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养老院得服务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日本115项养老服务细节流程1.老年人可以选择在家中接受定期的健康护理服务。
The elderly can choose to receive regular health care services at home.2.养老服务可以包括定期的居家护理和生活照料。
Elderly care services can include regular home care and daily living assistance.3.有专业护理人员进行上门服务,确保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Professional care workers provide home services to ensure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the elderly.4.老年人可以参加日间活动中心,与其他人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
The elderly can participate in day care centers and enjoy their time with others.5.针对老年人的体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有专业的团队提供。
There are professional teams providing physical exercis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the elderly.6.养老服务也包括精神抚慰和心理治疗,帮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Elderly care services also include spiritual comfort and psychological therapy to help the elderly maintain a good attitude.7.提供营养餐饮服务,确保老年人的膳食均衡。
Provide nutritional catering services to ensure a balanced diet for the elderly.8.养老服务还包括定期的医疗检查和健康指导。
日本人都是如何养老的?附养老院的一天超哥所在的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比中国还要严重,但却是很多人向往的“最适合养老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2015年,“国际助老协会(HelpAge International)”发布了“全球老化观察指数”,对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从健康指数、居住环境、收入安全和能力4个指标进行评估,得出“最适合养老的国家”综合排名。
其中日本以世界第8名的排名位居亚洲第一,中国的排名是第52名。
所以,从客观数据来看,日本起码可以说是“亚洲最适合养老的国家”。
与此同时,日本又是当之无愧的“长寿之国”,平均年龄83.7岁,稳居世界第一。
虽然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这个数值有所下降,但是依旧无法撼动日本“长寿之国”的地位。
而日本虽然人口老龄化严重,但是依旧能够有这样的成就,超哥认为,这要从日本的养老制度、养老环境说起。
1.完善的养老制度日本社会对养老的重视,从他们的养老设施分类就可以看出来。
日本的养老设施一共有8种,针对有不同需求的老人,比如有认知症的老人、要求低收费的老人、有疾病需要疗养的老人等。
但是总的来说,日本的养老设施分为特别养护老人院(公立)和自费型老人院(私营)两种,其中特别养护老人院接受的是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
由于特别养护老人院收费低、设施全面,所以并不好进,需要排队等入住,所以并不是日本养老的主流选择。
所以,大多数日本人还是会选择在自费型老人院养老,自费型老人院也因此成了全国设施数量第一的机构。
特别养护老人院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和需要照顾的程度不同,费用会有上下浮动,但是大概在每月2500元人民币到7500元人民币这个区间内浮动。
自费型老人院的价格区间浮动比较大,从每月7500元人民币到2万人民币不等,当然还有价格更高的。
风格从简单到奢华,环境从自然到都市,可以说是覆盖了各个收入阶层、各种需求的老人。
与丰富的养老设施相呼应的,是日本完备的法律体系。
在1874年的明治年间,日本就制定了养老相关的法案,把贫困的、独身的、重症的七十岁以上老人列为救济对象,1929年昭和年间制定的救护法,又把救济的年限放宽到65岁。
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徐迎迎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34期摘要:人口老龄化标志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养老服务带来极大的挑战。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对养中有医或者医中有养的服务需求愈加强烈。
