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照料成本研究_多状态生命表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44.14 KB
- 文档页数:8
智库论坛智库时代 ·275·检视与反思:我国老年照料需求评估研究述评史 臣(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摘要:近年来,国内学界针对老年照料需求评估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出稳步提升,评估工具的选择趋于科学化,同时针对需求类型的差异丰富了评估对象的选择范围。
但对于当前老年照料中的结构性问题缺乏系统认识,未能将被照顾者、照顾者、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置于一个系统的评估框架内,对照顾者的关注尤显不足。
未来,在扩展评估范围的同时,亦有必要将认知功能退化的失智老人纳入评估,并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下支付能力对照料需求的潜在影响进行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老年照料;需求评估;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中图分类号:TU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26-0275-003一、导 言《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养老”一词的解释是:(1)奉养老年人;(2)指年老闲居休养。
[1]“养老”一词从语法结构本身就暗含着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被省略的主语之下,老年人是被“养”、被照顾的客体。
而被隐藏的主语即承担“养老”任务的主体,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承担者也有所不同。
从“家庭养老”到“机构养老”再到“社会养老”,随着社会变迁与个体化进程,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尚未褪去,“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的响亮口号也仍在耳旁回响,“养儿防老”、“以房养老”等去家庭化的养老观念又日渐在社会主流话语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意味着照料服务的多元化,不论选择哪种养老方式,对老人的照料都是必须被提及的问题,哪些老人需要照料?谁来照料?如何照料?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下,这些问题往往指向单一的结果。
但如今,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学界关注的社会问题,更是每个老人及其子女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必须做出的理性考量。
老年照料的对象是老人本身,这也就意味着老人的主观需求才是需求评估中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伴随着机构养老模式的快速发展,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公办或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大量闲置的新闻比比皆是,许多因政策原因强制修建的养老院因在修建时未考虑附近老人实际需求和当地文化的特殊性,导致一些设施完备的养老院“水土不服”。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摘要: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重大疾病后期护理需求与慢性疾病护理需求增加、护理成本上涨等背景下老年与失能群体的实际护理需求,中国急需借鉴国际护理保险的发展经验,建立一种覆盖范围较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国际上,长期护理保险分为制度型长期护理保险和补缺型长期护理保险两种类型。
在中国,应尽快建立一种遵从于医疗保险的制度型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设计保险对象、缴费方式、给付条件、服务提供、机构管理与监督等制度内容,完善照料人员减压系统、护理人员培训系统、家庭护理等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型长期护理保险;补缺型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社会保险长期护理在本文中是指为慢性疾病、失去自理能力或感知紊乱的人提供长期的非治疗性的康复与支持性照顾和服务,以维持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
长期护理保险是补偿被保险人在护理机构或家庭护理中所发生费用的津贴型险种。
国际上,一些国家具有较为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如荷兰于1968年颁布了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法,美国、法国先后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展了长期护理商业保险。
①近年来,欧洲的德国、英国,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政策。
在中国,2006年《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首次将护理保险列为一个独立的健康险种类别,以因保险合同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的护理支出提供保障。
中国目前的护理保险主要是商业护理保险,这种商业保险远不能适应在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老年人与失能群体的实际护理需求急剧增加的现实状况。
中国老年人与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问题已从家庭责任转变为一种社会问题,因此,中国急需建立一种覆盖全社会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中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背景状况分析1.人口老龄化与预期寿命延长中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中国老龄人口数量不断上涨,80岁以上高龄老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1994~2004年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变化【内容摘要】本文应用2004年和199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中有关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数据,采用Sullivan法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进行了分析,并且比较了1994年到2004年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变化。
研究发现,2004年中国男性老年人平均有1.5年生活不能自理,女性老年人平均为2.5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也在逐渐下降。
女性老年人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高,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在60~80岁也高于男性,但是85岁及以上女性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低于男性,而且女性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在整个老年阶段均低于男性老年人。
