的差异。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200份标本采用自动培养监测系统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并分离菌株。
结果:共检出27株细菌,阳性率为13.5%,其中需氧培养检测出的细菌20株,阳性检出率为10%,厌氧培养检测出25例,阳性检出率12.5%。
细菌检出时间为2~50h,其中2~24h检出细菌22株,24~48h检出细菌6株,48h以后检出细菌2株。
结论: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用于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病等病原体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对血液标本应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以提高临床细菌的阳性检出率。
【关键词】厌氧培养;需氧培养;血培养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325-02血液和骨髓是最重要的实验室标本,血液培养可检查血液中有无病原菌,即检测菌血症或败血症是否存在。
血液培养是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血液培养可以帮助确定导致菌血症、败血症、先天性或置换性瓣膜感染、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血液相关性感染的病原体[1]。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200份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并分离菌株。
1.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血培养200份标本。
1.2 标本采取严格无菌操作,静脉穿刺部位皮肤用2%碘酊消毒两次,再用酒精依次彻底消毒,待皮肤干燥后穿刺。
采血量10ml(美国用10~20ml)或培养基的1/10,儿童取血1~5ml;标本过少阳性率降低。
应同时做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
在火焰封闭下分别注入自动培养专用需氧和厌氧培养瓶内,或手工培养营养肉汤和厌氧培养瓶内,厌氧培养切勿混入空气。
混匀,立即送检。
在间隔短时间(例如30分钟)后,更换采血部位同上法再重复一次采血,即取双份血样分别送作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