但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体系没有很好地衔接,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日本政府为了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养老问题,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在老年人照护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对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调查与研究,可以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进而不断提升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日本;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启示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4-0061-03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人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推动了人均寿命的延长,再加上人口生育率不断降低,导致了部分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不断增加的老年人群提供养老服务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其养老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因此,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起便一直在不断探索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完善养老服务模式及相关制度,逐步形成了适合日本老龄人口特点以及日本情境的老年人照护制度,有效解决了日本因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涨带来的养老问题。
人口老龄化同样为我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养老负担与经济压力,因目前我国的养老与医疗资源没有很好的整合,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与日常护理服务,无法为身患疾病、有医疗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相对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因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基础性疾病,使得这部分老年人的医疗与护理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生活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日本的探索与启示一、本文概述二、日本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概况居家型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在日本最受欢迎,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家居环境中享受24小时随时呼叫的介护服务。
政府鼓励这种服务模式,认为大部分老年居民不需要介护人员24小时的贴身服务,需要让自己有机会运动,以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延缓身体机能的衰退。
地域密集型服务:这种模式让老年居民能够在生活习惯的社区享受介护服务。
自2006年起,日本政府鼓励在每3万人口,步行30分钟范围内开设小规模多功能居家介护机构,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介护服务。
这类机构占地面积小,提供多元服务,更加灵活地满足居民的介护需求。
设施型服务:这种模式是指老年人长期住在介护机构享受介护服务。
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是常见的设施型服务机构,主要由非营利的社会福祉法人及地方公共团体经营。
作为公立介护设施,费用低廉且介护条件优厚,因此需求量大。
养老机构内开设医疗机构较少:大多数情况下,日本的养老机构会与附近的医院合作,签订协议以确保绿色急救通道和优先就医,或者派驻医生等。
这是因为日本的医院和养老院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门管理,养老院从零开办医院的案例非常少。
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机制:日本从事养老机构介护的人员大致分为社会福祉士和介护福祉士两类。
社会福祉士需要本科4年毕业,在第一线直接与老人接触,相当于介护顾问。
介护福祉士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分别负责护理兼管理、所有护理工作和简单的护理工作。
这些模式和特点共同构成了日本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概况,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多样化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三、日本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成功要素分析日本政府在推动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为服务提供者创造了有利的运营环境。