从10年间的变化看,中国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自理预期寿命都有所增长,但是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在余寿中的比重反而下降了,而且随年龄的增长,下降得也越来越快,男性和女性均呈现同样的态势。
就平均水平而言,健康状况改善的程度低于寿命的延长,高龄女性老年人在这个方面尤其处于劣势。
关键词:生活自理预期寿命;Sullivan法,老年人【作者简介】杜鹏,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强,德国马普人口研究所博士后。
1 引言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亿人,达到1005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7%;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2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03%,老龄化社会的特征更为明显(徐刚,2006)。
预计老年人口总数将进一步快速增长,到2014年将突破2亿人,2026年超过3亿人,2041年将达到4亿人(杜鹏等,2005)。
在老年人口迅速增多,老年人余寿越来越长的形势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仅是反映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指标,也是反映中国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预测国家和家庭在养老和医疗方面支出的重要指标。
长期护理保险的居家照护供给结构研究作者:郝勇陈谦谦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4期[摘要]根据对四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中的居家照护内容的比较,分析得出项目内容偏重医疗护理、项目类别缺乏失智与康复、生活护理服务出现断裂等服务供给结构特征,以及失能概念尚未厘清、梯度服务序列分割等供需结构失衡原因。
由此,提出对接需求、以需定供,构建服务项目库、形成养老服务包的建议,并分别从服务普遍性、服务专业性、服务便利性、服务广泛性角度,提出将服务内容对接、服务主体融合等供给结构调整的思考。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服务供给结构[作者简介]郝勇(1960-),男,河南郑州人,上海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养老保障;陈谦谦(1996-),女,浙江温州人,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养老保障。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8)04-0108-09一、引言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老年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人体机能的衰退以及老年疾病风险概率的提高,老年群体对长期护理的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因此,通过制度化方式保障老年群体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实现健康养老,成为政府和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分散风险的手段,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将政策视野聚焦到长期照护保险。
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正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2015年11月20日,国务院转发了卫生计生委等九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2016年6月2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始在上海、青岛、南通、广州等15个城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试点至今,尽管长期护理保险取得了稳步发展,但是由于没有先例,在制度演进过程中还存在服务供给和实际需求不甚匹配等结构性失衡困境。
中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成本分析作者:丁一来源:《商情》2013年第52期【摘要】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成本是用于保证满足失能老人日常生活需求和医疗护理需求,延续失能老人正常生命的基本照护费用。
分析长期照护服务供给的内容,明确服务体系建立的宗旨,有利于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一、中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的内容1、生活照料服务该项服务是满足失能老人基本生活的各项服务,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
是失能老人最普遍和最基本的需求。
进一步可以细分为上门服务和托养服务。
其中,上门服务是指根据失能老人及其家人的服务请求,由社区或者养老服务机构派出专门的服务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
托养服务则是将失能老人托养在社区日托中心或者专门的养老院,由机构为失能老人提供照护服务。
2、医疗保健服务对于居家老人而言,社区利用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为失能老人开设专门的门诊、保健康复中心等,并且提供相应的家庭病床服务。
对于养老机构而言,通过设立专门的医疗中心,为入住的失能老人提供简单的急诊抢救和疾病转诊服务。
3、精神慰藉服务该项服务主要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提供。
失能老人由于身体机能受限,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因此,为失能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务十分迫切。
通过提供心理咨询等活动,有助于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强化他们的社会成员感,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4、社会参与服务大部分轻度、中度失能老人有极强的社会参与需求。
如果能够形成老年人帮老年人的机制,利用老年人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一方面让他们发挥余热,创造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使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心理需求,实现“老有所为”。
二、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成本分析1、长期照护服务成本及相关因素分析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成本主要包括政府的养老投入、养老服务机构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失能老人本人及其家庭的长期照护成本。
(1)政府的养老投入政府的养老投入主要有养老保障投入和养老服务设施投入两部分。
