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导管(鼻塞)吸氧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氧气吸入的五种方法
氧气吸入是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方法:
1.鼻导管法
单侧鼻导管法:将鼻导管自一侧鼻孔插管至鼻咽部,长度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
此法节省氧气,但因刺激鼻腔黏膜,长时间应用会感觉不适。
双侧鼻导管法:将鼻导管插入双鼻孔内,深约1cm。
适用于长期吸氧的病人。
2.鼻塞法
将鼻塞塞入鼻孔。
避免鼻导管对黏膜的刺激,适用于长期吸氧的病人。
3.面罩法
调节氧流量为6~8L/min,面罩紧贴病人口鼻部。
适用于张口呼吸及病情较重的病人。
4.漏斗法
将漏斗置于距离病人口鼻1~3cm处。
使用简单,无刺激,但耗氧量大,适用于婴幼儿或气管切开者。
5.氧气枕法
病人头枕氧气枕,借重力使氧气流出。
适用于家庭氧疗、抢救危重病人或转移病人途中。
新的氧气枕首次使用应先冲洗,以免吸入氧气枕内的粉尘。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的操作流程一、前言单侧鼻导管吸氧法是一种常见的吸氧方法,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吸氧的患者。
本文将介绍单侧鼻导管吸氧法的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 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单侧鼻导管吸氧法,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2. 准备好所需设备:单侧鼻导管、吸氧机、水杯、湿化瓶等。
3. 洗手并佩戴手套。
三、操作步骤1. 让患者坐直或半卧位,头部略微向后仰。
2. 将单侧鼻导管插入患者的鼻孔中,注意不要插得太深,避免损伤黏膜。
插入时可以先用润滑剂润滑一下,使插入更加顺畅。
3. 将另一端连接到吸氧机上,并打开吸氧机。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情况设置合适的流量和浓度。
通常情况下,流量为1-2L/min,浓度为24%-28%。
4. 确认单侧鼻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果患者有不适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调整导管的位置或停止吸氧。
5. 将水杯和湿化瓶连接到单侧鼻导管上,以保持呼吸道湿润。
水杯中加入温水,湿化瓶中加入生理盐水即可。
6. 检查患者的吸氧情况,并记录吸氧时间、流量、浓度等相关信息。
7.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同时还需定期更换单侧鼻导管和湿化瓶内的水或生理盐水。
四、注意事项1. 使用单侧鼻导管吸氧法需要医生指导和监护。
2.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舒适的姿势,并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声喊叫。
3. 水杯和湿化瓶内的水或生理盐水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呼吸道湿润。
4. 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单侧鼻导管吸氧法,并及时就医。
5.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导管脱落或损坏,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五、总结单侧鼻导管吸氧法是一种有效的吸氧方法,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和不适症状,并定期更换设备内的水或生理盐水。
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吸氧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吸氧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临床上,吸氧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病情和需求,可能需要不同的吸氧方式。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吸氧方式以及如何选择和运用它们。
一、鼻导管吸氧法鼻导管吸氧法是最常见的一种吸氧方式。
它通过鼻腔将氧气输送给患者,既方便又舒适。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只需将鼻导管插入鼻孔即可,不需要用到特殊的设备。
这种吸氧方式适用于氧气需求较低或临时需要吸氧的患者。
二、面罩吸氧法面罩吸氧法适用于氧气需求较高的患者,或者需要长时间吸氧的情况。
相比于鼻导管,面罩可以给予更高浓度的氧气,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同时,面罩还可以覆盖口腔和鼻腔,降低气流阻力,提高氧气吸入效率。
但是,使用面罩时需要保持面罩与患者面部的密封性,以避免氧气泄漏。
三、氧气头罩吸氧法氧气头罩吸氧法适用于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如要求吸入高浓度氧气的重症患者。
氧气头罩可以覆盖整个头部,让患者全面吸入高浓度的氧气。
这种吸氧方式需要特殊的设备支持,如氧气发生器和氧气头罩。
在选择和运用吸氧方式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来决定。
通常,在医生的建议下,根据患者的氧气饱和度、呼吸功率、病情稳定性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吸氧方式。
此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和接受能力来调整吸氧浓度和吸氧时间。
为了正常运用吸氧方式,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使用合适的吸氧设备和器材,以确保氧气的纯度和流量符合患者的需求;其次,需定期检查和更换吸氧设备,以保证其正常使用效果;最后,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氧气饱和度和呼吸方式,以及观察患者的吸氧效果和副作用。
总之,吸氧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医生和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并且在正常使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监测。
通过正确的选择和运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鼻导管吸氧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鼻导管吸氧是一种辅助呼吸的方法,适用于需要额外氧气的患者。