例如,日本实施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LongTerm Care Insurance, LTCI),这一制度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必要的护理服务,也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日本养老介乎类型:托老所与上门服务三、介绍日本政府的对策我们下面一起看一下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在这样一个老龄化社会发展、女性更多的进入社会,家庭越来越变成核心家庭的大背景下,之前我们可能更多的认为在家里照顾老人的传统文化很难再维持下去。
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是从哪儿来的呢?也是从欧洲学过来的。
(PPT)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它的结构。
首先我们看一下是什么样的人加入这个保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成为第一号被保险人,第二大类成为第二号被保险人。
大家看到很有意思的情况第二号保险人不是从刚开始工作的20岁开始的,而是从40岁开始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还有一个是第二号被保险人是到64岁,什么概念呢?日本很多的公司基本是65岁退休的。
介护保险制度在日本是地方政府拥有权利,刚才提到权利是由地方政府、市、区、镇、村来拥有的,什么概念呢?先把保险费缴纳到地方政府,我们看一下右下角介护报酬这一块,老年人只负担其中的10%。
剩下的90% 由谁来负担呢?其中90%当中的一半是由保险料来负担的,剩下的50%由政府来负担。
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木下介护就相当于整个结构系统当中的服务运营方,我们给老年人提供服务以后是向地方政府市、区、镇、村要求他们支付给我们介护报酬。
在我跟地方政府请求介护报酬以后多长时间以后可以拿到这个钱特?两个月以后地方政府会付给我相应的介护报酬。
但不是说给所有的老年人支付同样的钱,那么他需要一定的界定,这个界定有一个很详细的标准,表格相对看起来比较难,大家现在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右边的这张图。
(PPT)要介护度1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康的老人;要中间介护度3是必须要坐轮椅的老人;要介护度5基本是卧床不起的老年人。
可能在中国很多人的认识当中,要介护度3和要介护度5的话应该是医院的事,更早以前的日本也是有这样的想法,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呢?都是由民间民营的养老服务运营商来照顾包括要介护度5的老人,这个完全是因为2000年有了介护保险制度才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2019.0658祝您健康海外见闻的心理愿望,采取开放的管理模式,不仅社区居民,入住老人也能自由进出,即使是认知障碍的老人,也常常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外出。
工作人员会鼓励和辅助入住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参与做饭、洗碗等,以维持老人的自理能力。
◎ 圣达菲花园:科技服务养老圣达菲花园是社会福祉法人善光会于2007年开设的第一家养老机构。
包含特别养护老人院、康复型养老院、残疾人养护机构等。
有1个普通的日间照护中心,每天早上用专门的车把老人接到这里,下午送他们回家。
康复功能区,配备各种康复器械。
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外挂骨骼机器人,它可以捕捉脑电波中的微弱信号,根据脑部意愿来辅助老人的肌肉运动,以达到康复的效果。
另外还有一种保护护理人员腰部的装置,防止员工在工作时腰部受伤。
日本护理人员的离职率居高不下,日益严重,因此,这个机构注重用机器人来取代人工,强调员工要善于利用机器来辅助减轻负担。
◎ 东中野国王花园:开放给社区的公共空间有很多加盟店的养老机构。
一楼是一个开放给社区的公共空间,附近的住民可以自由出入,其中60%是妈妈带着孩子来玩,她们的参与和互动给入住的老人带来很多活力。
养老院的设计很有特色,很多细节充分考虑老人身体和心理上的需求,暖黄色调的灯光,特殊安全材料的地板,特意做低的天花板,怀旧的家具,具有强大收纳功能的壁橱,都给人以家的感觉。
充分尊重老人渴望独立,渴望融入社会和家庭日本的养老院◎ 程中表叔从日本回国探亲,看我对养老院很感兴趣,就详细地介绍了他看过的几个日本养老院,各有特色。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019.0659祝您健康断用药,这样,虽然会有3个月的照护困难期,但这个时期过去了,老人的状况会越来越好,照护工作会变得更轻松。
机构特别注重员工的培训,新员工入职后有3个月的集中培训,教员工如何跟认知障碍的老人交流,培养员工的同理心,体验认知障碍老人的生活困难。
首先,我被日本养老院中认知症老人的样子所触动。
每天,我都会面对这些老人,他们有的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活跃,有的却总是昏昏欲睡。
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失去了记忆,甚至忘记了自己已经入住养老院的事实。
然而,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周围环境的关注。
这让我深感敬意,也让我意识到,无论年龄多大,我们都应该珍惜生活,珍惜与家人、朋友的时光。
其次,日本养老院的护工工作辛苦。
我了解到,在日本,养老院的护工收入并不高,且离职率较高。