-应用研究-2020 -205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规模及其照护成本的预测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314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71949)1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61102)2厦门大学经济学院3福建省高校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通信作者:方亚,E-mail : fangya@ xmu. edu. cn张良文方亚1-3A【提要】目的测算2020 -205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规模及其照护成本,以期为建立统一的长期照护保险 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年鉴和全国性的CLHLS 调查数据库等,利用总体仿真模型和蒙 特卡洛模拟,对2020 -205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规模及其照护成本进行预测。
结果我国失能老人总量将由2020 年的4375万人迅速增加到2050年的9140万人,其中城市失能老人占69. 7%。
与2020年相比,2050年我国轻度、中度和 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增长率分别为108% ,104%和120%。
到2050年,照护总费用由2020年的5880亿元增加到85308亿 元,其中80.2%发生在城镇地区。
此外,2050年城镇和农村人均照护费用分别约是2020年的6倍和11倍。
结论 2020 -2050年我国老年人的失能数量及其照护成本激增,尤以城镇地区最为显著,重度失能老人增速较快,农村人均照护 费用负担加剧,亟待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关键词】城乡老年人失能规模照护成本预测【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DOI 10. 3969/j.issn. 1002 -3674. 2021.01.010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期, 面临迈向深度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高龄、空巢、慢病老 人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高达2.4亿人,占总人口的 17.3% [1];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千万人,占老年总人口的18.3%⑵。
中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口的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长期照护服务作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重要保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了解中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展示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社会提供关于长期照护服务的参考。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普遍问题。
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迫切,长期照护服务自然形成了市场需求。
第二部分:调查方法与样本描述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收集了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信息。
我们共计访问了1000位年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城市和农村地区。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1. 长期照护服务的认知程度在受访者中,有80%以上的老年人知道长期照护服务的概念,其中农村地区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
2. 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程度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程度较高,约有7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得到相应的照护服务,其中医疗护理类服务需求最为突出。
3. 长期照护服务的满意度对于目前提供的长期照护服务,老年人整体上表示满意度较低,其中价格偏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成为主要痛点。
4. 长期照护服务的支付方式在支付方式上,绝大多数老年人表示倾向于采用社会化方式,即通过社会保障、医保等机构进行支付。
5. 对长期照护服务机构的选择在选择长期照护服务机构时,老年人普遍关注服务质量、机构声誉和价格水平等因素。
第四部分: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1. 增加长期照护服务的宣传力度由于部分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了解不深,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认知程度。
2. 提升长期照护服务的质量长期照护服务机构应加大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 控制长期照护服务的价格有关部门应合理规范长期照护服务的价格,确保老年人能够承担得起,并提供相应的价格补贴。
多状态生命表方法统计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a multi-state life table method is essential for statisticians and researchers to accurately analyze the health and mortality patterns of a population. This method allow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between different states of health or mortality,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rogression of individuals through various stages of life. By using data from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censuses, surveys, and vital statistics, researchers can construct multi-state life tables to estimate the probabilities of transitioning between states at different ages and time periods.了解多状态生命表方法的概念对于统计学家和研究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准确分析人口的健康和死亡模式。
这种方法允许计算不同健康或死亡状态之间的转换概率,为个体在生命各阶段之间的进展提供宝贵的见解。
通过使用来自各种来源的数据,如人口普查、调查和重要统计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构建多状态生命表,以估计不同年龄和时间段之间状态转换的概率。