以下是鼻导管吸氧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 准备好氧气瓶和氧气流量计。
- 清洁并消毒鼻导管。
- 进行手部卫生,戴上手套。
2. 安装鼻导管:
- 将鼻导管的两端插入患者的鼻腔,一个端口插入左鼻孔,另一个端口插入右鼻孔。
- 确保鼻导管与患者的鼻腔贴合适合,不要造成不适。
3. 调整氧气流量:
- 通过流量计控制氧气的流量。
- 根据医生的嘱咐或患者的需要,将氧气流量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4. 观察患者情况:
-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
-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鼻塞、干燥或不适等。
5. 注意事项:
- 鼻导管应定期更换,以保证清洁和无菌。
- 确保氧气瓶充足,并定期检查氧气瓶的使用情况。
- 避免鼻导管过紧过松,以免引起不适或脱落。
- 患者应经常饮水以保持水分和湿润,避免鼻腔干燥。
- 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护人员。
请注意,以上流程和注意事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吸氧法1.单侧鼻导管法:连接鼻导管于玻璃接头上,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气流量;将鼻导管插入冷开水药杯中,试验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断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测量导管插入长度(约为鼻尖到外耳道口长度的2/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梁和面颊部,连接鼻导管与玻璃接头,观察吸氧情况。
2.双侧鼻导管法:用特制双侧鼻导管插人双鼻孔吸氧的方法。
使用时将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好氧流量,擦净鼻腔,将导管插入双侧鼻孔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
3.鼻塞法:将鼻塞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擦净鼻腔,将鼻塞塞于1只鼻孔,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勿深入鼻腔。
4.漏斗法:将漏斗与橡胶管连接,调节氧流量,置漏斗于病人口鼻上方约1~3cm处,固定。
5.面罩法:置氧气面罩于病人口鼻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管连接于面罩的氧气进孔上,调节氧流量至6~8L/min.6.氧气帐法:用特制的氧气帐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为病床的一半,下面塞于床褥下,将帐幕封严。
使用时病人头胸部在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导管人帐,氧气流量10~20L/min,帐浓度可达60%~70%,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min,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原来浓度。
7.氧气枕法: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夹以调节流量,使用时将枕灌满氧气,橡胶管接上湿化瓶导管;调节氧流量。
(一)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
2、心脏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致呼吸困难者。
3、中毒,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者。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等。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或颅脑疾患病员、产程不定期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准备①氧气筒及氧气表,扳手、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鼻导管,橡胶管,清水一碗。
②检查鼻导管及氧气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漏气,环境是否安全。
③口述吸氧适应症。
吸氧法1.单侧鼻导管法:连接鼻导管于玻璃接头上,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气流量;将鼻导管插入冷开水药杯中,试验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断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测量导管插入长度(约为鼻尖到外耳道口长度的2/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梁和面颊部,连接鼻导管与玻璃接头,观察吸氧情况。
2.双侧鼻导管法:用特制双侧鼻导管插人双鼻孔内吸氧的方法。
使用时将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好氧流量,擦净鼻腔,将导管插入双侧鼻孔内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
3.鼻塞法:将鼻塞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擦净鼻腔,将鼻塞塞于1只鼻孔内,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勿深入鼻腔。
4.漏斗法:将漏斗与橡胶管连接,调节氧流量,置漏斗于病人口鼻上方约1~3cm处,固定。
5.面罩法:置氧气面罩于病人口鼻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管连接于面罩的氧气进孔上,调节氧流量至6~8L/min.6.氧气帐法:用特制的氧气帐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为病床的一半,下面塞于床褥下,将帐幕封严。
使用时病人头胸部在帐内,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导管人帐内,氧气流量10~20L/min,帐内浓度可达60%~70%,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min,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内原来浓度。
7.氧气枕法: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夹以调节流量,使用时将枕内灌满氧气,橡胶管接上湿化瓶导管;调节氧流量。