这让我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医护人员充满敬意。
他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还要面对患者的不理解和病痛的折磨。
然而,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爱心和耐心照顾每一位老人。
这让我认识到,从事养老服务是一项充满爱心和责任的事业。
在这段工作中,我也感受到了日本养老院服务的高标准。
养老院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医护人员专业素养高。
他们不仅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还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这种全方位的关怀让我深感敬佩。
此外,我还发现日本养老院注重老人的社会参与。
在养老院里,老人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如绘画、唱歌、舞蹈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老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还帮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
这让我认识到,养老服务不仅仅是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
在养老院工作的一年,让我深刻体会到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希望自己能将这段经历作为动力,为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日本养老院工作的一年,让我对养老服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将珍惜这段经历,继续关注养老服务的发展,为我国的老龄化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养老服务,共同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日本养老院的饮食
在日本,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养老院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在养老院里提供适合老年人健康的饮食?养老院的饮食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本文将从日本养老院的饮食特点、餐饮服务、营养配餐等方面进行讨论。
关于日本养老院的饮食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日本养老院的餐饮服务通常以提供均衡的营养餐为主。
饮食种类以日本传统饮食为主,如米饭、豆腐、海鲜、蔬菜和水果等。
由于老年人的需要,养老院餐饮服务需要关注食物的口感和易咽性。
养老院的餐饮服务也将考虑到老年人的个人喜好和饮食习惯。
在日本养老院的餐饮服务方面,通常会提供三餐和两次点心。
早餐通常包括米饭、味噌汤、咸鲱鱼、蔬菜等,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能量。
午餐和晚餐通常包括米饭、肉类、海鲜、蔬菜等,以提供丰富的营养。
点心一般包括水果、豆腐、小米粥等,提供老年人的零食需求。
餐饮服务也会注意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菜肴,以满足他们对不同食物的喜好。
在营养配餐方面,日本养老院的餐饮服务也非常重视老年人饮食的营养配比。
通常会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口味和喜好等情况来制定膳食。
餐饮服务还会根据老年人的营养需求,提供含有丰富蛋白质、钙、维生素等的食物,以维持老年人的健康。
还会注意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制定合适的菜肴,以让老年人能够享受美味的获得营养。
日本养老院的餐饮服务注重提供均衡的营养餐,以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也会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和个人喜好,提供多样化的菜肴,让老年人在进餐的感受到家的温馨。
通过这些措施,日本养老院的餐饮服务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美味的饮食,满足他们的需求。
看日本让人大开脑洞的7家养老院运营模式!看日本让人大开脑洞的7家养老院运营模式!26前言本文介绍了七家日本养老院,内容不仅包含了设计,还有运营理念,运营细节等等,对日本养老机构的介绍非常翔实。
读完会对日本养老机构有比较深刻、全面的了解。
①东中野国王花园美国养老机构在日本的本土化国王花园发源于美国西雅图,40年前进入日本,有很多加盟机构。
该机构成立于2013年,是集小规模多机能、聚居之家、区域交流中心为一体的“微机构”。
机构一楼是一个开放给社区的公共空间,附近的住民都可以自由出入,其中60%是妈妈带着孩子来玩,她们的参与和互动给入住的老人带来很多亮丽和活力。
二楼是小规模多机能的据点,这是一种集短期入住、日间照料、居家等三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照护方式,能够非常灵活的应对老人的照护需求,让他们能够长期地住在既有的社区当中。
该小规模多机能总共照顾19位老人。
三楼和四楼是聚居之家,分两个单元,一共有19个床位。
聚居之家是专门针对认知症老人的小微照护机构,又叫“组屋”,必须要有医生诊断为认知症的老人才能入住,是日本很主流的照顾认知症老人的机构类型。