One of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multi-state life table method is its ability to capture complex patterns of health transitions that cannotbe adequately represented by traditional life tables. By incorporating multiple states of health or mortality, researchers can better account for the heterogeneity within a population and provide more nuanced insights into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ndividuals' life courses. This method also allow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how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socioeconomic status, education, and lifestyle choices, influence transitions between various states over time.多状态生命表方法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能够捕捉无法通过传统生命表充分表示的健康转换的复杂模式。
我国老年家庭护理成本核算的现状与分析
季晓鹏;王志红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7(023)029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医疗护理需求急剧增加.为进一步合理配置老年卫生资源,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家庭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既可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长期照顾需要,又通过减少住院日和住院率降低了卫生资源耗费,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肯定.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季晓鹏;王志红
【作者单位】20008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20008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我国城市家庭护理服务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J], 季晓鹏;王志红
2.我国城市家庭护理服务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J], 季晓鹏;王志红
3.我国医院护理和家庭护理的成本核算现状及展望 [J], 刘锦丹;王志红
4.美国家庭护理模式及其付费体系对我国老年家庭护理的启示 [J], 曾友燕;王志红
5.我国老年家庭护理成本核算的现状与分析 [J], 季晓鹏;王志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家庭中子女照料老人的机会成本——基于家庭动态调查数据的分析刘柏惠【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少子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凸显了家庭在老年照料中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危机.本文基于CLHLS数据库中的家庭动态调查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Oaxaca分解方法,从劳动参与和工资水平两个方面验证照料老人给子女带来的机会成本.结果表明,老年照料会降低子女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并使其承受逐渐扩大的隐性“工资惩罚”,其中女性照料者面临更大的工资差距,但男性照料者的工资差距中“工资惩罚”所占比例更大.总体看,照料老人的子女要付出明显的机会成本.这些研究结论对我国老龄政策的制定、老年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完善都具有借鉴意义.【期刊名称】《人口学刊》【年(卷),期】2014(036)005【总页数】13页(P48-60)【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保障;非正式照料;机会成本【作者】刘柏惠【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1008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7一、引言随着“常回家看看”入法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2012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2013年7月1日施行。
其中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子女对老年人的精神照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在我国日益突出的少子老龄化人口形势下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家庭老年照料问题做出的回应。
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子女等亲人提供的非正式照料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老年照料形式①按照国际惯例,针对老年人的照料形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正式照料(formal care)和非正式照料(informal care),前者包括基于社区的居家照料、基于社区的家庭外照料、机构照料等照料形式,由签订合同的人提供服务,服务提供者会根据签订的雇佣合同得到固定收入。
老年人生活照料研究综述作者:程欣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所引发的老年人生活照料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关于老年人生活照料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旨在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更好地完善老年人生活照料体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生活照料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1)10-0117-032011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77亿,占总人口的13.26%。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17%,2021~2050年,老龄化水平将加速推进到30%以上。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作为一个个体来说,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会下降,无论从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需要照料;作为一个群体来说,由于各种条件的进步,老年人逐步向高龄化发展,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经济的发展,又促使老年人口的家庭向核心化、小型化发展以及“空巢家庭”的出现,这些都让我们更加关注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而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则是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
因此,研究和探讨解决老年日常生活照料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老年生活照料问题的研究现状所谓老年生活照料,一个经典的定义是指老年人受身心健康状况或年老体衰的影响,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方面逐渐减弱,需要他人照料。
在研究老年生活照料问题时,首要关注的是老年人自身需要什么样的照料服务,所以有许多学者通过对部分地区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或生活照料需求进行调研,来寻找老年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方向。