(一)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
2、心脏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致呼吸困难者。
3、中毒,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者。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等。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或颅脑疾患病员、产程不定期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准备①氧气筒及氧气表,扳手、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鼻导管,橡胶管,清水一碗。
②检查鼻导管及氧气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漏气,环境是否安全。
③口述吸氧适应症。
鼻导管吸氧法操作规程用物管道氧气装置或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必要时备扳手一把。
治疗盘内备小药杯(内盛冷开水)、纱布、鼻导管、镊子、弯盘、玻璃接头、棉签、胶布、别针、橡皮筋。
用氧记录单、笔。
松节油、乙醇。
操作方法安装氧气表:将氧气筒置于氧气架上,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氧气从气门流出,将气门处灰尘吹净,随即迅速关好,然后将表向后倾斜,接于气门上,先用手初步旋好,再用扳手旋紧。
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上。
检查有无漏气。
将橡皮管一端接湿化瓶,一端接氧气表。
接上鼻导管,关紧流量开关,打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有无漏气及鼻导管是否通畅和全套装置是否完好适用。
最后关上流量开关,取下鼻导管放于弯盘内。
将氧气及备齐的用物携至床旁,放于便于操作位置,核对,向病人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及异常,用棉签蘸冷开水清洗鼻腔。
操作者右手持镊子夹住鼻导管前端,左手用纱布夹托鼻导管,测量鼻尖至耳垂的2/3长度(8-10cm),用胶布定位作标记,将鼻导管前端用清水湿润后,自鼻孔向上后方向轻轻插入至病人鼻咽部。
如无呛咳现象,即用胶布固定于上唇或鼻翼两侧及面颊部。
视病情轻重调节流量:轻度缺氧者一般每分钟1-2升,中度缺氧者每分钟2-4升,严重缺氧者每分钟4-6升,婴幼儿每分钟1-2升。
连接鼻导管,用别针将输氧管固定于枕上。
记录给氧开始时间及流量。
操作者签名。
整理病人床单位。
清理用物。
观察病情及吸氧效果。
停用氧气时,带小治疗盘,内置纱布、弯盘,必要时备棉签、松节油。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切实做好四芳:防震、防火、防高热及防油。
氧气筒内氧气是以150个大气压灌入的,筒内压力很高,在搬运及放置氧气筒时要稳当,避免撞击、顷倒,防止爆炸。
氧气筒应放于阴凉处。
在氧气筒周围严禁烟火及放置易燃品,至少距离火炉5米,暖气1米,以防引起氧气助燃,导致爆炸。
氧气压力表、减压阀绝对禁油,也不能在氧气筒的螺旋或扳手上抹油。
否则,高压氧通过时会引起燃烧爆炸。
鼻导管吸氧法操作规程1.准备工作在开始操作之前,要先检查氧气瓶的气压是否足够,氧气流量调节阀是否开启。
同时,还要准备好鼻导管,确保其干净、无损伤,并准备好必要的护理用品,如清洁纸巾、医用棉签等。
2.考虑患者的状况在进行鼻导管吸氧法之前,要考虑患者的状况是否适合使用该方法。
如患者是否有鼻腔病变、鼻出血等,若有,需要选择其他适宜的氧疗方法。
3.选择鼻导管尺寸根据患者鼻孔大小选择合适的鼻导管尺寸。
一般情况下,成人使用号码为5-7的鼻导管,儿童使用号码为3-5的鼻导管。
4.垂直鼻腔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将头部稍微仰起,使鼻腔与喉腔连接处处于垂直状态。
5.清洁鼻腔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喷雾剂清洁鼻腔,去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结痂。
可用医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鼻腔前庭。
6.安置鼻导管将鼻导管的两个末端插入患者的鼻孔中,其中一端稍微贴近鼻前庭,另一端则连接至氧气输出接口。
7.确保通气顺畅插入鼻导管后,要检查氧气流量是否正常,并观察患者鼻孔是否有气体泄漏,确保通气顺畅。
8.调节氧气流量根据医嘱,调节氧气流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氧气流量为2-4升/分钟,儿童的氧气流量为0.5-2升/分钟。
在调节氧气流量时,要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流量。
9.监测患者情况给予氧气治疗后,要定期监测患者的情况,包括观察呼吸是否平稳、氧饱和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值等。
10.维持鼻导管的清洁每天至少清洗一次鼻导管,并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
在清洗时,要将鼻导管两端拔出患者鼻孔,并用清洁纸巾擦拭表面。
11.注意事项在进行鼻导管吸氧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检查氧气瓶的压力是否充足,以免氧气供应不足;-避免氧气流量过高,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鼻导管使用期限一般为3-7天,根据情况及时更换;-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以上是鼻导管吸氧法的操作规程,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进行必要的配合和监测。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反应和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
鼻导管吸氧浓度的计算方法
鼻导管吸氧是一种常见的吸氧方式,通过将吸氧管插入鼻孔,使氧气直接进入呼吸道,从而提高氧气分压,改善缺氧症状。
鼻导管吸氧的浓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其中,21 表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21%),4 表示每分钟吸氧流量增加 1L 时,吸氧浓度增加 4%。
例如,如果吸氧流量为 2L/min,则吸氧浓度为:
21+4×2=29%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计算方法,实际吸氧浓度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呼吸状态、吸氧管的位置和通畅程度等。
因此,在使用鼻导管吸氧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血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调整吸氧流量和浓度。