机构的设计也很有特色,充分考虑老人身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很多细节值得借鉴:暖黄色调的灯光,特殊安全材料的地板,特意做低的天花板,怀旧的家具,具有强大收纳功能的壁橱,都给人以家的感觉。
机构在照护理念上充分尊重老人渴望独立,渴望融入社会和家庭的心理愿望,采取开放的管理模式,不仅社区居民很容易利用这里的空间,入住老人也能自由进出机构,即使是认知症老人,也常常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外出。
除此之外,还鼓励和辅助入住老人(哪怕是有认知症)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让他们充分找到自己的角色。
比如参与做饭,洗碗等等,以维持老人的自立能力。
②ゆいま~る中沢强调社区互动&居家感在日本冲绳的地方语言中,“ゆいま~る”是互相帮助的意思。
公司也是以“互相帮助”为经营理念,在日本国内以ゆいま~る为品牌运营8家养老机构,员工130名。
日本养老模式介绍2011-06-07 15:30 作者: 站长来源:网络阅读次数: 3897日本养老模式介绍在日本,各种商业养老院数量已超过2000家,其平均拥有50间以上住房,而入住者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多不低于18平方米,居室多配备卫生间。
入住者缴纳的费用与其所需看护程度等相联系。
在无需特别看护的情况下,入住费用通常不会高于当地中等地段租房居住的费用。
中国敬老院网,日本是亚洲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
目前,日本65岁以上老人约为300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23.1%,即每5人中即有1名老人。
围绕庞大的老年人口,日本社会逐渐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医疗看护、养老居住、老年旅游等产业。
日本政府已将其中部分产业定为日本经济未来的增长点,并希望通过抢占先机,将相关产业建设为日本的优势项目,参与未来国际竞争。
在政府大力建设养老设施的同时,由于中等收入阶层的老年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认知障碍等特殊群体的个别需求,也有不少企业建设个性化的商业养老院。
在日本,政府、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均可建设养老设施。
政府主要提供基本福利范围内的养老设施,而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则根据老年人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建设相应的商业或公益性养老设施。
日本国民平均寿命位居发达国家前列,60至70多岁的老年人普遍身体状况较好,因此,中产阶层以上的老人主要是在自己家中养老,需要时则聘请上门看护服务。
但是,也有大批中低收入阶层人士居住于相对生活成本较低的养老院。
根据1963年颁布的《老人福祉法》,日本政府将养老设施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短期居住型、长期居住型、疗养型、健康恢复型等,其中政府在全国建设了约3100处健康恢复型养老设施和约3700处老年疗养医疗设施,65岁以上老人在需要时,可使用社会医疗保险入住这些设施。
中国敬老院网整理日本三种养老模式:看护型养老院:主要供身体不便和患病老人入住,由养老院下属团队为入住者提供看护服务. 此类养老院通常与医疗机构有固定协作关系;住宅型养老院:供身体状况正常的老人居住,当老人需要看护服务时,院方寻找上门看护,企业提供临时看护服务;健康型养老院:类似面向老年人入住的宾馆,院方负责打理老年人的日常家务,但不负责照顾入住者的日常起居。
日本的康复日间照料中心,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长者的生命品质国内许多地方都在推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旨在给长者提供日间的活动生活场所和照料服务。
在日本,日间照料服务的类型也比较多,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间服务中心另一种是通所康复中心日间服务中心(Day Service Center),可以提供日间午餐、洗浴、排泄等日常生活程度的介护及娱乐活动、机能训练等服务。
这类中心可以帮助长者与其他长者接触熟识、解决长者孤单的问题,同时能相当程度地减轻家属的介护负担。
通所康复中心(Day Care Center),一般设立于介护老人保健设施、医院、诊所等设施内部,提供日间的复健康复服务。
以提高长者自立生活能力为目的,提供“运动器官机能恢复训练”、“均衡营养改善”、“口腔机能提高训练”等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认知症对应性通所对应中心】只面向认知症长者的服务中心,而【疗养通所介护】是护士常驻,且针对必须要观察的(重度要介护?癌症晚期)长者的服务中心。
这各种各样的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对象,并不是健康的长者,而是需要被介护的长者,也就是日本介护保险的使用者。
简单理解而言,两大种类的区别在于,通所康复中心比日间服务中心多的服务内容就是康复部分,也算得上是通所康复中心的一个特点。
而今天想细说的就是这个通所康复中心。
细说通所康复中心的服务内容身体机能部分筋力维持体力维持关节萎缩预防褥疮预防个别康复训练指导等日常生活机能部分步行练习“翻身”、“起床”等基本生活动作训练“洗浴”、“如厕动作”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等康复相关的专业人士通所康复中心除了医生、护士之外,还要有理学疗法师(PT)、作业疗法师(OT)、语言听觉师(ST)等专业人士。