还有学者对老年照料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如对老年照料成本的研究,对老年照料提供者的研究以及对老年生活照料评估体系的研究等。
我国城市“双困”老人护理社会救助的费用估算作者:刘晓雪钟仁耀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05期关键词:护理社会救助;“双困”老人;马尔科夫模型;费用估算摘要:随着失能老人数量的增加,为老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
在当前护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必要按照“兜底线”的要求,优先满足“双困”老人。
建立护理社会救助制度的前提是对“双困”老人所需的护理社会救助费用进行科学的预测。
利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未来我国城市“双困”老人的数量,并估算长期护理社会救助费用,为制定全国性长期护理社会救助政策提供基础性的数据。
最后得出结论: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社会救助制度势在必行,且在财务安排上是可行的。
一、引言根据十九大报告的最新精神,我国要“按照兜底线的要求,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已经涵盖了生活、生产、医疗、住房、教育、灾害和法律等专项社会救助制度。
他们是社会保障安全网体系的“兜底线”,给那些生存面临困难的贫困人群给予最低的生活保障。
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效应的显现、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老年家庭的失能风险增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既贫困又失能的老年群体(简称“双困”老人)出现。
原有的社会救助体系只能在经济上为其提供最低的保障,还没有覆盖到长期护理服务项目。
随着失能老年人数的大量增加,老年失能时间的不断延长,我国正在逐步尝试通过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建设来应对失能风险。
2016年底,中央决定上海、广州、成都、青岛、南通等15个城市从2017年开始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将来在全国推广和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这15个城市根据中央的精神已经出台了本地的长期护理保险方案,并开始陆续实施。
从出台的方案中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如南通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考虑到对贫困失能老年人的相关护理政策,但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出台。
针对“双困”老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经济收入低下且需要接受长期护理服务,但他们没有缴纳长期护理保险费和支付长期护理服务费的经济能力,建立一种全新的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即护理社会救助制度恰逢其时。
第33卷第3期2009年5月人口研究 Population R esearchV ol133,N o13May200981老龄问题研究中国老年人照料成本研究———多状态生命表方法3蒋 承 顾大男 柳玉芝 曾 毅【内容摘要】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5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纵向调查所搜集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费用以及临终前照料费用数据,基于拓展的多状态生命表方法,对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成本和临终前照料成本进行了分城乡、性别、年龄和自理能力状态分析。
这些研究结果对我国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特别是贫困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服务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照料成本;多状态生命表;生活自理;中国老人【作者简介】蒋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顾大男,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城市规划与研究系助理教授(通讯作者);柳玉芝,北大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毅,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1 引言中国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比例和数量的快速增长是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高龄人口的不断增长,一方面使得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另一方面导致老年人需要照料的时间延长,极大地加剧了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任务。
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社会面临的伤残风险增加,残疾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截至2006年4月1日,65岁及以上的残疾人口为3755万人,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45.26%。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伤残以及相应而来的日常生活照料和临终前照料负担将会越来越严重。
据有关学者预测,假定我国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能力2005~2050年间仍按1992~2002年间的幅度不断改善(年改善率为1%,参见顾大男和曾毅,2006),至2050年我国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数将达1500~2000万人。
若自理能力维持2005年的水平,则到2050年时,我国将有2500~3000万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服务(Gu和Vlo2 sky,200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
从维持老年人正常生活的角度来讲,日常生活照料费用、临终照料费用与医疗费用一样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自理状态、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城乡居住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和费用存在巨大差异(冯学山和王德耀,1999;顾大男等,2007;顾大男和柳玉芝,2008)。
所以,如果要为中国老年人建立切实可行的养老账户,我们就需要比较准确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水平、不同城乡居住地的男性或女性老人,其在余生中期望的日常生活照料费用和临终照料费用到底是多少?同时,这些数据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养老机构或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具有实际意义,因为了解不同自理状态老年人的余生照料费用情况,是精确估计短期老年群体照料支出总额的前提条件。
