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格式:docx
- 大小:14.64 KB
- 文档页数:1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内容导引】关于马克思主义,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一般都停留在知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认识普遍不足。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研中能够明显感知到这一点。
这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的误解和曲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和价值判断。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导致当前的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其中最直接的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呈现方式存在一定的欠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都是以现成在手的状态直接以真理的形式灌输给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一个生发过程,脱离具体的时代历史背景,而且其科学性得不到合理的体现,使得广大学生对其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没有在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革命者以及前人和后人做一个比较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使得学生在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有深切的体会。
二是中学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把它定位为知识而不是方法论、世界观、立场、方法等。
另外,社会上普遍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误解和偏见,同时,一直以来,西方学界以及部分修正主义者都攻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
因而必须把这个问题陈述清楚,理清是否曲直。
加之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斗争较为激烈,从中央到各个高校到广大教师,都认识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而本专题内容的教学将是本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的特征。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在,革命性实质。
要求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具体体现。
具体而言,要是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得到体现的,它的科学性来自实践,是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详细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列宁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3)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4)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
1)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3)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探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完善,归其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充满了科学性与革命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我们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才能真正的运用这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以致用,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指导社会实践。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最高形态,它既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又是历史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内容。
所以,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按照客观世界本身的逻辑来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所以唯物主义本质上应当是辩证的,辩证法本质上应当是唯物主义的。
在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曾经有过朴素的结合,所谓朴素的结合,就是说它缺乏严密的和充分的科学根据,只是诉诸于直观。
所以,后来随着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替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代替了朴素辩证法,这在认识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然而,这个进步却是以破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为代价的。
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的分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是形而上学限制了唯物主义,例如费尔巴哈哲学就是这样;二是唯心主义影响了辩证法,例如黑格尔哲学就是这样;它们都不能科学地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从总体上说,旧哲学是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为特征的。
所以,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改变这种违背自然、历史本来面目的分离状态。
正是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高度地统一起来了。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这一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如何总体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答:(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进一步概括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当今世界,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上述经典论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2、(2)分析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以及如何理解生态文明。
答:(2)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马克思主义总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
这种统一表现在:首先,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表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就像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一样,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论又能够得到检验。
自然科学的公式理论指导自然科学的实践,社会科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一些自然科学的理论是由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检验的,而社会理论则要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生产实践来检验。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空洞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实践冲动,它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客观表现形式。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保证了它实事求是地立足于历史和现实,其革命性决定了它的创新型和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在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据显著的一席之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保证了它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和不懈的创新能力。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不同时期的著作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观点甚至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样,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圣经。
“如果再考虑到人们的任何理论认识不可避免地随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话,那么可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活动中,呈现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1,“显而易见,这里的马克思主义是毫不掩饰的战斗性的、毫不妥协的”2。
科学性在确证历史和现在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可能,革命性在科学性的保证下不断实现着理论创新。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也具体地证明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同时,它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部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而奋斗为最高使命的”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摸索并确证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依据规律不断地摸索、批判、改造、发展、创新,而全部社会历史都是人创造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本质体现。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基础缘故、大体观念和大体方式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此刻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揭露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进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真理。
马克思足以从产生到进展,表现出了壮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这种壮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的本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路来,从而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旗帜。
关键词:科学;革命;统一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硕和进展。
这种科学性,不仅体此刻作为科学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有,并沿着归纳科学进展功效的途径成立起来的,因此它是以靠得住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以后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而且也体此刻它创建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数优秀文化遗产,专门是吸取了凝结着到19世界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绩的思想精华;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期的前进和实践的进展所提出的新情形、新问题。
因此它能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具有完全革命性的理论,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全然利益的理论表现。
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全然利益与社会进展规律、与人类完全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完全的革命的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最全然的世界观和方式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份。
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把世界观和方式论统一路来,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了辩证法、熟悉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正是在那个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式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最全然的理论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杨丽娟
【期刊名称】《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0(022)008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的理论批判精神和实践性,根源于它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客观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都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这两个属性中,革命性是首要的、主要的或者说最根本的.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杨丽娟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10008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哲学不具科学性可能吗?——马克思哲学之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刍议 [J], 朱宝信
2.从实践转向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J], 杨炯
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须坚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单元化教学初探 [J], 池振光
4.论《共产党宣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兼论《共产党宣言》是指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旗帜 [J], 刘锐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必须坚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J], 杨荣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案: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摘要:欧洲和北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实力突飞猛进,逐步开始了全球化的殖民扩张。
经过殖民扩张之后,大量财富流入欧洲,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然而他们对于无产阶级和殖民地人民的压迫也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先后爆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与中国的革命运动,并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本文主要就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进行大致的叙述,并尝试论述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如何实现了中国化,如何在中国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统一中国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国家实力迅速增长,开始了对外的殖民扩张。
而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威胁之下,被迫打开国门,被迫接受这一段屈辱的近代历史的时候。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而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的一代仁人志士学习并且实践着各种方式,这个时期因为外国的各种思潮的传入与中国本土的思想杂糅在一起,形成了壮阔可观的中国近代史社会思潮。
而马克思主义无疑被历史证明是救国救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理。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群策群力,使之中国化,成为武装人民思想的利器,取得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在中国完成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伟大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数千年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形态,建立了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但是列强环伺中国的局面并未改变,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也没有改变。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虽然与时俱进,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
但是时不我与,且并不彻底,所以现状并未有所好转。
十月革命的胜利传来,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称为仁人志士的指导思想。
自从马克思提出社会演变形态以及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来,无数的人们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止,但是无论是三大工人运动,还是德国的努力,还有巴黎公社的事业,莫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简答题参考: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简述意识的产生及其实质。
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简述唯物辩证法否定观的内容。
为什么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及途径是什么?
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哪些?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指的是什么?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论述题参考:
1、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么样的思考和认识?
3、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4、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及其对我国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
5、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6、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68.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是因为: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分)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分)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分)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分)题型:简答题难度系数:469.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答案:第一,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成果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又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分)第二,从其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分)第三,从其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分)题型:简答题难度系数:570.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答案: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以及采取行动的指南,我们不应当把它看成包容一切学科的知识总库,它也不提供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
(3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它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
(2分)题型:简答题难度系数:671.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一判断是错误的。
(1分)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客观真理。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因而生产方式的客观物质性与自然物的客观物质性完全一样。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革命的统一?(2022年第10版)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③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建立和实现的。
科学与革命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是因为无产阶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才有强烈的科学欲望,特别是科学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2021年修订版p13)① 这种品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保持青春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完全革命性的。
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诞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从《提纲》的总体内容来看,马克思突出强调的是实践的观点,这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标志。
然而,由于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并没有明确界定“实践”概念,理论界对马克思实践观就形成了不同的解读模式。
笔者拟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文本出发,从方法论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点及其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方法论意义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作为一种哲学学说的方法论,从实践的角度理解,它关注的是主体与客体实践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目的是能够为主体提供出一种正确处理关于实践的方法的观点和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的实践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把握存在的新境界。
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有一个逐渐孕育成熟的过程。
在同青年黑格尔派决裂的过程中,马克思的哲学信仰发生了转变。
随后,在接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同时,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了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在这些著作中以人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否定思辨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从而与思辨哲学决裂,转变为费尔巴哈的人本哲学思维。
在1845年春,马克思在《提纲》这个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对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论、旧哲学做了一次彻底的清算,确立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从以下几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 马克思主义又具有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是历
史上最革命的阶级,它没有自己的私利,因而敢于坚持科学发展真理,无产阶级革命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与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地丰
富,人民的精神境界极大地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