作为康复专业人士,根据长者主治医生的指导意见,提供“理学疗法”、“作业疗法”、“语言听觉疗法”等专业康复服务。
同时,介护职员提供午餐、洗浴、排泄等日常生活上的服务。
理学疗法(PT)体操、运动、按摩、电频谱、热疗等物理手段的疗法作业疗法(OT)手工、行为动作、日常生活动作等各种作业活动手段的疗法语言听觉疗法(ST)语言训练、发声训练、摄食、吞咽训练等疗法通所康复中心一日流程接送生命体征测定(体温/血压/脉搏/SpO2)洗浴康复训练(OT/PT/ST)午餐/服药/午休康复训练(OT/PT/ST)娱乐活动生命体征测定(体温/血压/脉搏/SpO2)接送通所康复中心的优缺点【优点】拥有完备的康复器材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病症突变的情况也有医护相关员工迅速对应可提供接送、餐饮、洗浴等康复训练以外的服务能够与其他长者相熟沟通减轻家属的介护负担【缺点】相比日间服务中心收费略高存在相比日间服务中心提供的午餐和洗浴等服务更简化的情况存在难以像上门访问康复一样实现个别对应康复训练的情况一间通所康复中心的实际体验介绍一间曾经工作过的通所复健中心,它归属于一家介护老人保健设施的一层。
日式养老服务标准
日本养老服务标准包括多个方面,例如服务等级划分、介护保险和养老保障等。
在服务等级划分方面,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将介护服务等级划分为支援1、支援2、护理1到护理5等七个等级。
不同等级的护理服务根据老年人实时身体状况科学评估,包括预防护理和护理服务两大类。
在介护保险方面,日本设立了介护保险制度,提供老年人介护服务。
介护保险旨在满足老年人身体衰退的预防护理需求。
在养老保障方面,日本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和介护保险等。
这些保障措施覆盖了健康自理老人、无法自理的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等不同需求层次的老年人。
此外,日本养老服务标准还包括一些具体的服务项目,例如洗衣做饭、健康指导等。
针对不同服务等级的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项目也会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日本养老服务标准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同时,日本政府还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养老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特写】日本养老院什么样?最近,新京报针对当前北京的养老院问题,展开系列调查和报道,揭示出养老院问题的困境和乱象,引起社会反响。
而北京养老院存在的问题,仅仅是当下中国养老问题的一个缩影。
人口结构老龄化,同样也是日本要面对的社会现实。
同时,日本又是一个“福利国家”,其养老方面的理念与措施,不失为一个成功的范本。
日本养老院什么样?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养老院的制度保障日本先后推出了“老人宪章”、“黄金计划”、“新黄金计划”等一系列法律,逐步完善老年服务体系,将养老问题通过立法上升到制度层面。
被称作“美丽国家”的日本,也面临出生率锐减,人口老化的社会问题。
2005年,日本人口进入负增长,已是不折不扣的老龄社会。
老龄社会的出现,必然带来一个问题:老人的终老问题。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社会的伦理体系是儒教,以家族制度为核心。
但是,作为战后经济发展的代价,这种制度逐渐解体——上班族以公司为家,整个国家被称为“日本株式会社”便是一个隐喻。
在养老问题上,养老院是观察一个地区或者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尺。
对于日本来说,这个问题已经通过立法上升到制度文明的层面。
比如,早在1963年,日本政府就推出了倡导保障老年人整体生活利益的被称作“老人宪章”的《老人福利法》。
经多次修订,日趋完善,其中有:——政府出资修建特别养老院,为痴呆、卧床不起等体弱老人提供服务;——组织“老人俱乐部”,吸引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强调社会福利的地方化和一元化,加强地方政府对老人福利的责任和职权。
再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先后推出了“黄金计划”、“新黄金计划”,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中心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扩大了家庭服务员队伍,新设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及特别看护的短时服务设施、日间服务中心等,提供各种日间服务(包括饮食和体育锻炼)。
日本著名作家、护宪团体“九条会”的创立者之一加藤周一曾提出过一个“QOL”指数的概念,意为“生活品质”(Quality of Life),而日本是很以自己的高“QOL”为自豪的,因为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养老院。
老院里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基础设施便利程度和为老人进行各项服务的针对性,往往体现出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对自己历史的态度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皇甫平丽