此外,鼻导管吸氧只是一种临时的治疗措施,不能替代病因治疗。
在使用鼻导管吸氧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你对鼻导管吸氧浓度的计算方法还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护理人员,以获得更准确和详细的指导。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鼻塞、鼻导管吸氧法)【适应证】1.通气不足,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弥散功能障碍,如肺广泛纤维化、肺水肿等。
4.右向左分流,如先天性心脏病、大面积肺不张。
5.其他原因引起的缺氧,如心力衰竭、末梢循环衰竭、心肌梗死、一氧化碳中毒等。
【准备工作】1.器具准备:储氧筒、氧气流量表、湿化瓶、扳手、导氧管、鼻塞或鼻导管、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
2.环境准备:将火种及易燃品或引火物如油类等清离输氧现场。
氧气筒挂上“不准吸烟”的标记。
3.将病人置于舒适位置,向病人及陪护人员说明氧气助燃的危险性和注意防火的措施。
4.了解病情,掌握缺氧的类型、程度和氧疗的目的,并决定给氧浓度及速度。
【操作方法】1.装氧气流量表:(1)先打开氧气筒上总开关,放出小量氧气,冲掉气门上的灰尘后关上总开关。
(2)将湿化瓶装上适量的湿化液(消毒蒸馏水或25%~75%乙醇)。
(3)装好氧气流量表并旋紧,连接湿化瓶及导氧管、鼻导管或鼻塞。
(4)关好氧流量表上的开关,然后打开储氧筒总开关,观察氧气压力。
调节流量表上的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有无漏气,再关流量表上开关,待用。
2输氧:(1)用湿棉签擦净病人鼻孔。
打开流量表开关,将鼻塞或鼻导管放人水中,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按病情调节好氧流量,将鼻塞或鼻导管沾水打湿后,自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插入深度约为鼻尖到耳垂长度的2/3。
(2)用胶布固定鼻导管。
记录用氧时间、流量并签名。
3.停氧:停氧时,先拔出给氧导管或鼻塞,按顺序先关流量表开关,再关储氧瓶开关,然后打开流量表开关,放出余氧,再关此开关。
记录停氧时间并签名。
鼻导管吸氧的操作流程
在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前,需要进行一些操作,以确保患者顺利进行吸氧治疗期间拥
有舒适愉快的体验,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在操作前应当确认患者的基本情况,比如身体情况是否良好,准备使用的品质等,以确保患者安全性。
其次,洗涤和消毒该仪器,以确保设备卫生和不会传播疾病。
第三,如果患者有使用呼吸机,可以连接氧流量计箙到氧机中,调整呼吸机和控制设
备的氧流量。
第四,调整患者所使用的成套吸氧管道,将管路连接到设备上,校验电气,检测鼻导
管的佩戴是否满足患者的需求,调节空气滤清器的过滤效率,以保证带入气体的含量满足
患者的需要。
第五,调整气流量,将气流量校准设置在每分钟3-10L,数据记录在记录表上。
第六,调整鼻导管的佩戴效果,检查氧气的在管道中的流动状况,确保可以维持舒适
的佩戴效果。
第七,调整氧流量,从低到高调整,以观察和衡量氧流量。
最后,检查系统并检查全部链路,保证安全性并检查患者的吸氧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在使用鼻导管吸氧进行治疗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检查规范,以确保安全性。
最后,根
据患者的吸氧状况,调整机构设施,以确保治疗效果。
改良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通过吸氧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预防病人发生缺氧,减少呼吸功,减少心肌功。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盛棉签、胶布、蒸馏水、吸氧管、氧气流量表、湿化瓶、备用玻璃接头、医嘱单(或治疗本)、吸氧记录单、四防卡(防火、防震、防热、防油)。
氧气车、氧气筒、氧气表、扳手(中心管道供氧除外)。
【仪表】服装整洁、仪表端庄
【操作前准备】
1.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缺氧程度、鼻腔内情况等。
2.评估环境:注意安全,严防明火。
3.洗手,按需要备齐物品,顺序放置,检查湿化瓶与导管的连接是否紧密【安全与舒适】
1.检查用氧安全(漏气、明火、有污染)
2.病人体位舒适、环境清洁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操作方法与步骤】
1.携用物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解释吸氧目的及注意事项。
2.清洁患儿鼻腔。
3.安装流量表,向外轻轻下拉接头,证实已接紧,在湿化瓶内到蒸馏水至1/2或2/3处,安装好湿化瓶。
4.连接吸氧管,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根据医嘱或病情调节氧流量。
5.将鼻导管上预留的小孔对准病人鼻孔(使用鼻塞者将鼻塞插入病人鼻孔),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翼两侧。
再次核对。
将呼叫器置于病人伸手可及处。
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病人用氧期间加强巡视。
6.停用氧气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擦净面部(用病人毛巾)
7.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停氧时间。
【评价】
1.操作方法正确,熟练。
2.病人无不适感。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氧气筒应放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
至少距明火5m,距暖气lm,以防引起燃烧。
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
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一旦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3.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每4小时检查一次氧气装置有无漏气,固定是否牢固,以及是否通畅等。
鼻腔分泌物多者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吸氧效果。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
5.湿化瓶内的蒸馏水每日更换1次,以免液体不够量,呼吸道的粘膜被干气体所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