3 本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批准号:70533010,负责人:曾毅)。
人口研究33卷82 然而,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临终照料费用的估算仍是我国目前老龄研究中的薄弱之处,本文拟基于拓展的多状态生命表方法(顾大男,2004;曾毅等,2007;Zeng等,2004;2005),利用近期全国性跟踪调查数据在这方面作一有益的探索。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2.1 数据来源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2002年和2005年两次调查数据。
其样本覆盖我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半数县市。
2005年起,调查问卷中增加了有关日常生活照料费用的信息。
若扣除失访者后,原来2002年的13931位被访者中在2005年调查时有8133位(58.2%)存活,5818位(41.8%)死亡。
对于接受了2002年访谈而在2005年调查前死亡的5818位老人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照料成本等各种信息,我们通过采访他们的家属来获得。
这种利用家属代答来进行死亡质量的研究是合适的(G eorge,2002)。
两次调查的数据质量均很高(顾大男和曾毅,2004;张文娟等,2006)。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1)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用来衡量老年人在一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方面自己照料和处理的能力。
通常包括吃、穿、洗澡、入厕、室内活动和能否控制大小便等方面。
无论哪一项活动不能完全自理,都会导致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严重依赖而需要他人照料(杜鹏、武超,2006)。
在构造多状态生命表的时候,为了避免在估计分性别分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状态转换概率时因出现样本过小而可能导致的估计值不可靠问题,我们将6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都无需他人帮助的老年人归为生活自理能力“完好”或“能自理”(赋值为1),有一项或以上需要他人帮助者归为“伤残”(赋值为2)。
对观察期末(2005年)的存活者而言,若期初和期末的生活自理状态不同,称为生活自理能力的转移,即从1到2,称为发生伤残;而从2到1的转移称为伤残康复。
各种状态转移情况见图1。
注释:p表示存活概率,q表示死亡概率。
右下标中,1表示生活能自理,2表示生活不能自理。
左下标n表示两次调查间隔。
例如,n p12(x)表示2002年调查时处于生活自理状态、自2005年调查时发现处于存活但生活不能自理状态的概率。
图1 2002、2005两次调查之间八种转移概率的示意图(2)照料成本。
照料成本是指在照料老年人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和牺牲(任红,2006)。
老年照料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季晓鹏、王志红,2007;Chiu等,2000;Jones 等,1999)。
直接成本包括老年照料所支出的看护费、保姆费以及医生、护士上门服务的各项服务费用;间接成本包括照料带来的家属的误工费,如工作时间的机会成本等;无形成本包括照料所造成的家属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等。
本文的研究侧重于直接成本。
3期蒋 承 顾大男 柳玉芝 曾 毅 中国老年人照料成本研究83 2.3 研究方法与步骤我们的分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估计生命表所需要的状态转换概率;(二)构造拓展的多状态生命表,得到自理/伤残期望寿命;(三)在多状态生命表中加入照料费用的信息,以估计不同自理能力状态下单岁组、分城乡和分性别的日常照料费用和临终照料费用,得到假想老年队列生命历程的照料费用。
表1 部分年龄上单岁组的状态转移率年龄1p111p121p211p221q111q121q211q22男性老人650.96630.00570.47480.39450.01140.01660.03590.0948 700.94910.01570.30410.55200.01270.02250.02060.1233 750.91420.03420.22510.60510.01560.03590.02310.1466 800.87100.04540.18020.60780.01960.06400.03460.1775 850.82280.04320.15130.58100.03000.10390.03830.2295 900.76800.03800.12660.54840.04500.14900.03780.2872 950.70390.04860.09930.52870.06500.18260.05150.3204 1000.62500.08970.07020.52540.06860.21670.06180.3426 1050.51830.17340.04300.53240.05140.25690.05970.3649女性老人650.97290.00490.37580.59420.00790.01430.00800.0221 700.95540.01530.28440.66710.00880.02050.00860.0398 750.92020.03690.22800.69140.01170.03130.01000.0706 800.87650.05700.19110.67890.01740.04920.01650.1135 850.82780.06980.16450.64090.02270.07970.02460.1699 900.77240.07850.13930.59580.02980.11930.02850.2364 950.70760.09260.10750.56320.03980.16000.03120.2982 1000.62790.12580.06750.55210.04630.20000.03620.3442 1050.52020.19660.02460.55850.04840.23480.04240.3745城镇老人650.97450.00870.25920.64500.00670.01000.01890.0769 700.95340.02160.20380.69720.00810.01690.01200.0870 750.91640.04220.16290.72810.01190.02950.01620.0927 800.87200.05800.13430.73090.01730.05270.01960.1152 850.82240.06550.11650.69530.02500.08710.02080.1673 900.76570.07150.10440.63090.03350.12920.02480.2400 950.69900.08930.08550.57830.04960.16210.03720.2991 1000.61600.13290.05380.56390.05770.19340.04360.3387 1050.50120.22020.01750.57640.04960.22910.03740.3687农村老人650.96410.00310.32620.62590.01200.02080.00920.0387 700.95170.01150.29050.63690.01250.02430.01550.0571 750.91880.03350.27240.61000.01390.03380.01570.1019 800.87540.05050.27030.54560.01810.05590.02540.1587 850.82720.04960.27090.46820.02740.09590.04140.2195 900.77230.03970.24040.42990.04210.14590.04190.2878 950.70820.04670.16210.45790.05530.18980.04100.3390 1000.62950.08870.06830.51970.05680.22500.04530.3667 1050.52360.17520.00370.56510.04980.25150.05290.3783 人口研究33卷84 (1)自理能力状态的转移概率的估计我们主要参照Zeng等(2005)和曾毅等(2007)拓展的方法来估算上述不同状态间的转移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