研究日本问题的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初晓波曾对他的学生说,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要有机会,他总是希望去两个地方看看:幼儿园和养老院,因为这两个地方是观察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窗口。
在初晓波看来,孩子是初升的太阳,幼儿园里孩子的活力、老师的教育方式往往昭示着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未来;而老人则是绚烂的夕阳,养老院里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基础设施便利程度和为老人进行各项服务的针对性,往往体现出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对自己历史的态度。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因此老人问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早在1963年,日本政府就推出了倡导保障老年人整体生活利益的《老人福利法》。
这部“老人宪章”迄今有过多次修订,其主要内容有:政府出资修建特别养老院,为痴呆、卧床不起等体弱老人提供服务;强调开拓高龄者对福利社会创造的参与机制,发挥老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特长,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探索和逐渐确立一种适合于老人居家养老的方式和体制,强化对居家养老提供家庭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组织建设,并在财政预算上实行优惠政策;组织“老人俱乐部”,吸引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强调社会福利的地方化和一元化,加强地方政府对老人福利的责任和职权。
1982年,日本政府又出台了全面推广老人保健设施的《老人保健法》。
《老人保健法》规定70岁以上老人的医疗费由医疗保险的有关方共同负担,并且强调老人居家养老、居家护理。
为此,由政府出资培训了大约10万名家庭护理员,负责看护生活不便的老人。
政府还出资建立并普及托老所,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短期入住、护理和治疗服务,并开发了一批低价位的“三代同堂”式住宅等。
1989年,日本政府制定《高龄者保健福利推进十年战略》,即著名的“黄金计划”。
该计划要求各地方政府积极建设与完善与老人相关的各种设施。
以此为契机,各种老年公寓、老人活动室、老人医院更多地开始出现。
1994年黄金计划被重新修订,更名为“新黄金计划”,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中心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扩大了家庭服务员队伍,新设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及特别看护的短时服务设施、日间服务中心等,提供各种日间服务(包括饮食和体育锻炼)。
中央电视台2007年拍摄的《岩松看日本》节目里,主持人白岩松用“瞠目结舌”来形容对日本养老院的观感。
片中介绍的日本养老院内便利设施的完善程度、护理人员的服务素质,甚至为老人解闷提供机器人娃娃等细节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的养老机构,不论是养老院,还是那些短期或者日间的养老机构,都非常注重对老人的心理养护和教育培训等。
不像国内一些养老机构,仅停留在保证老人基本生活的程度上。
初晓波认为,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政府仅仅给国民提供年金和养老金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应该和社会力量一起构建一张严密的网络,为老人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养老选择。
他介绍说,日本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大体分为两种:老人福祉设施和收费老人之家。
前者主要是由政府出头,根据不同情况和老人不同的需要又具体细分为老人日服务中心、老人短期入院设施、养护老人之家、特别养护老人之家、轻费老人之家、老人福祉中心、老人看护支援中心,等等。
而收费老人之家则是引入社会的资金和力量,经过都道府县一级政府批准后由民间企业来经营,按照不同功能和形式又分为看护型、住宅型和健康型3种。
为了保证养老院的良性运转和避免虐待老人现象的出现,政府决定在老人服务机构自我检查基础上,引入更为客观和公正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包括硬件上的建筑、设备、人员配置以及软件上服务的质量、老人的评价,等等。
这些评价不是通过简单的检查、打分来达到警示督促的作用,而是在分析养老院现实的基础上由专业机构提出更好的改善方法。
初晓波说,目前日本全国范围内基本上都已经实施了这种评价制度,东京都率先提出了三年一审核的思路,使养老制度不断走向完善。
日本的养老机构由日本各级政府、政府资助下的民间组织、民间企业、财团法人或个人(保健护士等)开设,为社区老人提供无偿或按国家标准收费的服务。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知名的日本大企业也办起了养老院。
例如松下公司在2001年就开办了一所智能化的养老院。
在这所4层楼的养老院里,摄像机的镜头覆盖了几乎每个角落,这十分有利于看护人员随时了解病人的情况。
所有门上也都装有电子锁,只有口令正确才能进入。
养老院里,每个老人都随身携带一个电子呼叫器,只要他们摁上面的按钮,就能呼叫看护中心的医护人员。
该公司还研制出能陪伴老人的机器宠物。
□。